正文

歷史的終端必然拴在現(xiàn)實生活中(10)

大地上的異鄉(xiāng)者 作者:周蓉


森:“你顛倒了主體與客體的關系?!?/p>

我:“這就叫‘意境’,叫‘借景抒情’?!?/p>

森:“好了,別‘處境’、‘意境’了。我們再來杯咖啡吧。你看這雨隔絕了外面的世界,正是我們談歷史的絕好時刻?!?/p>

天氣有點陰冷,森去把壁爐里的火點上。這個歐式的壁爐是假的,房子裝潢時做做樣子的,里面放著一個電暖器。

我端來咖啡在沙發(fā)上坐下來:“談什么好呢?”

森:“隨便,想到什么說什么。”

我:“據(jù)說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時代還沒有時間的概念,那就相當于現(xiàn)在沒有上班簽到的時間,沒有火車始發(fā)的時間和飛機起飛的時間,沒有必須起床、必須干活、必須用餐的時間,人們滿大街地悠游著,多好!”

森:“神秘的夏商,史載材料稀少而晦澀,我無法想像先人們的日常起居生活是怎樣的,他們是否端著陶罐在陰暗中幽幽往來?他們也有愛恨情仇嗎?”

我:“兩千年前的《詩經(jīng)》中就描繪過一個男子追求一個女子夜不能寐,輾轉反側,這是多么切身的體會,現(xiàn)代人完全能夠理解。古人的情商跟現(xiàn)代人是一樣的嗎?”

森:“我們習慣性地以為古人比今人愚笨、落后,但是看看埃及金字塔、四川樂山大佛,我就覺得古人的智慧不可思議。也許只是他們的科技水平和生活條件比今人落后,他們的智商并不比今人低?!?/p>

我:“唐人的氣韻、宋人的丘壑、明清的性靈,朝代的漸次衰落,人們的心態(tài)也從外在形象漸漸回歸內(nèi)心靈性,從入世漸漸走向出世。這就像一個人長大成熟時漸漸少了行動而多了思考一樣?!?/p>

森:“古人傳承著更遠古的歷史,但在我看來他們都是短暫的一生?!?/p>

我:“我們經(jīng)常到他們那兒神游,朝代的遠近就好比旅程的遠近,朝代的不同就好比地域的不同,人生色彩也不同?!?/p>

森:“你喜歡什么朝代?”

我:“我喜歡商周、春秋戰(zhàn)國、宋朝,以及古希臘?!?/p>

森:“如果只能選一個呢?”

我:“宋朝?!?/p>

森:“又是宋朝?!?/p>

我呷了一口咖啡:“我喜歡宋朝那種灰蒙蒙的感覺,真正的歷史就應該像咖啡那樣的灰糊糊,喝了余味悠長?!?/p>

森:“呵呵。我在想,歷史的灰暗模糊是不是跟史書記載的粗略、隱約有關?”

我:“有一定的關系。一般的通史對事件的敘述都只是片言只語,留著太多黑暗的空白。”

森:“這是史學家們找不到具體細致的史實,就以自己的‘思想’來概括當時的世界。”

我:“是的。雖然歷史的本質是灰暗模糊的,但讀史的人最喜歡讀到的是一些逼真的細節(jié)?!?/p>

森:“逼真的細節(jié)?比如呢?”

我:“比如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用香料洗澡,然后把洗澡水賣掉。這樣的細節(jié)會使模糊的古人形象躍然紙上,真正碰觸到我的神經(jīng)。”

森:“呵呵,有意思。這樣的細節(jié)會穿越遙遠的時空,使古人一下子貼近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

我:“這就叫做‘栩栩如生’?!?/p>

森:“從理性的角度說,我喜歡讀西方歷史名人那種有輪有廓的表述,荷馬、柏拉圖、叔本華、莎士比亞、里爾克、勞倫斯,他們通過鮮明而極端的表達把自己鐫刻在文化史上。”

我:“哦,是的。我是讀中文的,我卻不喜歡古漢語。因為古漢語中有太多的意呀、韻呀、神呀、境呀,都是中庸、直觀而神秘的表述,讀了老半天還云里霧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