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非常欣賞李白這種豁達,俳句圣人芭蕉幾乎把旅行貫穿自己的一生,甚至臨終前仍然"夢里繞枯野",但日本人也有一番有別于李白的旨趣,他們非常喜歡說"死之旅"這句話,生也是旅行,死也是旅行,生死相隨,互為歸鄉(xiāng),循環(huán)往復,無終無始。今天去了,明天再來,人生有死,生命無窮,那又何不少帶上一些累贅的行李--貪婪、怨恨、功利,多帶一些必要的慰藉--智慧、幽默與寬容,瀟灑、輕松地走上這無窮的旅途呢?
中日"巨根潭"
熟悉一點中國歷史的人,談起有關(guān)"巨根"的典故,都會想起秦始皇時代的。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雖然表面上是秦國莊襄王子楚之子,實際上是秦的相國呂不韋和他的姘頭趙姬所生。子楚在趙國做人質(zhì)時,當時的巨商呂不韋認為子楚是"奇貨可居",在他身上花了不少錢,以圖將來更加榮華富貴。一天,子楚在呂不韋那里喝酒,看見了趙姬。趙姬是"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也就是煙花柳巷的"花王",子楚一見鐘情,對呂不韋說:請把趙姬予我為妻。呂不韋心中憤怒,但轉(zhuǎn)念一想,已為子楚投入甚多,不能功虧一簣,就忍痛割愛,把趙姬讓給了子楚。而當時趙姬已懷上了呂不韋的孩子,子楚當然不知此事。后來趙姬生下一子,就是后來的秦始皇。
子楚后逃回秦國,做了莊襄王,以呂不韋為丞相。莊襄王即位三年后薨,太子政,也就是后來的秦始皇即位,尊呂不韋為相國。
趙姬本來就是呂不韋的姘頭,子楚死后他們重溫舊夢。趙姬本是煙花柳巷之女,如今貴為太后,更是有恃無恐,每天拉住呂不韋"淫不止",而秦王政漸漸長大成人,呂不韋擔心事情敗露,禍及其身。后聽說有一"巨根"男子,也就是男根碩大之人,名叫,他不由地心生一計,把召為隨從。有時飲酒作樂,他令在自己的巨根上掛上桐木車輪,登堂入室,以示其碩大雄健,并故意將這個消息傳給太后。"太后聞,果欲私得之",于是呂不韋謊稱是"閹人",將其送入太后宮中。從此飛黃騰達,"家童數(shù)千人,諸客求宦為舍人千余人"。
無獨有偶,在日本的王朝中,也有"巨根"之人,那就是奈良時代的僧人道鏡。天平寶字五年(761年),日本女帝孝謙天皇(后重祚為稱德天皇)到近江的離宮寶良宮行幸,旅途勞頓,染病在身。當時道鏡是隨從的高僧。在那個時代,醫(yī)學很不發(fā)達,有很多會祈禱加持的高僧也兼做醫(yī)生,道鏡被召去照顧孝謙天皇,為其祈禱除病。從此道鏡陪伴獨身的孝謙天皇左右,關(guān)系非同一般。他也由此飛黃騰達,在俗界做到了人臣之極,當了太政大臣,在僧界也空前絕后地當上了法王,捧得他甚至走上了妄圖篡奪皇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