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學習,學校位于宣武門內石駙馬大街西頭的一所王府里。父親則遠在海淀中關村的北京大學工作。兩地雖有公共交通,但很不方便,因此很少見面。他每個月都是通過郵局給我寄零用錢15 元。因為當時學校免費供給伙食,所以作為零用錢,15 元這個數(shù)目也不算少了,在學校里我是“中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部分錢我都用去買書,少部分零用,有時還接濟實在困難的同學。每次父親匯款,在郵寄匯款單的時候,總附有一個短信,上面一律寫著:“今寄去人民幣15 元,請查收?!眱H此而已,再多的話是沒有過的。我看了覺得很生分。在三年的時間里,我獨自去中關村看過他若干次。他除了問我學校里都學些什么課程,認為科目太少之外,對我的學習、生活和今后的打算從不過問,我也不敢對他談心里話。
我感到,父親對我一直是一個生疏、冷漠的人。在大學里,有一段時間我對同班的一位女同學產生了單方面的戀情,在得知不可能成功之后,我就下定決心不再談戀愛。這對我的學習十分有利,我以優(yōu)秀的成績畢業(yè)并被選為留蘇生。畢業(yè)前有許多女同學追我,我也婉言謝絕了。
1955 年夏天,我和姐姐同時畢業(yè)。畢業(yè)前我被批準加入共產黨,成為候補黨員,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為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姐姐被分配到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第二建筑設計院。其實,這兩個單位當時都歸二機部領導,都是從事原子彈研究制造的。我和姐姐都是屬于緊急調配來工作的。當時我們兩個都已經被學校選定去蘇聯(lián)留學,可是只能服從國家的緊急需要,所以都放棄了去蘇聯(lián)留學的機會,如今想起來,仍有些許遺憾。
1955 年夏初,叔祖父因患癌癥病逝,那時我和姐姐都在學校進行畢業(yè)考試,家里沒有通知我們。等我們畢業(yè)后回到濟南,才知道這個情形。叔祖母告訴我叔祖父去世了,我感到非常驚訝,心里頓時感到極大的空虛。我看著那間空蕩蕩的房間,心想,我所敬畏的叔祖父哪里去了?活生生的一個人怎么就沒了呢?這是我第一次經歷家人的去世。心里的那種感覺真是難以形容。叔祖母和母親見我愣愣的,便安慰說:“不要難過。叔祖父病重的時候,常提到你們姐兒倆?!边@時我才有要哭的沖動,但勉強抑制住,回到我自己的屋子時才放聲痛哭。第二天我便去叔祖父墳上奠祭。
1955 年下半年,我和姐姐都被分配到北京工作。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之后,我覺得比每月的15 元多出了很多,于是只留下飯費,剩下的全部給濟南家里寄了回去。我開始實現(xiàn)報答叔祖母和母親的心愿。后來我又因翻譯俄語文章得到了許多稿費,也全部給家里寄了回去。此后我經常給家里寄錢。姐姐也是這樣。因為那時父親雖然已經是大學正教授,但工資也不過100 多元。這樣,在濟南的叔祖母和母親的生活便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她們并沒有花多少錢,而是把錢存了起來。叔祖母想得遠,她是為我們將來結婚攢錢呢。果然,我們結婚的戒指、被褥等用品都是叔祖母她們準備的。叔祖母還給我做了一件呢子大衣,穿著它去上班,走起路來覺得輕飄飄的,很得同事羨慕。我們顧家,孝敬長輩;叔祖母她們也為我們考慮,每個人心里都是很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