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信:像相信自己一樣相信別人(3)

契約精神 作者:汪中求


   
  

  構建和諧社會,關鍵要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真正做到彼此坦誠相見,彼此信任。只有這樣,才能夠消除偏見,消除矛盾,實現(xiàn)團隊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信任是對一個人最好的贊美。
  
  英國作家喬治·麥克唐納說:“信任是比愛更美好的贊美。”建立互信是實踐契約精神的一個最基礎的行為表現(xiàn)。失去了信任,不僅國家之間,地區(qū)之間無法和諧相處,即便是家人之間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甚至釀成悲劇。
  
  我在《讀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致命的懷疑》,里面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孩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學校高三要求住宿,母親幫男孩辦理好住宿手續(xù)后離開時忘記了拿包。男孩晚上送包給母親時,母親拿到包后還清點了里面的東西和錢。男孩為此心里感到非常地不滿,他借口晚上還有晚自習告別了母親。半夜,母親接到校長親自打來的電話,原來她的兒子自殺了。男孩自殺前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媽媽竟然在我把包送回去之后,看了看里面的卡,還數(shù)了里面的錢,她竟然不相信我!世界上最疼我的人,我最愛的媽媽竟然都不相信我!我不知道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意思!
  
  信任與愛同樣重要!特別是對于身邊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一個人信任自己所愛的人,必然會獲得同樣的愛和信任。一個人信任自己身邊的人,作為回報,他必然會獲得別人的信任。信任是建立契約的基礎,也是契約精神能夠持續(xù)存在的基礎。
  
  在社會中,人們之間需要建立互信,政府、政府官員和群眾之間也應該建立互信。因為只有互信,我們才能夠實現(xiàn)團隊和社會的和諧和穩(wěn)定,才能真正地落實契約精神。
  
  比如,百姓給政府提意見,政府官員卻說百姓是刁民。因為他們不相信人們反映的問題是真實的。
  
  又比如,北京青年楊佳持刀殺死六名上海公安的原因居然是因為對一輛自行車的盤查。歸根結底,就是官民之間不能互信。其實他說“這車是租來的,”公安人員就應該相信他。況且,即便你是公安人員,在沒有證據證明他的車是偷來的情況下,也沒有證據說明他買的是贓車的時候,就不能隨隨便便把他帶到局里問上六個小時。懷疑不能成為執(zhí)法的理由。作為執(zhí)法人員,每個行動都要有證據可依,而不是僅僅憑著一種不信任,憑著對他人的主觀懷疑來執(zhí)法。不相信群眾,總是懷疑群眾,這是導致當今社會不安定的主要因素。同樣在一個團隊中,懷疑也會給團隊帶來毀滅。只有信任才會給團隊帶來力量。
  
  猜疑是令團隊和企業(yè)瓦解的利劍。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開始自主創(chuàng)業(yè)。有相當多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在開始的時候,激情洋溢,精誠合作,然而稍微取得一些成績之后,就出現(xiàn)了鉤心斗角,導致事業(yè)做不大。在許多時候,猜疑和不信任都是因為溝通不暢造成的。當誤會和猜疑產生時,我們不應該互相埋怨,而是應該及時消除誤會和猜疑,推心置腹地解決問題。當發(fā)現(xiàn)對方的弱點時,我們應該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只要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和身邊的人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就能夠做到彼此理解,彼此信任。
  
  信任是比愛更美好的贊美。
  
  ——英國作家喬治·麥克唐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