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幕 寂寞的十七歲(5)

納蘭容若詞傳 作者:蘇纓



  
  徐乾學還講起成德的居家生活,說他在家的時候,總是“閉門掃軌,蕭然若寒素”,如果有客人來訪,他總是避而不見,只是“擁書數(shù)千卷,彈琴詠詩,自娛悅而已”。顯赫的家世和傲人的才學完全可以使他飛揚跋扈起來,至少他也有著太值得自傲的本錢,可是,他卻像一個隱逸的書生一樣,過著一種自閉的生活,寂寞并享受著。就像在一座大大的客廳里,所有的人都在交際,都在客套,都在你認識我、我認識你,只有一個孩子不為所動,在角落里一言不發(fā)地擺弄著自己的玩具。
  
  但沒人膽敢小看這個孩子,他在十七歲進入國子監(jiān)之后,第二年就通過了順天府鄉(xiāng)試。徐乾學恰好就是這次鄉(xiāng)試的主考,他在京兆府堂上接受一干舉子拜謁的時候,獨獨注意著那個早在三弟那里聞名已久的納蘭成德。在徐乾學的回憶中,那一天的成德“舉止閑雅”,正是翩翩濁世佳公子的風神氣度。
  
  三天之后,成德過府拜謁,與徐乾學談論起了“經(jīng)史源委及文體正變”,學問之深、見地之高,就連老師和宿儒也多有不及。徐乾學的心里怕已經(jīng)暗暗萌生了這樣的念頭:如果能收得一個這樣的弟子,該有多好!
  
  [3]昆山三徐:在青澀的涯岸迷路尋路
  
  徐乾學在給容若撰寫墓志銘的時候已經(jīng)垂垂老矣,他回顧自己畢生的桃李滿天下,說在這所有人中,若論天資之純粹,識見之高明,學問之淹通,才力之強敏,再沒有超過容若的。墓志銘里,徐乾學懷念容若的天資,說他“自幼聰敏,讀書一再過即不忘”。巧合的是,在徐乾學家鄉(xiāng)所修的縣志上,幾乎用了一模一樣的話來描述徐乾學本人:“乾學幼穎悟絕人,讀書一再過,終身不忘”。名師難求,天資過人的學生更難求,但在康熙年間的北京,一個天才的老師,一個天才的學生,就這樣風云際會了。
  
  江蘇昆山,人杰地靈,在這里的玉峰山南麓曾經(jīng)矗立著一所著名的藏書樓:傳是樓。樓主徐乾學是當?shù)孛?,那時候可以在徐氏宗祠里看到這樣一副對聯(lián):“教子有遺經(jīng),詩書易春秋禮記;傳家無別業(yè),解會狀榜眼探花?!鄙下?lián)是說徐家以儒家經(jīng)典教育子弟,讀書是他們?nèi)松牡谝灰獎?;下?lián)更進一層,是說徐家的傳家法寶就是讀書,正是因為讀書,徐家才有了一門的解元、會元、狀元、榜眼、探花。
  
  這個對聯(lián)一點沒有夸張。當時的徐家兄弟號稱“一門三鼎甲”,,先是三弟徐元文在順治年間高中了狀元,隨后大哥徐乾學、二哥徐秉義均在康熙年間考中探花,三兄弟由讀書而科舉,由科舉而同朝為官,位至極品,徐氏一門由此而名滿天下,遂為昆山望族。
  
  三兄弟仕途顯達,于是連已故的父親也得到了政府的追封,是為光宗耀祖。徐乾學為之撰文,說清朝定鼎之后,父親便絕意于仕宦,只是全力督教子弟,這才有了三兄弟日后的成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