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邊民與海盜

洪業(yè):清朝開國史 作者:(美)魏斐德(Frederic E.Wakeman,Jr.)著


  邊民與海盜 雖然祖大壽背叛了誓約,但其他大凌河降將——包括祖大壽的子侄——仍然忠于后金,并將為最后征服天下做出巨大貢獻。只此一役,皇太極便贏得了明朝軍隊中一批最有經(jīng)驗和能力的將領的支持。其中許多人得以繼續(xù)統(tǒng)領舊屬,為皇太極及其繼承者效力,并立下了赫赫軍功。②例如:祖澤潤,祖大壽長子,后隸正黃旗,1644—1645年,曾參與招撫山西軍旅,后又隨洪承疇招撫湖南,駐守長沙。③祖可法,祖大壽義子,曾參與制定征服天下的策略,及招降吳三桂和鎮(zhèn)壓李自成,官至湖廣總兵,駐守武昌。④祖澤溥,祖澤潤之弟,授山西總督。⑤祖澤洪,祖大壽之侄,亦隸正黃旗,對明作戰(zhàn),屢立軍功。⑥劉良臣,北直隸人,隸鑲黃旗,曾參與征討山西,擢為甘肅總兵,1648年鎮(zhèn)壓當?shù)鼗孛衽褋y時被殺。⑦劉武,歸降時為明朝游擊,后任南贛巡撫,1646—1647年出兵平定當?shù)嘏褋y。及李成棟起兵廣東,附明桂王,劉武討平之, 以功擢升兵部侍郎。此后他一直忠于清朝,并曾剿滅流賊羅榮。①孫定遼,遼陽人,大凌河明軍副將。降后賜銀幣、鞍馬等物,后隸漢軍鑲紅旗。隨軍征山西,又隨多鐸攻取揚州,平定江南,官至湖廣提督。后于鎮(zhèn)壓原張獻忠部將李興泰時,溺水而死。②張存仁,遼陽人,降后授一等副將世職。1636年授都察院參政,仍兼軍職。1640年和1641年,提出誘降城內(nèi)蒙古兵以取錦州之策,又力主勸服洪承疇歸順。1644年,作為濟爾哈朗手下的主要炮兵將領,隨葉臣招撫山西(其炮兵在攻打太原時起了關鍵作用),又作為攻堅戰(zhàn)專家隨多鐸征河南、江南。浙江及福建部分地區(qū)平定后,授直隸、山東、河南總督。1652年以子爵卒。③其實,自1631年大凌河城陷落后,就再未發(fā)生過嚴格意義上的滿漢之間的戰(zhàn)爭。從那以后,后金的許多作戰(zhàn)計劃和準備工作都是由漢人指導的,所以將此后的戰(zhàn)爭描述為東北邊地武人集團同明朝的斗爭,或許更為確切。④大凌河降官幾乎都是世代為明朝效力的遼陽土著邊民。他們是職業(yè)軍人,嚴格遵守維護個人榮譽的生活準則。自從他們決定歸順后金之后,便成了金汗麾下極為忠誠和自豪的追隨者。兩年后,又有另一伙東北武人加入了皇太極的偉大事業(yè),但其背景與前者卻大不相同。他們是原籍山東的遼東海盜,是一群投機取巧、變易無常的軍事冒險家。憨厚樸實的遼陽邊民,將這群海盜視為賭徒和 酒鬼,輕蔑地稱其三位首領——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為“山東三礦徒”。①這些冒險家有許多共同點:他們都曾是皮島軍閥毛文龍(他已于1629年被袁崇煥當眾斬首)的部下,最先學會了操作歐式大炮(他們受過登萊巡撫孫元化的訓練),有豐富的海戰(zhàn)經(jīng)驗(他們經(jīng)常駕船往返于山東半島和遼東、朝鮮各島嶼之間),并有吸引忠實追隨者的能力(他們組成了完全由他們個人控制的依附性很強的半封建軍隊)。其中有幾位后來受封而成為著名的“三蕃”,并在17世紀70年代起兵叛清,幾乎摧毀了這個新建的王朝。他們的來歷雖然復雜,但這不僅表明了他們的社會特征,還說明了明朝對北方沿海地區(qū)的控制早已瓦解。1629年夏,遼東經(jīng)略袁崇煥殺毛文龍時,以為自己能夠制服毛文龍的健校悍卒。有些人還比較順從。例如,陳繼就同意編入明朝正規(guī)部隊。尚可喜也屬此類,并隨總兵黃龍對在皮島發(fā)動叛亂的毛文龍舊部進行過鎮(zhèn)壓。其他人則不那么容易馴服。曾在1621年的鴨綠江戰(zhàn)役中隨毛文龍立下大功的孔有德和耿仲明,拒絕服從黃龍的指揮,遂叛離皮島,渡海至登州②,投奔了登萊巡撫孫元化。孫元化能將這些逃亡兵將收在自己麾下,正是當時軍權分散的一種表現(xiàn)。例如,孔有德被任命為騎兵參將,耿仲明則被派往登州要塞。該要塞正是孫元化在特謝拉·科雷亞所率葡萄牙士兵的幫助 下鑄成歐式大炮的地方。①其實,孫元化和祖大壽在東北的艱難經(jīng)歷也有密切關系。1630年他督師抗金,祖大壽就是在那時收復了永平。后來他又下令修繕大凌河城,祖大壽就是在前往巡察修繕情況時,突然被困在城中的。孫元化得知大凌河被圍后,令孔有德率800騎兵同錦州駐軍一道前往救援。北上途中并不輕松。北方已經(jīng)下了第一場冬雪,而這支部隊雖是奉命北上,沿途卻得不到官府的給養(yǎng)。盡管孔有德有令在先,部隊紀律仍日益松懈,劫掠之事時有發(fā)生??子械峦窒乱幻繉⑸套h后,決定折返山東半島,并將士兵的隨意劫掠,變?yōu)閷υ摰爻擎?zhèn)的有組織的襲擊。1632年2月22日,在耿仲明的協(xié)助下,孔有德率眾占領了登州。特謝拉·科雷亞及其葡萄牙炮手除三人幸存外,全部戰(zhàn)死。②巡撫孫元化被叛軍放還,后以玩忽職守罪被劾,下獄棄市??子械潞芸鞂⑦@座登州城變成了他的“都元軍”和其他來投奔入伙的遼東海盜的基地。他們由此出發(fā),去搶劫周圍鄉(xiāng)村,并攻打當?shù)亓硪幻鞒R州。③雖然萊州足以堅守六個月之久,但朝廷仍然擔心這支割據(jù)勢力會迅速控制整個山東東部地區(qū)。兵部立即從保定和天津調(diào)集大軍,令祖大壽的姻兄弟總兵吳襄率領,前往討伐。吳襄之子武舉人吳三桂也隨其父參加了這次戰(zhàn)役??子械略谕@支仍然忠于明朝的遼東人軍隊的交戰(zhàn)中損失了幾員部將④,遂決定放棄登州,渡海逃往遼東。途中他與黃龍的巡海艦隊及朝鮮水師發(fā)生了多次激烈 的海戰(zhàn),又損失了許多人馬。①然而當他最后抵達遼東沿海的運河岸時,他和耿仲明仍然擁有近1.4萬人,其中包括軍中家屬。②登陸時,他們得到了奉皇太極之命駐扎于海岸等待他們到來的后金使臣的接應。金軍幫助他們擊退追兵后,又賜以黃金和酒食,并答應他們,若歸順后金便可在遼陽附近定居。1633年5月24日,孔、耿二人向皇太極宣誓效忠;皇太極在沈陽親自歡迎他們,他們又向皇太極獻上了大炮,然后他們獲準率其“天佑兵”駐扎遼陽以北的新建城市東京。③總兵黃龍在同這群遼東海盜的交戰(zhàn)中戰(zhàn)死。繼任其位的沈世魁,對盤據(jù)廣鹿島的原毛文龍部將尚可喜極不信任。因擔心發(fā)生兵變,沈世魁決定先發(fā)制人。尚可喜得知可能會遭到襲擊后,打算逃往皮島;但連日風暴使他無法率眾出海。于是他隨機應變,于1633年12月,派人攜重金到朝中進行活動,迫使沈世魁放棄了襲擊計劃。同時,他又遣人與后金通款,為其攻占石城島等幾座當?shù)孛鬈娨I計。作為回報,后金邀他歸附。1634年2月,尚可喜遂率所屬數(shù)千戶,攜輜重乘船登陸,前往沈陽。到沈陽后,他也受到皇太極的盛情迎接。此后,他的2000將士改稱“天助兵”,駐守遼陽以南的海州。和孔有德、耿仲明一樣,尚可喜也仍舊控制著自己的軍隊。④這群遼東海盜與其他漢族軍隊仍然不同。他們名義上隸屬于 正規(guī)部隊,但實際上只對他們曾向其宣誓效忠的他們自己的將領負責。50000454_0143_0①而大凌河降軍則被編入了自大凌河戰(zhàn)役之后便以大炮聞名的舊漢兵。1632年,佟養(yǎng)性死后,該軍由馬光遠統(tǒng)領,并在此后10年間發(fā)展為漢八旗軍。1637年,隨著其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舊漢兵被分為兩翼,由馬光遠、石廷柱分領;兩年后,兩翼又分為四旗。②1642年,四旗又分為八旗。③至此,大凌河降人,舊漢兵及其未成年男丁和所屬民戶,便完全按照滿洲制度編入了八旗組織。其將領為管旗大臣,實際相當于地方長官,負責本旗的民政、財政、社會教育和司法事務。④與滿洲八旗不同的是,漢軍八旗無護軍,而只有配備火器的騎兵(不像滿蒙騎兵只用弓箭)和使用弓箭的步兵。⑤1631—1633年間歸順皇太極的這些漢族軍隊,極大地增強了后金軍隊的作戰(zhàn)能力,但同時也加重了后金的經(jīng)濟負擔?!敖裎覈姳鴶?shù)萬,實力大增”,《滿文老檔》1632年載,“然今年糧草不足,倉儲空虛”。⑥因此,有必要向遼西以外進行掠奪。或西入內(nèi)蒙,那里有肥美的牧場和馬市;或南下入關,劫掠中原。1632年,皇太極 遣軍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并于張家口開立邊市。①1634年,這支金軍又侵入山西,在孔有德部配合下進攻大同和代州。②同年,皇太極又派出另一支約1.1萬人的軍隊進入內(nèi)蒙,擊敗了林丹汗所率察哈爾部,并征服了蒙古南部的其他部落。③這些內(nèi)蒙部落不僅成了后金的重要軍事盟友,還成了向后金提供戰(zhàn)馬的基地。15世紀初,明軍從內(nèi)蒙得到了170萬匹馬,而如今連騎兵所需要的10萬匹馬也難以保證了。通過占領察哈爾部的牧場,以及用優(yōu)良種馬發(fā)展自己的馬群,和用谷物、絲綢向其他蒙古部落換取馬匹,后金既能配備足夠的戰(zhàn)馬以同明年作戰(zhàn),又切斷了明軍的蒙古馬來源。④ ② 其中多數(shù)人后來被編入漢軍鑲黃旗。孫甄陶:《清史述論》,第28頁。 ③ 《貳臣傳》第四卷,第22頁。 ④ 《貳臣傳》第二卷,第15—19頁。 ⑤ 《貳臣傳》第四卷,第22—23頁。 ⑥ 《貳臣傳》第二卷,第24—25頁。 ⑦ 《貳臣傳》第一卷,第1—2頁。 ① 《貳臣傳》第二卷,第20—22頁。 ② 《貳臣傳》第一卷,第3—4頁。 ③ 《貳臣傳》第二卷,第11—14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56—57頁;沈翼機:《浙江通志》,第2521頁(第一四九卷)。 ④ “后金的軍事力量,以滿蒙聯(lián)盟及滿族與布勒瑚里湖一帶的高原漢人的融合為基礎。這種結構使得區(qū)域劃分帶有明顯的‘利益范圍’的性質(zhì),并一直延續(xù)到近代初期。”拉鐵摩爾:《滿洲里:沖突的發(fā)源地》,第43頁。 ① 羅振玉:《史料叢刊初編》第四冊“奏議”,第二卷,第23頁。寧完我是在一道奏章中這樣稱呼尚可喜等人的。同時他還斷言,這些人“來無影,去無蹤”,不過是一伙缺乏軍事才干的強盜。又見羅思·李:《早期滿洲國家》,第146頁。尚可喜原是遼東軍戶,其父在明軍中戰(zhàn)死。《貳臣傳》第二卷,第23—30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635—636頁??子械碌募易逶綎|,當系曲阜孔氏,后移居遼東?!顿E臣傳》第一卷,第5—13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435—436頁。耿仲明也是遼東人?!顿E臣傳》第四卷,第26—29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416—417頁。 ② 登州即今山東蓬萊。 ① 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436、686頁。 ② 喬治·H·鄧恩:《一代偉人》,第217—219頁。 ③ 除耿仲明、李應元及其父李九成外,陳有時、毛承祿、陳光福也都承認孔有德為王。這些人有的來自直隸海灣中的島嶼(如廣鹿島為毛承祿所占據(jù)),有的來自旅順??子械逻€設置官府造,造刻印璽?!顿E臣傳》第一卷,第1—3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686頁。 ④ 李九成和陳有時被殺。 ① 李應元被殺;毛承祿和陳光福被俘。黃龍還殺了密謀反叛的部將、耿仲明之弟耿仲格。 ② 孔有德部8014人,耿仲明部5866人。羅振玉:《史料叢刊初編》第四冊“奏議”第二卷,第24頁。 ③ 《貳臣傳》第一卷,第3—5頁;劉約瑟:《史可法》,第26頁;托伯特:《清朝的內(nèi)務府》,第16頁;《皇清開國方略》,第317—319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436頁;吳衛(wèi)平:《八旗興衰》,第21—23頁;昭梿:《嘯亭雜錄》第一卷,第2頁。 ④ 《貳臣傳》第二卷,第23—25頁;《皇清開國方略》,第339—340頁;吳衛(wèi)平:《八旗興衰》,第23頁。 ① 神田信夫:《三藩在清初地方政局中的角色》。神田就三藩特別是吳三桂的“封建”性,做了令人信服的論證。 ② 鄭天挺:《探微集》,第56頁。 ③ 吳衛(wèi)平:《八旗興衰》,第21—23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797頁;《貳臣傳》第七卷,第17—19頁。此時,“天佑兵”和“天助兵”名義上也同漢軍八旗合為一體,但只表現(xiàn)為其將領在編制上分屬各旗。孔有德是正紅旗人,耿仲明是正黃旗人,尚可喜是鑲白旗人。 ④ “和碩貝勒在本旗中的地位,不是封建性的,而是政治和行政性的?!眳切l(wèi)平:《八旗興衰》,第40頁。因此分旗之制是收編歸降滿族的軍士及其家屬的極好形式。例如,他們曾用這種形式收編被俘的俄國人,令俄國將領統(tǒng)轄,其中有些人是沙皇的逃犯。傅樂淑:《中西關系文獻編年》,第8頁。 ⑤ 吳衛(wèi)平:《八旗興衰》,第31頁。這種火器無膛線,口徑約50毫米,炮筒長約18英寸,火藥需用藥捻引燃。沈陽故宮有此藏品。 ⑥ 羅思·李:《早期滿洲國家》,第156—157頁。 ① 羅思·李:《早期滿洲國家》,第171頁;《皇清開國方略》,第296—302頁。 ② 《皇清開國方略》,第341—344頁。 ③ 《皇清開國方略》,第362—367頁;吳衛(wèi)平:《八旗興衰》,第16、34頁。林丹汗是13世紀蒙古汗族的最后一個直系后裔。他雖然立志統(tǒng)一蒙古,但對別人財富的覬覦,使他失去了許多蒙古首領的信賴。當滿洲軍隊來犯時,后者便將他拋棄了。林丹汗西逃后,死于1634年。第二年,其子向皇太極表示順服。這樣,皇太極便控制了內(nèi)蒙的大部分部落。毛里斯·羅塞比:《1368年至今的中國和亞洲腹地》,第113頁。 ④ S.A.M.阿謝德:《清朝的馬政》;羅思·李:《早期滿洲國家》,第171頁。由于受到蒙古人的威脅,明初統(tǒng)治者很快認識到其軍隊之戰(zhàn)馬供給的重要性。明太祖下令設苑馬寺,管理陜西的24個牧場。但到15世紀末,這些牧場只剩下了6個,其余皆被農(nóng)民墾為耕地,因而戰(zhàn)馬的來源主要依賴東北和西北各部落。在東北,明朝每年用價值30萬兩的銀絹換取馬匹,在西北則特設茶馬司,專門用四川茶葉換取蠻夷民族的馬匹。最初,每年可用約100萬斤茶葉換取1.4萬匹馬。1449年,也先率蒙古瓦刺部入侵,將甘州和寧夏搶劫一空,并趕走了在當?shù)刎滖R的商人。成化(1465—1487)和正德年間,明朝雖然努力恢復茶馬貿(mào)易,但畢竟失去了壟斷權,因而良種馬的來源大大減少了。1509年,蒙古首領亦不刺入侵庫庫淖爾,以及1513年吐魯番首領滿速兒占領哈密,又進一步破壞了這種茶馬貿(mào)易。到1600年,全年只換得約3000匹馬,且多是性情溫和的雄閹馬,根本不是蒙古和滿族戰(zhàn)馬的對手。羅賽比:《明代同亞洲腹地的茶馬貿(mào)易》,第137—160頁,及其《中國和亞洲腹地》,第82—83頁;黃仁宇:《16世紀明代的稅收與政府的財政》,第260—261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