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塑造能夠做全新事情之人,而不僅僅是重復前人做過的事情之人;應該是塑造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擅長發(fā)明之人,應該是塑造具有批判能力的發(fā)現者,可以證實而不是全盤接受給他們提供的東西。
——讓?皮亞杰
由于新知識的迅速發(fā)展和舊知識的快速過時,已過學齡期的成人對繼續(xù)教育的渴望日益強烈。這種狀況出于以下兩個原因之一(或兩種原因兼而有之):要么保持或增強其工作能力,要么為學習而學習,視學習本身為目的及個人滿足感的來源。下面我們逐個探討一下這兩個方面。
工作了的大部分人都需要偶爾“翻新一下舊材料”。用于提高和更新工作表現的學習時間比例必定會越來越大。因此,工作和學習之間的區(qū)別將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學習將成為工作的一部分,工作也將成為學習的一部分。
這一點在當前把知識作為組織性資源而對其產生的越來越大的興趣上得到很好的體現。公司已經成為主要的教育機構。誠然,在公司里進行的教育極有可能比在學校里還要多。教育機構也提供一些所需要的繼續(xù)教育,但不一定是在校園里面,可能大部分在工作地點或非教育性組織經營的教育機構里進行。
當前做法的主要弊端在于,把有大量經驗的人視為幼稚的初學者,極少——要是有的話——汲取他們的經驗。應該采取一種極為不同的方式界定這類教育的理念,而不能像對待沒有在現實世界中實踐過的學生那樣對待這些人。
參加繼續(xù)教育項目的人應該成為項目的積極貢獻者,而非信息和知識的消極接受者。他們應該有充分的機會與其他參加者交流自己的所知所感。他們應該能夠就自己的所知交流心得體會,并且相信自己需要學習。
課堂材料應該總是把“那又怎么樣”的討論與講課內容的相關應用實例結合起來。對于上課的學生而言,講課內容在現實中的成功應用最具說服力。如果能夠去應用這些課廛內容的地方看看,將會更加有益。
大學、職業(yè)學校和技術學校以及商界應該為那些希望了解某一特定領域最新發(fā)展的人提供該領域的“勝任力維持課程”。這些課程會不斷調查選定領域的發(fā)展狀況,定期向這些人報告,并附上獲取更多詳細信息的出處列表。在互聯網上,已經有人自發(fā)地提供了這樣的課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預見,借助個體專家或為此目的而籌建的小組提供的資助,更多此類課程將會出現。
為了學習而學習,而與工作無關,純粹是消遣性的學習,這種情形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得到發(fā)展。在這里,互聯網也發(fā)揮著關鍵的核心作用。高速聯網加上高端的計算機程序,將會把越來越多的人聯系起來,也把他們與人類文化中積累的智慧和知識聯系起來。此外,在可能的時候,大學應該向完成學業(yè)的成人擴展學習其課程的便利性,而不應要求入學條件。目前,這種便利性可以在晚班課程或日班延伸課程中看到。另外,在許多不同地方,如博物館、圖書館、社區(qū)中心和宗教機構,也可以看到這種課程的便利性。
學習新東西并有學習新東西的動力,要做到這一點,一個極為有效的辦法是進行討論。正是通過討論,人們才意識到自己對一個話題或問題的看法,意識到他人對自己看法的看法。因此,應該給人們提供機會來組建小組,即“學習屋”,讓他們會面并討論所選擇的話題。可以事先分發(fā)閱讀材料或其他材料,作為即將展開的討論的核心內容??梢匝埌▽<以趦鹊膩碓L者,讓他們向小組提供資料或者表達對所討論問題的看法。這些討論可以是非正式的,也可以帶上午餐(甚至棕色紙袋午餐),或者晚上在小組成員家里進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位成員會逐漸意識到小組其他成員的興趣。他們會急切地讓自己認為小組其他成員可能感興趣的材料進入這些人的視野。讓別人致力于使自己了解到最新的相關發(fā)展,這是獲取最新信息的最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