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松岡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已經突然扭轉乾坤。一位海軍人士欠身與陸軍參謀次長田耳語道,也許他們應該考慮推遲的問題,但田卻是動搖不了的;他只用幾句激起熱情的話,使及川和杉山又回到原來的立場。此時,幾乎一直沉默不語的近衛(wèi)說,他同意統(tǒng)帥部的意見,再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冗長的辯論結束,做出南進的決定。
最后一步是要取得天皇的正式批準。這個問題將在皇宮內舉行的儀式即御前會議上自動提出來。在這種會議上,天皇歷來一言不發(fā)地坐著,聽取大家對審議的政策的解釋。然后,他以御璽表示批準。參加御前會議的成員就是參加聯絡會議的成員,再加上一兩個專家,還有樞密院議長,他以代表天皇的文官身份出席會議,在天皇不便啟口時代表他發(fā)問。
批準南進計劃的御前會議于7月2日召開,會議廳擺著兩條長桌,鋪著錦緞,與會者分別在桌子兩邊正襟危坐,當天皇步入會議廳時,他們都一下子立正,天皇的皮膚和他的三個兄弟一樣,細滑如瓷,顏色獨特。他雖然身穿軍裝,但看上去并不威武。他走上朝南的御座坐下,前面是一個金屏風,座位方向是根據宮廷禮儀定的。他似乎超然于世俗事務之上。
下面與會者坐的位置與陛下保持一定的角度。他們雙手放在膝上,像木頭人似的彼此凝視著。于是,儀式開始。只有樞密院議長原嘉道預先聽過他們要說的話。近衛(wèi)公爵首先起立,向天皇鞠躬,然后宣讀一篇題為《目前形勢下國策提綱》的文件。這就是南進計劃。第一步占領法屬印度支那。關于這點,通過向維希政府施加外交壓力,很有希望實現,不用流血,如果勸說無效,只好動武,甚至不惜冒與英美開戰(zhàn)的危險。
杉山鞠躬,他說,他同意南進?!叭欢?,如果德蘇戰(zhàn)局發(fā)展對帝國有利,我想我們也應該用武力解決這個問題,以確保帝國北部邊境之安全?!?/p>
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大將也認為,盡管要冒險,但南進還是必要的。他發(fā)言完畢后,樞密院議長開始發(fā)問。有些問題在這樣一個正式會議上提出來,使與會者感到比預計的難堪。他想知道的是,用外交手段取得印度支那的現實可能性如何?
“外交措施想必不能成功?!彼蓪卮鹫f。他仍然反對南進,必須力排眾議。
原嘉道身材矮小,和顏悅色,在一個個板著臉的海陸軍將領面前卻毫無懼色。他強調說,軍事行動“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一方面試圖簽訂日法條約,一方面又向印度支那派兵,難道這符合按皇道辦外交嗎?“我認為直接單方面采取軍事行動,從而背上侵略者污名,對日本來說是不明智的。”
松岡向他保證:“我一定做到,使日本在世人面前不致好像是背信者?!?/p>
原嘉道仍然半信半疑。為什么不北進?他提出這個問題,并開始利用松岡自己的某些論點。希特勒進攻蘇聯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蘇聯在全世界散布共產主義,我們遲早要同它打一仗……國民確實很想同它打仗?!边@樣一來,原來安排是走走形式的會議卻有可能變成辯論?!拔蚁M苊馀c美國開戰(zhàn)。我認為,如果我們進攻蘇聯,美國不會報復。”反之,原嘉道擔心,進兵印度支那會導致與盎格魯-撒克遜人開戰(zhàn)。
松岡用了他前一天用過的詞。他表示同意說:“有這種可能?!?/p>
杉山心里覺得,原嘉道的問題“像刀子一樣銳利”,但只簡單地指出,占領印度支那“對挫敗英美的陰謀是絕對必要的。另外,德國的軍事形勢大好,我認為,日本進兵法屬印度支那不會引起美國參戰(zhàn)”。然而,他卻提醒說,不要過早地把蘇聯排除在外。他們應該等待“五六十天”,以看到德國確實打勝。他的話一說完,討論便宣告結束,松岡想要繼續(xù)進行辯論的一切希望均告吹。會上進行了表決,近衛(wèi)宣讀的政策文件被一致通過。日本將南進。
在整個會議過程中,天皇始終一言不發(fā)地坐著,毫無表情。按傳統(tǒng)習慣,他的出席只是使會上做出的決定合法化并具有約束力。這個文件被送到內閣官房,用公文紙寫出一份由近衛(wèi)首相、陸軍參謀總長和海軍軍令部總長三人簽署,呈報天皇,最后交到宮內省,加蓋御璽。這就成了國策,日本又朝全面戰(zhàn)爭的方向邁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