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歲,清華最年輕的MBA(1)

風起潮涌:一個明星風投家成長史 作者:張向榮


寒裳順蘭止,水木湛清華。

自1911年清華學堂建立至今,近百載春秋的發(fā)展歷程,形成了清華大學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和“嚴謹、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構(gòu)成了清華精神的核心內(nèi)涵,也激勵和鼓舞著一代代清華人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與騰飛作出不息的努力。

作為清華首批MBA,汪潮涌深感榮幸。清華不僅給了汪潮涌知識和精神力量,更給了他人生一個極其珍貴的機會。清華的精神早已融入了汪潮涌的血液。對于清華,汪潮涌永遠心存感激。

朱镕基的學生

像很多大學生一樣,大學即將畢業(yè)時,汪潮涌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工作;二是繼續(xù)讀研。

此時,一方面,汪潮涌的哥哥姐姐都已經(jīng)開始讀研究生。作為最小且曾遠離父母12年的孩子,汪學琦夫婦總覺得似乎欠了汪潮涌點什么,總是希望給他更多的照顧,希望他人生能走得更遠。所以,父母極力支持汪潮涌繼續(xù)讀研。另一方面,走出大別山,四年的華工生活讓汪潮涌眼界大開。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大步邁進之時,汪潮涌深感自己所學不足,急需繼續(xù)充電,在改革的浪潮中一展身手。這位聰明好學的華工學子最終選擇了考研。

“最古老的行當,最時新的職業(yè)”,這是中國經(jīng)濟學界泰斗陳岱孫先生對“經(jīng)濟管理”工作的定義。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日夜發(fā)生著迅速而又深刻的變化。新興、蓬勃的市場呼喚著眾多經(jīng)濟類、管理類英才的出現(xiàn),激活并駕馭這個龐大而又充滿生機的市場經(jīng)濟,沒有他們的參與,中國不可想象。承載著“躋身世界一流,造就商業(yè)領(lǐng)袖,貢獻學術(shù)新知,推動民族復興”的神圣使命與責任,1984年,經(jīng)國家批準,清華大學成立了經(jīng)濟管理學院,開始招收首批MBA。后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朱镕基,擔任首任院長。

清華經(jīng)管學院成立的消息迅速傳遍各大高校。汪潮涌興奮不已,當即毫不猶豫,決定報考清華經(jīng)管。

又是一段勤奮的道路,汪潮涌再次選擇了鯉魚跳龍門。要知道,作為中國最好的大學,又是首批招生MBA,報考者不僅不計其數(shù),而且高手如云。

1984年,年僅19歲的汪潮涌憑著自己的聰穎和勤奮,從上千名報考者中脫穎而出,如愿以償?shù)爻蔀榍迦A大學首屆MBA班中年齡最小的學員。

會作詩的工科人

清華園,汪潮涌終于和她緊緊擁抱。

走進清華,汪潮涌仿佛踏入一片新大陸。在這座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名家薈萃、大師云集。朱自清、吳晗、吳宓、華羅庚、楊振寧、錢鐘書、賀麟、竺可楨、王大中、王國維、馮友蘭、季羨林、湯用彤、熊慶來等大師不勝枚舉。

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汪潮涌更加不敢輕易浪費自己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時間和機會。抓緊每分每秒,汪潮涌快馬加鞭、迎頭趕上。

“實際上我只在清華讀了一年書,但是這一年我已經(jīng)把研究生的所有課程都修完了?!蓖舫庇空勂鹱约憾虝旱那迦A生活,仍然緊張有余。

當時,擔任清華經(jīng)管學院院長的朱镕基,不時地邀請一些知名專家和政府領(lǐng)導來校作講座。“這給我們帶來了海量的信息和龐大的社會資源網(wǎng)絡。”汪潮涌感激地說。

接觸了更多信息后,汪潮涌給自己確立了不同的目標。金融,成為他關(guān)注和極為感興趣的一門學科。另外,科學技術(shù)、法律、外語等,汪潮涌敏感地感知到他們對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因此,加倍努力地給自己補充各方面的知識。

此外,這個浪漫的詩人,從來不曾停止過自己浪漫的追求。學習之余,他總能不時地用一些精美的小詩來點綴自己的生活。由于文筆出眾,汪潮涌被選任為研究生學刊的編輯,經(jīng)常撰寫發(fā)刊詞一類的文章。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一特長,后來竟幫了他的大忙。

1984~1985年,美麗而深沉的清華大學校園里,總有一個行色匆匆但滿臉自信的英俊青年穿梭其中,他并不知道自己一年的緊張生活,正好為下一年的一件大事提前作好了各項準備,他只是在努力、在拼搏,在用自己的青春書寫著自己精彩的人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