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戰(zhàn)士海涅化身才子。海涅抵法后不久即可用法文流利寫作。他一生崇拜拿破侖。
惟一遺撼是:拿破侖至死不知海涅崇拜他。
像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海涅在巴黎如魚得水。一年后他寫信告訴朋友:“如果有人問您我在巴黎過得怎么樣,那就告訴他:如魚得水;更確切一點,請告訴他們,當(dāng)一條魚在海洋中問另一條魚感覺如何時,后者會回答說:就像海涅在巴黎!”
這是我見過的對“如魚得水”最幽默的解釋。
海涅在巴黎,談笑皆鴻儒:大仲馬、梅里美、貝朗瑞、喬治·桑、巴爾扎克、雨果、戈蒂埃和著名詩人維尼,等等。
海涅在巴黎常聽羅西尼、韋伯、李斯特、門德爾松、帕格尼尼、柏遼茲和肖邦的音樂會。免票!門德爾松、瓦格納、舒伯特、李斯特、肖邦、格里格和勃拉姆斯等都是他的朋友。
鴻儒之外,巴黎美女更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甫入巴黎,海涅初見歐洲文化史頭號殺手紅顏喬治·桑,當(dāng)下“有一點心動”,
喬治·桑是歐洲近代史上第一個“用身體寫作”的美女。出身貴族的她在海涅進入巴黎那一年以長篇小說《安迪安娜》奇襲文壇,一夜之間紅到發(fā)紫,整個巴黎文化界集體拜倒在這個傳說中“性欲過人”的美女裙下。
海涅,立刻成為她的入幕之賓。
到巴黎前,海涅被歌德席勒的出版商哥達(Cotta)攬為旗下《奧格斯堡匯報》巴黎特派記者。他因此成為現(xiàn)代文明社會第四極權(quán)力的奠基人之一。
進入巴黎的時候,巴黎《環(huán)球報》介紹海涅為“德國最著名的作家?!眮碜晕幕浜蟮聡暮D?,憑一管鵝毛筆輕松攻占巴黎所有的著名沙龍,并被名刊《兩世界》聘為記者,成為第一個飛架德法文化橋梁的德國人。
報紙從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是專制的天敵。
海涅被屢屢查禁,反證他是個優(yōu)秀記者。在黃健翔口吐狂言之前一百多年,海涅制定了“好記者”的標(biāo)準(zhǔn)。他是德國報紙副刊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德國第一個專欄記者,還是德國報紙副刊所有文體的創(chuàng)始人:社論、音樂評論、批評、政論、分析、雜文、散文,在在都是筆下之臣?!睹麋R》周刊斷言,當(dāng)今德國廣告語言超過百分之五十源自海涅,并推舉海涅為“德國精神”主要代表。
沒有海涅,德國人的言語、思維、嘆息和大笑都將是另外一個樣子。
海涅不僅是德國記者之父,而且是德國記者之王。
他不是一個偉大的記者。
他是最偉大的那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