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種可以在同步或者非同步咨詢中使用的治療性書寫是讓客戶和客戶的某一方面或者給他們帶來困境的生活進行對話(亞當斯,1990;普勒高夫,1992)。我們的客戶進行的大部分對話發(fā)生在客戶性格中某個隱藏或者壓抑的部分以及公開的那部分,比如“自信的我”和“不自信的我”、“聰明的我”和“愚蠢的我”。但有時候,對話會發(fā)生在客戶和一個“內(nèi)在的孩子”、“內(nèi)在的智慧”(經(jīng)常外化為一個“智者”)、“家長”(“挑剔的”或者“喜歡教訓的”)、“老板”,或者是客戶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工作”或者“金錢”。
4非同步咨詢中的對話
在開始對話咨詢前,我們建議我們的客戶先讀一下亞當斯1990年的“對話沉思”。這會有助于頭腦清醒,對對話雙方的文字和思想都更加敏銳。
對話沉思(請在你開始對話前先閱讀)
背靠座椅坐好
手不接觸鍵盤
放松自己并做三次深呼吸
想象一下這是個暖和的晴天,你在散步時碰到了你的對話對象
注意周遍你能夠聽到的聲音
溫暖的陽光
你能夠看到遠處的人群
他們太遠了,看不太清,但能看見他們朝你走來
你也朝對方走去
你現(xiàn)在能看清楚了
你和對話人離得很近,可以對話了
你們停下來,互相看著對方
你知道你可以問對方任何問題,對方都會回答
你可以說任何的話,對方都能聽見
對話就是把想說的話寫下來,每個人開始說話的時候就另起一行。一般要求客戶把對話寫在Word文檔中,作為郵件附件發(fā)送給咨詢師。在郵件中,客戶可以描述任何在對話時自己的感受。這種“此時此地”的描述能夠幫助在線咨詢師了解客戶是怎么進行對話的,尤其是在對話時引發(fā)客戶強烈情感的情況。只要對話看起來有效果,我們建議可以一直進行下去,有些咨詢師喜歡在對話開始30分鐘后暫停一下,看一看是繼續(xù)進行還是休息一下。
下面是一段虛擬的“內(nèi)在的我(內(nèi)我)”和“外在的我(外我)”之間討論問題的對話:
內(nèi)我:我被你搞得不能行動了。我不能說出我想說的話,你也不聽。我也不能思考那些我認為需要思考的問題,因為你永遠在計劃未來、解決日常問題。
外我:聽著,我知道你一直在那里,但你永遠說不出實際的東西。你只是個夢想家,但對我們的未來沒有計劃,對我們遇到的麻煩也沒有什么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是我在做這一切。
內(nèi)我:如果你總是不讓我說,你怎么會知道我有沒有計劃呢?
外我:好吧,我現(xiàn)在就讓你說,我聽著。
內(nèi)我:我很難把我的想法落實成文字。有時候我對所有的事情都很害怕,我只是想躲起來。
外我:當你躲起來的時候我當然能感受到-我也被嚇著了。我覺得我必須堅強些,來保護我們不受傷害,其實那樣做很難。
內(nèi)我:有時候我們兩個都很害怕
外我:我猜也是。
內(nèi)我: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想你可能覺得做強者很容易---為我們兩個去拼殺,和別人爭論、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外我:有時候我也希望有人能照顧我,不要讓我去處理棘手的事。
內(nèi)我:這是我絕大部分時候的感受,在很多你這樣做的時候,你都在照顧我,不讓我去處理棘手的事。我沒有意識到,其實這并不是你想要做的。
外我:你知道,我也會害怕。很有趣的是,我們都談到有些害怕,但并沒有怕去做什么事,至少我是這樣。
內(nèi)我:同意,我也會想,如果我們都會害怕的話,我們可能會更加擔驚受怕,但其實沒有。因為我們可以象這樣開始對話,我覺得更加貼近你了。
外我:我覺得我也更加了解你了。也許,這就是我們沒有更加擔驚受怕的原因。因為我們現(xiàn)在開始更默契了,想同樣的事情,擁有同樣的感受,我們會感覺更強大。我們應該象這樣再談一次。
內(nèi)我:是的,這樣做很有幫助,我們應該不斷這樣做。如果我們一起思考的話,好象我們就不用害怕任何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