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三國時代,四川人還尚甜
該說麻辣了,川菜麻辣這習(xí)慣還沒養(yǎng)成幾年,100多年吧,為什么這樣說呢?辣椒傳入也不過200多年,而200年前左右由四川名士李調(diào)元為他父親刊刻的《醒園錄》,收錄了有名的川菜130多種,沒有一款有麻辣味,但有如蜀椒的,也即辛辣調(diào)味的也很少,大部分菜都是今日川菜中還有名的,如芙蓉魚翅、一品熊掌、燒白、蟲草鴨子、蒜泥白肉、連鍋湯等傳統(tǒng)風(fēng)味,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口味仍是今日川菜中最受歡迎的菜,以為川菜必麻辣只是個誤解,只不過,川人早就發(fā)現(xiàn)了“辛香”,也即用姜、芥、韭、蔥共用,這可能為加進辣椒是個預(yù)演。還有,在三國時代,四川人還尚甜。
45平民麻辣
麻辣味終于來了,這地方需要刺激,麻辣主要是來干這個的。這個地方人人都需要享受,因此,刺激也是要有千變?nèi)f化的,于是就衍生成了川菜的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不用單純味,多用大味,復(fù)合味,白油、咸鮮、糖醋、荔枝、酸辣、麻辣、椒麻、蒜泥、香糟、魚香、姜汁、醬香、怪味等等,這些味由誰搭配,或者出自誰之手,調(diào)出來的總是不一樣的。也因為這個原因,川菜自有了麻辣,就有了平民色彩,誰都作得了川菜,但能做出好味道的總是少數(shù),在成都開川菜館的都懂這個道理,稍稍做的味道差了,餐館就得立即關(guān)門。
46到底有多好吃
舉幾個例子吧,成都吃餃子,大都可以要一兩一份兒的,一為多吃品種嘗鮮,二來也確實檢驗一下你說的好吃到底有多好吃,而真要是不好吃,是可以假裝萬分生氣而拒付的,這是吃客的權(quán)力;要是吃清蒸武昌魚什么的,剛吃過一面,守在旁邊的女服務(wù)員也許就會眼疾手快地上來,給你商量要把你的另半邊魚端去翻個面,重新熱上一熱,而且,在征求了你的意見后,還有義務(wù)給你另換個口味。
47黃辣丁與婚姻出軌
成都不出產(chǎn)特別的魚,雅安倒是有雅魚,但產(chǎn)量有限,所以,更受歡迎的是黃辣丁,吃的人多,黃辣丁很快就獲得了養(yǎng)殖上的技術(shù)突破,先是給它注射“催情素”,使它們瘋狂地派對親熱,產(chǎn)子后再喂以據(jù)說可殺菌或催長的什么“中藥”,總之,黃辣丁都是這樣弄出來的。不是說成都人聰明么?總是有辦法的。
只是,我不知這樣聯(lián)想對不對:成都婚姻出軌的幾率高,也許就跟本地的黃辣丁有關(guān)。
48點殺與生摳
說兩道成都的特色菜。
一曰點殺,點殺點殺,網(wǎng)友告訴我說,指的是一圈一欄內(nèi)有雞鴨兔若干,你相中某只,手指一“點”,伙計即按照你欽點所指,取而殺之,是為點殺。還有種說法,風(fēng)月場所普遍設(shè)一大廳,佳麗云集,顧客由旁門入,隔一玻璃(只可這邊看過去),點中意者,伙計(又名少爺)即前往招呼,也叫點殺。
二曰生摳,主要是針對鵝施行的手法,只取其鵝腸,方法如次:取活鵝一只,一手攥住兩翅,一手迅疾從鵝屁眼里掏進去,找著鵝腸頭,硬生生地拉拽出來,要冒著熱氣,要不能見血,還不能把腸子弄破,以免把屎撒出來了……
很是巧合,我用的是智能輸入法,本想著要“生摳”二字,拼出的詞變成了“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