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唐
于教授在《于丹〈論語〉心得》一書中,常常引用一些原文來闡述觀點,說明她對孔子還心存敬意,但一不小心,釋文中卻出現(xiàn)了不少錯誤,甚至對《論語》中一些核心概念也理解有誤。網(wǎng)上最有力度的批判就是針對這一部分。
網(wǎng)友的批判多少讓于教授有點底氣不足,因此在《于丹〈莊子〉心得》一書中就很少再直接引用原文了,只是一個接一個地講故事。其實講故事也不錯,輕松活潑又能傳遞真知,但是任何一個對傳統(tǒng)文化滿懷敬意的人,都有一道底線,那就是書中傳遞的信息首先要沒有知識性錯誤,其次向讀者講述的應該是一個相對真實的莊子。
但是筆者又一次失望了?!队诘ぁ辞f子〉心得》的第18頁:
“覺悟”這個詞是一個佛家語。大家可以看一看,“覺悟”這兩個字的寫法很有意思,“覺”字的下面有一個“見”,“悟”是左邊一個豎心,右邊一個吾?!拔颉逼鋵嵕褪俏业男摹SX悟,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看見我的心”。
于教授又忍不住要幫讀者釋字,結果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又引起了我們的疑惑。
“覺”字,繁體為“覺”,《說文解字》釋為:
寤也。從見,學省聲。一曰發(fā)也。
寤,《說文解字》釋為:
寐覺而有言曰寤。
也就是說,“寤”的意思是,睡醒時神智恍惚而說話。從上面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到,就算想象力再豐富,從覺字的本意也推不出于教授所說的“看見”之義。
再來看“悟”字?!墩f文解字》釋為:
覺也。從心吾聲。
《說文解字》用“覺”與“悟”來互訓,說明兩字的本意是相似的。而于教授說:
“悟”是左邊一個豎心,右邊一個吾?!拔颉逼鋵嵕褪俏业男?。
看來于教授認為,“悟”字是一個會意字,通過“左邊一個豎心”和“右邊一個吾”,就得出“悟”其實就是“我的心”的結論,不知道許慎再世,會不會被氣得吐血。
將文字解釋中暴露的知識性錯誤先拋到一邊,我們再來看看于教授向我們推銷的“覺悟”,到底是不是禪宗所提出的“覺悟”。
還是《于丹〈莊子〉心得》的第18頁:
我們問問自己,終其一生,有幾個人看見了自己的心?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見自己的心,才是覺悟。
于教授將禪宗主張的“覺悟”,解釋為“看見自己的心”。對禪宗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犯嘀咕,這禪宗的“覺悟”好像不是這個意思啊。
那么,禪宗的“覺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悟”的是絕對的“本原心性”,也就是隱在感覺、認知“欲求之我”之后的“真我”。這個“真我”與于教授所說的“自己的心”,可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自己的心”,可以理解為自己心中真實的欲望、理想、愿望等,與禪宗所說的“真我”有很大的區(qū)別。事實上,禪宗主張覺悟,目的就是要去除人的“外執(zhí)”,去除蒙蔽人們“真我”的欲望、生命之外的目標等,以尋回自我本性。
“外執(zhí)”,就是將生命的意義過多地寄托生命之外的目標上,比如認為生命的意義就是追求成功、占有財富、占有別人的勞動,結果往往是在占有的同時,自己也被對象所支配、所占有。
有這樣一個故事:
亞歷山大大帝擁有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當時很有名氣的一個哲學家第歐根尼,是一個快樂的乞丐。亞歷山大大帝很欣賞他的才學,很想把他收為己用。在一條河邊的沙灘上,亞歷山大大帝終于有了一次和他單獨見面的機會。亞歷山大大帝向第歐根尼發(fā)出了誠摯的邀請,希望他能到自己的帝國去做一名高官,幫助自己管理這個龐大的帝國,但是第歐根尼婉言謝絕了。
亞歷山大大帝很失望,但臨別時不失禮貌地問第歐根尼需要什么,說無論需要什么都會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