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Victor Yuan):
高考是座獨木橋。中國能上大學的人數總量很低。目前,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有60%到70%的人能上大學。全國的比例大約是1/4。我來自農村,哥哥說,“你考不上大學,咱家花的錢就白費了,你就只有跳茅坑去?!边B干凈點兒的河都不讓跳。(笑)
高考對中學生是非常大的壓力來源。從另外一方面看,也是公平機制的一種形式。也有專家認為應該撤消高考,采取美國的綜合評價制度,否則孩子壓力太大。但這個方法的問題是,這種推薦會變成拉關系。所以,另一種觀點是,所有人在高考面前一律平等,它是惟一公平的工具?,F在的實際方式是進行高考改革:一是減少科目,變?yōu)?+X,語文、數學和外語三門基礎課再加其他兩門課;二是改變考題的形式,增加選擇題,減少死記硬背的部分;第三,參考其他社會活動、學科競賽等方面的表現,通過這些措施來改善高考的模式。
有1/4的孩子可以上大學。但上了大學后,畢業(yè)時的一次就業(yè)率卻不到50%,這表明我們大學的培養(yǎng)目標與實際需要間的吻合度不夠高。社會上需要的專業(yè)技術人員、高級技術工人嚴重不足。許多地方的中學、技術學校都沒有開辦了。中國需要更多的大專、技術學校。要擴大這類學校的數量和招生量,讓更多的孩子不一定非要去擠大學那座獨木橋,這樣可以增加出路。我們教育的重點一定要從高教部向下移?! ?/p>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從高中到大學,高中生畢業(yè)進入大學的過程反映了許多美國社會文化價值觀。絕大多數人都能上大學。一個美國高中生到了高三,也就是畢業(yè)前的一年,就要開始申請大學。申請過程很復雜,要填寫的不只是一張紙,而是8張或10張紙。需要決定申請什么學校,要寫許多文章描述自己。這個過程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個高中生申請大學時,最重要的是申請文件,包括學習成績表、課外活動。大學想要知道,除了學習之外,你有沒有從事其他活動,比如打工、做慈善工作、參加課外俱樂部等等,大學會全面地評價學生。但原則是寬進嚴出,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會畢業(yè)。這種申請制度的優(yōu)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性格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會過早地壓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