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不時地去看剛生了寶寶的親戚、朋友或同事,發(fā)現(xiàn)不少人總是非常小心地呵護(hù)著嬰兒的睡眠。說話聲音壓得低低的,把電話線也摘掉了,生怕有什么動靜吵醒孩子。家長愛子心切可以理解,但這樣做是錯誤的,可能正是給孩子將來的睡眠制造麻煩。
我很慶幸在圓圓出生前讀到一本《新育兒百科全書》,這本書非常好,是美國一位著名兒科醫(yī)生、兒童心理學(xué)家寫的。當(dāng)時也買了另外幾本“國產(chǎn)”育兒書,看完后,覺得這本“進(jìn)口”書的育兒觀處處追求“自然”,卻又科學(xué)客觀,很合自己胃口。比如在嬰兒睡眠這個事上,我當(dāng)時看到的“國產(chǎn)”書里都講孩子出生后,應(yīng)該盡量給他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讓孩子有良好的睡眠。而這本書里卻是這樣寫的:
“家里有些動靜,一般不會影響孩子睡覺。父母在房間里走動不用躡手躡腳,說話也不必悄聲細(xì)氣,否則孩子習(xí)慣了寂靜的環(huán)境,突然聽到一點聲音反而容易驚醒。無論嬰兒還是兒童,只要平日習(xí)慣了家里的一般嘈雜聲和說話聲,即使有客人來訪談笑,或收音機、電視機打開著,甚至有人走進(jìn)他們的臥室,他仍然可以睡得很香。”
短短一段話讓我受益匪淺。
這段話提醒我,孩子的睡眠完全可以和大人的正?;顒幼龅絻刹淮驍_,一個略有噪音的環(huán)境還有利于養(yǎng)成孩子睡覺不怕打擾的好習(xí)慣。所以圓圓出生后,我們該干什么干什么,說話聲、電視音量平時多大還是多大。而床上這個小嬰兒也確乎表現(xiàn)出不怕打擾的樣子。她滿月時在照相中的表現(xiàn),更加深了我的這種印象。
當(dāng)時我家還沒有相機,圓圓過滿月時就從外面找個人來家里給她照相。攝影師來了,這個小嬰兒正睡著了。因為攝影師接下來還要到另外一家人那里拍照,不愿等,我們就決定把孩子弄醒。
我先輕摸她的臉蛋,用平常的聲音喊她醒來,結(jié)果沒反應(yīng)。
于是把小被子揭開,一邊活動她的四肢一邊用稍大的聲音跟她說話,她還是不理睬。
她爸爸在旁邊說,抱起來應(yīng)該就醒了。我把她抱起來,拍拍她的屁股和背,左拍右拍,好像都拍在別人身上,她的頭靠在我胸前睡得更香了。
大家覺得又奇怪又好笑,連攝影師也說真是奇怪了,怎么叫不醒呢。然后我們又用手輕撓她脖子處癢癢肉,她只是頭和脖子微微扭動一下,臉上還出現(xiàn)一個淺淺的微笑,鼻息均勻,繼續(xù)她的美夢。
最后,姥姥使出絕招,拿來一塊毛巾給她擦臉,又濕又涼的毛巾擦到她粉嫩的臉上,可小家伙僅僅是鼻子微微地皺了一下,然后面目恬淡,神情泰若,更加自我地酣睡著,就是不醒來。
這樣折騰了近半個小時也沒把她弄醒,沒辦法,我們只好讓攝影師先到別人家照,返回來再給我們照??蓴z影師走了還不到十分鐘,圓圓醒來了,她先是扭動一下身體,睜開眼睛,然后小嘴一咧,哭起來,要吃奶了。我們真是又氣又笑――也太自我了吧。
這件事讓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豈止是“不怕打擾”,簡直是“特別地不怕打擾”。因為一般情況下人們沒有必要把一個正在熟睡的嬰兒叫醒,所以這個現(xiàn)象也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從那以后,我們就更不擔(dān)心有什么聲音能吵著她了,而她也確實能在任何聲音里睡得香甜。
事實上,圓圓稍大一些后是很容易被叫醒來的。從她一歲多開始,我們幾次因為趕火車,需要半夜起來,我只要輕輕一叫她,她就能醒來,不哭不鬧的,非常乖巧。但在平時,她卻總是睡得很沉,只要這個聲音不是專門叫她,就吵不著她。她的耳朵好像有特別的功能,能把無關(guān)的聲音過濾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