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如何算賬,拿真金換偽金

中國困局:中國經(jīng)濟安全透視 作者:江涌


在中國,人們將最美好、最有價值的形容詞賦予了黃金,廣而告之都要爭取“黃金時間”,商業(yè)經(jīng)營要強占“黃金地段”,如今建國60周年,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中國正處于“黃金時代”。世界遭遇金融大危機,中國社會經(jīng)濟壓力空前,我們的總理呼吁國人要鼓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一時間廣為流傳[1]。傻子都知道黃金的價值,因此僅憑借常識,大眾都清楚,“黃金非貨幣化”是個歪理,“黃金無用論”則純粹是個邪說。鄙視黃金的,不是中邪,就是失去理性。

長期以來,中國官方不儲存黃金,而且還通過多種政策限制民間儲藏。1982年前嚴禁國民持有黃金,1999年才放寬國民收藏黃金的限制。由于對黃金的價值認識模糊,國家至今缺乏清晰的“藏金于民”政策。至今黃金在民間仍不能自由買賣,黃金流通不暢,阻礙了黃金金融功能的正常發(fā)揮。上海黃金交易所于2005年7月才正式向個人開放,黃金投資品種僅限于實物黃金和紙黃金兩種,遠不能滿足中國逐步增加的黃金需求。

與此同時,中國長期將生產(chǎn)的黃金用于出口換匯,直到2005年5月1日之前,還用出口退稅方式鼓勵黃金出口。用黃金換美金,用“真金”換“偽金”。近年來,由于民間黃金需求增加,超出自產(chǎn)黃金,如此才增加對黃金的進口,這顯然是市場調(diào)節(jié)的結(jié)果。當今世界人均擁有黃金為30克,但是中國只有3.5克,不到印度的1/5。有統(tǒng)計假設(shè):如果每個中國人多購買1克黃金,世界黃金價格就可能上漲1倍。美國有辦法阻止中國官方購買黃金,但是誰有力量抑制中國民間購買熱情。中國民間素有“積谷防饑,藏金防亂”的習慣。口袋日益殷實的中國大眾對黃金的需求將不斷增加,而且肯定是持續(xù)大幅度增加。中國忽視對黃金的儲備,長期對黃金進行管制與抑制,必將為此付出經(jīng)濟代價。

在市場的調(diào)節(jié)下,中國不斷增加對黃金的進口;而在政府主導(dǎo)下,中國仍然用出口退稅率的方式鼓勵白銀大量出口。2000年中國確定的白銀出口配額200噸,2005年白銀總出口配額達到3500噸,近十年來中國累計出口白銀超過2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白銀供應(yīng)國。中國用真金白銀換回巨額印有美國總統(tǒng)頭像的紙張,并作為儲備進行保存,長期樂此不疲。

長期以來,在經(jīng)濟尤其是金融領(lǐng)域,西方說什么,我們信什么;吆喝什么,我們就買什么。中國至少持有美國外債總額的(3.2萬億美元)1/4。中國是世界上官方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總儲備超過2萬億美元,其中70%-80%是美元資產(chǎn),包括8000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5000億美元的機構(gòu)(房利美公司、房地美公司、聯(lián)邦國民抵押貸款協(xié)會等)債券、1200多億美元的企業(yè)債券和1000多億美元的美國股票。盡管黃金儲備過去6年增長76%,即從2003年的600噸增加至2009年4月的1054噸,成為全球第五大黃金儲備國。但是,按照1000美元/盎司計算,不過372億美元,占中國外匯儲備不過1.6%,遠遠低于國際平均10%的水平,更低于歐盟國家設(shè)定的15%的安全水平。而且黃金儲備在中國的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不是增加了,而是減少了,2002年為4%。當初,英鎊與美元都是綁定黃金、借助黃金價值而成為國際貨幣,歐元啟動的背后同樣有成員國雄厚的黃金儲備。中國兩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只有1000多噸黃金,拿什么支撐人民幣國際化?

西方經(jīng)濟學教科書中清楚寫明,一國外匯儲備要兼顧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而且安全性始終擺在第一位。尤其是當今主要儲備貨幣都是信用貨幣,其價值與發(fā)行國的貨幣政策直接相關(guān),通貨膨脹與儲備貨幣貶值會導(dǎo)致外匯儲備縮水,更加突出安全性的重要性。外匯資產(chǎn)的盈利性不僅只關(guān)注名義收益率,更要考慮到儲備貨幣縮水所產(chǎn)生的影響。在多多益善的政策引導(dǎo)下,中國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遠遠超過合理界限(三個月的進口支付額),因此在國際金融持續(xù)動蕩的大背景下,更應(yīng)當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然而,長期以來,盈利性實際成為外匯儲備管理的首要考量。由于外匯無論存放在國外的銀行還是進行投資,都可以給帶來相應(yīng)的利息收益,相比之下,增加的黃金儲備不僅不能生息獲利,還會增加保管與儲藏費用支出,因此在短期內(nèi)于經(jīng)濟上增加黃金儲備顯然遠不如增持外幣證券資產(chǎn)儲備合算。

賺不賺錢與合不合算,直接影響中國官方外匯儲備結(jié)構(gòu)。1973年6月,當黃金價格升至每盎司80美元時,當時負責對外經(jīng)濟工作的陳云同志經(jīng)過全面的了解和慎重的思考,提出應(yīng)該把中國存在瑞士銀行的外匯拿出一部分來購買黃金保值,但是相關(guān)部門算小賬,“認為利息損失大,不合算”。但是,中央還是利用自己的權(quán)威,用國家大賬取代了部門小賬,中國的黃金儲備從1970年的700萬盎司增加到1974年的1280萬盎司。這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黃金儲備,在以后的美元狂跌中保證了外匯儲備的安全,而且還為以后對外開放提供了可靠的金融支持。如今,回頭看,是算“大賬”還是算“小賬”,是國家藏黃金還是部門發(fā)獎金,一直是阻礙中國增加黃金儲備的重要原因。

透視發(fā)達國家的外匯儲備,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戰(zhàn)略性,這是西方教科書所沒有說明的。目前,美國的黃金儲量居全球之冠,除日本外的其他發(fā)達國家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普遍高達40%-60%。同時,黃金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后清償手段。美國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美國急需要用錢救市,但是美國力按龐大金庫不動,而開動印鈔機印刷美元,美國十分清楚黃金的戰(zhàn)略價值。英鎊與美元都是在黃金的支持下,成為國際貨幣。日本是世界第二經(jīng)濟大國,最大債權(quán)國,一度擁有最強的金融實力,但是日元國際化“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最終夭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黃金支撐,缺乏最后支付手段,誰敢輕易信任。百年一遇的金融大危機,也給中國與人民幣百年難逢的大機遇,人民幣國際化的利益巨大,但是缺乏黃金支撐,中國要把握好如此重大機遇,很難!

美國的歪理邪說正不斷被糾正,美國打壓黃金正日漸捉襟見肘,世界對黃金的認知正在“覺醒”,黃金的價格正向它被掩蓋的實際價值回歸。在黃金價格于2009年9月站穩(wěn)1000美元/盎司之后,金融投機家羅杰斯認為,是年黃金價格要超過2000美元/盎司。投資研究機構(gòu)Casey Research首席經(jīng)濟學家康拉德(Bud Conrad)表示,金價應(yīng)當遠不只于此。根據(jù)對貨幣供應(yīng)量等宏觀經(jīng)濟趨勢進行的長期分析,康拉德認為金價達到每盎司4000-5000美元水平?jīng)]有任何問題。憑借這些年對美國經(jīng)濟界的跟蹤研究,單純的學者當然有,但是不多見,形形色色的是金融資本的代言人,此前鼓吹糧食、石油、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要不斷上漲,就是金融資本借機炒作的鮮活實例。如今,形形色色的專家鼓吹黃金價格不斷上漲,投資者要當心其中的玄機。還是那句老話,是金子總是要閃光的,但是閃出耀眼光芒的不一定是金子,可能玻璃或鍍金,也可能是美國的政策或?qū)W者與分析師的言論。



[1] 早在1933年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在第一次爐邊談話的廣播演講中,就用“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一語安慰驚慌失措的民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