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是一種無私而強悍的天賦
在產床上掙扎的時候,心想只要能讓我趕緊把他生下來,以后什么苦我都不怕。等孩子生下來才真正明白,生孩子容易養(yǎng)孩子難。在孩子三個月大之前,我?guī)缀踹^著一種白癡的生活:不看電視、不看書報、不出家門,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孩子孩子孩子,眼光似乎須臾不能離開他,離開他就是失職。初為人母,一切都需要邊學邊干,再加上精神緊張,沒有點白癡精神,還真是頂不下來。
我29歲,在家里白癡一樣地照料孩子,經常忙亂得蓬頭垢面。孩子的爸爸30歲,事業(yè)開始上升,得到了第一次重要的提升。也就是這個時候,我感受到他對我開始不滿、開始疏遠了。三四年的二人世界,他已經習慣了清靜,也習慣了享受我的照料。這時候,我一個人照料孩子已經手忙腳亂筋疲力盡,而他不但不能幫我的忙,還陷入失落中,抱怨我對他不管不顧。他30而立、事業(yè)有成,但在生活中他還是個被慣壞了的孩子,從前被父母和姐姐哥哥慣著,結婚以后又被我慣著。沒有孩子的時候,他很知足,說我是個天生的賢妻良母。而這時候,他做了父親的男人了,難道要跟兒子爭寵嗎?我當時實在不能理解他的情緒,對他的失望和不滿也產生了,我覺得我嫁錯了人,他是個適合做朋友、做玩伴的男人,不適合做我的丈夫,因為我還不夠無私、不夠圣母。
一次次的小摩擦,使我的心不斷發(fā)涼。我也漸漸意識到,他嫌棄我的情緒中,或許還有一種強者對弱者的輕視。在懷孕生產養(yǎng)育幼兒的這個階段,我脫離了工作、脫離了社會、脫離了人類文明,回歸到人類的最低等狀態(tài),又被孩子累得顧不上收拾打扮,從前的小燕子變成了老母雞。這可不就是一個弱者的形象嗎?而他,事業(yè)和社會身份都開始上升,躊躇滿志、春風得意,可不是強者的形象嗎? 奇怪的是,作為弱者的我,這時候卻不再像從前一樣多愁善感、迎風流淚了。一種堅硬的、堅定的東西,似乎已經著床于內部。抱著孩子小小的柔弱的身體,我覺得自己已經重任在肩,除了孩子,別的都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看著孩子在睡夢中露出恬靜的笑,我覺得所有的陰霾都立馬消散,只要孩子健康成長,我的世界就是光明的。我想起魯迅那句話,女性本弱,為母則強。我用文學化的語言來表達:如果我像少女時代那樣動不動濕漉漉的,如何給我的孩子一個溫暖的懷抱?
母性真是一種奇特的東西。過去,人們喜歡贊美母性的偉大與崇高。女性主義思潮興起之后,部分女性主義者認為,對母性的過度贊美,是男權社會的陰謀,愚弄女性傻傻地無私奉獻,丟掉自我,更容易被男權社會所奴役。
母性是一種自然天性,它的無私與強悍,是大自然賜予女性的天賦,這項天賦不僅有利于女性養(yǎng)育人類的后代,而且有利于女性走出柔弱與狹隘、走向堅定與寬廣。如果說從生育這一點來看,女性的自然生理結構與男性相比天生柔弱,那么伴隨生育而發(fā)酵成熟的母性,則使女性在精神上有了強大于男性的可能。
母性既然是一種天賦,也就并不需要假以“崇高” 、“偉大”這樣的贊美與拔高。當然,母性也絕不應該成為女性的恥辱。貶低母性的女性主義,其實也就是在貶低女性自身。承認和珍愛女性的自然天賦,并將其作為女性走向成熟和寬廣的借力,才是女性主義的真義。男女平等不是要求女人等同于男人,也不是要求男人等同于女人,而是應該在精神平等的基礎上,更尊重身體的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