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有點(diǎn)賴有點(diǎn)玩世的無俚頭,原來周人就會(huì)。
彼時(shí)的人們對于財(cái)物沒有野心,所以這樣知足而樂,人的心思亦如春天里的桑樹嫩芽,艷陽初露,飽滿、潤澤、愜意,滿是清平的希望。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簡直是最美的田園詩,沒有隱忍,沒有壓抑,稼穡之人像是王公士人一樣貴氣,有田畝有桑園有家有愛人,什么都有了。我還不知道有什么比這個(gè)更讓人踏實(shí)和心安的生活,所以可以穿得像士人一樣寬敞舒適,與愛人到處游玩,然后執(zhí)手而還。
勞動(dòng)成了歌,也入了詩,因?yàn)槿藗冃睦镒栽?,可以這樣一吐心曲。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
你若愛我,就涉溱水而過,來找我,你若不愛,哈!難到這世上就沒有別的男人了嗎。少女無所顧忌地惱了,指著她愛的人,劈頭就甩下兩句擲地有聲的話去了。男人一定是唯唯著,左右不是。
而漢樂府里勞動(dòng)的歌,就變得更加華美而有韻致,人們不只是性情的表達(dá),更有一種天地之初的大氣與貴氣: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出去采桑,也穿得那么好,緗綺紫綺為衣,滿頭烏云也是斜斜地偏在了一旁,雙耳戴得墜子也耀亮如明月,那個(gè)盛桑葉的籠子更是那么精心有情致,青絲為系,桂枝為鉤,香馥馥的倚在她的臂彎里,滿滿一籠全是好心情。她后對使君說的那番話,那樣義正而心思明闊: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先就自己把自己看得貴重,倒是使君相形之下見得自己的卑微,他一定會(huì)知趣而退。出來采桑也是一種游賞,不想碰見無禮之人,自已三言兩語說得他回頭就走了,不但沒掃了興,更見得社會(huì)的清明,人事的豐富。
在田陌深處,恍然聽見誰家女人,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fēng)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近若遠(yuǎn),忽斷忽續(xù)。這樣的勞動(dòng)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貪欲,所以如此明媚,歌者歡悅,聽者清曠。
田間坊里,人們心思明水如,緩歌度日,無時(shí)無序。一針一線,一鋤一耕,都是喜樂光陰。
《拾玉鐲》就是這樣的天成佳會(huì)。孫玉姣在家中挑針紉線的時(shí)候,俊哥兒付朋懷著玉鐲就來叩門了,正好媽媽去前村聽經(jīng)去了,她開門看見付朋貌似潘安,溫溫儒雅,也就喜滋滋地大著膽子收了,不巧被鄰居劉媽媽看到。后來經(jīng)劉媽媽撮合,她回贈(zèng)了付朋一支繡花鞋。這一來一去的婚姻就在這針線女紅里安排定,機(jī)緣巧合也是如此委婉有深意。
“豳風(fēng)”本就是今陜西地區(qū)的民風(fēng)民俗,此畫為清吳求的“豳風(fēng)圖冊”之一,畫意中描摹的即是民間的活潑清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