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音樂課:第三小節(jié) 音長(4)

音樂課:音樂大師的12次心靈之旅 作者:(美)維克多·伍頓


看也沒看,他按下了播放鍵,沖我點了點頭。我拿起我的貝司準備隨音樂演奏,但是他仍然閉著眼睛,把他的長發(fā)攏到了右耳后面,輕輕地說:“聽。只聽就好?!?/p>

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讓我聽什么,但我知道我若是表現(xiàn)得像他一樣的話,說不定就可以聽到他所聽的了。于是我也向后靠,閉上了眼睛。

過了幾分鐘后,邁克說:“《肯塔基的藍月亮》的作曲家比爾?門羅是蘭草音樂之父。聽聽這張唱片上的貝司,看看你能不能也彈出這樣的曲子?”

“我當然能了。鄉(xiāng)村樂挺簡單的。1-5-1-4-,沒問題的。”

“首先,這是蘭草音樂,兩者是有區(qū)別的。它與鄉(xiāng)村樂雖然關系密切,但也受爵士樂的影響,這兩者是近親。你可能還沒聽過蘭草音樂,將來會聽到的。世界上一些頂級的即興演奏者就彈蘭草樂,彈這種曲子可能不像你想得那么簡單。”

我現(xiàn)在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并沒聽過太多蘭草音樂或是鄉(xiāng)村樂,所以他也許是對的。我不經(jīng)常聽到這種音樂,但是有一點我覺得他錯了:不管他說什么,我都認為這種音樂是很容易彈奏的。

可是沒過幾分鐘,我就又意識到邁克是正確的。他讓我仔細地聽這首歌的貝司手是怎么彈每個音的。門羅先生這首曲子里的內(nèi)容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多,很多地方我以前都不太清楚。

“注意每個音是怎么開始、結(jié)束的,”他提醒我,“注意聽他怎么彈每一個音符,并且辨別是長音、短音還是中音。感知每個音符的生命力。你能聽清每個音的開始、中間和結(jié)尾嗎?如果這個貝司手換種彈法或者改變音符的長度,會改變這首歌的感覺嗎?聽一聽。”

說完,邁克就繼續(xù)往后靠著閉目聆聽,我也照著做了,想要抓住每個有生命力的音符。

我發(fā)現(xiàn)這個貝司手使用了所有的音符,只是沒有讓每個音都持續(xù)到最長。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每個音要是再短些的話,整個曲子就會更輕快一些;若是每個音再拉長一些,整首曲子就會感覺緩慢一些。

  緩慢的3/4拍與比爾韻律明快的歌聲相結(jié)合,使得整首歌趣味十足。而且原音貝司與電貝司的彈法是不同的。我們能從貝司手彈每個音符的方法感知這首曲子的樂感。這讓我想起我自己的彈法。我很少讓音符持續(xù),通常都只是使勁地、硬硬地撥弄琴弦。這使我想起邁克提到的那一說法:每個音符都是有生命的。傾聽這個貝司手的演奏讓我意識到以前我很少會給音符足夠的氧氣。最讓我驚喜的是:投入地聽門羅的這首曲子后,我開始喜歡上他的音樂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