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我也不知道有多少隱士。終南山里有隱士,至少已經(jīng)三千年了。但是隱士有幾種:道教隱士、佛教隱士和知識分子隱士。當然,我對佛教隱士更熟悉一些。但是即使在佛教里,也有不同類型的隱士。比方說凈土宗隱士,通常終生隱居在山里。而禪宗隱士,可能會只隱居幾年或幾個月。禪宗隱士只在山里待到見道為止,然后他們就下山了。
但是在出家人成為隱士之前,他們通常要在寺廟里待上幾年。比方說,很多和尚去揚州的高寺,在那里修行三四年。當他們終于在修行中找到入手處的時候,他們就去山里住茅篷。再住上三四年,遲早會開悟的。有些人花的時間要比別人長些。但是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住在寺廟里學習。你必須學習,然后才能知道怎樣修行。
在佛教寺廟里,我們還有一個風俗,叫做“閉關(guān)”。比如說印光,他就在普陀島上的一個關(guān)房里住了幾十年。(印光大師在20 世紀復興了凈土法門。)有幾十年他沒有見任何人。每天寺廟里的和尚把飯和水從他門上的窄縫里塞進去,然后倒掉他的便盆。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坐禪和閱讀經(jīng)典。想修行,你不一定要去山里。還有知識分子隱士。為了學習或?qū)懽鳎麄兿矚g安靜和孤獨。已經(jīng)有很多人隱居在終南山里,有些是出于社會原因,有些是宗教原因,有些則是出于做學問的原因。
問:如果一個出家人想在本省隱居,他們要向協(xié)會登記或者征得其同意嗎?
許:不,任何想當隱士的人都可以自由地這樣做。他們不必告訴我們或者政府。他們想住哪兒就住哪兒。
問:協(xié)會起什么作用?
許:在處理與政府的關(guān)系的時候,我們代表本省的寺廟。我們也給出家人提建議,諸如怎樣組織宗教活動,哪些活動是允許的,以及在什么地方可以舉辦這樣的活動,等等。中國自古就有佛教協(xié)會,還有道教協(xié)會。每一個縣和每一個省都有一座特殊的寺廟或道觀,負責管理宗教事務,全國也有一座這樣的寺廟或道觀。只不過現(xiàn)在我們使用“協(xié)會”這個詞罷了,但是它的功能沒有變化。我們料理由單獨一座寺廟無法獨力完成的宗教事務,或者幫助解決發(fā)生的其他問題。
問:這些寺廟屬于誰?
許:它們屬于管理它們的委員會。一個寺廟委員會可能包括二三人或二三百人不等。委員會決定怎樣籌集資金和分配資金,是否維修寺廟或者買新毯子等諸如此類的事情。任何住在寺廟里的人,都是委員會的一員。每一座寺廟管理自己的事務。協(xié)會不介入,除非我們受邀幫助解決某個問題。
問:學校里上佛教課嗎?
許:小學和中學里沒有,但是有幾個大學有佛教課程。過去我們也上課,但是被迫中止了。最近很多人要求我重新開課。我們一籌集夠買書本材料的資金,就準備開課。幾乎每個省都有某種形式的佛學院。我想現(xiàn)在有二十多所了。我們陜西省還一所也沒有,但是我們希望將來能有。
我與許力工的會面是在1989 年的秋天。第二年三月下旬,我又一次拜訪了大興善寺。我走過幾樹遲開的杏花,一大片連翹和一棵已經(jīng)準備好迎接夏天的古老的葡萄樹,來到后面的大殿。在大殿里面,我遇見了寺廟的方丈慧玉(音譯)。他七十八歲,自從四十年前從河南省過來以后,就一直住在這座寺廟里,已經(jīng)出家五十年了。盡管他對自己的壞膝蓋作了讓步,拄了一根拐杖,但是他仍然精力充沛,幾乎用不著陪護左右的那幾位弟子。他說,寺廟里的常住和尚有二十位,不過加上云游僧,常常達到一百人。
慧玉的眼睛總是半閉著,這說明他花大量的時間打坐,而且他特別愛笑。我想他可能是一個禪宗和尚,可是他卻談起了凈土宗的修行。他說,中國仍然有開悟的大師,只不過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很不巧,他要出席一個會議,因此我們的談話很簡短。但是在弟子們催他離開以前,他建議我去拜訪南五臺的隱士。在古代,南五臺通常是朱雀街上那些向往林泉的云游者們落腳的地方。我謝過了他,向大門口走去。
但是在出家人成為隱士之前,他們通常要在寺廟里待上幾年。比方說,很多和尚去揚州的高寺,在那里修行三四年。當他們終于在修行中找到入手處的時候,他們就去山里住茅篷。再住上三四年,遲早會開悟的。有些人花的時間要比別人長些。但是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住在寺廟里學習。你必須學習,然后才能知道怎樣修行。
在佛教寺廟里,我們還有一個風俗,叫做“閉關(guān)”。比如說印光,他就在普陀島上的一個關(guān)房里住了幾十年。(印光大師在20 世紀復興了凈土法門。)有幾十年他沒有見任何人。每天寺廟里的和尚把飯和水從他門上的窄縫里塞進去,然后倒掉他的便盆。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坐禪和閱讀經(jīng)典。想修行,你不一定要去山里。還有知識分子隱士。為了學習或?qū)懽鳎麄兿矚g安靜和孤獨。已經(jīng)有很多人隱居在終南山里,有些是出于社會原因,有些是宗教原因,有些則是出于做學問的原因。
問:如果一個出家人想在本省隱居,他們要向協(xié)會登記或者征得其同意嗎?
許:不,任何想當隱士的人都可以自由地這樣做。他們不必告訴我們或者政府。他們想住哪兒就住哪兒。
問:協(xié)會起什么作用?
許:在處理與政府的關(guān)系的時候,我們代表本省的寺廟。我們也給出家人提建議,諸如怎樣組織宗教活動,哪些活動是允許的,以及在什么地方可以舉辦這樣的活動,等等。中國自古就有佛教協(xié)會,還有道教協(xié)會。每一個縣和每一個省都有一座特殊的寺廟或道觀,負責管理宗教事務,全國也有一座這樣的寺廟或道觀。只不過現(xiàn)在我們使用“協(xié)會”這個詞罷了,但是它的功能沒有變化。我們料理由單獨一座寺廟無法獨力完成的宗教事務,或者幫助解決發(fā)生的其他問題。
問:這些寺廟屬于誰?
許:它們屬于管理它們的委員會。一個寺廟委員會可能包括二三人或二三百人不等。委員會決定怎樣籌集資金和分配資金,是否維修寺廟或者買新毯子等諸如此類的事情。任何住在寺廟里的人,都是委員會的一員。每一座寺廟管理自己的事務。協(xié)會不介入,除非我們受邀幫助解決某個問題。
問:學校里上佛教課嗎?
許:小學和中學里沒有,但是有幾個大學有佛教課程。過去我們也上課,但是被迫中止了。最近很多人要求我重新開課。我們一籌集夠買書本材料的資金,就準備開課。幾乎每個省都有某種形式的佛學院。我想現(xiàn)在有二十多所了。我們陜西省還一所也沒有,但是我們希望將來能有。
我與許力工的會面是在1989 年的秋天。第二年三月下旬,我又一次拜訪了大興善寺。我走過幾樹遲開的杏花,一大片連翹和一棵已經(jīng)準備好迎接夏天的古老的葡萄樹,來到后面的大殿。在大殿里面,我遇見了寺廟的方丈慧玉(音譯)。他七十八歲,自從四十年前從河南省過來以后,就一直住在這座寺廟里,已經(jīng)出家五十年了。盡管他對自己的壞膝蓋作了讓步,拄了一根拐杖,但是他仍然精力充沛,幾乎用不著陪護左右的那幾位弟子。他說,寺廟里的常住和尚有二十位,不過加上云游僧,常常達到一百人。
慧玉的眼睛總是半閉著,這說明他花大量的時間打坐,而且他特別愛笑。我想他可能是一個禪宗和尚,可是他卻談起了凈土宗的修行。他說,中國仍然有開悟的大師,只不過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很不巧,他要出席一個會議,因此我們的談話很簡短。但是在弟子們催他離開以前,他建議我去拜訪南五臺的隱士。在古代,南五臺通常是朱雀街上那些向往林泉的云游者們落腳的地方。我謝過了他,向大門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