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扭曲市場"軟禁"黃金

中國困局:中國經濟安全透視 作者:江涌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為方便經濟交往,多國出現了紙幣,但是一般都以黃金作為基礎發(fā)行,這就是金本位。早在1717年英國就采用金本位制,1816年英國頒布金本位制度法案,促使黃金轉化為世界貨幣。從1816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暴發(fā)前的約100年間,黃金對于增進國際貿易、穩(wěn)定國際金融、促進資本主義的經濟高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史稱“黃金時代”。

一戰(zhàn)嚴重地沖擊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發(fā)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金本位制徹底崩潰,各國紛紛加強貿易與金融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關閉黃金市場。取而代之的是跛腳的“金塊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大大壓縮了黃金的貨幣職能。但是,在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充當世界貨幣的職能,黃金受到國家的嚴格管理。

二戰(zhàn)后,美國積累高達2萬噸的黃金儲備,占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74.5%。美國通過布雷頓森林體制,利用“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確立了美元獨大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美國利用美元特權,不斷擴大遠遠超出自己生產與供應能力的消費,肆意發(fā)動戰(zhàn)爭,最終使美元泛濫成災,大大超出其黃金儲備。1971年8月15日美國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制崩潰。失去黃金支撐的美元實際成為“合法的偽鈔”,美國可以隨意開動印鈔機印刷美元,然后用它來在世界隨意購買,美國從大量印鈔中獲得巨額發(fā)行利潤,無須返還給世界的持有者和使用者。

但是,作為“天然貨幣”的黃金對“合法的偽鈔”構成巨大威脅。在國際市場上,黃金是以美元標價的,美元價格與黃金價格走勢相反,黃金成為美元的天然尺度。布雷頓森林體制崩潰后,黃金在70年代一直處于上漲態(tài)勢,從1971年的每盎司35美元,很快沖破100美元(1973年),1980年6月21日被推上了852美元的歷史高點。因此,要在形式上保持美元價格,從而維持美元地位,就必須打壓黃金,成功地壓制黃金,就能為美國的貨幣政策贏得“行動自由”。

美國打壓黃金處心積慮,不遺余力,而且多年的實踐也使之得心應手。世界最大的黃金交易所在美國,黃金的期貨價值可以被輕而易舉被“管制”與“抑制”。美國官方不斷通過借貸黃金給高盛、摩根等金融機構來壓低黃金價格,給投資者設置對黃金的信心障礙。幾個西方大國貨幣后來成為儲備貨幣,部分分享著美元霸權,因此在打壓黃金上有共同的利益,因此都能響應或聽任美國對黃金的打壓,尤其是英國。

在布雷頓森林體制崩潰后,世界上還堅強地存在一個貨幣由100%黃金支撐的國家——瑞士,瑞士憲法曾規(guī)定,每一瑞士法郎至少有40%的黃金儲備支撐。因此,一個只有700萬人口,面積不到德國1/10的國家,一度擁有高達2590噸黃金,這使得瑞士法郎“象黃金一樣堅挺”而一直被國際投資所青睞,瑞士中央銀行象直布羅陀巖石一樣堅固,瑞士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直接威脅著倫敦與紐約。因此,美國(還有幫手英國)通過經濟的、政治的乃至道義的手段施壓瑞士,在1997年廢棄憲法有關黃金儲備的要求,并在1999年出售“過多的”1300黃金。巨量黃金出售,直接壓低黃金價格,重挫南非這樣的黃金生產大國,此外在資本市場美國通過金融機構不斷壓低黃金生產企業(yè)的股票,設置諸多融資障礙,使相關黃金生產企業(yè)長期處于虧損狀態(tài),而缺乏對市場有一個穩(wěn)定的供給能力。

當然,美國對黃金打壓的最得力的重要的打手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976年, IMF通過的《牙買加協(xié)議》及兩年后對協(xié)議的修改方案,確定了“黃金非貨幣化”,主要內容包括:黃金不再是貨幣平價定值的標準;廢除黃金官價,IMF不再干預市場,實行浮動價格;取消必須用黃金同IMF進行往來結算的規(guī)定。IMF手中握有上億盎司的黃金儲備,因此使用或“威脅使用”出售儲備可以有效壓低世界黃金價格,實際上每當世界黃金價格高企的時候,IMF就釋放拋售黃金的消息,打壓金價。

世紀金融大危機,禍起美國,美元承受巨大貶值壓力,黃金價格持續(xù)看漲。IMF由此一直保持高度警戒,高調宣布計劃出售黃金儲備,但是一直等待美國的“批示”。2009年6月,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支持”IMF分段出售黃金計劃,在獲得“授權”后,IMF執(zhí)行董事會于9月18日以“不擾亂市場”的方式出售403.3噸庫存黃金,占IMF全部黃金儲備的1/8,現值約130億美元,重壓不斷上漲的黃金價格。

美國還通過它主導的國際話語權,極力宣揚黃金無用論,美國主流學者無論是自由派(如薩繆爾森)還是保守派(如弗里德曼)都普遍看淡黃金,在國家利益面前沒有左右之分。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認為黃金被踢出貨幣系統(tǒng)后,對黃金的需求只限于很少幾種工業(yè)需求。當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關閉黃金窗口,薩繆爾森鼓吹,黃金已不再是貨幣,誰還會需要黃金呢?到1973年,薩繆爾森認定1972年每盎司75美元的金價肯定維持不住,黃金最終可能跌到35美元以下。黃金問題專家瑞典人費迪南德·利普斯在《貨幣戰(zhàn)爭》一書中認為,“這種膚淺的觀點是否值得享有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榮譽”。而包括沃頓商學院在內的多家著名經濟學府,通過一個又一個模型,反復論證投資黃金遠不如投資股票、債券、票據等更具有價值。受偉大導師的影響,從美國高校走出來的他國專家學者,沒有幾人贊成持有黃金。

然而實際情形是,黃金仍是諸多國家官方金融戰(zhàn)略儲備的主體。當今全世界各國公布的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為32700噸,其中美國的黃金儲備最多,為8149噸,占世界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24.9%。美國不僅官方藏金,而且還鼓勵民間藏金,早在1974年底就允許個人擁有黃金。目前黃金儲備占全世界外匯儲備的比重達到10.5%,發(fā)達國家高達40%-60%,其中美國為78.9%,德國71.5%,法國72.6%,意大利66.5%。發(fā)達國家中惟獨日本“特立獨行”,過萬億的外匯儲備只有區(qū)區(qū)800噸黃金儲備,原因是日本一直面臨美國的重壓,持續(xù)購買美國債券,給亞洲國家做好榜樣。由于缺乏黃金儲備,盡管日元背后有強大的國家經濟實力,但是只能淪為國際炒家臨時拆借投機用的“攜帶貨幣”。而在日本的示范下,信邪聽邪的東亞國家黃金儲備的總量偏低且在外匯儲備中的份額較小,平均水平為2%。而與一般東亞國家不同的是,日本民間黃金儲備驚人。

另有一種實際情形,也能折射出美國說一套做一套,這就是對黃金與紙幣存放安全的重視程度巨大差異。美聯(lián)儲存放數千億美元紙幣的中心金庫設在其總部所在地紐約市近郊,金庫的大門與一般辦公樓的旋轉門沒什么兩樣,安全工作主要依賴于設在金庫內的480個監(jiān)控器和保安人員。與紙鈔“偽金庫”的安保相比,位于紐約曼哈頓島南端24米深的堅硬巖床下的紐約聯(lián)邦儲備銀行金庫——真正的金庫,存放著60個國家、中央銀行及國際組織8300多噸黃金,戒備極其森嚴,護衛(wèi)設施不知道是“偽金庫”的多少倍。另一個真正的金庫則設在神秘的諾克斯堡(Knox)軍營,是美國的戰(zhàn)略大后方,配以電子、機械防護裝置,據說僅電網就有7重,一道安全門就重達24噸。世紀金融大危機,美國急需要用錢救市,然而美國緊捂黃金口袋不松,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開動印鈔機。足見在美國政府那里,黃金比國家信用與美元紙幣更值錢。

黃金的貨幣功能既然是“天然”的,當然就不是人為能夠廢除。美國可以一手遮天,但是依然遮不住黃金的光澤。國際外貿結算不再使用黃金,但最后平衡收支時,黃金仍是可以接受的結算方式。1999年5月20日,時任美聯(lián)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國會聽證時指出:黃金仍然代表著世界上的最終支付手段,不兌現貨幣在極端情況下并不總是為人所接受,而黃金永遠不會被拒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