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nèi)心深處的革命火種

國學大師之死 作者:同道


變法之前,梁啟超的主要見解皆來自于康有為,梁啟超用他那充滿感情的筆,闡發(fā)康有為雜亂、高深的思想,從而使“君主立憲”深入人心;變法失敗后,梁啟超亡命日本,思想開始傾向于革命。在1898年創(chuàng)辦的《清議報》上,梁啟超經(jīng)常撰文揭露清廷的黑暗、腐敗與獨裁,大力倡導民權(quán),介紹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學說,大談“破壞主義”。

為何?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戊戌六君子被殺”使得梁啟超對清朝的頑固派充滿了仇恨,對清政府也失去了最初的信任。此外,在日本期間,梁啟超開始脫離康有為的影響,獨立研究“西學”。為此,他還專門花了半年的時間學習日文,閱讀了大量日文版西學著作。在此過程中,梁啟超接受了資產(chǎn)階級的自由思想,特別是英國思想家約翰·穆勒的自由主義和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他認為盧梭的理論是醫(yī)治中國痼疾的良方,認為中國若能采納其思想,必將出現(xiàn)大同盛世。我們知道,盧梭是法國大革命的精神之父,在他的影響下,梁啟超的政治主張也開始傾向于革命。

這段時間,他與同在日本的孫中山、陳少白等革命黨人的來往開始密切,有時甚至在三更半夜還擁被長談,結(jié)果便有了合作組黨的計劃,“擬推(孫)中山為會長,而梁(啟超)副之”。為實現(xiàn)這一計劃,梁啟超甚至召集其他同學,聯(lián)名致函康有為,勸其退休,“息影林泉,自娛晚景?!笨涤袨榈弥簡⒊瑑A向革命的思想之后,非常生氣,立即嚴令其離開日本,到檀香山辦理?;蕰乱耍⒊庳熎涑珜Ц锩腻e誤。由于多年來梁啟超已養(yǎng)成了對康有為的敬意和畏懼,他只得答應(yīng)悔改,謹遵師命。檀香山是興中會的發(fā)祥地,孫中山在那兒有很深的華僑關(guān)系,梁啟超便請孫中山寫介紹信,孫中山自然非常樂意。利用這層關(guān)系,梁啟超在檀香山募集到了大筆資金,還把孫中山在海外辛辛苦苦建立來的一些革命團體變成了?;蕰M織。自此之后,孫中山與梁啟超反目成仇。

但在內(nèi)心深處,梁啟超并未抑制住對革命的信仰。這一點可見于他1905年所發(fā)表的言論:“每讀《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紀略》,未嘗不熱血溢涌!故數(shù)年前主張‘排滿論’,雖師友督責日至,曾不肯即自變其說。至今日而此種思想蟠結(jié)胸中,每當酒酣耳熱,猶時或間發(fā)而不能自制。茍思有道焉,可以救國,而并可以復仇者,鄙人雖木石,寧能無歆焉!”在梁啟超看來,革命無疑是一種救國的手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