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第三批囚犯部隊剛引頸自刎完畢,吳軍陣地左右就傳出一片吶喊聲。“敵人來襲!”吳軍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我一定要把楚國攻滅!
“復仇魔鬼”伍子胥說這句話時,摯友申包胥對他說:“如果有此事,楚國就由我來復興吧?!?/p>
伍子胥由于“日暮途遠”,所以復仇手段極為直截了當,而申包胥為使楚國免于被滅,所做的努力也同樣地直截了當。
處于對立地位的兩人都直來直往。
申包胥跑到秦國,請求援助。
秦毫無情面地拒絕。
申包胥站在秦國王宮之前,連續(xù)七日達旦號泣。
勺飲不入口七日。七天來,他是片食不吃、滴水不進的。
秦哀公終于被感動。
哀公于是大聲唱了《無衣》詩: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收錄于《詩經(jīng)》的這首秦國歌謠流傳迄今。
其中“與子同仇”,表示“答允給予援助”。
在宮殿外聽到這首《無衣》詩時,欣喜若狂的申包胥當場行九叩首之禮。
秦為救楚,動員了五百乘戰(zhàn)車。
一乘是“馬四、士三、卒七十二、輜重二十五”,因此,五百乘援軍之兵力內(nèi)容為:
馬:二千匹
士卒:三萬七千五百人
輜重:一萬二千五百人
申包胥與這批秦國援軍合力迎戰(zhàn)吳軍,于稷(河南?。┕テ茀擒?。
雖然稷地之戰(zhàn)只是小規(guī)模作戰(zhàn),對局勢影響卻極大。在這之前,吳曾與楚交戰(zhàn)五次,而五次皆奏捷。楚獲勝,這還是頭一回。
始終受到背后越之威脅的吳,在征楚連連奏捷時尚無特別顧忌。一旦戰(zhàn)敗,就有芒刺在背的感覺。
吳王闔閭之弟夫概注意到這個狀況。
這是好機會!他做如此判斷。
這時他正跟隨兄王出征楚國。吳國所以能于對楚戰(zhàn)爭初期連戰(zhàn)皆捷,全靠夫概的勇猛作戰(zhàn)。闔閭卻對這位勇猛的弟弟耿耿于懷。
隔著漢水與楚國大軍對峙時,夫概表示愿意組織敢死隊,并由自己率軍攻入楚軍本營。兄王闔閭沒有準許。而夫概卻專斷獨行,率領(lǐng)五千手下直搗楚軍本營,并使得楚國名將子常狼狽敗走。這成了吳軍連戰(zhàn)連勝的原因。
“楚軍連戰(zhàn)連敗,完全是靠王弟奮戰(zhàn)的結(jié)果?!?/p>
聽到這句話時,闔閭悻悻然說道:“幸虧打贏,實際上,那是違背命令之行為。弄不好反會成為我們大敗的原因。難道能把戰(zhàn)爭當做賭博嗎?沒有勝算而動,只能算是贏了一場賭博,這樣的人有什么功勞可言呢?”
闔閭不屑地說完,又說:“本來該以違反軍令之罪處置,且饒恕他一次?!?/p>
這件事情傳到夫概的耳朵里。夫概當然十分不悅。他現(xiàn)在明白兄王的確討厭他,也以戒心對待他。好!既然如此,那就走著瞧!夫概開始耐心等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