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斷然使出強硬手段,整治敢于藐視清政府警告的鴉片販子。他加緊部署兵力,在陸、海兩路嚴拿煙販,堵死鴉片運往內地的渠道,并限令外國煙商在規(guī)定期限內悉數(shù)交出鴉片。他向大家表示決心說:"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這些禁煙的有力措施,贏得廣州軍民的竭誠擁護。很多市民自動組織起來,在大街小巷嚴查鴉片販子,連小腳老太婆也都不肯落后,鴉片商只要一露頭,立刻就會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水師艦船在海上接連截獲走私躉船22只,起獲煙土20283箱,迫使鴉片商不得不畏罪自首。林則徐隨即有了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經22天的燃燒,所有繳獲的鴉片皆化為灰燼。筆者為寫這本書,曾特地去過一趟虎門,憑吊那些銷煙池。而今這里已是盈盈綠水,被微風吹皺,將歷史的煙塵掩藏到了深深的泥底。
但當年的英國在世界上驕橫慣了,挨了林則徐重重一擊,立刻暴跳如雷。那些主張"自由貿易"的鴉片巨商,直接向英國首相帕默斯頓遞交了戰(zhàn)爭計劃書,并詳細闡明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的目的,即強行敲開中國的大門,獲得大英帝國船隊在東亞永久立足的口岸,并通過武力索賠彌補鴉片被燒的損失。很快,英國皇家海軍48艘艦船和4000余名官兵組合成一支遠征軍,發(fā)動對中國的"懲罰之戰(zhàn)"。東印度公司販運鴉片的船隊負責運送兵員和彈藥,鴉片商船的船長也受雇成了皇家艦隊的領航員,鴉片公司的大小職員則都成了侵略軍的譯員。那些鴉片商人還一路殷勤款待遠征軍軍官及隨行外交官,提供美食、美女之外,還提供大量有關中國的情報。英國的軍需官還在倫敦銀行通過賣證券得到大量支持這場戰(zhàn)爭的銀兩,而這些銀兩無一不是從中國鴉片買主手里獲得的。一場鴉片戰(zhàn)爭,始終沒有離開鴉片。
1840年6月,英軍封鎖了珠江口,將鴉片戰(zhàn)爭推進到以堅船利炮見分曉的階段。林則徐從瑞士法學家瓦特爾的《 國際法 》中,找出"各國有禁止外國貨物不準進口的權利"的條文進行抗爭,但任何法律在英國人的堅船利炮面前都成了一堆廢話,不值一哂。林則徐在虎門修建炮臺,招募5000多漁民編成水勇進行抵抗,也未奏效。大清國武備廢弛、船炮落后、岸防空虛、敵情不明、指揮紊亂等致命弱點通通暴露出來。而一些將領又善于掩蓋敗績,虛報戰(zhàn)功,使得清政府始終處在敵情不明的被動應付中。1842年,英軍攻陷鎮(zhèn)江,切斷京杭大運河南北交通,繼而直抵南京城下,將炮口對準這座煙柳繁華的六朝故都。清政府因此慌了神,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 南京條約 》。該條約規(guī)定中國割讓香港,賠償2100萬西班牙銀元,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口岸城市對外通商,并由英國享有協(xié)議關稅。大清國官員又因長期閉關自守,對那時的國際游戲規(guī)則茫然無知,隨后進行《 南京條約 》兩個補充文件的談判,又被英國人鉆了空子,在《 五口通商章程 》和《 虎門條約 》中輕易拿走了領事裁判權、最優(yōu)惠國待遇和開設租界等特權。
一個強盜進來了,一百個強盜就會跟著進來。美國總統(tǒng)泰勒派出特命全權大使率軍艦到廣州恫嚇一番,已成驚弓之鳥的清政府見了洋槍洋炮便腿肚子轉筋,還沒過招就與美國簽訂《 望廈條約 》。多年敗在英國手下的法國瞧出中國是個軟蛋,也開著軍艦來到廣州海面示威,迫使道光皇帝簽了《 黃埔條約 》。臺灣作家柏楊在《 中國人史綱 》中說到這個時期的情形:"一些中國曾經聽說過,或從沒有聽說過的彈丸小國,在過去就是前來進貢也不夠資格的,現(xiàn)在排隊而來......"在臺灣的資深外交家蔣廷黻也感嘆:"在鴉片戰(zhàn)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后,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中國數(shù)百年頑固堅持的海禁就這么著被西方國家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