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這前因后果,我不禁感嘆:“原以為,夏竦此舉只是為陰附張美人,博個擁立之功,卻不曾想個中因由這般復(fù)雜?!?/p>
“中宮廢立,事關(guān)社稷,從來都不是帝王家事……”張先生徐徐展開我交還給他的廢后詔書,問我:“你知道郭后為何被廢么?”
我以宮中定論答之:“因她與嬪御爭寵?!?/p>
張先生擺首:“因爭寵觸犯龍顏,那只是一個小小誘因。國朝慣例,皇帝決策,若事關(guān)中宮,必須先與宰執(zhí)商議。若宰執(zhí)不同意,皇帝很難擅作主張?!?/p>
我第一次意識到這聽過多次的廢后事件還有更深的背景:“這么說,是呂相公……”
“沒錯,她得罪了當時的宰相呂夷簡?!睆埾壬偈銮皦m往事,“明道二年,章獻太后崩,在她垂簾整整十一年后,今上才獲親政。今上隨后與呂夷簡商議,要罷黜所有太后黨羽,呂夷簡亦為他出謀劃策,并擬定了要罷免的大臣名單。今上回到禁中,將此事告訴了郭皇后,郭后反問他:‘難道就他夷簡一人不附太后么?不過是他機智,善應(yīng)變,在太后與官家面前都會做人,所以倒混了個周全?!谑墙裆蠜Q定連呂夷簡也一齊罷去。次日,呂夷簡在朝堂上聽內(nèi)臣宣布被罷官員,陡然聽見自己的名字也被唱出,很是驚駭,卻不知原因。他素與入內(nèi)都知閻文應(yīng)有來往,聽閻文應(yīng)說出緣由,從此便對郭后不滿。僅過了半年,今上又復(fù)其相位。后來,今上因尚美人之事向他抱怨皇后善妒,他與閻文應(yīng)便頗說了些推波助瀾的話,郭后隨即被廢……如今夏竦情形與呂夷簡相似,有個同情新政大臣的中宮在君王之側(cè),他難免會擔心,何況他與楊懷敏勾結(jié),楊懷敏或曾在他面前編派中宮什么,也未可知……另外,聽在樞密院伺候的孩子說,平賊次日,樞密院官員提起皇后前夜臨危不亂,指揮若定,都有贊譽之意,惟夏竦干笑,說:‘中宮頗有章獻簾后風儀?!?/p>
我聽出這言下之意:“他不但怕皇后現(xiàn)在進言干政,還怕她將來效章獻故事,垂簾聽政而重用新政大臣?”
張先生看著我,道:“慎言……如今官家圣體康寧?!?/p>
我一驚,忙低首不語。
張先生又道:“你適才說的,夏竦意在陰附張美人,這原因也有。張美人通過賈婆婆拉攏夏竦與王贄,對他們多有饋贈,而夏、王二人性本貪婪,且又顧忌中宮,因此兩方一拍即合?!?/p>
我回思事件經(jīng)過,越想越覺驚心:“平賊事后,夏竦堅決反對讓御史臺在外審理此案,而楊懷敏又將最后一個賊人殺掉滅口……或許,連當晚殺死前三個賊人,也是他授意的……難道這起事件,根本就是夏竦一手策劃的?”
“他有這個動機。”張先生道,“甚至皇后閣中那個侍女,也可能是他授意賊人去勾引的,以獲得制獄動搖中宮的理由……依我看,皇后當時便意識到了是受人陷害,所以堅持要殺掉雙玉,否則,能輕易受人引誘的女子意志本就薄弱,鍛煉之下,什么供詞說不出口?”
“原來如此……”疑問有了合理解釋,我這才從亂麻般的案件中抽出些頭緒。
張先生黯然一嘆,又說:“但這也只是我的猜測,苦無證據(jù)上呈官家。”
“今上圣明,對歐陽修的案子都看得很清楚,肯定不會冤枉皇后的,何況,還有陳相公他們?yōu)榛屎笳f話……”我想令張先生寬心,但提及陳執(zhí)中,忽然又有了個問題,“不過,先生為何認為陳相公一定會為皇后說話?據(jù)我所知,他并不屬新政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