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覺人第十五 弘一法師(1)

中國男 作者:余世存


  性命呈萬有
  
  弘一法師(1880~1942),中國戲劇家、藝術教育家、文學家、書畫家。名文濤,字息霜,以號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出身于清進士、鹽商家庭。擅長書畫篆刻,工詩詞。1905-1910年間在日本東京學西洋繪畫和音樂,曾同曾孝谷等人創(chuàng)立“春柳社”,參加《茶花女》、《黑奴吁天錄》的演出。作有歌曲《春游》、《早秋》等,并采用外國歌曲配制新詞作為學堂樂歌教材,如《送別》、《西湖》等。1918年于西湖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后專研戒律。有《弘一法師文鈔》、《前塵影事集》、《李廬詩錄》、《弘一大師歌曲集》等。
  
  ◎死,芥末事耳??墒牵松?,卻是大事。
  
  ◎他把萬有集于近道,彌留之際,寫下了“悲欣交集”四字。有人說,這一句話有著說不盡的“香光莊嚴”。
  
  歌德說過,所有成熟的東西都想死。“視死如歸如寄,老成謀身謀國”似乎也是我們中國人向往的人生狀態(tài)。但真正在精神心智上成熟起來的人少之又少。民國以來不斷有“四公子”、“京城四少”之說,那些人物因為家世、際遇而較早地展露其才華,但他們多終于公子狀態(tài)、止于少年才氣。他們逞才使氣,很少“想死”。
  
  少年李叔同就是這樣一個公子哥兒。他的父親曾經在吏部做官,后在天津改營鹽業(yè),家境富有。小李叔同天生聰慧,七歲攻讀《文選》,即能“瑯瑯成誦”,八歲從其乳母背誦《名賢集》格言:“高頭白馬萬兩金,不是親來強求親。一朝馬死黃金盡,親者如同陌路人。”不但能背誦如流,而且能通曉其義。他攻讀過《四書》、《孝經》、《毛詩》、《左傳》、《爾雅》、《文選》等,對書法、金石尤為愛好。十三四歲時,篆字已經寫得很好,十六七歲時曾從天津名士學填詞、學書法。他還曾進過天津縣學,受過八股文(當時稱為時文)的嚴格訓練。
  
  這個小康之家的寧馨兒,當他的身心達到一定的階段,他已經積蓄著足夠讀書人“玩票”的經史子集、金石書畫、詩詞歌賦、吹拉彈唱的博雜知識;他的聰明才情在十八九歲時,就已經發(fā)展到巔峰了。他的頭腦不用則已,用則上乘;每一個動作,都有分寸,有風格出處。他的字摹過前人百家書法,但沒有前人的痕跡,形成他自己的一格:一種柔軟的、藏神無骨的點與線的結合,像蠕動的蠶一樣。還有詩詞、金石,只要他心智上歷練過的,那必定是他的!
  
  年輕的李叔同跟“民國四公子”們的生活還沒有什么兩樣。他在天津求學,到上海參加“城南文社”,考入南洋公學等事件,跟當時人沒有什么區(qū)別。這是他比較系統接受儒學經典,吸納“新學”,全方位開發(fā)智慧的時期。年輕氣盛的時期。用豐子愷的話說,就是“他充分享受物質生活的時期”。
  
  但跟公子哥兒們不同的是,李叔同不僅得了中國文化的形,還得了中國文化的神。即一個真正健康的中國人,即使生活在小康狀態(tài),他也必須有社會關懷,這種關懷是以憂傷為底色的,憂時傷世。李叔同在優(yōu)哉游哉之際寫下了大量憂國憂民,充滿入世精神,甚至帶有憤世嫉俗激進色彩的詩文??盗鹤兎ㄊ『螅钍逋缴虾?逃∶髦荆骸澳虾?盗菏俏釒煛?!孫中山辛亥革命成功的時候,他譜一曲慷慨激昂的《滿江紅》,以志慶喜:“皎皎昆侖山頂月,有人長嘯??茨业讓毜度缪?,恩仇多少!雙手裂開鼷鼠膽,寸金鑄出民權腦。算此生不負是男兒,頭顱好。荊軻墓,咸陽道。聶政死,尸骸暴。盡大江東去,余情環(huán)繞?;昶腔删l(wèi)鳥,血花濺作紅心草。看從今一擔好山河,英雄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