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近代軍用工業(yè)之二——馬尾船政局① 一、建造輪船工廠的歷史必然 馬尾船政局,是1866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創(chuàng)辦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制造輪船的專業(yè)工廠。它的產生和建成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
清政府在鴉片戰(zhàn)爭和英法聯軍入侵的戰(zhàn)爭中,親身體驗到西洋堅船利炮的威力,朝野上下紛紛講求造炮制船“師夷長技”。這不僅成為一種思潮,且也已有具體實踐。例如,在鴉片戰(zhàn)爭中,潘仕成試造成水雷①,且捐造成一艘可用于外海作戰(zhàn)的仿美國三桅夾板船②;福建晉江丁拱辰不僅輯有《演炮圖說》,且試造了長4尺2寸、闊1尺1寸用蒸汽作動力的實驗性的小火輪船,“惟質小氣薄,不能遠行”③。進入60年代后,除曾國藩試造輪船于安慶內軍械所外,左宗棠亦于1864年試造成小火輪一艘,駛行于西湖之上。
上述那些造火輪船的思想和實踐,主要是為了抵御外侮,同時也有防海盜和鎮(zhèn)壓人民起義的目的。鎮(zhèn)壓人民起義是反動的,但對于“防海盜”就要作具體分析,不能一概斥為反動。對馬尾船政局的創(chuàng)建說,抵御外侮是其主要目的,而“御外”又有軍事和經濟兩個方面。船政局的創(chuàng)辦者閩浙總督左宗棠說:現令“泰西諸邦均以機器輪船橫行海上,英、法、俄、德又各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競其鯨吞蠶食之謀。乘虛蹈瑕,無所不至?!雹佟爸梁紝偌皩帯⒔B、臺、溫濱海之區(qū),海盜時有出沒,水師直同虛設,船炮全無?!贬槍@種情況,左宗棠再三呼吁:“欲治海盜以固海防”,固然必須造炮船以資軍用,防洋人入侵,尤“應仿造輪船以奪彼族之所恃?!薄皧Z彼族之所恃”是非??少F的思想。左氏申論中國奪彼所恃為已有的可能性指出:“中外之人向樣是人,智慧應是一樣的,僅僅因為所習不同而出現了不同的特長:“中國以義理為本,藝事為末;外國以藝事為重,義理為輕?!北舜烁魇瞧涫?,可以姑置勿論。但“謂執(zhí)藝事者舍其精,講義理者必遺其粗不可也。謂我之長不如外國,借外國導其先可也;謂我之長不如外國,讓外國擅其能不可也。”②這就是說,中國人只要像西國一樣的重視“藝事”,是完全可變其長為已長的。
“奪其所恃”不僅可在軍事上做到有效地御侮,而且也是在經濟上與洋人競勝,“分洋商之利”所必需。
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憑藉特權傾銷商品,洋輪伴隨而至,旗昌、寶順、怡和等洋行的輪船航行于沿海和長江者,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驟增,奪我厚利的情況更為嚴重。以福建省為例,50年代中期,“各國船只駛閩運茶者遽呈爭先恐后之狀”③。到60年代中,福州運往其他口岸的貨物,已有三分之一改由洋船載運。從1861年到1866年,福州民船由59只減到25只,廈門由4Q只減到17只。這樣,在外輪劇增的傾擠下,中國“向以民船為業(yè)者,自知挽回無術,率多棄業(yè)改圖?!雹俦狈降那闆r較之南方更加嚴峻。牛莊運載豆石的沙船,由2000余只減少到400—500只,向來運銷豆石、豆餅去東南各地的江、浙、閩、廣等地的帆船,資本虧折殆盡,以致船只休閑,無力轉運,在船水手10余萬人無以謀生。左宗棠對此有明顯的反應,他說:“自洋船準載北貨行銷各口,北地貨價騰貴,江浙大商以海船為業(yè)者,往北置貨,價本愈增,比及回甫,費重行遲,不能減價以敵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虧折貨本,定寖至歇其舊業(yè)。濱海之區(qū)四民中商居十之六、七,坐此阛阛蕭條,稅厘減色,富者變?yōu)楦M人,游手驅為人役。并恐海船擱朽,目前江浙海運即有無船之慮,而漕政益難措手?!雹谧笞谔膹纳虡I(yè)、民生、漕運幾個方面指陳了外國侵略者的洋輪威脅、摧殘了中國經濟生活,從而提出了中國自己設船廠制造輪船的緊迫性:“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jiān)造輪船不可?!睆慕洕细倓僬f也是如此??傊痪湓挘骸疤┪髑啥袊槐匕灿谧疽玻┪饔卸袊荒馨烈詿o也?!睙o論從軍事或是從經濟方面說,“非設局急造輪船不為功?!?br/>
由上可見,專造輪船的馬尾船政局的創(chuàng)辦,固然是客觀形勢發(fā)展的必然產物,也與左宗棠的主觀認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敘述馬尾船政局必須稍談一下左宗棠的個人素養(yǎng)。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一字樸存,湖南湘陰人。道光壬辰(1832年)舉人。曾作塾師多年。就在他中舉后,考進士屢試不第而任塾師之際,正是外國資本主義加緊鴉片輸入,白銀外流,員生凋敝,清王朝內憂外患日益嚴重之時。嚴重的局勢極大地激發(fā)了左宗棠的愛國熱情。他深憂“夷禍”之來,在與人書中表達了“論戰(zhàn)守機宜”的抗敵方策④,同時“益屏棄詞章之業(yè),刻厲于學,……為輿地圖說,于山川道里疆域沿革外,條列歷代兵事”①,以為抵御強寇作必要的準備工作。為什么要在疆域沿革之外特地“條列歷代兵事”?左氏說,“蓋以地無常險,險無常恃,攻守之形不可前定,非僅不欲居策士之名已也?!雹诘谝淮硒f片戰(zhàn)爭中,他看到英國資本主義以火輪兵船“數十艘之眾,牽制吾七省之兵”的“可慮”之事勢,提出“設造船之廠”制造火輪炮船的設想。③他認為敵之所長在火炮輪船,能制其長,即可操勝券。這與林則徐、魏源所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針不謀而合。因此,左宗棠說讀林公“前后各疏,與宗棠議論多有合者”,并非自負之言。
當然,左宗棠的設想,與林、魏的方針一樣,在頑固守舊以妥協求茍安的一批官僚反對下,只能成為泡影,所以左氏后來有“廿年事局如故”之嘆。20年后情況開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左宗棠沒有能在鴉片戰(zhàn)爭中“制夷”以“師夷長技”,卻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中將“師夷長技”提到實踐的日程。左氏的“師夷長技”與曾國藩湘軍一樣是從使用洋槍洋炮開始的。在他1862年受命圖浙時,才逐漸將制造火輪船的宿愿付諸實施。他回憶此事說:“思之十余年,諏之洋人,謀之海疆官紳者又已三載”④,才于1864年仿造了一條小火輪試行于西湖之上,這比之曾國藩安慶內軍械所制造的小火輪晚了3年。左氏在高興之余,以該船詢諸洋槍隊首領德克碑和稅務司日意格。這兩位法國人說:大致不差,“惟輪機須從西洋購覓,乃臻捷便。因出法國制船圖冊相示,并請代為監(jiān)造,以西法傳之中土?!雹葑笞谔闹乐袊谠齑夹g方面遠不如西洋,允之。德克碑于1864年9月交卸了常勝軍司令職,于1865年1月奉左宗棠之命回法國購買機器和雇覓洋匠。這表明左宗棠“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進一步明確和將之付于實施。他說:“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成虛設”,“此時而言自強之策,又非師遠人之長還以治之不可?!雹倌擞?866年6月25日上奏清廷,提出大規(guī)模的設廠自造輪船的主張。他說:“如慮機器購雇之難,則先購機器一具,巨細畢備,覓雇西洋師匠與之俱來。以機器制造機器,積微成巨,化一為百。機器既備,成一船之輪機即成一船,成一船即練一船之兵。比及五年,成船稍多,可以布置沿海各省,遙衛(wèi)津沽。由此更添機器,觸類旁通,凡制造槍炮、炸彈、鑄錢、治水有適民生日用者,均可次第為之?!?br/>
這段話體現了以下幾種思想:(1)“師夷長技”造船,不僅要購買其機器設備,而且必須暫時雇用其技術人員;(2)造輪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御外寇,尤其要布置沿海各省“遙衛(wèi)京津”;(3)設廠除造輪船外,也要造槍枝彈藥和民生日用的商品。這一思想,與魏源早就在《海國圖志》《籌海篇三》中講過的:“置造船廠一、火器局一,行取佛蘭西、彌利堅二國,各來夷目一、二人,分攜西洋工匠至粵,司造船械”,“盡得西洋之長技”為中國之長技;“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等話,如出一轍??梢?,左宗棠是將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繼承、發(fā)展和付之于實施者。
二、在與內外阻力斗爭中創(chuàng)業(yè) 作為一項首創(chuàng)的事業(yè),自己設廠制造輪船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克服重重阻力中辦成功的。
首先是來自洋人的阻力。英人威妥瑪、赫德等人“揚言制造耗費,購雇省事,冀以阻撓成議?!雹塾v福州領事在船政局正要誕生時,“明知無可阻撓,多謂事之成否尚未可知,目前浪費可惜”①,妄圖把船政局扼殺于襁褓之中。左宗棠清醒地指出:“外國多方阻撓,乃意中必有之事,見在英國領事等屢以造船費大難成,不如買見成船為便宜,此即暗中使壞之一端。不然,伊何愛于我,而肯代為打算乎!”③左宗棠從這些事例中,看出洋人提倡中國“借新法自強”的實質,是要中國購買其成品,不讓中國人掌握先進技術,以便他們達到對技術壟斷的目的。左氏針鋒相對地將“借新法自強”口號,作了與侵略者相反的解釋和做法,那就是積極引進和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做到中國人自己掌握造船技藝。而這正是洋人所絕對不愿意看到的。為此,左宗棠對于自造輪船的計劃實行保密。這是為什么?他表述道:“事前不得不密者,緣彼族險竟嗜利,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撓之:別國有結好于我之意,彼必忌之:或以利器不可示人之說,行其間于外國;或以工繁費巨事難必成之說,行其間于中國,使我疑信相參,顛倒于彼術之中,而彼得久據其利?!雹跒榱藪咂仆鈬恕熬脫淅保袊吮仨氉约赫莆赵齑夹g。這一點:左宗棠不僅認識明晰,意志也是堅定不移的。
在國內遇到的阻力決不小于國外。頑固守舊目光短淺者流一個總的意見,是“雇買代造”,不必自己設局制造。他們提出一系列困難,如:“船廠擇地之難”;“外國師匠要約之難”;“籌集巨款之難”,“中國之人不習管駕,船成仍須用洋人之難”;“輪船既成,煤炭薪工,需費不資,月需支給,又時須修造之難”,等等。還有一些好心人認為,“非常之舉,謗議易興,創(chuàng)議者一人,任事者一人,旁觀者一人,事敗垂成,公私均害之難”。①所以還是不造船為好。
為了掃除思想障礙和阻力,左宗棠多次上奏朝廷,直陳“易購雇為制造”的意見,駁斥了頑固派的種種非難,提出解決的辦法:“如慮船廠擇地之難,則福建??诹_星塔一帶開槽濬渠,水清土實,為粵、浙、江蘇所無”;購覓機器固不困難,使用機器制造也非難事,可“覓雇西洋師匠與之俱來”;“如慮外國師匠要約之難,則先立條約,定其薪水,到廠后由局挑選各項匠作之少壯明白者,隨同學習”,逐漸做到自己操作;“如慮籌集巨款之難,就閩而論,海關結款既完,則此款應可劃項支應,不足則提取厘稅以益之”;“如慮船成以后,中國無人堪作船主、看盤、管車,諸事均須雇請洋人,則定約之初,即先與訂明,教習造船即兼教習駕駛,船成即令隨同出洋”學習,“有講習精通能為船主者,即給予武職千、把、都、守,由虛銜薦補實職,俾領水師,則材技之士爭起赴之,將來講習益精,水師人材固不可勝用矣”;“如慮煤炭薪工按月支給所費不資,及修造之費為難,則以新造輪船運漕,而以雇沙船之價給之,漕務畢則聽商雇,薄取其值,以為修造之費”。②這些言論,一方面是對阻力的批駁,另一方面也是設造船廠的綱領。后來設廠造船的計劃基本上按此綱要實施的。對于那些善意擔心者,左宗棠也作了答復,他說:“非常之舉,謗議益興,始則優(yōu)其無成,繼則議其多費,或更譏其失體,皆意中必有之事”③。這比之關于國家民族安危來說,只是小事中的小事,不足介懷,聽之置之可也。左氏所想的是如何更快的趕上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潮流。他指出,當今世界,西方各國講求機器輪船之利,日本亦正在迎頭趕上,獨中國頻年軍務繁興,已落后于人了!“彼此同以大海為利,彼有所挾,我獨無之。譬猶渡河,人操舟而我結筏,譬猶使馬,人跨駿而我騎驢,可乎!”因此,中國必須加速引進和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尤其是比較能綜合體現科學技術的造船工業(yè),更應重視,應馬上提到實踐日程。他滿懷希望他說,一旦輪船制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困紓,海關之稅旺,一時之費,數世之利也?!雹僮笞谔牡脑O造船廠的意見,很快于1866年7月14日(同治五年六月初三日)得到清廷的“所陳各條,均著照議辦理”的批準上諭②。左宗棠隨即派按察使福建補用道胡光塘(雪巖)主持作擇地、購器、雇匠等建廠工作。
造船廠的規(guī)模和所要達到的水平如何?左宗棠都有明確計劃和見解。他明知自造輪船困難極大:一無制作的器具,二無合格的師匠,三無識洋字、諳洋算和通曉洋書之人堪隨洋技師學習,等等,但還是堅定他說,“借不如雇,雇不如買,買不如自造”③。自造的目標要做到不依靠別人就能造成船只。那就是要從輪機到各部件均自我為之。左氏說:“至自造輪機成船,較買見成輪船多費至數倍,即較之購買見成輪機配造成船,亦費增過半。所以必欲自造輪機者,欲得其造輪機之法,為中國永遠之利,并可興別項之利,而紓目前之患耳。”
他又說:“火輪船之制,……道光初元前后也。萃彼中千數百年之奇秘,并之一船之中,百物之所為備,不但輪機一事巧奪天工,而我欲于五年中盡其能事歸之于我……。夫使學造輪船而僅得一輪船之益,則自造不如雇買聊濟目前之需;惟必求其精、求其備,而盡其所長歸之中土,相衍于無窮,非許以重資”不可。①綜合這兩段話的意思:(1)造船廠不是買西洋的輪機等件來裝配成船,而是要用自制的輪機造成輪船;(2)不僅能自造輪機,而且要系統(tǒng)的學習萃于一船之中的“奇秘”,即期以五年“求其精、求其備,而盡其所長歸之中土”;(3)辦造船廠不是為了單純造船,而是通過造船學習科學技術,以“興別項之利”,“相衍于無窮”,即提高整個國家民族的科學技術水平,以發(fā)展工農業(yè)生產。為了以上宏偉目標的實現,故“雖難有所不備,雖費有所不辭”。左宗棠的可貴之處,還在于他在創(chuàng)船廠動者之初,即意識到絕不能滿足于仿造,而要做到自己能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制造,這才能趕上和超過西方,而仿造只能永遠跟在別人后面爬行。要做到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制造,就非學習西洋新的科學知識不可,就非辦新型學堂培養(yǎng)新式人才不可。左氏對此有一段精辟的論述,他說:“執(zhí)柯代柯,所得者不過彼柯長短之則,至欲窮其制作之原,通其法意,則固非習其圖書、算學不可,故請于船局中附設藝局,招十余歲聰俊子弟,延洋師教之”①。這就是船攻局設立的求是堂藝局并逐漸演變?yōu)榍?、后學堂的指導方針。左宗棠的遠見卓識于此可見。馬尾船政局基本上是按照左氏的規(guī)劃進行籌建的,并且在5年以后也基本上實現了他的目標。
三、建造輪船工廠及“衍于無窮”的追求 正當左宗棠積極進行船政局籌建之始,與捻軍相配合的西北回民起義正蓬勃發(fā)展著。清王朝調左宗棠去西北鎮(zhèn)壓回民起義,并于1866年10月14日下達了陜甘總督的任命。左乃推薦“熟悉洋務”并能“久于其事”的沈葆楨為船政大臣。因此,如果說辦船政局的倡議規(guī)劃和初步籌備工作是左宗棠完成的,那么建廠工作則是同沈葆楨分不開的。
沈葆楨(1820—1879年),字幼丹,福建侯官人,林則徐的女婿。1847年第進士。任過翰林院編修、武英殿纂修、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貴州道監(jiān)察御史等職。1856年初任江西九江知府,繼署廣信知府,以抗擊太平軍有功,官階不斷高升,1861年由曾國藩推薦,被授為江西巡撫。他更加賣力地鎮(zhèn)壓太平軍,幼天王、洪仁玕等人均犧牲于其手下。這是反動的封建地主階級立場所決定的。但沈葆楨并不頑固守舊,他重視洋務事業(yè),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以發(fā)展中國自己的工商業(yè)。故沈葆楨有兩大特點:一是對清王朝忠心耿耿;二是對洋務事業(yè)極其熱心。因此,左宗棠認為沈氏主持福建船政局是“必能就緒”的一位理想人物。
沈葆楨于1867年初接到清廷下達的總理船政的任命。7月17日(同治六年六月十六日)正式到任接辦,并于是日啟用“總理船政關防”。在接辦前,左宗棠已基本上做好了籌備工作,除籌集資金外,包括:(1)定廠址。選擇福州羅星塔馬尾山后,這是比較理想的港口。因為此地距??诩s50里,數百米寬的沿江兩岸形勢險要,易于設防;水清上實,深達12丈,可停泊巨艦;福建省之木材,臺灣基隆等處之煤,都近而易得;此處設有海關,經費亦易于籌措。(2)制定五年計劃和與洋員簽訂合同。與洋人日意格、德克碑簽訂了為期5年的規(guī)條14款的合同。日意格曾充船主,擔任過寧波、武漢等處稅務司,管理能力較強;德克碑水師出身,長于制造。左宗棠認為兩人配合是適當的。左氏先會同日意格“議程期,議經費,議制造,議駕駛,議設局,冀由粗而精,由暫而久,盡輪船之長,并通制器之利。”①這為船廠建立規(guī)劃打下了初步基礎。隨即與日意格簽訂了承包合同。不日德克碑自安南來閩,對合同亦無異詞。日、德兩人與船政局是屬于一種特殊的雇傭承包關系,他們與法國政府無關,是奉左氏之命,受船局之托,在設廠造船中處于總包工頭地位,有總工程師職能,但無控制局務之權。日意格為正監(jiān)督,德克碑副之。為了取得其技術和使其忠誠效力,月各資以千兩。以5年為限,限滿日、德及他們所雇工匠概不留用。1866年底船政局籌備規(guī)劃工作初步完成。
船政局籌建工程于1866年12月23日破土動工,進展頗快,到1877年沈葆楨上任時,基建工作大體完成了框架。但沈氏遇到的困難也是很多的,他上任后第一個奏折提出了:經費難籌、官紳簸弄是非、工匠向洋匠問學不殷等七難。沈氏不畏艱難,會同“一腔血誠,不避嫌怨,視公事如家事”的提調周開錫、常川住局,認真督理。施工非常緊張,民工勞動非常艱苦,工程質量頗優(yōu)。沈葆楨有一段建造船塢的描繪說:“客冬以來,召集民夫,窪者平之,低者壘之。慮田上之積弱難勝也,沿塢密釘木樁以固之;慮海潮溪汛不時驟至也,沿塢各增五尺以防之。塢外三面環(huán)以深濠,既藉通運載之船,亦可瀉積淤之水?!雹俳涍^船臺、船塢、廠房、住所、辦公房、學堂等工程的建造和機器裝配,各階段的5—6年的努力經營,到1874年建成了一所以造船為中心的大型機器工廠,它規(guī)模既宏大,機器設備也很齊全。船廠的機構主要有:核對處、稿房處、會計處、支應處、文案處、繪事院、船政局衙門,以及健丁營、水師營、藝圃和前后學堂等。車間則有鋸木、鑄鐵、鍛鐵等13個廠,具體情況說法不一,茲據日意格1875年出版的《福州船政局》簡述于下:鐵廠。包括錘鐵與拉鐵西廠,占地4190平方米。錘鐵廠有7000公斤大汽錘1個,6000公斤雙錘1個,2000公斤單錘1個,1000公斤單錘1個,300公斤鐵錘2個,又有鍛鐵爐16個,再熱爐6個。拉鐵廠。擁有再熱爐6座,軋機4臺,設有100馬力的發(fā)動機1座,此廠晝夜開工,每年能軋鐵3000噸。
水缸廠,占地2400平方米。廠屋分三部:中間大廠房,兩邊小廠房。廠內裝有15馬力的發(fā)動機一座,用以推動鼓風爐并運轉兩廠的機器。
輪機廠。占地2400平方米。廠中裝有30馬力的發(fā)動機1座。擁有年產500馬力蒸汽機的能力。
合攏廠。占地800平方米。廠的上層設有繪事樓,以供工程師繪制機器圖像。
鑄鐵廠。占地2400平方米。廠內擁有15馬力的動力設備和鑄鐵爐3座,每月能鑄件90噸。
鐘表廠。占地720平方米。廠分三部,一為時表制造部,一為望遠鏡制造部,一為指南針制造部。能制造經緯儀,船用羅盤和精密度較高的光學儀器。
打鐵廠。占地2160平方米。專制修造船舶所需要的各種小型鐵件。廠中安設了44座化鐵爐,又有3個3000公斤的汽錘。此外,還有一個占地510平方米的專制修造船舶所需要的小件裝配物和鐵鎖等物的小廠。
轉鋸廠。占地1020平方米;其旁有木器模型廠,占地1440平方米,專為船用部件制造木模。
造船廠。由三個船臺組成。擁有一架能起重40噸的起重機,還有1座鐵船槽。鐵船槽能容龍骨長達100米、排水量達1500噸的船只。此船槽系法國進口的拉撥式船槽,設備尚屬先進?!叭f年清”號船后來上槽修理,僅花了2小時就修理完畢。
最后,在局廠之外,建了一座磚窯,制造普通的磚和耐火磚。磚窯旁另有灰窯,制造石灰。
船政局全部用地計約600畝,各工廠、儲藏所、煤棧等共占三分之一。
以上是馬尾船政局70年代的造船廠及主要車間設備。這些機器包括車、刨、鉆、壓、碾、旋、拉、鋸各類機床,設備較為完整。一位英國人在參觀船廠后說:“這個造船場和外國任何其他造船場并沒有多少區(qū)別?!雹俅植坏芘c西方一些造船廠媲美,而且大大超過了當時正拼命向西方學習的日本造船工業(yè)的水平。日本于我國咸豐年間最先在長崎創(chuàng)辦鐵廠,尚未造船。1865年始在橫濱創(chuàng)辦鐵局和橫須賀鐵廠。后者設鐵廠一,艦渠二,船廠三①,但規(guī)模是無法與馬尾船政局相比擬的。
船政局開創(chuàng)之初的船槽,也即浮船塢,可修150馬力之船。但后來所造之船已達2200多噸,決非舊日船槽能夠勝任,必須要有石底船塢。因而在1887年,于船廠附近羅星塔青洲地方著手興造了一個大船塢。船塢通長38丈,寬10丈,深2丈8尺,船塢前臨大江,塢口潮平,計深三丈有奇。②此船塢的創(chuàng)設因費絀而中途停工,后再續(xù)造,直至1893年8月才完工。這個船塢可容北洋海軍的最大鐵甲船。“從今以后北洋海軍的船艦可以不必每年送往香港或上海去進行修理了。”③馬尾船政局開辦時所化經費約共47萬兩。其中自法國購買機器等件為近17萬兩,運輸與保險等費為近3萬兩,外國監(jiān)督技師工匠等借支薪工近2萬兩,工廠、船槽、及各種房屋建筑費為20余萬兩,鐵船槽為3萬余兩,共計約47萬兩。自1866年11月起,每月由閩海關撥銀5萬兩。因經費支絀,1873年每月由閩省茶稅項下增撥2萬兩。④值得大書一筆的是,左宗棠、沈葆楨等將培養(yǎng)新型技術人才置于建造船廠首要地位。除上節(jié)所述左宗棠把設立求是堂藝局招收學童“延洋師教之”,以期“通其法意”,由仿造做到自己設計制造外,左氏又明確說明開藝局的目的:“夫習造輪船,非為造輪船也,欲盡其制造駕駛之術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駕駛也,欲廣其傳使中國才藝日進,制造駕駛展轉授受,傳習無窮耳。故必開藝局,選少年穎悟予弟習其語言、文字、誦其書,通其算學,而后西法可衍于中周?!睘榇?,他于船廠開工前,即在福州城內白塔寺開辦藝局,約半年后遷馬尾,并分為前、后學堂。為了鼓勵學生的學習進取,他指出,“藝局初開,人之愿習者少,非優(yōu)給月廩不能嚴課程,非量予登進不能示鼓舞?!雹菔聦嵣蠈W生的物質待遇很高,除本人食宿書籍等由公家供給外,每人每月給銀4兩“以贍其家”。至于“登進”,后來的事實證明是優(yōu)予晉擢的??梢娮笫习雅囵B(yǎng)人才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的。繼其后的沈葆楨亦將此作為船廠的根本,他一再上奏說“船政根本在于學堂”①。因此,他認真督課,“英敏勤慎”者獎之,“頑梗鈍拙”者去之。他為藝局頗“有蒸蒸日上之勢”而自豪。歷史證明,馬尾船政局附設的前、后學堂所培養(yǎng)的科技、水師等人才,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馬尾船政局的生產和發(fā)展狀況 馬尾船政局建廠速度快,因而造船很快提上日程,1868年1月即開工造第一艘輪船,次年6月下水,名為“萬年清”號。漁民出身、熟悉海上情形的貝錦泉被破格任為該輪管駕。貝錦泉熟練地駕輪出港試航,沈葆楨親自登船觀察,看輪機運轉情況,考察駕駛的技巧,又將船上巨炮周回轟放以測船身牢度。結果均稱合度。此船系木質暗輪,排水量為1370噸,比之日本于1862年仿造的蒸汽船“千代田”號138噸的排水量要大10倍。從這時起到1905年止,所造兵商各輪40艘,據說“歐美各國士大夫到中國來游歷的,都要繞道閩省,一觀我國船政的成績?!雹倨潓ⅠR尾船政局造船情況列表于下②:上表說明馬尾船政局的造船成績是比較巨大的。它在洋務運動期間可分為初創(chuàng)和發(fā)展兩個階段。從造第一艘輪船到1874年為初創(chuàng)階段,1875年到90年代末為發(fā)展階段。茲分別敘述其特點。
第一階段從表中“萬年清”到“大雅”的15艘船,是日意格任監(jiān)督期間所造。在沈葆楨領導下,船政局的制造水平和中國的自造能力是不斷有所提高的。“萬年清”、“湄云”、“福星”、“伏波’四船的輪機均購自外洋,從第五艘船“安瀾”開始,輪機即由船廠自己制造,這是左宗棠早就定下的“輪船一局,實專為習造輪機而設”的方針的實現。它雖然仍是仿造,雖然從繪圖到制成成品仍是在洋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但都是通過中國自己工匠操作制成,質量且不亞于外國同類產品,表明中國的技術工藝水平大有提高,對船廠的發(fā)展有著奠定基礎的意義。一個英國海軍軍官于1876年參觀馬尾船政局后記載說:“中國的工程師……英文說得相當好。船的引擎情況良好,什么東西看來都干凈,事事都認真有條理”;“最近造的一只船……引擎及一切部分,在建筑過程中,未曾有任何外國人的幫忙。”“工人由中國工頭監(jiān)工。工頭是由船政局的學校訓練出來的,……(他們)和歐洲人毫無差別地能夠勝任愉快……;船與引擎的繪圖與設計工作,由船攻局學校訓練的中國制圖員擔任”。般廠所制產品,其“技藝與最后的細工,可以和我們英國自己的機械工廠的任何出品相媲美而無愧色?!雹谶@種評價,是比較實事求是的。確實,中國在技術設備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短短幾年間,船政局就造成15艘輪船,又訓練了一批年青人熟練掌握一定的技術,應該說成效是較為顯著的。
然而,這些成效同外國先進水平比還遠不能逮,從中國當時軍事形勢和經濟發(fā)展需要說,也是距離比較遠的。從表中的“萬年清”到“大雅”的15艘船,全為木質,這在國外已屬過時的舊型式;輪機馬力都較??;載重量較少;船速較慢,所裝炮位不多而且不大,諸如此類,缺陷不少。當時西洋兵輪的長處恰恰與此相反,它們“全在炮位多而馬力大,故能于重洋巨浪之中,縱橫顛簸,履險如夷,制勝確有把握。”①這表明馬尾船政局在制造機械、裝配船體等系統(tǒng)工程方面,還遠沒有得到西洋之“奧秘”。這種技術落后、進展速度尚不理想的原因,固然和中國造船工業(yè)及與之相聯系的鋼鐵、機器制造等工業(yè)底子薄、基礎差分不開,也同船政局的造船方針:“意在有事利于攻戰(zhàn),無事便于轉輸,其制系參兵船商船之度”,以致期望兩利而實則兩不利②,不無關系。當然,洋人的刁難是意料中事,洋務官僚管理上缺乏經驗和資金不足等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從1874年后為第二階段,其主要特點,是由靠洋員造船變?yōu)槿A人設計自造,由木殼為主變?yōu)殇撹F殼為主。1873年前后,洋人5年雇傭合同先后到期,陸續(xù)撤退。這時船局面臨不少難題。(1)造船數量雖與左宗棠原計劃大體一致,但技術知識遠未“歸之中土”,誠如有人所說,“彼中萃數千百年之奇秘,始得輪船之巧,一旦欲于五年中盡傳之于中工”③,是難以做到的。(2)清廷根據1872年大學士宋晉的“殫竭脂膏以爭此未必果勝之事,殊為無益……暫行停止”造船的奏疏,作了若“徒費帑金,未操勝算,即應迅籌變通”①的上諭。顯然,船政局有夭折之險。續(xù)造還是停造?沈葆楨等選擇了前者。事實上,閩廠已有較為完整的設備和相當數量的熟練技術工匠,如果是僅為了節(jié)省而停造,那其實是莫大的浪費。從社會需要說,也應該毫無疑義地續(xù)造,中國的軍事、經濟,都急需輪船,購買只能是臨時措施,自造才是“永久之計”,這早已辯論清楚了。沈氏堅持續(xù)行興造”。這得到清廷的認可。“續(xù)造”不能原地踏步。而是必須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要做到這點,一是必須在培養(yǎng)技術人才上下工夫,二是在開發(fā)原材料、燃料上下力氣。
為解決技術人才培養(yǎng)問題,除繼續(xù)辦前、后學堂和技工培訓班——藝圃外,最主要的措施是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以便“置之莊岳之間”更易于把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學到手。即將去任的沈葆楨對此認識得很清楚,其繼任者、精于辦洋務的丁日昌認識亦頗明確,丁氏奏稱:“中國學習西法,有始境而無止境。……外國輪船改用康邦機器將十年矣,用煤少而行駛速,而中國閩、滬二廠仍用舊式機器,……此豈我識見之盡不如彼哉?限于財力不足者半,限于隔閡未能得風氣之先者亦半也?!雹谝虼艘鄻O力主張派員出國學習。在這一動議未正式被清政府認可前,船局實際上已在進行實際的工作了。1875年沈葆楨趁日意格回國采購之便,在前、后學堂中挑選出魏瀚、陳兆翱、陳季同,劉步蟾、林泰曾5名學生隨同去法國參觀學習。此后,先后派了三批學生去歐洲留學。這些出國的留學生,學習非常勤奮,無論是學駕駛、制造或是學礦務、化學等各種專業(yè),從基礎理論到工藝操作,均力求理解深入,技術全面,故無論軍用工業(yè)或是民用工業(yè),無論是設計或是管理,都能勝任。這些人才的科技水平,比之西洋人才毫不遜色③。“南北洋爭先留用,得之唯恐或后”①。這種情況,對于馬尾船政局的發(fā)展振興,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馬尾船政局所制之船從仿造到設計自造,從木質到鋼鐵質的變化,歸根到底與這些人才的培養(yǎng)有著密切的關系。
為了解決原材料、燃料等問題,就必須發(fā)展煤鐵的開采與冶煉工業(yè),這一點丁日昌與沈葆楨的認識也是一致的,丁氏一針見血地說:“今不急圖開煉煤鐵,而但圖制造,是燈無膏而求其明,木無根而求其茂也?!雹跒榱私鉀Q這個問題,沈葆楨于1875年請開采與馬尾一水之隔的臺灣基隆煤礦,得到清王朝批準,基隆煤礦于1878年開工投產,經過努力經營,產量連年遞增,到80年代初,基本上已能滿足船政局的需要。但鋼鐵由自己生產以供應船廠的目的,由于資本、技術、資源等多種原因,未能達到。盡管船廠在鋼鐵方面沒有擺脫對洋貨的依賴,但船政局預定的發(fā)展計劃熙常進行,并取得可喜的成績。
自制輪船始于1875年“藝新”號。前此雖亦有自制者,但那均為仿造,獨“藝新”跳出了仿造界限?!霸摯韴D式,為學生吳德章等所測算,而測算船內輪機、水缸等圖則出自汪喬年一人之手?!薄八囆隆庇?886年3月造成,雖仍系木質兵船,卻標志著中國造船技術的一個飛躍。然而,西方所造之船已是鐵脅,乃至發(fā)展到鋼脅鋼殼。為趕上先進水平,沈葆楨去任前即作出建造鐵脅船的決定。先是向法國英國定造鐵脅船所用機件,在洋匠指導下,中國技術人員具體制作,名為“威遠”,時為1877年5月。同年7月開工制造的“超武”號鐵脅兵船,由于中國工程人員通過制造“藝新”號掌握了技術,就全靠自己人了。而且“脅骨輪機及船上所需各件,均系華工仿照外洋新式放手自造,與購自外洋者一轍?!雹蹚拇艘院笾敝?900年,船政局所造船即由鐵脅到鐵甲到鋼脅鋼甲,噸位大增,且炮位多、速度快。茲簡敘幾個典型輪船的制造。
其一是1883年造成的“開濟”號。這是由船政局留學生歸國后,參照“外洋最新最上最便捷之法”自行制造的一艘2400匹馬力的鐵脅快船,它載重量2200噸,時速15海里,這些均超過以前各船。誠如督辦船政黎兆棠所說:該船“機件之繁重,馬力之猛烈,皆閩廠創(chuàng)設以來目所未睹”。其“制件之精良,算配之合法”,悉皆制造學生參照“外洋最新最上最便捷之法而損益之,尤為各船所不可及?!雹诮又衷炝司鶠?400馬力的“寰泰”、“鏡清”兩快船,署船政大臣裴蔭森說,魏瀚設計制造的“‘開濟’快船,視所購之‘南琛’、‘南瑞’規(guī)制相同,靈快相似,而堅實則過之。本年告成之‘鏡清’、‘寰泰’兩艘,其制法之精密,船機之穩(wěn)快,又遠過于‘開濟’。”①這就打破了“造不如買”的謬說。
其二,要特別提出來敘述的,就是鋼甲快船“平遠”號的制成。1884年中國在馬江戰(zhàn)役潰敗后,被破壞的船廠很快修復生產。鑒 于英國已制更為先進的鋼甲艦,船政局派造船專家魏瀚等出洋采購鋼甲艦料件,兼探查鋼甲制造情況。根據了解到的情況:英法已能制造時速為18—19海里的鋼甲快艦,日本已在購買和仿制最新式的鋼甲船。而清政府還在購買西洋的時速為15海里的鋼甲船。船政局于是下決心自己制造這種鋼甲船。經過3年精心設計制造,“平遠”號于1887年12月下水。這條鋼甲船雖造成,但速力機件均未達到預期的先進水平。但有了造鋼甲船的開端,以后又繼續(xù)造鋼甲船多艘,不斷有所改進,雖橫向比較還較落后,但縱向比較,從無到有,從木質到鐵脅到鋼甲,是不斷在前進的。終洋務運動時期,船政局的成績是顯著的。
五、突出人才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如果說馬尾船政局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設備,從事軍工生產乃至民用生產,以期起到既鎮(zhèn)壓人民革命又能抵御外侮,從而使清王朝的統(tǒng)治能夠穩(wěn)固等方面的作用,與其他軍事工業(yè)企業(y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話,那么,在引進人才和培養(yǎng)人才上,則與其他軍用工業(yè)企業(yè)有著顯著的不同。馬尾般政局突出人才的重要性是它的重大特色。
首先是在聘用洋員上。船政局在一開始即重視洋員的雇聘,這與早期一批軍用工廠的做法是一樣的,因為不這樣做,近代工廠就辦不起來。但船局在這一點上做得更為自覺,目的更明確。例如左宗棠,他善于取各國之長,“聽說法國精干制造學,就聘請法國人做工程師,英國精干駛船學,又聘請英國人充教員。合英法兩國的特長,共同組織,努力制造?!雹趶拇謩?chuàng)辦之初到1905年先后三批招用洋員,有名可查者達81人。這些人員包括監(jiān)督、幫辦、總監(jiān)工、工程師、監(jiān)工、廠首、匠首、工人、教師、職員、醫(yī)生、翻譯等。人數之多和涉及面之廣,為其他軍事工廠所罕有。尤其是在這81人中教師竟達30名左右,約占雇聘洋員的40%,這個比例也是為別的軍工廠所沒有的。這表明馬尾船政局更注重立足于有效而迅速地培養(yǎng)自己的人才上。
洋員在工廠中的地位與作用如何?一句話,處雇員的地位,起科學技術傳授的作用。從左宗棠起始,船局堅持“能用洋人而不為洋人所用”①的原則。以日意格、德克碑為例。他們以個人身份受雇于船局,不受法國政府指令。船局與日意格、德克碑所訂合同,確是有效限制他們權勢擴大的。例如合同第四條:“五年限內,該正副監(jiān)工及工匠等,務各實心認真辦事,各盡所長,悉心教導各局廠華人制作迅速精熟,并應細心工作,安分守法,不得懶惰滋事?!背龔S內分派的任務外,“不準私自擅攬工作”。如有“不受節(jié)制”違反上述這些規(guī)定,“隨即撤今回國”①等等規(guī)定,保證了權自我操而不為洋人所操,保證了科學技術迅速地傳授給中國工匠。事實表明,洋員們是遵照上述條規(guī)辦事的,因而屢屢得到船政大臣的贊賞。在第一批洋員身傳言教下,到1874年,船政局有了20名負責蒸汽機制造的工程師,7名獨當一面負責船體設計、制造的工程師,14名能指揮兵船進行遠程航行的輪機長;經考核成為技工者百余人。這些成績固然是眾洋員的認真教導,中國員匠努力學習的結果,但正監(jiān)督日意格的功勞尤不可磨滅。沈葆楨說日意格“經營調度,極費苦心,力任其難,厥功最偉”②。是實事求是的評價。
1874年后,除日意格等幾個人繼續(xù)留用外,船政局雖將第一批期滿洋員辭退,但為了滿足改木殼船為鐵脅船等技術上進入新階段的需要,還是雇聘了少量的造船、駕駛、管輪等專業(yè)的教師。他們與1874年前雇員一樣,盡力為船政局服務,絲毫沒有損害到中國的“權自我操”的原則。
然而,甲午戰(zhàn)爭以后,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隨著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壟斷階段,隨著中日《馬關條約》中反映帝國主義由商品輸入為主變?yōu)橘Y本輸入為主,在中國投資辦工業(yè)企業(yè)的條文規(guī)定,列強之間控制中國經濟命脈的斗爭也日趨激烈。在這樣的形勢下,法國就利用過去它的科技人員幫助建造馬尾船政局的歷史關系來控制船局了。1896年法國政府照會清政府,表示愿選派助手幫助船政局,并派海軍軍官卜玳到福州談判此事。談判中卜玳強調“總欲多用洋員”,在所訂合同中規(guī)定:“法國國家允代派監(jiān)督、教習等員弁差遣來華,以為襄辦整頓開拓福州船政之事”;船局“應用法員”。這表明由法員個人與船政局的關系變?yōu)榉▏c清政府、船政局的關系;由原來“應用各國之人”變?yōu)楠氂梅▏肆?。法國的獨占船政局之心昭然若揭。事實上,在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法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船政局。
總的說,馬尾船政局前、后學堂所培養(yǎng)的學生和留學生等科學技術人才的作用,不僅單純表現在造船上,也表現在海軍建設、外交、經濟等領域。南、中、北洋海軍將領、駕駛員等很多為船政局所培養(yǎng),如鄧世昌、劉步蟾等已為人們所熟知。在外交方面,羅豐祿多年任駐英、法、德等國公使,吳德章亦于1902至1904年任過駐奧匈帝國公使,還有一些人充當公使館翻譯;在經濟方面,池貞銓、林日章等在福建探測煤礦,又跟隨盛宣懷在山東登州一帶勘察金屬礦,他們長期奔波于全國許多礦區(qū)為中國礦務辛勤勞動;善于制造的工程師魏瀚90年代后為兩湖總督張之洞所羅致和重用,并曾任廣九鐵路總理;其他還有不少船政前、后學堂畢業(yè)生和留學生、藝徒等人,在電報、鐵路、采礦等各經濟部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至于以在“管駕官應知學問以外,更能探本溯源,以為傳授生徒之資”①,學成后成為教育工作者亦不在少數,有教英語、法語者,有教物理、數學者,而尤以任北洋水師學堂校長的嚴復為其典型代表。這些簡單敘述尚遠不能概括馬尾船政局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及這些人才的社會作用的全貌,但已能充分說明馬尾船政局在歷史上所發(fā)揮的作用是當時任何一個工業(yè)企業(yè)所不能比擬的。
六、船政局發(fā)展中的矛盾 船政局的發(fā)展與它的設備能力是不相適應的,而且9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衰落。這是什么原因?從原則上說,這是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的發(fā)展的結果,是資本主義大工業(yè)形式與封建經營的內核發(fā)生矛盾沖突的緒果。
第一,船政局的經營方式違背資本主義積累與分配的規(guī)律。馬尾船政局資金來源于閩海關的固定撥款,它與上海、天津等機器局有一個明顯的不同:不是“就動撥之款,核制成之數”,而是生產不計成本,產品不作為商品出售而通過清政府調撥給各單位使用的。這就決定船局的發(fā)展不是依靠內部積累,而完全依賴政府的財政支出。這種完全依靠財政撥款、不計成本的生產經營,與左宗棠為了把科學技術學到手“雖費有所不辭”的指導方針有關。當然,這在一定時期是有必要的。但隨著船局由木殼而鐵脅、鋼甲,由建造150馬力到造2006余馬力的船艦,不斷擴大規(guī)模,船政局的耗費日益增大;而清政府的財政卻日益匱乏,對船局的支付日益減少,于是矛盾日趨尖銳了。洋務派看到外國輪船多系商造商購,故船業(yè)能持久不衰,想仿效之以解燃眉之急,但他們所用的只是“官輪商雇”、需用輪船者支付部分款項“協造”,和船塢修船收費等辦法。而這,只不過是半官半商、半封建主義半資本主義,它不能降低消耗減輕成本,使船價達到與外洋輪船相競爭的水平。
第二,封建官僚衙門式的管理與近代機器工業(yè)發(fā)展的矛盾。馬尾船政局相當一部分僚屬把船廠當作封建衙門,其重要表現在任人唯親上。盡管沈葆楨定下“雖其至親舊交不濫收錄”的任人唯賢方針,但繼其后者還是免不了“濫收濫委”,①致使濫竿充數,技術上外行的人管理上不按經濟規(guī)律辦事的現象泛濫成災。這些沒有專業(yè)知識“濫竽”者流,誠如沈葆楨所說:“今則督藝徒者匠首也,而匠首之智不如藝徒;督匠首者紳員也,而紳員之智不如匠首;督紳員者臣也;紳員能知其大意,臣則一無所知而已矣?!雹偕蜉針E主要為了說明培養(yǎng)新型科技人才緊迫性問題,卻說明了濫用非才的真相。這種情況怎么能不瞎指揮以至于僨事呢!
克服上述矛盾的出路何在?不少改良主義思想家和一些洋務官僚都提出商辦的主張,以期挽救船政局的危局。順天府尹胡燏棻明確指出,“中國欲借官廠制器,雖百年亦終無起色,必須準各省廣開各廠,令民間自為講求。如國家欲購槍炮船械機器,均托民廠包辦包用,其試不如式者,雖定造亦必剔退。則人人有爭利之心,虧本之懼,自然專心致志,實力講求,以期駕乎西制之上?!雹谶@段話雖不完全針對船政局,卻能包括船政局。給事中褚成博亦有船政局”仿照西例,改歸商辦”的建議。1896年清政府曾派員辦理招商事宜,但以毫無結果而作罷。在此種情況下,企業(yè)矛盾不斷激化,乃導致馬尾船政局于1907年的全面停產。當然,馬尾船政局的歷史地位與歷史作用是不能磨滅的。
①《華東師大學報》1958年第一期,該文收編于《晚清洋務運動研究》。
?、?“馬尾船政局”,有稱“福州船政局”,也有稱“福建船政局”者,清政府官方文件多用“福建船政”字樣。因“馬尾”在中外學者和社會人士印象中更為深刻,故本書用”馬尾船政局”名。
②參見本書第二章第三節(jié)。
③魏源《海國圖志》卷84。
?、僖姸」俺健堆菖趫D說輯要》卷4,頁16。
?、凇蹲笪南骞匪噷W說帖。
③同治五年五月十三日左宗棠奏折,《洋務運動》(五),第8頁。
?、佟吨袊鷮ν赓Q易史資料》第一冊,第609頁,中華書局1962年11月版。
?、谕蠒?,第三冊,第1409頁。
③同治五年五月十三日左宗棠奏,《洋務運動》(五),第5頁。
④同上書,第8~6頁。
?、僮笞谔摹渡腺R蔗農先生》,《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1,頁22。
?、诹_正鈞《左文襄公年譜》,小南白堂叢刊本,冊一,頁12~13。
?、邸蹲笪南骞曜V》冊1,頁13。
?、茏笞谔摹渡腺R蔗農先生》,《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1,頁11。
⑤《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8,頁61?!?5·①《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1,頁11。
②《左文襄公全集》藝學說帖。
③《洋務運動》(五),第6頁①左宗棠《復陳福建輪船不可停止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疏卷41,頁31。
?、凇堆髣者\動》(五),第6頁,第20頁。
③④《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洋務運動》(五),第445、448頁。
①②③《洋務運動》(五),第5—6頁第6—7頁、第7頁。
?、佗冖邰堋堆髣者\動》(五),第8、10、443、445頁。
①②《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洋務運動》(五),第449頁。
?、偻挝迥昃旁露兆笞谔淖嗾?,《洋務運動》(五),第15頁。
①同冶六年八月初八日總理船政沈葆楨奏折,《洋務運動》(五),第54頁。
?、僖陨弦姟吨袊I(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95—397頁。
?、佟堆髣者\動》(八),第372頁。
?、凇洞笕毡緞?chuàng)辦海軍史》第22卷,第167、173頁。
?、邸洞肪?7,《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99頁。
④《捷報》1893年8月11日,《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00頁。
?、菀姟吨袊I(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25頁。
①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五日左宗棠奏折,《洋務運動》(五),第28頁。
?、?40艘船各書載在速力、炮位等多有不同,現以《清末海軍史料》第756—759頁為據。
?、僖陨弦囊妷蹱枴短秫D號航行記》,《洋務運動》(八),第370—373頁。
②同治十年三月初十日文煜等奏,《洋務運動》(五),第98—99頁。
?、酃饩w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署理船政大臣裴蔭森奏,《洋務運動》(五),第319頁。
?、佟逗7罊n·福州船廠》(一),第62頁。
?、凇堆髣者\動》(五),第106頁。
③《海防檔·福州船廠》(二)第626頁。
?、訇P于船政局學生留歐事參見本書第十七章第三節(jié)。
?、诔刂凫铩逗\姶笫掠洝罚堆髣者\動》(八),第483頁。
?、邸逗7罊n·福州船廠》(二),第626頁。
?、俟饩w四年八月二十八日督福建船政吳贊誠奏,《洋務運動》(五),第211頁。
②③《洋務運動》(五),第267—268頁、第349頁。
①《洋務運動》(八),第516頁。
?、凇堆髣者\動》(一),第125頁。
?、佗谝姟堆髣者\動》(五),第44—45、142頁。
?、僖娧Ω3伞冻鍪褂⒎ㄒ獗人膰沼洝肪?,頁59。
①《洋務運動》(五),第419頁。
②沈葆楨《復陳洋務事宜疏》,見葛士濬輯《皇朝經世文續(xù)編》卷1O1,頁10。
清政府在鴉片戰(zhàn)爭和英法聯軍入侵的戰(zhàn)爭中,親身體驗到西洋堅船利炮的威力,朝野上下紛紛講求造炮制船“師夷長技”。這不僅成為一種思潮,且也已有具體實踐。例如,在鴉片戰(zhàn)爭中,潘仕成試造成水雷①,且捐造成一艘可用于外海作戰(zhàn)的仿美國三桅夾板船②;福建晉江丁拱辰不僅輯有《演炮圖說》,且試造了長4尺2寸、闊1尺1寸用蒸汽作動力的實驗性的小火輪船,“惟質小氣薄,不能遠行”③。進入60年代后,除曾國藩試造輪船于安慶內軍械所外,左宗棠亦于1864年試造成小火輪一艘,駛行于西湖之上。
上述那些造火輪船的思想和實踐,主要是為了抵御外侮,同時也有防海盜和鎮(zhèn)壓人民起義的目的。鎮(zhèn)壓人民起義是反動的,但對于“防海盜”就要作具體分析,不能一概斥為反動。對馬尾船政局的創(chuàng)建說,抵御外侮是其主要目的,而“御外”又有軍事和經濟兩個方面。船政局的創(chuàng)辦者閩浙總督左宗棠說:現令“泰西諸邦均以機器輪船橫行海上,英、法、俄、德又各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競其鯨吞蠶食之謀。乘虛蹈瑕,無所不至?!雹佟爸梁紝偌皩帯⒔B、臺、溫濱海之區(qū),海盜時有出沒,水師直同虛設,船炮全無?!贬槍@種情況,左宗棠再三呼吁:“欲治海盜以固海防”,固然必須造炮船以資軍用,防洋人入侵,尤“應仿造輪船以奪彼族之所恃?!薄皧Z彼族之所恃”是非??少F的思想。左氏申論中國奪彼所恃為已有的可能性指出:“中外之人向樣是人,智慧應是一樣的,僅僅因為所習不同而出現了不同的特長:“中國以義理為本,藝事為末;外國以藝事為重,義理為輕?!北舜烁魇瞧涫?,可以姑置勿論。但“謂執(zhí)藝事者舍其精,講義理者必遺其粗不可也。謂我之長不如外國,借外國導其先可也;謂我之長不如外國,讓外國擅其能不可也。”②這就是說,中國人只要像西國一樣的重視“藝事”,是完全可變其長為已長的。
“奪其所恃”不僅可在軍事上做到有效地御侮,而且也是在經濟上與洋人競勝,“分洋商之利”所必需。
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憑藉特權傾銷商品,洋輪伴隨而至,旗昌、寶順、怡和等洋行的輪船航行于沿海和長江者,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驟增,奪我厚利的情況更為嚴重。以福建省為例,50年代中期,“各國船只駛閩運茶者遽呈爭先恐后之狀”③。到60年代中,福州運往其他口岸的貨物,已有三分之一改由洋船載運。從1861年到1866年,福州民船由59只減到25只,廈門由4Q只減到17只。這樣,在外輪劇增的傾擠下,中國“向以民船為業(yè)者,自知挽回無術,率多棄業(yè)改圖?!雹俦狈降那闆r較之南方更加嚴峻。牛莊運載豆石的沙船,由2000余只減少到400—500只,向來運銷豆石、豆餅去東南各地的江、浙、閩、廣等地的帆船,資本虧折殆盡,以致船只休閑,無力轉運,在船水手10余萬人無以謀生。左宗棠對此有明顯的反應,他說:“自洋船準載北貨行銷各口,北地貨價騰貴,江浙大商以海船為業(yè)者,往北置貨,價本愈增,比及回甫,費重行遲,不能減價以敵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虧折貨本,定寖至歇其舊業(yè)。濱海之區(qū)四民中商居十之六、七,坐此阛阛蕭條,稅厘減色,富者變?yōu)楦M人,游手驅為人役。并恐海船擱朽,目前江浙海運即有無船之慮,而漕政益難措手?!雹谧笞谔膹纳虡I(yè)、民生、漕運幾個方面指陳了外國侵略者的洋輪威脅、摧殘了中國經濟生活,從而提出了中國自己設船廠制造輪船的緊迫性:“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jiān)造輪船不可?!睆慕洕细倓僬f也是如此??傊痪湓挘骸疤┪髑啥袊槐匕灿谧疽玻┪饔卸袊荒馨烈詿o也?!睙o論從軍事或是從經濟方面說,“非設局急造輪船不為功?!?br/>
由上可見,專造輪船的馬尾船政局的創(chuàng)辦,固然是客觀形勢發(fā)展的必然產物,也與左宗棠的主觀認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敘述馬尾船政局必須稍談一下左宗棠的個人素養(yǎng)。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一字樸存,湖南湘陰人。道光壬辰(1832年)舉人。曾作塾師多年。就在他中舉后,考進士屢試不第而任塾師之際,正是外國資本主義加緊鴉片輸入,白銀外流,員生凋敝,清王朝內憂外患日益嚴重之時。嚴重的局勢極大地激發(fā)了左宗棠的愛國熱情。他深憂“夷禍”之來,在與人書中表達了“論戰(zhàn)守機宜”的抗敵方策④,同時“益屏棄詞章之業(yè),刻厲于學,……為輿地圖說,于山川道里疆域沿革外,條列歷代兵事”①,以為抵御強寇作必要的準備工作。為什么要在疆域沿革之外特地“條列歷代兵事”?左氏說,“蓋以地無常險,險無常恃,攻守之形不可前定,非僅不欲居策士之名已也?!雹诘谝淮硒f片戰(zhàn)爭中,他看到英國資本主義以火輪兵船“數十艘之眾,牽制吾七省之兵”的“可慮”之事勢,提出“設造船之廠”制造火輪炮船的設想。③他認為敵之所長在火炮輪船,能制其長,即可操勝券。這與林則徐、魏源所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針不謀而合。因此,左宗棠說讀林公“前后各疏,與宗棠議論多有合者”,并非自負之言。
當然,左宗棠的設想,與林、魏的方針一樣,在頑固守舊以妥協求茍安的一批官僚反對下,只能成為泡影,所以左氏后來有“廿年事局如故”之嘆。20年后情況開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左宗棠沒有能在鴉片戰(zhàn)爭中“制夷”以“師夷長技”,卻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中將“師夷長技”提到實踐的日程。左氏的“師夷長技”與曾國藩湘軍一樣是從使用洋槍洋炮開始的。在他1862年受命圖浙時,才逐漸將制造火輪船的宿愿付諸實施。他回憶此事說:“思之十余年,諏之洋人,謀之海疆官紳者又已三載”④,才于1864年仿造了一條小火輪試行于西湖之上,這比之曾國藩安慶內軍械所制造的小火輪晚了3年。左氏在高興之余,以該船詢諸洋槍隊首領德克碑和稅務司日意格。這兩位法國人說:大致不差,“惟輪機須從西洋購覓,乃臻捷便。因出法國制船圖冊相示,并請代為監(jiān)造,以西法傳之中土?!雹葑笞谔闹乐袊谠齑夹g方面遠不如西洋,允之。德克碑于1864年9月交卸了常勝軍司令職,于1865年1月奉左宗棠之命回法國購買機器和雇覓洋匠。這表明左宗棠“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進一步明確和將之付于實施。他說:“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成虛設”,“此時而言自強之策,又非師遠人之長還以治之不可?!雹倌擞?866年6月25日上奏清廷,提出大規(guī)模的設廠自造輪船的主張。他說:“如慮機器購雇之難,則先購機器一具,巨細畢備,覓雇西洋師匠與之俱來。以機器制造機器,積微成巨,化一為百。機器既備,成一船之輪機即成一船,成一船即練一船之兵。比及五年,成船稍多,可以布置沿海各省,遙衛(wèi)津沽。由此更添機器,觸類旁通,凡制造槍炮、炸彈、鑄錢、治水有適民生日用者,均可次第為之?!?br/>
這段話體現了以下幾種思想:(1)“師夷長技”造船,不僅要購買其機器設備,而且必須暫時雇用其技術人員;(2)造輪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御外寇,尤其要布置沿海各省“遙衛(wèi)京津”;(3)設廠除造輪船外,也要造槍枝彈藥和民生日用的商品。這一思想,與魏源早就在《海國圖志》《籌海篇三》中講過的:“置造船廠一、火器局一,行取佛蘭西、彌利堅二國,各來夷目一、二人,分攜西洋工匠至粵,司造船械”,“盡得西洋之長技”為中國之長技;“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等話,如出一轍??梢?,左宗棠是將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繼承、發(fā)展和付之于實施者。
二、在與內外阻力斗爭中創(chuàng)業(yè) 作為一項首創(chuàng)的事業(yè),自己設廠制造輪船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克服重重阻力中辦成功的。
首先是來自洋人的阻力。英人威妥瑪、赫德等人“揚言制造耗費,購雇省事,冀以阻撓成議?!雹塾v福州領事在船政局正要誕生時,“明知無可阻撓,多謂事之成否尚未可知,目前浪費可惜”①,妄圖把船政局扼殺于襁褓之中。左宗棠清醒地指出:“外國多方阻撓,乃意中必有之事,見在英國領事等屢以造船費大難成,不如買見成船為便宜,此即暗中使壞之一端。不然,伊何愛于我,而肯代為打算乎!”③左宗棠從這些事例中,看出洋人提倡中國“借新法自強”的實質,是要中國購買其成品,不讓中國人掌握先進技術,以便他們達到對技術壟斷的目的。左氏針鋒相對地將“借新法自強”口號,作了與侵略者相反的解釋和做法,那就是積極引進和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做到中國人自己掌握造船技藝。而這正是洋人所絕對不愿意看到的。為此,左宗棠對于自造輪船的計劃實行保密。這是為什么?他表述道:“事前不得不密者,緣彼族險竟嗜利,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撓之:別國有結好于我之意,彼必忌之:或以利器不可示人之說,行其間于外國;或以工繁費巨事難必成之說,行其間于中國,使我疑信相參,顛倒于彼術之中,而彼得久據其利?!雹跒榱藪咂仆鈬恕熬脫淅保袊吮仨氉约赫莆赵齑夹g。這一點:左宗棠不僅認識明晰,意志也是堅定不移的。
在國內遇到的阻力決不小于國外。頑固守舊目光短淺者流一個總的意見,是“雇買代造”,不必自己設局制造。他們提出一系列困難,如:“船廠擇地之難”;“外國師匠要約之難”;“籌集巨款之難”,“中國之人不習管駕,船成仍須用洋人之難”;“輪船既成,煤炭薪工,需費不資,月需支給,又時須修造之難”,等等。還有一些好心人認為,“非常之舉,謗議易興,創(chuàng)議者一人,任事者一人,旁觀者一人,事敗垂成,公私均害之難”。①所以還是不造船為好。
為了掃除思想障礙和阻力,左宗棠多次上奏朝廷,直陳“易購雇為制造”的意見,駁斥了頑固派的種種非難,提出解決的辦法:“如慮船廠擇地之難,則福建??诹_星塔一帶開槽濬渠,水清土實,為粵、浙、江蘇所無”;購覓機器固不困難,使用機器制造也非難事,可“覓雇西洋師匠與之俱來”;“如慮外國師匠要約之難,則先立條約,定其薪水,到廠后由局挑選各項匠作之少壯明白者,隨同學習”,逐漸做到自己操作;“如慮籌集巨款之難,就閩而論,海關結款既完,則此款應可劃項支應,不足則提取厘稅以益之”;“如慮船成以后,中國無人堪作船主、看盤、管車,諸事均須雇請洋人,則定約之初,即先與訂明,教習造船即兼教習駕駛,船成即令隨同出洋”學習,“有講習精通能為船主者,即給予武職千、把、都、守,由虛銜薦補實職,俾領水師,則材技之士爭起赴之,將來講習益精,水師人材固不可勝用矣”;“如慮煤炭薪工按月支給所費不資,及修造之費為難,則以新造輪船運漕,而以雇沙船之價給之,漕務畢則聽商雇,薄取其值,以為修造之費”。②這些言論,一方面是對阻力的批駁,另一方面也是設造船廠的綱領。后來設廠造船的計劃基本上按此綱要實施的。對于那些善意擔心者,左宗棠也作了答復,他說:“非常之舉,謗議益興,始則優(yōu)其無成,繼則議其多費,或更譏其失體,皆意中必有之事”③。這比之關于國家民族安危來說,只是小事中的小事,不足介懷,聽之置之可也。左氏所想的是如何更快的趕上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潮流。他指出,當今世界,西方各國講求機器輪船之利,日本亦正在迎頭趕上,獨中國頻年軍務繁興,已落后于人了!“彼此同以大海為利,彼有所挾,我獨無之。譬猶渡河,人操舟而我結筏,譬猶使馬,人跨駿而我騎驢,可乎!”因此,中國必須加速引進和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尤其是比較能綜合體現科學技術的造船工業(yè),更應重視,應馬上提到實踐日程。他滿懷希望他說,一旦輪船制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困紓,海關之稅旺,一時之費,數世之利也?!雹僮笞谔牡脑O造船廠的意見,很快于1866年7月14日(同治五年六月初三日)得到清廷的“所陳各條,均著照議辦理”的批準上諭②。左宗棠隨即派按察使福建補用道胡光塘(雪巖)主持作擇地、購器、雇匠等建廠工作。
造船廠的規(guī)模和所要達到的水平如何?左宗棠都有明確計劃和見解。他明知自造輪船困難極大:一無制作的器具,二無合格的師匠,三無識洋字、諳洋算和通曉洋書之人堪隨洋技師學習,等等,但還是堅定他說,“借不如雇,雇不如買,買不如自造”③。自造的目標要做到不依靠別人就能造成船只。那就是要從輪機到各部件均自我為之。左氏說:“至自造輪機成船,較買見成輪船多費至數倍,即較之購買見成輪機配造成船,亦費增過半。所以必欲自造輪機者,欲得其造輪機之法,為中國永遠之利,并可興別項之利,而紓目前之患耳。”
他又說:“火輪船之制,……道光初元前后也。萃彼中千數百年之奇秘,并之一船之中,百物之所為備,不但輪機一事巧奪天工,而我欲于五年中盡其能事歸之于我……。夫使學造輪船而僅得一輪船之益,則自造不如雇買聊濟目前之需;惟必求其精、求其備,而盡其所長歸之中土,相衍于無窮,非許以重資”不可。①綜合這兩段話的意思:(1)造船廠不是買西洋的輪機等件來裝配成船,而是要用自制的輪機造成輪船;(2)不僅能自造輪機,而且要系統(tǒng)的學習萃于一船之中的“奇秘”,即期以五年“求其精、求其備,而盡其所長歸之中土”;(3)辦造船廠不是為了單純造船,而是通過造船學習科學技術,以“興別項之利”,“相衍于無窮”,即提高整個國家民族的科學技術水平,以發(fā)展工農業(yè)生產。為了以上宏偉目標的實現,故“雖難有所不備,雖費有所不辭”。左宗棠的可貴之處,還在于他在創(chuàng)船廠動者之初,即意識到絕不能滿足于仿造,而要做到自己能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制造,這才能趕上和超過西方,而仿造只能永遠跟在別人后面爬行。要做到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制造,就非學習西洋新的科學知識不可,就非辦新型學堂培養(yǎng)新式人才不可。左氏對此有一段精辟的論述,他說:“執(zhí)柯代柯,所得者不過彼柯長短之則,至欲窮其制作之原,通其法意,則固非習其圖書、算學不可,故請于船局中附設藝局,招十余歲聰俊子弟,延洋師教之”①。這就是船攻局設立的求是堂藝局并逐漸演變?yōu)榍?、后學堂的指導方針。左宗棠的遠見卓識于此可見。馬尾船政局基本上是按照左氏的規(guī)劃進行籌建的,并且在5年以后也基本上實現了他的目標。
三、建造輪船工廠及“衍于無窮”的追求 正當左宗棠積極進行船政局籌建之始,與捻軍相配合的西北回民起義正蓬勃發(fā)展著。清王朝調左宗棠去西北鎮(zhèn)壓回民起義,并于1866年10月14日下達了陜甘總督的任命。左乃推薦“熟悉洋務”并能“久于其事”的沈葆楨為船政大臣。因此,如果說辦船政局的倡議規(guī)劃和初步籌備工作是左宗棠完成的,那么建廠工作則是同沈葆楨分不開的。
沈葆楨(1820—1879年),字幼丹,福建侯官人,林則徐的女婿。1847年第進士。任過翰林院編修、武英殿纂修、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貴州道監(jiān)察御史等職。1856年初任江西九江知府,繼署廣信知府,以抗擊太平軍有功,官階不斷高升,1861年由曾國藩推薦,被授為江西巡撫。他更加賣力地鎮(zhèn)壓太平軍,幼天王、洪仁玕等人均犧牲于其手下。這是反動的封建地主階級立場所決定的。但沈葆楨并不頑固守舊,他重視洋務事業(yè),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以發(fā)展中國自己的工商業(yè)。故沈葆楨有兩大特點:一是對清王朝忠心耿耿;二是對洋務事業(yè)極其熱心。因此,左宗棠認為沈氏主持福建船政局是“必能就緒”的一位理想人物。
沈葆楨于1867年初接到清廷下達的總理船政的任命。7月17日(同治六年六月十六日)正式到任接辦,并于是日啟用“總理船政關防”。在接辦前,左宗棠已基本上做好了籌備工作,除籌集資金外,包括:(1)定廠址。選擇福州羅星塔馬尾山后,這是比較理想的港口。因為此地距??诩s50里,數百米寬的沿江兩岸形勢險要,易于設防;水清上實,深達12丈,可停泊巨艦;福建省之木材,臺灣基隆等處之煤,都近而易得;此處設有海關,經費亦易于籌措。(2)制定五年計劃和與洋員簽訂合同。與洋人日意格、德克碑簽訂了為期5年的規(guī)條14款的合同。日意格曾充船主,擔任過寧波、武漢等處稅務司,管理能力較強;德克碑水師出身,長于制造。左宗棠認為兩人配合是適當的。左氏先會同日意格“議程期,議經費,議制造,議駕駛,議設局,冀由粗而精,由暫而久,盡輪船之長,并通制器之利。”①這為船廠建立規(guī)劃打下了初步基礎。隨即與日意格簽訂了承包合同。不日德克碑自安南來閩,對合同亦無異詞。日、德兩人與船政局是屬于一種特殊的雇傭承包關系,他們與法國政府無關,是奉左氏之命,受船局之托,在設廠造船中處于總包工頭地位,有總工程師職能,但無控制局務之權。日意格為正監(jiān)督,德克碑副之。為了取得其技術和使其忠誠效力,月各資以千兩。以5年為限,限滿日、德及他們所雇工匠概不留用。1866年底船政局籌備規(guī)劃工作初步完成。
船政局籌建工程于1866年12月23日破土動工,進展頗快,到1877年沈葆楨上任時,基建工作大體完成了框架。但沈氏遇到的困難也是很多的,他上任后第一個奏折提出了:經費難籌、官紳簸弄是非、工匠向洋匠問學不殷等七難。沈氏不畏艱難,會同“一腔血誠,不避嫌怨,視公事如家事”的提調周開錫、常川住局,認真督理。施工非常緊張,民工勞動非常艱苦,工程質量頗優(yōu)。沈葆楨有一段建造船塢的描繪說:“客冬以來,召集民夫,窪者平之,低者壘之。慮田上之積弱難勝也,沿塢密釘木樁以固之;慮海潮溪汛不時驟至也,沿塢各增五尺以防之。塢外三面環(huán)以深濠,既藉通運載之船,亦可瀉積淤之水?!雹俳涍^船臺、船塢、廠房、住所、辦公房、學堂等工程的建造和機器裝配,各階段的5—6年的努力經營,到1874年建成了一所以造船為中心的大型機器工廠,它規(guī)模既宏大,機器設備也很齊全。船廠的機構主要有:核對處、稿房處、會計處、支應處、文案處、繪事院、船政局衙門,以及健丁營、水師營、藝圃和前后學堂等。車間則有鋸木、鑄鐵、鍛鐵等13個廠,具體情況說法不一,茲據日意格1875年出版的《福州船政局》簡述于下:鐵廠。包括錘鐵與拉鐵西廠,占地4190平方米。錘鐵廠有7000公斤大汽錘1個,6000公斤雙錘1個,2000公斤單錘1個,1000公斤單錘1個,300公斤鐵錘2個,又有鍛鐵爐16個,再熱爐6個。拉鐵廠。擁有再熱爐6座,軋機4臺,設有100馬力的發(fā)動機1座,此廠晝夜開工,每年能軋鐵3000噸。
水缸廠,占地2400平方米。廠屋分三部:中間大廠房,兩邊小廠房。廠內裝有15馬力的發(fā)動機一座,用以推動鼓風爐并運轉兩廠的機器。
輪機廠。占地2400平方米。廠中裝有30馬力的發(fā)動機1座。擁有年產500馬力蒸汽機的能力。
合攏廠。占地800平方米。廠的上層設有繪事樓,以供工程師繪制機器圖像。
鑄鐵廠。占地2400平方米。廠內擁有15馬力的動力設備和鑄鐵爐3座,每月能鑄件90噸。
鐘表廠。占地720平方米。廠分三部,一為時表制造部,一為望遠鏡制造部,一為指南針制造部。能制造經緯儀,船用羅盤和精密度較高的光學儀器。
打鐵廠。占地2160平方米。專制修造船舶所需要的各種小型鐵件。廠中安設了44座化鐵爐,又有3個3000公斤的汽錘。此外,還有一個占地510平方米的專制修造船舶所需要的小件裝配物和鐵鎖等物的小廠。
轉鋸廠。占地1020平方米;其旁有木器模型廠,占地1440平方米,專為船用部件制造木模。
造船廠。由三個船臺組成。擁有一架能起重40噸的起重機,還有1座鐵船槽。鐵船槽能容龍骨長達100米、排水量達1500噸的船只。此船槽系法國進口的拉撥式船槽,設備尚屬先進?!叭f年清”號船后來上槽修理,僅花了2小時就修理完畢。
最后,在局廠之外,建了一座磚窯,制造普通的磚和耐火磚。磚窯旁另有灰窯,制造石灰。
船政局全部用地計約600畝,各工廠、儲藏所、煤棧等共占三分之一。
以上是馬尾船政局70年代的造船廠及主要車間設備。這些機器包括車、刨、鉆、壓、碾、旋、拉、鋸各類機床,設備較為完整。一位英國人在參觀船廠后說:“這個造船場和外國任何其他造船場并沒有多少區(qū)別?!雹俅植坏芘c西方一些造船廠媲美,而且大大超過了當時正拼命向西方學習的日本造船工業(yè)的水平。日本于我國咸豐年間最先在長崎創(chuàng)辦鐵廠,尚未造船。1865年始在橫濱創(chuàng)辦鐵局和橫須賀鐵廠。后者設鐵廠一,艦渠二,船廠三①,但規(guī)模是無法與馬尾船政局相比擬的。
船政局開創(chuàng)之初的船槽,也即浮船塢,可修150馬力之船。但后來所造之船已達2200多噸,決非舊日船槽能夠勝任,必須要有石底船塢。因而在1887年,于船廠附近羅星塔青洲地方著手興造了一個大船塢。船塢通長38丈,寬10丈,深2丈8尺,船塢前臨大江,塢口潮平,計深三丈有奇。②此船塢的創(chuàng)設因費絀而中途停工,后再續(xù)造,直至1893年8月才完工。這個船塢可容北洋海軍的最大鐵甲船。“從今以后北洋海軍的船艦可以不必每年送往香港或上海去進行修理了。”③馬尾船政局開辦時所化經費約共47萬兩。其中自法國購買機器等件為近17萬兩,運輸與保險等費為近3萬兩,外國監(jiān)督技師工匠等借支薪工近2萬兩,工廠、船槽、及各種房屋建筑費為20余萬兩,鐵船槽為3萬余兩,共計約47萬兩。自1866年11月起,每月由閩海關撥銀5萬兩。因經費支絀,1873年每月由閩省茶稅項下增撥2萬兩。④值得大書一筆的是,左宗棠、沈葆楨等將培養(yǎng)新型技術人才置于建造船廠首要地位。除上節(jié)所述左宗棠把設立求是堂藝局招收學童“延洋師教之”,以期“通其法意”,由仿造做到自己設計制造外,左氏又明確說明開藝局的目的:“夫習造輪船,非為造輪船也,欲盡其制造駕駛之術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駕駛也,欲廣其傳使中國才藝日進,制造駕駛展轉授受,傳習無窮耳。故必開藝局,選少年穎悟予弟習其語言、文字、誦其書,通其算學,而后西法可衍于中周?!睘榇?,他于船廠開工前,即在福州城內白塔寺開辦藝局,約半年后遷馬尾,并分為前、后學堂。為了鼓勵學生的學習進取,他指出,“藝局初開,人之愿習者少,非優(yōu)給月廩不能嚴課程,非量予登進不能示鼓舞?!雹菔聦嵣蠈W生的物質待遇很高,除本人食宿書籍等由公家供給外,每人每月給銀4兩“以贍其家”。至于“登進”,后來的事實證明是優(yōu)予晉擢的??梢娮笫习雅囵B(yǎng)人才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的。繼其后的沈葆楨亦將此作為船廠的根本,他一再上奏說“船政根本在于學堂”①。因此,他認真督課,“英敏勤慎”者獎之,“頑梗鈍拙”者去之。他為藝局頗“有蒸蒸日上之勢”而自豪。歷史證明,馬尾船政局附設的前、后學堂所培養(yǎng)的科技、水師等人才,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馬尾船政局的生產和發(fā)展狀況 馬尾船政局建廠速度快,因而造船很快提上日程,1868年1月即開工造第一艘輪船,次年6月下水,名為“萬年清”號。漁民出身、熟悉海上情形的貝錦泉被破格任為該輪管駕。貝錦泉熟練地駕輪出港試航,沈葆楨親自登船觀察,看輪機運轉情況,考察駕駛的技巧,又將船上巨炮周回轟放以測船身牢度。結果均稱合度。此船系木質暗輪,排水量為1370噸,比之日本于1862年仿造的蒸汽船“千代田”號138噸的排水量要大10倍。從這時起到1905年止,所造兵商各輪40艘,據說“歐美各國士大夫到中國來游歷的,都要繞道閩省,一觀我國船政的成績?!雹倨潓ⅠR尾船政局造船情況列表于下②:上表說明馬尾船政局的造船成績是比較巨大的。它在洋務運動期間可分為初創(chuàng)和發(fā)展兩個階段。從造第一艘輪船到1874年為初創(chuàng)階段,1875年到90年代末為發(fā)展階段。茲分別敘述其特點。
第一階段從表中“萬年清”到“大雅”的15艘船,是日意格任監(jiān)督期間所造。在沈葆楨領導下,船政局的制造水平和中國的自造能力是不斷有所提高的。“萬年清”、“湄云”、“福星”、“伏波’四船的輪機均購自外洋,從第五艘船“安瀾”開始,輪機即由船廠自己制造,這是左宗棠早就定下的“輪船一局,實專為習造輪機而設”的方針的實現。它雖然仍是仿造,雖然從繪圖到制成成品仍是在洋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但都是通過中國自己工匠操作制成,質量且不亞于外國同類產品,表明中國的技術工藝水平大有提高,對船廠的發(fā)展有著奠定基礎的意義。一個英國海軍軍官于1876年參觀馬尾船政局后記載說:“中國的工程師……英文說得相當好。船的引擎情況良好,什么東西看來都干凈,事事都認真有條理”;“最近造的一只船……引擎及一切部分,在建筑過程中,未曾有任何外國人的幫忙。”“工人由中國工頭監(jiān)工。工頭是由船政局的學校訓練出來的,……(他們)和歐洲人毫無差別地能夠勝任愉快……;船與引擎的繪圖與設計工作,由船攻局學校訓練的中國制圖員擔任”。般廠所制產品,其“技藝與最后的細工,可以和我們英國自己的機械工廠的任何出品相媲美而無愧色?!雹谶@種評價,是比較實事求是的。確實,中國在技術設備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短短幾年間,船政局就造成15艘輪船,又訓練了一批年青人熟練掌握一定的技術,應該說成效是較為顯著的。
然而,這些成效同外國先進水平比還遠不能逮,從中國當時軍事形勢和經濟發(fā)展需要說,也是距離比較遠的。從表中的“萬年清”到“大雅”的15艘船,全為木質,這在國外已屬過時的舊型式;輪機馬力都較??;載重量較少;船速較慢,所裝炮位不多而且不大,諸如此類,缺陷不少。當時西洋兵輪的長處恰恰與此相反,它們“全在炮位多而馬力大,故能于重洋巨浪之中,縱橫顛簸,履險如夷,制勝確有把握。”①這表明馬尾船政局在制造機械、裝配船體等系統(tǒng)工程方面,還遠沒有得到西洋之“奧秘”。這種技術落后、進展速度尚不理想的原因,固然和中國造船工業(yè)及與之相聯系的鋼鐵、機器制造等工業(yè)底子薄、基礎差分不開,也同船政局的造船方針:“意在有事利于攻戰(zhàn),無事便于轉輸,其制系參兵船商船之度”,以致期望兩利而實則兩不利②,不無關系。當然,洋人的刁難是意料中事,洋務官僚管理上缺乏經驗和資金不足等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從1874年后為第二階段,其主要特點,是由靠洋員造船變?yōu)槿A人設計自造,由木殼為主變?yōu)殇撹F殼為主。1873年前后,洋人5年雇傭合同先后到期,陸續(xù)撤退。這時船局面臨不少難題。(1)造船數量雖與左宗棠原計劃大體一致,但技術知識遠未“歸之中土”,誠如有人所說,“彼中萃數千百年之奇秘,始得輪船之巧,一旦欲于五年中盡傳之于中工”③,是難以做到的。(2)清廷根據1872年大學士宋晉的“殫竭脂膏以爭此未必果勝之事,殊為無益……暫行停止”造船的奏疏,作了若“徒費帑金,未操勝算,即應迅籌變通”①的上諭。顯然,船政局有夭折之險。續(xù)造還是停造?沈葆楨等選擇了前者。事實上,閩廠已有較為完整的設備和相當數量的熟練技術工匠,如果是僅為了節(jié)省而停造,那其實是莫大的浪費。從社會需要說,也應該毫無疑義地續(xù)造,中國的軍事、經濟,都急需輪船,購買只能是臨時措施,自造才是“永久之計”,這早已辯論清楚了。沈氏堅持續(xù)行興造”。這得到清廷的認可。“續(xù)造”不能原地踏步。而是必須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要做到這點,一是必須在培養(yǎng)技術人才上下工夫,二是在開發(fā)原材料、燃料上下力氣。
為解決技術人才培養(yǎng)問題,除繼續(xù)辦前、后學堂和技工培訓班——藝圃外,最主要的措施是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以便“置之莊岳之間”更易于把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學到手。即將去任的沈葆楨對此認識得很清楚,其繼任者、精于辦洋務的丁日昌認識亦頗明確,丁氏奏稱:“中國學習西法,有始境而無止境。……外國輪船改用康邦機器將十年矣,用煤少而行駛速,而中國閩、滬二廠仍用舊式機器,……此豈我識見之盡不如彼哉?限于財力不足者半,限于隔閡未能得風氣之先者亦半也?!雹谝虼艘鄻O力主張派員出國學習。在這一動議未正式被清政府認可前,船局實際上已在進行實際的工作了。1875年沈葆楨趁日意格回國采購之便,在前、后學堂中挑選出魏瀚、陳兆翱、陳季同,劉步蟾、林泰曾5名學生隨同去法國參觀學習。此后,先后派了三批學生去歐洲留學。這些出國的留學生,學習非常勤奮,無論是學駕駛、制造或是學礦務、化學等各種專業(yè),從基礎理論到工藝操作,均力求理解深入,技術全面,故無論軍用工業(yè)或是民用工業(yè),無論是設計或是管理,都能勝任。這些人才的科技水平,比之西洋人才毫不遜色③。“南北洋爭先留用,得之唯恐或后”①。這種情況,對于馬尾船政局的發(fā)展振興,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馬尾船政局所制之船從仿造到設計自造,從木質到鋼鐵質的變化,歸根到底與這些人才的培養(yǎng)有著密切的關系。
為了解決原材料、燃料等問題,就必須發(fā)展煤鐵的開采與冶煉工業(yè),這一點丁日昌與沈葆楨的認識也是一致的,丁氏一針見血地說:“今不急圖開煉煤鐵,而但圖制造,是燈無膏而求其明,木無根而求其茂也?!雹跒榱私鉀Q這個問題,沈葆楨于1875年請開采與馬尾一水之隔的臺灣基隆煤礦,得到清王朝批準,基隆煤礦于1878年開工投產,經過努力經營,產量連年遞增,到80年代初,基本上已能滿足船政局的需要。但鋼鐵由自己生產以供應船廠的目的,由于資本、技術、資源等多種原因,未能達到。盡管船廠在鋼鐵方面沒有擺脫對洋貨的依賴,但船政局預定的發(fā)展計劃熙常進行,并取得可喜的成績。
自制輪船始于1875年“藝新”號。前此雖亦有自制者,但那均為仿造,獨“藝新”跳出了仿造界限?!霸摯韴D式,為學生吳德章等所測算,而測算船內輪機、水缸等圖則出自汪喬年一人之手?!薄八囆隆庇?886年3月造成,雖仍系木質兵船,卻標志著中國造船技術的一個飛躍。然而,西方所造之船已是鐵脅,乃至發(fā)展到鋼脅鋼殼。為趕上先進水平,沈葆楨去任前即作出建造鐵脅船的決定。先是向法國英國定造鐵脅船所用機件,在洋匠指導下,中國技術人員具體制作,名為“威遠”,時為1877年5月。同年7月開工制造的“超武”號鐵脅兵船,由于中國工程人員通過制造“藝新”號掌握了技術,就全靠自己人了。而且“脅骨輪機及船上所需各件,均系華工仿照外洋新式放手自造,與購自外洋者一轍?!雹蹚拇艘院笾敝?900年,船政局所造船即由鐵脅到鐵甲到鋼脅鋼甲,噸位大增,且炮位多、速度快。茲簡敘幾個典型輪船的制造。
其一是1883年造成的“開濟”號。這是由船政局留學生歸國后,參照“外洋最新最上最便捷之法”自行制造的一艘2400匹馬力的鐵脅快船,它載重量2200噸,時速15海里,這些均超過以前各船。誠如督辦船政黎兆棠所說:該船“機件之繁重,馬力之猛烈,皆閩廠創(chuàng)設以來目所未睹”。其“制件之精良,算配之合法”,悉皆制造學生參照“外洋最新最上最便捷之法而損益之,尤為各船所不可及?!雹诮又衷炝司鶠?400馬力的“寰泰”、“鏡清”兩快船,署船政大臣裴蔭森說,魏瀚設計制造的“‘開濟’快船,視所購之‘南琛’、‘南瑞’規(guī)制相同,靈快相似,而堅實則過之。本年告成之‘鏡清’、‘寰泰’兩艘,其制法之精密,船機之穩(wěn)快,又遠過于‘開濟’。”①這就打破了“造不如買”的謬說。
其二,要特別提出來敘述的,就是鋼甲快船“平遠”號的制成。1884年中國在馬江戰(zhàn)役潰敗后,被破壞的船廠很快修復生產。鑒 于英國已制更為先進的鋼甲艦,船政局派造船專家魏瀚等出洋采購鋼甲艦料件,兼探查鋼甲制造情況。根據了解到的情況:英法已能制造時速為18—19海里的鋼甲快艦,日本已在購買和仿制最新式的鋼甲船。而清政府還在購買西洋的時速為15海里的鋼甲船。船政局于是下決心自己制造這種鋼甲船。經過3年精心設計制造,“平遠”號于1887年12月下水。這條鋼甲船雖造成,但速力機件均未達到預期的先進水平。但有了造鋼甲船的開端,以后又繼續(xù)造鋼甲船多艘,不斷有所改進,雖橫向比較還較落后,但縱向比較,從無到有,從木質到鐵脅到鋼甲,是不斷在前進的。終洋務運動時期,船政局的成績是顯著的。
五、突出人才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如果說馬尾船政局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設備,從事軍工生產乃至民用生產,以期起到既鎮(zhèn)壓人民革命又能抵御外侮,從而使清王朝的統(tǒng)治能夠穩(wěn)固等方面的作用,與其他軍事工業(yè)企業(y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話,那么,在引進人才和培養(yǎng)人才上,則與其他軍用工業(yè)企業(yè)有著顯著的不同。馬尾般政局突出人才的重要性是它的重大特色。
首先是在聘用洋員上。船政局在一開始即重視洋員的雇聘,這與早期一批軍用工廠的做法是一樣的,因為不這樣做,近代工廠就辦不起來。但船局在這一點上做得更為自覺,目的更明確。例如左宗棠,他善于取各國之長,“聽說法國精干制造學,就聘請法國人做工程師,英國精干駛船學,又聘請英國人充教員。合英法兩國的特長,共同組織,努力制造?!雹趶拇謩?chuàng)辦之初到1905年先后三批招用洋員,有名可查者達81人。這些人員包括監(jiān)督、幫辦、總監(jiān)工、工程師、監(jiān)工、廠首、匠首、工人、教師、職員、醫(yī)生、翻譯等。人數之多和涉及面之廣,為其他軍事工廠所罕有。尤其是在這81人中教師竟達30名左右,約占雇聘洋員的40%,這個比例也是為別的軍工廠所沒有的。這表明馬尾船政局更注重立足于有效而迅速地培養(yǎng)自己的人才上。
洋員在工廠中的地位與作用如何?一句話,處雇員的地位,起科學技術傳授的作用。從左宗棠起始,船局堅持“能用洋人而不為洋人所用”①的原則。以日意格、德克碑為例。他們以個人身份受雇于船局,不受法國政府指令。船局與日意格、德克碑所訂合同,確是有效限制他們權勢擴大的。例如合同第四條:“五年限內,該正副監(jiān)工及工匠等,務各實心認真辦事,各盡所長,悉心教導各局廠華人制作迅速精熟,并應細心工作,安分守法,不得懶惰滋事?!背龔S內分派的任務外,“不準私自擅攬工作”。如有“不受節(jié)制”違反上述這些規(guī)定,“隨即撤今回國”①等等規(guī)定,保證了權自我操而不為洋人所操,保證了科學技術迅速地傳授給中國工匠。事實表明,洋員們是遵照上述條規(guī)辦事的,因而屢屢得到船政大臣的贊賞。在第一批洋員身傳言教下,到1874年,船政局有了20名負責蒸汽機制造的工程師,7名獨當一面負責船體設計、制造的工程師,14名能指揮兵船進行遠程航行的輪機長;經考核成為技工者百余人。這些成績固然是眾洋員的認真教導,中國員匠努力學習的結果,但正監(jiān)督日意格的功勞尤不可磨滅。沈葆楨說日意格“經營調度,極費苦心,力任其難,厥功最偉”②。是實事求是的評價。
1874年后,除日意格等幾個人繼續(xù)留用外,船政局雖將第一批期滿洋員辭退,但為了滿足改木殼船為鐵脅船等技術上進入新階段的需要,還是雇聘了少量的造船、駕駛、管輪等專業(yè)的教師。他們與1874年前雇員一樣,盡力為船政局服務,絲毫沒有損害到中國的“權自我操”的原則。
然而,甲午戰(zhàn)爭以后,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隨著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壟斷階段,隨著中日《馬關條約》中反映帝國主義由商品輸入為主變?yōu)橘Y本輸入為主,在中國投資辦工業(yè)企業(yè)的條文規(guī)定,列強之間控制中國經濟命脈的斗爭也日趨激烈。在這樣的形勢下,法國就利用過去它的科技人員幫助建造馬尾船政局的歷史關系來控制船局了。1896年法國政府照會清政府,表示愿選派助手幫助船政局,并派海軍軍官卜玳到福州談判此事。談判中卜玳強調“總欲多用洋員”,在所訂合同中規(guī)定:“法國國家允代派監(jiān)督、教習等員弁差遣來華,以為襄辦整頓開拓福州船政之事”;船局“應用法員”。這表明由法員個人與船政局的關系變?yōu)榉▏c清政府、船政局的關系;由原來“應用各國之人”變?yōu)楠氂梅▏肆?。法國的獨占船政局之心昭然若揭。事實上,在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法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船政局。
總的說,馬尾船政局前、后學堂所培養(yǎng)的學生和留學生等科學技術人才的作用,不僅單純表現在造船上,也表現在海軍建設、外交、經濟等領域。南、中、北洋海軍將領、駕駛員等很多為船政局所培養(yǎng),如鄧世昌、劉步蟾等已為人們所熟知。在外交方面,羅豐祿多年任駐英、法、德等國公使,吳德章亦于1902至1904年任過駐奧匈帝國公使,還有一些人充當公使館翻譯;在經濟方面,池貞銓、林日章等在福建探測煤礦,又跟隨盛宣懷在山東登州一帶勘察金屬礦,他們長期奔波于全國許多礦區(qū)為中國礦務辛勤勞動;善于制造的工程師魏瀚90年代后為兩湖總督張之洞所羅致和重用,并曾任廣九鐵路總理;其他還有不少船政前、后學堂畢業(yè)生和留學生、藝徒等人,在電報、鐵路、采礦等各經濟部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至于以在“管駕官應知學問以外,更能探本溯源,以為傳授生徒之資”①,學成后成為教育工作者亦不在少數,有教英語、法語者,有教物理、數學者,而尤以任北洋水師學堂校長的嚴復為其典型代表。這些簡單敘述尚遠不能概括馬尾船政局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及這些人才的社會作用的全貌,但已能充分說明馬尾船政局在歷史上所發(fā)揮的作用是當時任何一個工業(yè)企業(yè)所不能比擬的。
六、船政局發(fā)展中的矛盾 船政局的發(fā)展與它的設備能力是不相適應的,而且9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衰落。這是什么原因?從原則上說,這是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的發(fā)展的結果,是資本主義大工業(yè)形式與封建經營的內核發(fā)生矛盾沖突的緒果。
第一,船政局的經營方式違背資本主義積累與分配的規(guī)律。馬尾船政局資金來源于閩海關的固定撥款,它與上海、天津等機器局有一個明顯的不同:不是“就動撥之款,核制成之數”,而是生產不計成本,產品不作為商品出售而通過清政府調撥給各單位使用的。這就決定船局的發(fā)展不是依靠內部積累,而完全依賴政府的財政支出。這種完全依靠財政撥款、不計成本的生產經營,與左宗棠為了把科學技術學到手“雖費有所不辭”的指導方針有關。當然,這在一定時期是有必要的。但隨著船局由木殼而鐵脅、鋼甲,由建造150馬力到造2006余馬力的船艦,不斷擴大規(guī)模,船政局的耗費日益增大;而清政府的財政卻日益匱乏,對船局的支付日益減少,于是矛盾日趨尖銳了。洋務派看到外國輪船多系商造商購,故船業(yè)能持久不衰,想仿效之以解燃眉之急,但他們所用的只是“官輪商雇”、需用輪船者支付部分款項“協造”,和船塢修船收費等辦法。而這,只不過是半官半商、半封建主義半資本主義,它不能降低消耗減輕成本,使船價達到與外洋輪船相競爭的水平。
第二,封建官僚衙門式的管理與近代機器工業(yè)發(fā)展的矛盾。馬尾船政局相當一部分僚屬把船廠當作封建衙門,其重要表現在任人唯親上。盡管沈葆楨定下“雖其至親舊交不濫收錄”的任人唯賢方針,但繼其后者還是免不了“濫收濫委”,①致使濫竿充數,技術上外行的人管理上不按經濟規(guī)律辦事的現象泛濫成災。這些沒有專業(yè)知識“濫竽”者流,誠如沈葆楨所說:“今則督藝徒者匠首也,而匠首之智不如藝徒;督匠首者紳員也,而紳員之智不如匠首;督紳員者臣也;紳員能知其大意,臣則一無所知而已矣?!雹偕蜉針E主要為了說明培養(yǎng)新型科技人才緊迫性問題,卻說明了濫用非才的真相。這種情況怎么能不瞎指揮以至于僨事呢!
克服上述矛盾的出路何在?不少改良主義思想家和一些洋務官僚都提出商辦的主張,以期挽救船政局的危局。順天府尹胡燏棻明確指出,“中國欲借官廠制器,雖百年亦終無起色,必須準各省廣開各廠,令民間自為講求。如國家欲購槍炮船械機器,均托民廠包辦包用,其試不如式者,雖定造亦必剔退。則人人有爭利之心,虧本之懼,自然專心致志,實力講求,以期駕乎西制之上?!雹谶@段話雖不完全針對船政局,卻能包括船政局。給事中褚成博亦有船政局”仿照西例,改歸商辦”的建議。1896年清政府曾派員辦理招商事宜,但以毫無結果而作罷。在此種情況下,企業(yè)矛盾不斷激化,乃導致馬尾船政局于1907年的全面停產。當然,馬尾船政局的歷史地位與歷史作用是不能磨滅的。
①《華東師大學報》1958年第一期,該文收編于《晚清洋務運動研究》。
?、?“馬尾船政局”,有稱“福州船政局”,也有稱“福建船政局”者,清政府官方文件多用“福建船政”字樣。因“馬尾”在中外學者和社會人士印象中更為深刻,故本書用”馬尾船政局”名。
②參見本書第二章第三節(jié)。
③魏源《海國圖志》卷84。
?、僖姸」俺健堆菖趫D說輯要》卷4,頁16。
?、凇蹲笪南骞匪噷W說帖。
③同治五年五月十三日左宗棠奏折,《洋務運動》(五),第8頁。
?、佟吨袊鷮ν赓Q易史資料》第一冊,第609頁,中華書局1962年11月版。
?、谕蠒?,第三冊,第1409頁。
③同治五年五月十三日左宗棠奏,《洋務運動》(五),第5頁。
④同上書,第8~6頁。
?、僮笞谔摹渡腺R蔗農先生》,《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1,頁22。
?、诹_正鈞《左文襄公年譜》,小南白堂叢刊本,冊一,頁12~13。
?、邸蹲笪南骞曜V》冊1,頁13。
?、茏笞谔摹渡腺R蔗農先生》,《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1,頁11。
⑤《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8,頁61?!?5·①《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1,頁11。
②《左文襄公全集》藝學說帖。
③《洋務運動》(五),第6頁①左宗棠《復陳福建輪船不可停止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疏卷41,頁31。
?、凇堆髣者\動》(五),第6頁,第20頁。
③④《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洋務運動》(五),第445、448頁。
①②③《洋務運動》(五),第5—6頁第6—7頁、第7頁。
?、佗冖邰堋堆髣者\動》(五),第8、10、443、445頁。
①②《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洋務運動》(五),第449頁。
?、偻挝迥昃旁露兆笞谔淖嗾?,《洋務運動》(五),第15頁。
①同冶六年八月初八日總理船政沈葆楨奏折,《洋務運動》(五),第54頁。
?、僖陨弦姟吨袊I(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95—397頁。
?、佟堆髣者\動》(八),第372頁。
?、凇洞笕毡緞?chuàng)辦海軍史》第22卷,第167、173頁。
?、邸洞肪?7,《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99頁。
④《捷報》1893年8月11日,《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00頁。
?、菀姟吨袊I(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25頁。
①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五日左宗棠奏折,《洋務運動》(五),第28頁。
?、?40艘船各書載在速力、炮位等多有不同,現以《清末海軍史料》第756—759頁為據。
?、僖陨弦囊妷蹱枴短秫D號航行記》,《洋務運動》(八),第370—373頁。
②同治十年三月初十日文煜等奏,《洋務運動》(五),第98—99頁。
?、酃饩w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署理船政大臣裴蔭森奏,《洋務運動》(五),第319頁。
?、佟逗7罊n·福州船廠》(一),第62頁。
?、凇堆髣者\動》(五),第106頁。
③《海防檔·福州船廠》(二)第626頁。
?、訇P于船政局學生留歐事參見本書第十七章第三節(jié)。
?、诔刂凫铩逗\姶笫掠洝罚堆髣者\動》(八),第483頁。
?、邸逗7罊n·福州船廠》(二),第626頁。
?、俟饩w四年八月二十八日督福建船政吳贊誠奏,《洋務運動》(五),第211頁。
②③《洋務運動》(五),第267—268頁、第349頁。
①《洋務運動》(八),第516頁。
?、凇堆髣者\動》(一),第125頁。
?、佗谝姟堆髣者\動》(五),第44—45、142頁。
?、僖娧Ω3伞冻鍪褂⒎ㄒ獗人膰沼洝肪?,頁59。
①《洋務運動》(五),第419頁。
②沈葆楨《復陳洋務事宜疏》,見葛士濬輯《皇朝經世文續(xù)編》卷1O1,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