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黃侃50歲生日,章太炎親贈他一副對聯(lián):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成好著書。對聯(lián)無意中藏了“絕命書”三字,黃侃愕然。當年10月8日,黃侃因飲酒過量,吐血而死。章太炎因聯(lián)句竟成讖語,悔痛不已。
1.杭州
1868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余杭縣,自幼在外祖父的督導下,習文字音韻學;1883年,奉父命赴余杭應童子試,中途癲癇病發(fā)作,從此不問科舉,一意治經(jīng);青年時讀《東華錄》及《明季稗史》,“排滿思想始盛”;1890年,父親去世,入杭州詁經(jīng)精舍從俞樾、譚獻等習古文經(jīng)、文辭法度等。
2.杭州 → 上海
1897年,到上海任《時務報》撰述,鼓吹維新改良,成為有影響的政論家。但在學術(shù)上不屑于康有為的今文經(jīng)學,對康門弟子尊康為圣人極端反感,不久離開。轉(zhuǎn)而將希望寄于李鴻章、張之洞等漢臣,被張之洞邀至門下,后因不同意“中體西用”而離開。
3.上海 → 臺灣
1898年,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逃往臺灣;排滿思想逐漸強烈,編定《訄書》初刻本,正式提出“逐滿”。
4.臺灣 → 日本
1899年6月,應梁啟超之邀赴日本,得見孫中山,對孫所言“革命必經(jīng)流血”大為贊同。
5.日本←→上海
三個月以后,悄然返回上海;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辛丑條約》簽訂,章對清王朝徹底失望,剪發(fā)明志,成為江浙地區(qū)反清革命第一人;1901年寫《謝本師》,與俞樾斷絕師生關(guān)系;發(fā)表《正仇滿論》,是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篇公開指名批判清王朝和光緒皇帝的文章;1902年,再度逃亡日本,與孫中山、黃興等人密切往還,共商革命大計。
6.日本 → 杭州
同年5月,從日本帶大量西學書籍回杭州,著手修訂《訄書》,確立了經(jīng)學史學化的古文經(jīng)學思想,為行將到來的革命作了廣泛而深入的思考。
7.杭州 → 上海
1903年,因“《蘇報》案”被捕入獄,期間大量閱讀佛經(jīng)。
8.上?!毡?/p>
3年監(jiān)禁期滿,孫中山迎至日本,加入同盟會,接任《民報》總編輯,與保皇派論戰(zhàn),但與孫、黃間漸起齟齬,最終導致同盟會分裂;1908年春開始為留學生講授國學,相繼完成《新方言》、《小學問答》、《齊物論釋》、《國故論衡》等文集的編撰;1911年,武昌起義,上海光復,章太炎返回上海,倡導“革命軍興,革命黨消”,反對以一黨組織政府,寄望袁世凱統(tǒng)一全國。
9.上海←→北京
4月,追隨袁前往北京,逐漸認清袁的真面目;1913年返回上海;7月,“二次革命”失敗,冒死進京,大鬧總統(tǒng)府,被袁世凱軟禁,期間修訂《訄書》為《檢論》,口授《菿漢微言》,講授國學;1916年袁世凱死,方獲自由,返回上海,積極參與護法戰(zhàn)爭,鼓吹聯(lián)省自治,反對蔣介石北伐,攻擊新三民主義,積極呼吁抗日。
10.上海 → 蘇州
晚年漸入頹唐,1934年在蘇州發(fā)起章氏國學講習會,主講國學;1936年,因鼻衄病和膽囊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