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的宰相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
進(jìn)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jìn)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br/>
《易經(jīng)》講了半天講到極點,只教你把握一個時間、空間,時間不屬于自己,任你怎樣努力,也沒有用;時間到后來被變作運氣,運不來,輪不到那個時間,再轉(zhuǎn)亦沒有用。但是要注意,看歷史就知道,有些人時間到了自己的前面,卻不讓時間輕輕溜過去了。但“或躍在淵,無咎?!边@句九四爻的爻辭說的是什么呢?前面說過,這句爻辭的“或”字,等于一個人站在門中間,一腳在里一腳在外,進(jìn)出都可以,所以孔子這里說“上下無常,非為邪也”。要上去或要下來都可以,但并不是滑頭,當(dāng)然滑頭也可以做到這樣,這中間就在各人的內(nèi)心了。再進(jìn)一步解說,一個人處世,或者進(jìn)一步,或者退一步,也沒有辦法固定,但是始終不是為個人,只為社會,為國家,要有貢獻(xiàn),并不是滑頭,但為什么要這樣?因為這樣站在中間,是等待時機(jī),所以這是無咎的。當(dāng)然人生做到第四爻,那是最舒服的。歷史上有些人可以做到這樣,舉例來說,道家所標(biāo)榜南北朝時候的陶弘景,有名的所謂山中宰相,南北朝幾個皇帝,大事都要請教他,但他永遠(yuǎn)不出來,不做誰的官。像這一類人,所謂上下無常,進(jìn)退無恒的人,中國歷史上蠻多,可是他的情感,對于社會、國家的貢獻(xiàn),并沒有忘記,并不是專門為私。
同聲相應(yīng) 同氣相求
“九三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yīng),同氣
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平天者親
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九二爻說“利見大人”,現(xiàn)在九五爻也說“利見大人”,這到底說什么呢?是很妙的,而孔子的解釋也炒得很,這也看出他老人家的“上下無常,進(jìn)退無恒”也蠻滑的。有人寫文章受他這一段的影響很大,那就是司馬遷。試翻開《伯夷列傳》看,司馬遷整個的思想路線,都是走的這一段路,他對人生的評價,也是走這一段路。這一段很妙很妙,要詳細(xì)研究起來,問題很多。這一段的文字也很美,但不要被美的文字騙過去了。古人的文章,文字境界很高,讀起來,往往因為喜歡文字的美,而忽略了文字中重要的思想。如《勝王閣序》,大家讀起來,“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覺得文字很美,可是王勃在這篇文章中所透露的思想,卻被忽略了。
現(xiàn)在我們先了解同聲相應(yīng)這一段的文字。
“同聲相應(yīng)”,這四個字研究起來很有趣,所謂“同聲”,我們試到鄉(xiāng)村就體會得到,有一只牛叫,另一只牛亦叫,相應(yīng)了,因為同聲,但牛叫雞不會叫,因為不同聲?!巴瑲庀嗲蟆保粋€氣類的東西,這個“氣”字很玄了,以現(xiàn)代科學(xué)的理論來說,物質(zhì)元素排列相同的,自然合起來。這兩句話又在說些什么呢?再看下面,透過了文字,就知道他的思想?!八鳚瘛保?dāng)然水向濕的地方流?!盎鹁驮铩?,越干燥的地方越容易起火,這都是說自然的現(xiàn)象。“云從龍,風(fēng)從虎。”龍大家都沒見過,老虎一來風(fēng)就來了。臺灣沒有老虎,在大陸,夜里在鄉(xiāng)下丘陵地帶走路,就要注意,有風(fēng)來了,老虎就來了,這是中國古代的物理常識,這些都是說物類的相從??墒强鬃又v這些干什么呢?和“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又有什么關(guān)系?他沒有交代,現(xiàn)代年輕人常常說:“中國古代沒有什么東西,只搞搞文字,沒有思想?!边@種說法才真是沒有思想呢!下邊他又說“圣人作而萬物睹”。我們現(xiàn)在一談到圣人就想到孔夫子,這里孔夫子所講的圣人當(dāng)然不是他自己,也不是指文王、周公,而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代名詞,如佛家講的“佛”,基督教講的“神”,都只是一個代號。“圣人作而萬物睹”的意思是說,世界上有人文文化出來,唐堯虞舜開創(chuàng)人文文化以后,萬物的道理就看得清楚,這是講人的。下面再講物理的性質(zhì):“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比缫淮稳紵?,有的化為氣的上升,有的物質(zhì)下落于地,于是他的結(jié)論“則各從其類也”,各人從他的同類。
他這一段到底講了些什么?司馬遷在《伯夷列傳》中也講到這個問題,他首先列舉了好些個善人,都沒有得到上天的好報,懷疑為什么道理,而最后引用了這段文章作答案,寫得非常妙。
我們先解決一個問題,以前的文學(xué)中,常有“攀龍附鳳”這句話,例如漢高祖起來了,陳平、蕭何這些原來不過是縣政府的小科員,也做了一國的宰相,所以這一段,說穿了,也就沒味道,那只是他的人生哲學(xué)。所謂“利見大人”,只是各從其類,各人的愛好,也可以說是世界人類心理的分析。有些想發(fā)財?shù)娜?,就看不起官位,這就是各從其類的意思,由這個道理可以看人生。到了九五爻這里的利見大人,不是普通的大人,是各從其類的大人。
莫到瓊樓最上層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
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人不要坐到最高位,換句話說,做人也不要做得太高明了,做得太高明了不好玩的,貴到?jīng)]有位置好占。有的人,學(xué)問、人格、儀表都好,可是太貴了,貴而到了無位,連一個科員的位置都得不到。高到極點,下面沒有干部了,或者說天下人都是干部,可是天下人都不敢說話,有意見都不敢發(fā)表,這就討厭了,到這時就到了亢龍的境界,這時即使是好的,也會被打下來了,自己左右沒有人來幫助,所以這一爻最不好?!皠佣谢凇?,動輒得咎,沒有好的事情臨到身上了。
孔子這一段,把六爻的爻辭,統(tǒng)統(tǒng)拉到人文文化的這一面,這是第三節(jié)。
用九而不被九用
下面又不同了,如果也是屬于孔子研究《易經(jīng)》所說的話,那么可能孔子去年的心得報告和前年的心得報告又不同了。我們先看看原文: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蜍S在
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糊堄谢?,窮之災(zāi)也。乾元用九,天下
治也?!?br/>
“潛龍勿用,下也?!毕逻@個字的意思,太低了?!耙婟堅谔?,時舍也?!睍r間定在那里,舍就是住,定在那里。“終日乾乾,行事也?!边@是對做事而言?!盎蜍S在淵,自試也?!笔亲约簻?zhǔn)備,試探一下。“飛龍在天,上治也?!鄙厦孀詈玫默F(xiàn)象,天下太平的境界?!翱糊堄谢?,窮之災(zāi)也?!钡搅藰O點,前面再沒有路走了?!扒镁牛煜轮我??!闭麄€是好的,天下太平。這一段的六爻解釋又不同,而且講得非常抽象。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糊堄谢?,與時偕極。乾
元用九,乃見天則?!?br/>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边@和最初的解釋一樣,等于晚上太陽在地球的下面,陽氣潛伏在下面,還沒有出來。“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等于早上太陽剛出來,天下文明。我們注意,“文明”這兩個字出自《易經(jīng)》,實際上是文章與光明兩個意思的聯(lián)合,文章就是指萬物擺在宇宙間的美麗現(xiàn)象,都稱作文章?!敖K日乾乾,與時偕行?!边@兩句“與時偕行”要注意,剛才說過,《易經(jīng)》的整個精神,也可以說是時,這幾句話是重要的話,孔子告訴我們,要跟著時代在變,在進(jìn)步,做人也好,做事也好,要認(rèn)清楚時代,把握時代,同時進(jìn)步,不能落伍,這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钡搅说谒呢?,由內(nèi)到外,這是一個改革的、變更的現(xiàn)象?!帮w龍在天,位乎天德?!边@是講位,到了最高處了?!翱糊堄谢冢c時偕極。”時間不屬于自己的了,時間到了頂。“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是說乾元用九,為天地的法則,天地造了萬物,但是不支配萬物,也沒有把萬物收回來,所以用九而不被九用。
說到這里,可以告訴大家,任何一卦的解釋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靠自己的觀念來解釋,各人的見解不同,卦的解釋也就見仁見智了。
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講乾卦的《文言》。
有關(guān)乾卦的解釋,《周易》中共分了五個階段,茲列如下:
一、卦辭:為乾元、亨、利、貞……
二、爻辭:為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
三、彖辭:為彖曰:大裁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
四、彖辭:為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五、文言
乾卦的《文言》中又分為六節(jié):
一、曠元者善之長”,至“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貞”,為第一節(jié)。
二、自“初九日潛龍勿用”,至“上九曰亢龍有悔,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為第二節(jié)。
三、自“潛龍勿用下也”,至“乾元用九天下治也”,為第三節(jié)。
四、自“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至“乾元用九乃見天則”,為第四節(jié)。
五、自“乾元者始而亨”,至“云行雨施天下平也”,為第五節(jié)。
六、自“君子以成德為行,至知進(jìn)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為第六節(jié)。
成功與成名
卜卦如果靠這個做依通的話(如算命用子平,或用紫微斗數(shù)來算,都是依通的方式)。從前面各個階段可以看到,各階段的解釋不盡相同,其中除了爻辭,后面幾個階段的解釋,據(jù)古人說都是孔子作的,但后世采懷疑的態(tài)度,并不承認(rèn)完全是孔子所作的,認(rèn)為有些是孔子作的,有些是孔子的學(xué)生所作的,但從它各階段的觀念變更上嚴(yán)格地看,是不是還有時代的問題?因為古人有一種新的觀念產(chǎn)生,往往不敢直說是自己的新觀念,一定假托古人。如古人作詩,常常有好東西,卻不敢出名,而假托古人。最著名的例子,晉朝著《文心雕龍》的劉勰,古代搞文學(xué)的人,幾乎沒有不讀他的《文心雕龍》,這本書等于是中國古代最高文法的境界。他是在和尚廟里長大的,當(dāng)他欲想成名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去拜訪當(dāng)時很有名的大文豪沈約,請求指教推薦。沈約把他的文章,瞄了一眼,放在一旁,對他說:“還早呢?年輕人,慢慢來。”這一下,劉勰受了相當(dāng)大的打擊,但他非常聰明,懂得沈約的心理,一聲不響回去。等了半年,把原來的那篇文章,稍稍變動一下,然后再送給沈約,說這篇文章,是一位古代大文豪絕世的稿子,被他找到了,請沈約批評。沈約接過來閱讀,一字一嘆,大為叫好??墒堑壬蚣s讀完了,贊美了半天,劉勰才說,這就是半年前送來請你批評、你說不好的那篇文章,這還是我作的那一篇呀!再舉一個近代的實例,以前在上海出品無敵牌牙粉的家庭工業(yè)社大老板——天虛我生,年輕窮困時投稿謀生,都被退稿,后來辦了家庭工業(yè)社,執(zhí)上海工商界牛耳,各報章雜志,都以高額稿酬請他寫文章,他把過去被退回的文稿再寄出去應(yīng)付,登出來以后,人人都說好。從這兩個故事上,使我們看通了所謂成名與不成名,實在沒有什么道理。古人當(dāng)其道不能行的時候,所以往往和劉勰一樣,只好假托他當(dāng)時的古人,再不然,就變成秘本,無名氏的著作,越是秘本就越易流行,這就是人類的心理。不過現(xiàn)在的人不同了,不但是抄古人的文章?lián)榧河?,乃至于偷老師、偷同時代人物的文章為己有。
從這些心理狀態(tài)分析,所以對《易經(jīng)》乾卦卦爻各種不同觀念的解釋,是不是出于一個人的手筆?是不是出于同一時代?的確是一個問題,我們不能不同意這些疑古派的意見,不能說他們一點理由都沒有,但是依我們看,時代離開不會太遠(yuǎn)。因為在原則上并沒有變?,F(xiàn)在我們看到《文言》的第五階段,這是最重要的地方了。
好的開始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br/>
這里解釋“乾,元、亨、利、貞”,乾卦的“元”字的意義,是“始而亨者也”,是代表元始,同時代表元始就是大吉大利、亨通的。如以做事來說,就是一開始就好,要注意的是,在這里“元”與“亨”是連起來解釋的,即原始的、完整的,整個是亨通的,而代表一個很好的開始。
性與情
“利貞者,性情也?!?br/>
一個性,一個情,講到中國文化的哲學(xué),這里就提出來了,性情這兩個東西,性代表人的本體、本來,情是后來發(fā)展為人的情緒。中國人原來講人的心理,有所謂七情六欲,六欲是佛家的觀念,七情則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以現(xiàn)代觀念而言,性是理智的,譬如遇到一件事情,在觀念上覺得不應(yīng)該罵的,可是因為情緒不好,一見不對就罵,在罵的時候自己也知道何必生那么大的氣,可是忍不住罵了,理性上知道不必要,可是在情緒上忍不住。情也和生理有關(guān)系,假使感冒了,或者腸胃不好,身體不舒服,往往情緒壞得多,這是一種性情。另外一種物理的性情,如堪輿學(xué)上的一些道理,房屋前有塘后有塘守空房,左有塘好,右有塘年輕人至少要離家出走,門前有路繞過是所謂玉帶圍腰很好,如果門前橫過的路是反弓形就很不好。這上面就常??吹轿锢淼挠星榕c無情的道理。現(xiàn)在拿《易經(jīng)》來講,對“性情”兩個字,不作哲學(xué)的解釋,而作物理上的解釋。這里說“利貞”兩個字,所代表的一個是性,一個是情,其中貞是性,利是情。
利與義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br/>
這解釋又與上面不同了,意思是乾卦所謂的“利”。我們要注意,現(xiàn)代提到利,都是利害觀念的利,而《易經(jīng)》上講的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利,并不是我求利,而是自己幫助了別人就稱作利。這里就告訴我們,乾是能以最好的利去利天下,自己不求利。這種偉大的胸襟,才夠得上“元亨利貞”的“利”,所以中國文化的基本思想都是從《易經(jīng)》來的。
心物一元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br/>
接著說乾卦所代表的性質(zhì),是剛健,中正,純粹的精也。問題來了,什么叫作“精”?這很難解釋,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這里是說乾卦是宇宙萬物的本體,這個本體不是屬于物質(zhì)的,物質(zhì)不是宇宙萬物的根本,唯物哲學(xué)以物質(zhì)當(dāng)作宇宙萬物的基礎(chǔ),西方的唯心哲學(xué)也沒有說對?!兑捉?jīng)》的哲學(xué)是心物一元的,這心物一元叫作精,這個道理牽涉很廣,如果發(fā)揮起來,又是另外一個專題了。
卦情
“六支發(fā)揮,旁通情也。”
研究《易經(jīng)》有一個名詞——“旁通”,讀漢代的《易經(jīng)》,經(jīng)常有這兩個字,卦的錯綜復(fù)雜就是旁通。一個乾卦的六爻放在那里,每個爻的變,都可以變成另外一個卦,第一爻一變,就變成天風(fēng)女后卦,第二爻再變就變成了天山遁卦,每個卦的六爻都可以變動,這六爻發(fā)揮出來,就是旁通。這個旁通,有一專門名詞為“卦情”。哲學(xué)的道理,《易經(jīng)》通了,人并不是物,一個人在一個團(tuán)體里,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如我同大家認(rèn)識,彼此自然就有了感情,就要發(fā)揮旁通,旁通者情也,彼此相互的關(guān)系,這是情。
“時乘大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br/>
解釋乾卦的精神,在時間上如六條龍一樣,一天分六個時辰,駕御天體,就是他的功能,而風(fēng)、云、雷、雨等等,云行雨施,使天下安定,這目的在解釋乾卦的本體,等于基督教說的上帝,佛教的佛,道家的道。
下面是解釋爻辭了。
理想與現(xiàn)實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
成,是以君子弗用也?!?br/>
這是對“潛能勿用”所作的人文文化的解釋,這一解釋,也是研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孔孟思想的根本處。儒家精神中的“行”,認(rèn)為有思想沒有構(gòu)成行為,有好的理想,有好的計劃,沒有做出來,沒有成果,對社會、國家沒有貢獻(xiàn),盡管有很好的德性,仍不能算是成德,這可以作知行合一哲學(xué)的根本?!叭湛梢娭幸病?,但是不要講那么高遠(yuǎn)的哲學(xué),人的德業(yè)修養(yǎng),在平常每日大家所看得見的,做得到的德行德業(yè),一點小事都要注意,要隨時隨地改進(jìn)自己的德行,而“潛龍勿用”是“隱而未見”的,雖有很高的理想,很高的道德,然而沒有成果出來,對社會、對國家沒有貢獻(xiàn),大家看不出這理想,這是潛龍勿用。在人文文化上,并不是說君子是沒有用,而是沒有用出來。
領(lǐng)導(dǎo)者的條件與修養(yǎng)
“君子學(xué)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君德也。”
這里解釋乾卦九二爻的“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是“君德也”——領(lǐng)導(dǎo)人必須具備的條件與修養(yǎng)。第一要學(xué),“學(xué)以聚之”,學(xué)問是累積起來的。老子的話“為學(xué)日益,為道曰損?!弊鰧W(xué)問是每天每天慢慢累積起知識來的,修道則什么都不要,都丟開、知識也不要,學(xué)問也不要。做學(xué)問則每一件知識都需要,這里學(xué)以聚之,就是要知識淵博,樣樣都懂?!皢栆员嬷?,要好問,到處請教,以能問于不能,這是儒家常常提到的。“寬以居之”,僅有學(xué)問還不行,要寬厚,待人接物,胸襟要偉大,包容萬象,不能狹隘,然后“仁以行之”,還要仁慈,學(xué)、問、寬、仁,四點一定要做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就是這四德,是領(lǐng)導(dǎo)人應(yīng)該做到的修養(yǎng)。
度過危機(jī)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
無咎矣。”
作一個中間的干部,在一人之下,眾人之上的時候,這種位置最危險,因為上不在天,還沒有到頂,下不在田,對下不能踏實,而上下的一切責(zé)任都落在身上,“故乾乾因其時而惕”,所以隨時隨地都在警戒自己,提醒自己,那么雖危險也可以沒有危險。由此知道,最后的這一階段的解釋,不但告訴我們個人的修養(yǎng),也告訴我們處世的原則。
無可無不可
“九四重則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
者,疑之也,故無咎?!?br/>
九四爻一爻一爻都是陽爻重重而來,陽為剛,重剛又不在中間的位置,偏了。不在天位,不在地位,也不在人位。天、地、人三位都沒有占到,比方一個青年,大學(xué)畢業(yè)了,沒有出路,不在社會上做事,這時就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所以或之,或就是疑,是有考慮的余地。這也是中國隱士的思想,什么都不占,換句話說,也類同于神仙處世的境界。
大人的境界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
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
鬼神乎?”
解釋九五爻,突然提出一個“大人”,這大人不得了,偉大得很。這里有個大問題,也是我的“專利權(quán)”,現(xiàn)在告訴大家,幾千年來,大家講《大學(xué)》、《中庸》,一提中國文化,好像就只有《大學(xué)》、《中庸》,而且很多外面的觀念,把《大學(xué)》、《中庸》代表了孔子思想,但事實上《大學(xué)》是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作的,和孔子原來的思想稍有不同?!吨杏埂肥亲铀甲鞯?,思想更與孔子的不同。但《大學(xué)》思想是哪里來的?就是《易經(jīng)》乾卦九五爻這條來的?!按髮W(xué)者,大人之學(xué)也”,試看歷代儒家的注解,尤其是朱熹注的“大學(xué)者,大人之學(xué)也”。古禮六歲入小學(xué),十八歲入大學(xué),學(xué)做人了,長大了就是大人嗎?到香港還稱警察為大人,他難道懂了《大學(xué)》,《大學(xué)》的“大人”,實際上是從這里來的,而《中庸》是從坤卦來的。什么是“大人”?等于基督教的上帝,佛家的如來,儒家的圣人,道家的神仙。這里提出來的大人是“與于地合其德”,與天地的德性相合了;“與日月合其明”,同太陽月亮一樣光明;“與四時合其序”,同四時春夏秋冬的程序一樣分明;“與鬼神合其吉兇”,同鬼神一樣變化不測。這樣的大人,除了圣人、上帝、神仙、佛以外,誰能做到?我曾經(jīng)對一位前清的舉人說笑,我到了大人的境界。而且理學(xué)家說得對,人人都是堯、舜,人人都是圣人,說“天地合其德”,我并沒有把地當(dāng)成天,天就是天,地就是地,豈不“與天地合其德”?說“與日月合其明”,我也沒有把白天當(dāng)夜晚,也沒有把夜晚當(dāng)白天;“四時合其序”,冬天我絕對不穿絲織品衣服,夏天絕對不穿皮襖;“與鬼神合其吉兇”,我不敢去的地方,鬼也不敢去。我說老先生們把圣人搞得太莫名其妙了,事實上人人都是圣人。我說圣人的境界本來也很平凡,可是大家都被文字困住了,把圣人推得太高了,犯了“高推圣境”的毛病,把圣人的境界,故意塑造得太高太呆板了,中國文化的天人合一,就是那么平凡。下面的話可以看到“先天而天弗違”,先干天,在宇宙還沒有開始以前的時候,這個功能是存在的,而“天弗違”——這個天即這個宇宙,開辟了以后,不能夠違背這個先天功能的法則,《易經(jīng)》的法則,到了有這個世界以后,更不能超出這個法則——人生了就要死,花開了就要落的法則,自然的現(xiàn)象,沒有什么稀奇;“天弗違”,《易經(jīng)》告訴我們宇宙的法則,最高的真理,連這個有形的宇宙,都沒有辦法違背這個原理,又何況我們?nèi)祟?!鬼和神也出不了這個法則,后世以這里的話來比皇帝,那是奉承的話,不必相信?;实鄯Q九五,九是到了陽極,五是中正的意思,不是這個九五爻。
六字真言
“亢之為言也,知進(jìn)而不知返,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
圣人手?知進(jìn)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手?”
第六爻的爻辭“亢龍有悔”,所謂亢龍是高亢。這個很重要,每個人都要注意,學(xué)了《易經(jīng)》做人做事,不要過頭,過頭就是亢;大家都是平等的,只知道進(jìn)不知道退,只知道存不知道亡,只知道得不知道失去,就是亢;人很容易犯這個毛病,知道進(jìn)退存亡得失的關(guān)鍵,就是圣人。學(xué)《易》就是使我們知道“進(jìn)退存亡得失”六個字。
坤卦的研究
現(xiàn)在回過來講《周易》的坤卦。
說到坤卦,一個很大很麻煩的問題又來了,本來我主張研究《易經(jīng)》,該從《系傳》開始,為了使大家在卦上多了解以后,再回轉(zhuǎn)來看《系傳》,也許會更深入一點。
乾卦還好研究,坤卦就比較討厭了。
“坤,元亨,利北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東北喪朋,安貞吉?!?br/>
要注意,這里也是“元、亨、利、貞”,但“利、貞”不緊接在“元、亨”之后,而是“利牝馬之貞”,母馬之貞,公馬則不貞。換言之,假使卜卦,這句話只利太太,當(dāng)丈夫的沒有份。何以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币圆坟远裕鲩T好不好?好!但是開始有艱難,弄得糊里糊涂,最后卻有很好的成就,主利,大吉大利的?!拔髂系门?,東北喪朋?!背鲩T如去西南,或在西南方作事業(yè),一定成功,會有很多朋友幫忙,可是不利于東北,但本身沒有關(guān)系,得力的助手會失去,可是本身大利,所以要“安,貞,大吉?!边@和簽詩一樣,不必解釋,都曉得了,可是認(rèn)真研究起其中的道理來就討厭了。坤為地,地為什么會有這些個說法?一般學(xué)者,專門讀書,不研究象數(shù)的人,不懂上古道家科學(xué)思想的,對于《易經(jīng)》就覺得討厭。尤其五四運動以后,有多少學(xué)者罵《易經(jīng)》,在那里痛恨自己的文化到如此地步。
《參同契》透露了坤卦的秘密
現(xiàn)在我們來作深入的研究。我們知道,乾卦代表太陽,坤卦代表月亮,也代表大地。這要注意到,自京房易的系統(tǒng)下來,漢朝有一部道家的書叫《參同契》,是丹經(jīng)鼻祖。所謂“丹經(jīng)”,是煉丹的,使一個人超凡入圣變成神仙,為東漢魏伯陽真人所著,又名火龍真人,佛家稱佛,道家稱真人。所謂“參同”,是就《易經(jīng)》、《老子》、《莊子》三本書的道理和方法,對于人修煉成神仙的科學(xué)性原則是相同相通的。在《參同契》里,從天地宇宙的法則,然后講到生命的法則,自己養(yǎng)生的方法。他的方法中,用了京房易這一系統(tǒng)的《易經(jīng)》思想,說明了乾坤兩卦,太陽月亮和地球及地球外面的金、木、水、火、土五星,與人類身體內(nèi)部生命法則相通的地方,其中提到坤卦是一個重大的問題。
說到這里,報告大家自己認(rèn)為很得意的一件事,這件事到現(xiàn)在為止,仍然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是一件尚未被人發(fā)現(xiàn)的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對《易經(jīng)》體認(rèn)的一個獨家所有的一傳之秘:記得當(dāng)年研究坤卦又研究《參同契》、《京房易》,幾條路不能相通,相當(dāng)痛苦,尤其是看丹道方面的書,煉性、命方面的方法,簡直玄不可測,不可知,不可思議,感到奇怪。再退回來看一般學(xué)說上的、歷史上,乃至近代大學(xué)者如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等等的說法,不但都是批駁,而且處處存懷疑。但是我有一個觀念,我還是非常崇拜自己的祖先,認(rèn)為古人自有他的道理,經(jīng)過很多年的研究,才把它弄通了?!秴⑼酢分姓劦骄┓康募{甲,為什么乾卦納甲,坤卦納乙?甲乙本來在東方,把納甲的圓圖拿來看,位置都變了??础秴⑼酢肪透婀至耍渲姓f:“三日出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兌受丁,上弦平如繩,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蟾蜍與兔魄,日月炁雙明,蟾蜍視卦節(jié),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訖,屈折低下降,十六轉(zhuǎn)受統(tǒng),巽辛見平明,艮值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東北喪其朋,節(jié)盡相禪與,繼體復(fù)生龍,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終?!边@在最初也不懂是怎么個說法。道家所謂煉身體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然后變成神仙。依照道家的辦法,大約一共需要十三年就可成功。我常說假如真有神仙,只需要十三年就可成功,真是合算。用求學(xué)來比,小學(xué)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xué)四年,一共費時十六年,大學(xué)畢業(yè)以后,找一個一萬元月薪的工作,還到處進(jìn)不去,如果費十三年時間可以變成神仙,長生不死,該多舒服!這在西方文化是想都不敢想的,只有中國人有這種理想。
看《參同契》的這段文字,以后再看《易經(jīng)》的坤卦中“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和《參同契》的“東北喪其朋”的話一對照,我把它貫通了。這里坤卦是指月亮。我們中國幾千年來,天文歷法,都是用太陰歷,以月亮的盈虧作標(biāo)準(zhǔn),與潮水的升降有關(guān)系,與土地的地質(zhì)變化也有關(guān)系,氣候的變化,就是用這一套方法推測出來的,這比現(xiàn)在的天文臺、氣象所還要準(zhǔn)確。太陰歷月亮每到十五滿月從東方出來,每五天一候,三候一氣,六候一節(jié),都是根據(jù)月亮現(xiàn)象看出來的。可知我們的老祖宗,經(jīng)過了幾千幾萬年的經(jīng)驗,最后把這個法則拿出來,成為全民的科學(xué),人人都懂,天文、人事,都能把握,所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月亮盈虧的階段分為六個,先說十五的月亮最圓的,十六最圓滿了,到了十七開始缺,二十三虧了一半,二十八沒有了。真正的黑夜是二十八以后到下月初二,這期間假使帶兵走夜路,要特別小心,到了初三的眉毛月就出來了,是早晨看西方,掛在天上面,所以月出于西,到了初七、初八,夜中看到半月在正南方,到了十五又看到滿月在東方的位置,也是乾卦的位置,因圓滿光明,所以是乾卦。這月亮是真陽,我們老祖宗就知道月亮本身不發(fā)光,是吸收太陽的光,到了十五月亮的光代表了陰中之陽,所以納甲納在這里,再到了二十七八,月亮在東北方下去就沒有了,后天為艮卦,先天為乾卦現(xiàn)象,把這《參同契》的那段話和月亮的現(xiàn)象了解后,就知道這里坤卦不是“西南得朋,東北喪朋”。而應(yīng)該是“西南得明,東北喪明”。那么從此知道這是中國古代的一套科學(xué)。
坤為什么獨利母馬
“元亨,利牝馬之貞。”對母馬就好,對公馬不好,為什么呢?讀《易經(jīng)》,對中國文化的物理常識要豐富。我們到西北,看到野馬群,馬是喜歡合群的,一群上千匹的馬中,有一個頭子出來,一定是一匹公馬,這匹公馬領(lǐng)頭往哪里,這一群馬,無論公的母的都跟著它,非常擁護(hù)領(lǐng)袖。牛群也是如此,牛群夜晚睡覺,母牛一定睡在靠里面的安全地帶,公牛則一定睡在外面的地帶,以保護(hù)母牛。所以男人照顧女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打仗的時候,公馬也一定沖在前面,所以牝馬(母馬)是追隨牡馬(公馬)的,這是第一個觀念。其次,世界上最偉大的是母愛,每一個宗教,到最后都是崇拜女性的,天主教的圣母,佛教的觀世音,都是女性,因為母愛最慈悲、最仁慈、最偉大,所以中國文化上認(rèn)為女性“為母者強(qiáng)”。不但人如此,各種動物也如此,當(dāng)母親的時候最堅強(qiáng)。試看母雞,平常非常軟弱,可是當(dāng)它翼護(hù)小雞的時候,遇到了老鷹等等侵略者時,則會拼命保護(hù)小雞,精誠抵抗,這就是母愛的精神,犧牲自我的精神,所以母馬不但有跟公馬,跟乾卦,順陽性的功能,同時本身還能發(fā)揮群愛、仁慈的精神,所以坤卦的象是牝馬,這是炒得很的。第三個觀念,我們知道在中國文學(xué)上“牧馬嘶風(fēng)”的話,馬是喜歡走逆風(fēng),牛喜歡走順?biāo)?,所以研究《易?jīng)》的象,要懂得中國古代這一套物理學(xué)。如中國的文化的物理,冬天在郊野,欲知風(fēng)向,看鳥棲息在樹上的位置就知道,如棲息東邊的枝上,即有東風(fēng)來,棲在西邊的枝上,即有西風(fēng)來,因為烏喜歡面對逆風(fēng),假如順風(fēng),它的羽毛被吹翻起來,可就要凍死了,這是當(dāng)然的道理。馬喜歡逆風(fēng),因奔走時有更大量的空氣吸入,毛也是順著吹,當(dāng)然更舒服。
坤卦又代表月亮,月亮的發(fā)光是從太陽來的,也代表大地,地球的運動,也是跟著太陽作相反的運動。這些了解以后,就知道坤卦的卦辭,是非常含有科學(xué)道理的。中國文化的好處在把科學(xué)、物理、天文歸納到人事法則上來,因為天地人,總是人的文化,缺點則在我們科學(xué)思想的進(jìn)步比任何民族更早,而不愿意向唯物方面發(fā)展,只拉到人文方面來。這是就目前而言,究竟將來的歷史,是我們吃虧或是人家吃虧,那就很難講了,我們應(yīng)該有自信,我想我們是不會吃虧的。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坤卦的卦辭,就容易懂了?!袄?,元亨?!痹砹撕筇斓拈_始,亨通的,同大地一樣,月亮一樣,是光明的?!袄蝰R之貞”,有利的像母馬那么順,順天而行,也可以說是順乾卦而行,也可以說順陽而行,這樣產(chǎn)生的中國的人生哲學(xué),同時也可以講男女夫婦的夫唱婦隨,和順家庭才興旺,事業(yè)才發(fā)展,社會才繁榮。并不是說夫唱婦隨即是打倒女權(quán),這個思想是最尊重女權(quán)的,如前面說的馬群、牛群,到了夜間在曠野中休息,自然會讓母馬母牛到中間安全地帶去睡,公馬公牛都在外圍擔(dān)任保衛(wèi)的責(zé)任,男性的偉大也在此自我犧牲的精神。所以夫唱婦隨的順道,并不是壓迫女性,因為女性的許多先天性條件是需要保護(hù)的,所以這里教我們要有效法坤卦的精神,順大眾的精神。古代坤卦為皇后之卦,如以卜卦而言,以這個現(xiàn)象問吉兇禍福,則“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像月亮一樣,先有一度是黑暗的,后面一直是光明??墒堑搅藞A滿的時候要注意了,接著是下坡路,主利是指中間有月圓之日,大好的前途,因是月亮的情形?!拔髂系门?,東北喪朋”,如照我前面的解釋,就像古人一樣把這兩句改為“西南得明,東北喪明”。不過我也認(rèn)為懂了這個道理,也不必要改。“安貞吉”是安詳?shù)?,講人生哲學(xué),要效法坤卦的精神,坤卦永遠(yuǎn)是平安的,等于地球,永遠(yuǎn)是安詳,盡管汽車去碾壓它,開山去爆炸它、挖它,它也不生氣,人要學(xué)到這樣包容、大度、安詳,就公正,結(jié)果大吉大利。
大地的文化
以上是我對坤卦的另一個專利的看法。下面是《彖辭》,看法又不同了,又把坤卦拿來完全作大地——地球的解釋,所謂乾為天,坤為地。
“象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br/>
乾卦有一句話“至哉乾元”,是孔子贊嘆的話,現(xiàn)在孔子又轉(zhuǎn)過來贊嘆坤元,孔孟的儒家思想走這個路子,道家也走這個路子,老子教我們效法天地”。我們做人為什么要效法地球?“萬物資生”,萬物的生命靠地球才能夠生出來,它可沒有向我們要報酬,所以人要效法這種道德的精神,只知付出不要收回去。大地為什么有這種功能和精神,因為大地永遠(yuǎn)像天一樣,給你光明,給你生命的能,它沒有想要破壞你,所以是承受了這種天道的法則,而構(gòu)成了這個大地的精神,這是孔子第一個在抽象方面,贊嘆坤卦——大地的功能。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br/>
第二個觀念,又贊嘆這個大地,教我們?nèi)艘Хù蟮啬敲磦ゴ?,月亮那么光明。古人對一個胸襟偉大、了不起的大人物形容為“光風(fēng)霽月”,同月亮那么光明磊落多好,地有多厚,厚到可以載萬物,所以它的德性之大是沒有邊界的。中國人以前都講天圓地方,而被指為不科學(xué),其實中國人科學(xué)得很,只是把“天圓地方”的意思解釋錯了。中國古人并沒有認(rèn)為地是一個方塊,而是說地是有方位的,分東、西、南、北方。試看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就說地是圓的,漢朝也說宇宙如雞蛋,地球如蛋黃,沒有錯,只怪后世的人自己讀書不夠,亂解釋中國文化?,F(xiàn)在這里也說“德合無疆”,地哪里有疆界?地是圓的,哪里有起點?經(jīng)緯度是人替它假設(shè)的,站在中國立場,中原是起點,站在英國立場,又另外假設(shè)一個起點,所以我們做人處世,要效法大地的精神,德要養(yǎng)得厚,而且要圓融廣大,含蓄偉大的光明,萬有的東西都靠大地生長。
“北馬地類,行地?zé)o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br/>
這里又把科學(xué)精神,拿到人文文化上來解釋。母馬和大地一樣,逆風(fēng)而行,就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關(guān)系,地球是反太陽的方向運轉(zhuǎn),行地?zé)o疆,地球永遠(yuǎn)是運轉(zhuǎn)的,馬也是不休息的,馬睡覺是站著的,懂得物理,這書中的味道就讀出來了。像廟里為什么敲木魚,因為魚的眼睛不會閉上的,魚是不睡覺的,所以敲木魚是教學(xué)道的人,要像魚一樣,要時刻警醒。行地?zé)o疆,也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同樣的道理。人不能有一分一秒的松懈,求學(xué)、做人、為道、為德,都應(yīng)如此,還要“柔順利貞,君子攸行”效法乾坤一樣,天地一樣的胸襟,包容萬象,自強(qiáng)不息。
“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及與類行,
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這里證明了這兩個“朋”字是“明”字,孔子這里也說,開始迷住了找不到路,后來順天體而行,自然反目正常,西南為什么得朋,東北為什么喪朋,那便是指它必須要與同類合群共行,結(jié)果終歸會有吉慶。
“安貞之吉,應(yīng)地?zé)o疆?!?br/>
這是解釋文王卦辭,何謂“安貞吉”?人先要安、要貞——正派,能夠安,能夠正,自然大吉大利,就像大地一樣,那么平靜。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br/>
這里明白地說明,坤卦的現(xiàn)象如大地一樣,大地是坤卦,要懂得坤卦這個符號是大地的代表,講人文文化,做人要效法大地一樣,修養(yǎng)自己的學(xué)問道德,要效法大地之厚,尤其當(dāng)領(lǐng)袖的人要包容,要能負(fù)擔(dān),別人的痛苦都能承擔(dān)起來,“厚德載物”是中國文化儒家道家的最高的學(xué)問。
研究《易經(jīng)》,應(yīng)該發(fā)揮每人自己的智慧,做學(xué)問是很難的,我今日認(rèn)為對的意見,到明天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說不定又把頭一天自己的意見推翻了,所以我所講的,只是提供大家做一個參考,告訴大家一個研究《易經(jīng)》的方法而已,千萬不要過分相信,有時候連對古人都要懷疑,可是懷疑歸懷疑,印證又是另一回事,不可因有一點懷疑,就作全盤的推翻,這就太狂妄了。
現(xiàn)在講坤卦的爻辭。
邵康節(jié)的寶瓶子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
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br/>
這里就和乾卦不同了,我們過去的天文科學(xué),是用十二辟卦來代表十二個月,十二辟卦是乾坤兩卦的變化,坤卦是十月,為純陰之卦,坤卦是在上古,也許更上古形成的。我始終懷疑《易經(jīng)》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chǎn)物,因為它的科學(xué)、哲學(xué)的道理太高明了。我們知道了坤卦是代表十月,在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中,有一個霜降節(jié)氣,這時候夜間會結(jié)霜,當(dāng)早上打開大門,踏到地上有霜的時候,就知道跟著天氣要冷,準(zhǔn)備衣服過冬了。跟著來是立冬、小雪、大雪,就要下雪了,黃河要冰凍了。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如果講哲學(xué),一個學(xué)過《易經(jīng)》的人,就會知道前因后果。一件事情一做的時候,一定曉得后果,對這件事結(jié)論如何,自己的智慧應(yīng)該知道,因為履霜堅冰至,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
那么《彖辭》的解釋,引用爻辭的履霜堅冰,是冬天陰氣開始凝結(jié)起來,開始是前因,至于后果,則“馴致其道,至堅冰也”。順著這個時間下去,就天寒地凍,地下要結(jié)冰的。如果卜卦,得到坤卦初爻,就知道以后還更艱難,但是假如作戰(zhàn),在北方碰到這情形,就知黃河要結(jié)冰了,不需幾天就可渡河而過。在抗戰(zhàn)期間,我們國運昌隆,連續(xù)八年黃河沒有結(jié)冰,假使結(jié)了冰,的確有問題,日本人的馬隊一下子就過來了,日本人一直在等這個機(jī)會,可是上天保佑,抗戰(zhàn)八年中黃河就沒有結(jié)過冰。舉這個例子,就是說明同一個卦,看情形如何?可有利也可不利,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不要迷信,這是智慧的事情,全靠心靈偶然的判斷,如果加上主觀就不行了。
以前有一位善卜的人,占卜到他自己的一只寶瓶在某月某日正午時會破碎得四分五裂,他就不信,在這一天把這只寶瓶,安安穩(wěn)穩(wěn)放在桌子中間,自己則坐在桌旁守著,看這只寶瓶如何破法。到了中午他的太太把飯做好了,叫他吃飯,叫了幾次他都不理,太太見他不聲不響不動,老盯著一個瓶子發(fā)呆,就故意開玩笑,欲驚醒他,拿了一條雞毛撣子向瓶上一敲:“你看這寶瓶干什么?”不小心把這寶瓶敲破了,于是他哦了一聲悟了,悟了什么?忘記把自己算進(jìn)去,就是沒有把主觀算進(jìn)去,這是關(guān)于算卦的有名故事。但這故事中含有很高深的哲理,人處理任何事情,往往不是忘記了自己,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這是做人的修養(yǎng)、事情的處理要千萬注意的道理。所以懂《易經(jīng)》的道理,就是懂做人的道理,因此可以知道儒家的孔孟思想,道家的老莊思想,都是從《易經(jīng)》出來的,諸子百家也都是淵源于《易經(jīng)》。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
進(jìn)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jìn)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br/>
《易經(jīng)》講了半天講到極點,只教你把握一個時間、空間,時間不屬于自己,任你怎樣努力,也沒有用;時間到后來被變作運氣,運不來,輪不到那個時間,再轉(zhuǎn)亦沒有用。但是要注意,看歷史就知道,有些人時間到了自己的前面,卻不讓時間輕輕溜過去了。但“或躍在淵,無咎?!边@句九四爻的爻辭說的是什么呢?前面說過,這句爻辭的“或”字,等于一個人站在門中間,一腳在里一腳在外,進(jìn)出都可以,所以孔子這里說“上下無常,非為邪也”。要上去或要下來都可以,但并不是滑頭,當(dāng)然滑頭也可以做到這樣,這中間就在各人的內(nèi)心了。再進(jìn)一步解說,一個人處世,或者進(jìn)一步,或者退一步,也沒有辦法固定,但是始終不是為個人,只為社會,為國家,要有貢獻(xiàn),并不是滑頭,但為什么要這樣?因為這樣站在中間,是等待時機(jī),所以這是無咎的。當(dāng)然人生做到第四爻,那是最舒服的。歷史上有些人可以做到這樣,舉例來說,道家所標(biāo)榜南北朝時候的陶弘景,有名的所謂山中宰相,南北朝幾個皇帝,大事都要請教他,但他永遠(yuǎn)不出來,不做誰的官。像這一類人,所謂上下無常,進(jìn)退無恒的人,中國歷史上蠻多,可是他的情感,對于社會、國家的貢獻(xiàn),并沒有忘記,并不是專門為私。
同聲相應(yīng) 同氣相求
“九三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yīng),同氣
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平天者親
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九二爻說“利見大人”,現(xiàn)在九五爻也說“利見大人”,這到底說什么呢?是很妙的,而孔子的解釋也炒得很,這也看出他老人家的“上下無常,進(jìn)退無恒”也蠻滑的。有人寫文章受他這一段的影響很大,那就是司馬遷。試翻開《伯夷列傳》看,司馬遷整個的思想路線,都是走的這一段路,他對人生的評價,也是走這一段路。這一段很妙很妙,要詳細(xì)研究起來,問題很多。這一段的文字也很美,但不要被美的文字騙過去了。古人的文章,文字境界很高,讀起來,往往因為喜歡文字的美,而忽略了文字中重要的思想。如《勝王閣序》,大家讀起來,“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覺得文字很美,可是王勃在這篇文章中所透露的思想,卻被忽略了。
現(xiàn)在我們先了解同聲相應(yīng)這一段的文字。
“同聲相應(yīng)”,這四個字研究起來很有趣,所謂“同聲”,我們試到鄉(xiāng)村就體會得到,有一只牛叫,另一只牛亦叫,相應(yīng)了,因為同聲,但牛叫雞不會叫,因為不同聲?!巴瑲庀嗲蟆保粋€氣類的東西,這個“氣”字很玄了,以現(xiàn)代科學(xué)的理論來說,物質(zhì)元素排列相同的,自然合起來。這兩句話又在說些什么呢?再看下面,透過了文字,就知道他的思想?!八鳚瘛保?dāng)然水向濕的地方流?!盎鹁驮铩?,越干燥的地方越容易起火,這都是說自然的現(xiàn)象。“云從龍,風(fēng)從虎。”龍大家都沒見過,老虎一來風(fēng)就來了。臺灣沒有老虎,在大陸,夜里在鄉(xiāng)下丘陵地帶走路,就要注意,有風(fēng)來了,老虎就來了,這是中國古代的物理常識,這些都是說物類的相從??墒强鬃又v這些干什么呢?和“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又有什么關(guān)系?他沒有交代,現(xiàn)代年輕人常常說:“中國古代沒有什么東西,只搞搞文字,沒有思想?!边@種說法才真是沒有思想呢!下邊他又說“圣人作而萬物睹”。我們現(xiàn)在一談到圣人就想到孔夫子,這里孔夫子所講的圣人當(dāng)然不是他自己,也不是指文王、周公,而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代名詞,如佛家講的“佛”,基督教講的“神”,都只是一個代號。“圣人作而萬物睹”的意思是說,世界上有人文文化出來,唐堯虞舜開創(chuàng)人文文化以后,萬物的道理就看得清楚,這是講人的。下面再講物理的性質(zhì):“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比缫淮稳紵?,有的化為氣的上升,有的物質(zhì)下落于地,于是他的結(jié)論“則各從其類也”,各人從他的同類。
他這一段到底講了些什么?司馬遷在《伯夷列傳》中也講到這個問題,他首先列舉了好些個善人,都沒有得到上天的好報,懷疑為什么道理,而最后引用了這段文章作答案,寫得非常妙。
我們先解決一個問題,以前的文學(xué)中,常有“攀龍附鳳”這句話,例如漢高祖起來了,陳平、蕭何這些原來不過是縣政府的小科員,也做了一國的宰相,所以這一段,說穿了,也就沒味道,那只是他的人生哲學(xué)。所謂“利見大人”,只是各從其類,各人的愛好,也可以說是世界人類心理的分析。有些想發(fā)財?shù)娜?,就看不起官位,這就是各從其類的意思,由這個道理可以看人生。到了九五爻這里的利見大人,不是普通的大人,是各從其類的大人。
莫到瓊樓最上層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
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人不要坐到最高位,換句話說,做人也不要做得太高明了,做得太高明了不好玩的,貴到?jīng)]有位置好占。有的人,學(xué)問、人格、儀表都好,可是太貴了,貴而到了無位,連一個科員的位置都得不到。高到極點,下面沒有干部了,或者說天下人都是干部,可是天下人都不敢說話,有意見都不敢發(fā)表,這就討厭了,到這時就到了亢龍的境界,這時即使是好的,也會被打下來了,自己左右沒有人來幫助,所以這一爻最不好?!皠佣谢凇?,動輒得咎,沒有好的事情臨到身上了。
孔子這一段,把六爻的爻辭,統(tǒng)統(tǒng)拉到人文文化的這一面,這是第三節(jié)。
用九而不被九用
下面又不同了,如果也是屬于孔子研究《易經(jīng)》所說的話,那么可能孔子去年的心得報告和前年的心得報告又不同了。我們先看看原文: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蜍S在
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糊堄谢?,窮之災(zāi)也。乾元用九,天下
治也?!?br/>
“潛龍勿用,下也?!毕逻@個字的意思,太低了?!耙婟堅谔?,時舍也?!睍r間定在那里,舍就是住,定在那里。“終日乾乾,行事也?!边@是對做事而言?!盎蜍S在淵,自試也?!笔亲约簻?zhǔn)備,試探一下。“飛龍在天,上治也?!鄙厦孀詈玫默F(xiàn)象,天下太平的境界?!翱糊堄谢?,窮之災(zāi)也?!钡搅藰O點,前面再沒有路走了?!扒镁牛煜轮我??!闭麄€是好的,天下太平。這一段的六爻解釋又不同,而且講得非常抽象。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糊堄谢?,與時偕極。乾
元用九,乃見天則?!?br/>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边@和最初的解釋一樣,等于晚上太陽在地球的下面,陽氣潛伏在下面,還沒有出來。“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等于早上太陽剛出來,天下文明。我們注意,“文明”這兩個字出自《易經(jīng)》,實際上是文章與光明兩個意思的聯(lián)合,文章就是指萬物擺在宇宙間的美麗現(xiàn)象,都稱作文章?!敖K日乾乾,與時偕行?!边@兩句“與時偕行”要注意,剛才說過,《易經(jīng)》的整個精神,也可以說是時,這幾句話是重要的話,孔子告訴我們,要跟著時代在變,在進(jìn)步,做人也好,做事也好,要認(rèn)清楚時代,把握時代,同時進(jìn)步,不能落伍,這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钡搅说谒呢?,由內(nèi)到外,這是一個改革的、變更的現(xiàn)象?!帮w龍在天,位乎天德?!边@是講位,到了最高處了?!翱糊堄谢冢c時偕極。”時間不屬于自己的了,時間到了頂。“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是說乾元用九,為天地的法則,天地造了萬物,但是不支配萬物,也沒有把萬物收回來,所以用九而不被九用。
說到這里,可以告訴大家,任何一卦的解釋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靠自己的觀念來解釋,各人的見解不同,卦的解釋也就見仁見智了。
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講乾卦的《文言》。
有關(guān)乾卦的解釋,《周易》中共分了五個階段,茲列如下:
一、卦辭:為乾元、亨、利、貞……
二、爻辭:為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
三、彖辭:為彖曰:大裁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
四、彖辭:為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五、文言
乾卦的《文言》中又分為六節(jié):
一、曠元者善之長”,至“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貞”,為第一節(jié)。
二、自“初九日潛龍勿用”,至“上九曰亢龍有悔,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為第二節(jié)。
三、自“潛龍勿用下也”,至“乾元用九天下治也”,為第三節(jié)。
四、自“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至“乾元用九乃見天則”,為第四節(jié)。
五、自“乾元者始而亨”,至“云行雨施天下平也”,為第五節(jié)。
六、自“君子以成德為行,至知進(jìn)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為第六節(jié)。
成功與成名
卜卦如果靠這個做依通的話(如算命用子平,或用紫微斗數(shù)來算,都是依通的方式)。從前面各個階段可以看到,各階段的解釋不盡相同,其中除了爻辭,后面幾個階段的解釋,據(jù)古人說都是孔子作的,但后世采懷疑的態(tài)度,并不承認(rèn)完全是孔子所作的,認(rèn)為有些是孔子作的,有些是孔子的學(xué)生所作的,但從它各階段的觀念變更上嚴(yán)格地看,是不是還有時代的問題?因為古人有一種新的觀念產(chǎn)生,往往不敢直說是自己的新觀念,一定假托古人。如古人作詩,常常有好東西,卻不敢出名,而假托古人。最著名的例子,晉朝著《文心雕龍》的劉勰,古代搞文學(xué)的人,幾乎沒有不讀他的《文心雕龍》,這本書等于是中國古代最高文法的境界。他是在和尚廟里長大的,當(dāng)他欲想成名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去拜訪當(dāng)時很有名的大文豪沈約,請求指教推薦。沈約把他的文章,瞄了一眼,放在一旁,對他說:“還早呢?年輕人,慢慢來。”這一下,劉勰受了相當(dāng)大的打擊,但他非常聰明,懂得沈約的心理,一聲不響回去。等了半年,把原來的那篇文章,稍稍變動一下,然后再送給沈約,說這篇文章,是一位古代大文豪絕世的稿子,被他找到了,請沈約批評。沈約接過來閱讀,一字一嘆,大為叫好??墒堑壬蚣s讀完了,贊美了半天,劉勰才說,這就是半年前送來請你批評、你說不好的那篇文章,這還是我作的那一篇呀!再舉一個近代的實例,以前在上海出品無敵牌牙粉的家庭工業(yè)社大老板——天虛我生,年輕窮困時投稿謀生,都被退稿,后來辦了家庭工業(yè)社,執(zhí)上海工商界牛耳,各報章雜志,都以高額稿酬請他寫文章,他把過去被退回的文稿再寄出去應(yīng)付,登出來以后,人人都說好。從這兩個故事上,使我們看通了所謂成名與不成名,實在沒有什么道理。古人當(dāng)其道不能行的時候,所以往往和劉勰一樣,只好假托他當(dāng)時的古人,再不然,就變成秘本,無名氏的著作,越是秘本就越易流行,這就是人類的心理。不過現(xiàn)在的人不同了,不但是抄古人的文章?lián)榧河?,乃至于偷老師、偷同時代人物的文章為己有。
從這些心理狀態(tài)分析,所以對《易經(jīng)》乾卦卦爻各種不同觀念的解釋,是不是出于一個人的手筆?是不是出于同一時代?的確是一個問題,我們不能不同意這些疑古派的意見,不能說他們一點理由都沒有,但是依我們看,時代離開不會太遠(yuǎn)。因為在原則上并沒有變?,F(xiàn)在我們看到《文言》的第五階段,這是最重要的地方了。
好的開始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br/>
這里解釋“乾,元、亨、利、貞”,乾卦的“元”字的意義,是“始而亨者也”,是代表元始,同時代表元始就是大吉大利、亨通的。如以做事來說,就是一開始就好,要注意的是,在這里“元”與“亨”是連起來解釋的,即原始的、完整的,整個是亨通的,而代表一個很好的開始。
性與情
“利貞者,性情也?!?br/>
一個性,一個情,講到中國文化的哲學(xué),這里就提出來了,性情這兩個東西,性代表人的本體、本來,情是后來發(fā)展為人的情緒。中國人原來講人的心理,有所謂七情六欲,六欲是佛家的觀念,七情則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以現(xiàn)代觀念而言,性是理智的,譬如遇到一件事情,在觀念上覺得不應(yīng)該罵的,可是因為情緒不好,一見不對就罵,在罵的時候自己也知道何必生那么大的氣,可是忍不住罵了,理性上知道不必要,可是在情緒上忍不住。情也和生理有關(guān)系,假使感冒了,或者腸胃不好,身體不舒服,往往情緒壞得多,這是一種性情。另外一種物理的性情,如堪輿學(xué)上的一些道理,房屋前有塘后有塘守空房,左有塘好,右有塘年輕人至少要離家出走,門前有路繞過是所謂玉帶圍腰很好,如果門前橫過的路是反弓形就很不好。這上面就常??吹轿锢淼挠星榕c無情的道理。現(xiàn)在拿《易經(jīng)》來講,對“性情”兩個字,不作哲學(xué)的解釋,而作物理上的解釋。這里說“利貞”兩個字,所代表的一個是性,一個是情,其中貞是性,利是情。
利與義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br/>
這解釋又與上面不同了,意思是乾卦所謂的“利”。我們要注意,現(xiàn)代提到利,都是利害觀念的利,而《易經(jīng)》上講的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利,并不是我求利,而是自己幫助了別人就稱作利。這里就告訴我們,乾是能以最好的利去利天下,自己不求利。這種偉大的胸襟,才夠得上“元亨利貞”的“利”,所以中國文化的基本思想都是從《易經(jīng)》來的。
心物一元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br/>
接著說乾卦所代表的性質(zhì),是剛健,中正,純粹的精也。問題來了,什么叫作“精”?這很難解釋,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這里是說乾卦是宇宙萬物的本體,這個本體不是屬于物質(zhì)的,物質(zhì)不是宇宙萬物的根本,唯物哲學(xué)以物質(zhì)當(dāng)作宇宙萬物的基礎(chǔ),西方的唯心哲學(xué)也沒有說對?!兑捉?jīng)》的哲學(xué)是心物一元的,這心物一元叫作精,這個道理牽涉很廣,如果發(fā)揮起來,又是另外一個專題了。
卦情
“六支發(fā)揮,旁通情也。”
研究《易經(jīng)》有一個名詞——“旁通”,讀漢代的《易經(jīng)》,經(jīng)常有這兩個字,卦的錯綜復(fù)雜就是旁通。一個乾卦的六爻放在那里,每個爻的變,都可以變成另外一個卦,第一爻一變,就變成天風(fēng)女后卦,第二爻再變就變成了天山遁卦,每個卦的六爻都可以變動,這六爻發(fā)揮出來,就是旁通。這個旁通,有一專門名詞為“卦情”。哲學(xué)的道理,《易經(jīng)》通了,人并不是物,一個人在一個團(tuán)體里,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如我同大家認(rèn)識,彼此自然就有了感情,就要發(fā)揮旁通,旁通者情也,彼此相互的關(guān)系,這是情。
“時乘大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br/>
解釋乾卦的精神,在時間上如六條龍一樣,一天分六個時辰,駕御天體,就是他的功能,而風(fēng)、云、雷、雨等等,云行雨施,使天下安定,這目的在解釋乾卦的本體,等于基督教說的上帝,佛教的佛,道家的道。
下面是解釋爻辭了。
理想與現(xiàn)實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
成,是以君子弗用也?!?br/>
這是對“潛能勿用”所作的人文文化的解釋,這一解釋,也是研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孔孟思想的根本處。儒家精神中的“行”,認(rèn)為有思想沒有構(gòu)成行為,有好的理想,有好的計劃,沒有做出來,沒有成果,對社會、國家沒有貢獻(xiàn),盡管有很好的德性,仍不能算是成德,這可以作知行合一哲學(xué)的根本?!叭湛梢娭幸病?,但是不要講那么高遠(yuǎn)的哲學(xué),人的德業(yè)修養(yǎng),在平常每日大家所看得見的,做得到的德行德業(yè),一點小事都要注意,要隨時隨地改進(jìn)自己的德行,而“潛龍勿用”是“隱而未見”的,雖有很高的理想,很高的道德,然而沒有成果出來,對社會、對國家沒有貢獻(xiàn),大家看不出這理想,這是潛龍勿用。在人文文化上,并不是說君子是沒有用,而是沒有用出來。
領(lǐng)導(dǎo)者的條件與修養(yǎng)
“君子學(xué)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君德也。”
這里解釋乾卦九二爻的“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是“君德也”——領(lǐng)導(dǎo)人必須具備的條件與修養(yǎng)。第一要學(xué),“學(xué)以聚之”,學(xué)問是累積起來的。老子的話“為學(xué)日益,為道曰損?!弊鰧W(xué)問是每天每天慢慢累積起知識來的,修道則什么都不要,都丟開、知識也不要,學(xué)問也不要。做學(xué)問則每一件知識都需要,這里學(xué)以聚之,就是要知識淵博,樣樣都懂?!皢栆员嬷?,要好問,到處請教,以能問于不能,這是儒家常常提到的。“寬以居之”,僅有學(xué)問還不行,要寬厚,待人接物,胸襟要偉大,包容萬象,不能狹隘,然后“仁以行之”,還要仁慈,學(xué)、問、寬、仁,四點一定要做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就是這四德,是領(lǐng)導(dǎo)人應(yīng)該做到的修養(yǎng)。
度過危機(jī)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
無咎矣。”
作一個中間的干部,在一人之下,眾人之上的時候,這種位置最危險,因為上不在天,還沒有到頂,下不在田,對下不能踏實,而上下的一切責(zé)任都落在身上,“故乾乾因其時而惕”,所以隨時隨地都在警戒自己,提醒自己,那么雖危險也可以沒有危險。由此知道,最后的這一階段的解釋,不但告訴我們個人的修養(yǎng),也告訴我們處世的原則。
無可無不可
“九四重則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
者,疑之也,故無咎?!?br/>
九四爻一爻一爻都是陽爻重重而來,陽為剛,重剛又不在中間的位置,偏了。不在天位,不在地位,也不在人位。天、地、人三位都沒有占到,比方一個青年,大學(xué)畢業(yè)了,沒有出路,不在社會上做事,這時就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所以或之,或就是疑,是有考慮的余地。這也是中國隱士的思想,什么都不占,換句話說,也類同于神仙處世的境界。
大人的境界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
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
鬼神乎?”
解釋九五爻,突然提出一個“大人”,這大人不得了,偉大得很。這里有個大問題,也是我的“專利權(quán)”,現(xiàn)在告訴大家,幾千年來,大家講《大學(xué)》、《中庸》,一提中國文化,好像就只有《大學(xué)》、《中庸》,而且很多外面的觀念,把《大學(xué)》、《中庸》代表了孔子思想,但事實上《大學(xué)》是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作的,和孔子原來的思想稍有不同?!吨杏埂肥亲铀甲鞯?,思想更與孔子的不同。但《大學(xué)》思想是哪里來的?就是《易經(jīng)》乾卦九五爻這條來的?!按髮W(xué)者,大人之學(xué)也”,試看歷代儒家的注解,尤其是朱熹注的“大學(xué)者,大人之學(xué)也”。古禮六歲入小學(xué),十八歲入大學(xué),學(xué)做人了,長大了就是大人嗎?到香港還稱警察為大人,他難道懂了《大學(xué)》,《大學(xué)》的“大人”,實際上是從這里來的,而《中庸》是從坤卦來的。什么是“大人”?等于基督教的上帝,佛家的如來,儒家的圣人,道家的神仙。這里提出來的大人是“與于地合其德”,與天地的德性相合了;“與日月合其明”,同太陽月亮一樣光明;“與四時合其序”,同四時春夏秋冬的程序一樣分明;“與鬼神合其吉兇”,同鬼神一樣變化不測。這樣的大人,除了圣人、上帝、神仙、佛以外,誰能做到?我曾經(jīng)對一位前清的舉人說笑,我到了大人的境界。而且理學(xué)家說得對,人人都是堯、舜,人人都是圣人,說“天地合其德”,我并沒有把地當(dāng)成天,天就是天,地就是地,豈不“與天地合其德”?說“與日月合其明”,我也沒有把白天當(dāng)夜晚,也沒有把夜晚當(dāng)白天;“四時合其序”,冬天我絕對不穿絲織品衣服,夏天絕對不穿皮襖;“與鬼神合其吉兇”,我不敢去的地方,鬼也不敢去。我說老先生們把圣人搞得太莫名其妙了,事實上人人都是圣人。我說圣人的境界本來也很平凡,可是大家都被文字困住了,把圣人推得太高了,犯了“高推圣境”的毛病,把圣人的境界,故意塑造得太高太呆板了,中國文化的天人合一,就是那么平凡。下面的話可以看到“先天而天弗違”,先干天,在宇宙還沒有開始以前的時候,這個功能是存在的,而“天弗違”——這個天即這個宇宙,開辟了以后,不能夠違背這個先天功能的法則,《易經(jīng)》的法則,到了有這個世界以后,更不能超出這個法則——人生了就要死,花開了就要落的法則,自然的現(xiàn)象,沒有什么稀奇;“天弗違”,《易經(jīng)》告訴我們宇宙的法則,最高的真理,連這個有形的宇宙,都沒有辦法違背這個原理,又何況我們?nèi)祟?!鬼和神也出不了這個法則,后世以這里的話來比皇帝,那是奉承的話,不必相信?;实鄯Q九五,九是到了陽極,五是中正的意思,不是這個九五爻。
六字真言
“亢之為言也,知進(jìn)而不知返,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
圣人手?知進(jìn)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手?”
第六爻的爻辭“亢龍有悔”,所謂亢龍是高亢。這個很重要,每個人都要注意,學(xué)了《易經(jīng)》做人做事,不要過頭,過頭就是亢;大家都是平等的,只知道進(jìn)不知道退,只知道存不知道亡,只知道得不知道失去,就是亢;人很容易犯這個毛病,知道進(jìn)退存亡得失的關(guān)鍵,就是圣人。學(xué)《易》就是使我們知道“進(jìn)退存亡得失”六個字。
坤卦的研究
現(xiàn)在回過來講《周易》的坤卦。
說到坤卦,一個很大很麻煩的問題又來了,本來我主張研究《易經(jīng)》,該從《系傳》開始,為了使大家在卦上多了解以后,再回轉(zhuǎn)來看《系傳》,也許會更深入一點。
乾卦還好研究,坤卦就比較討厭了。
“坤,元亨,利北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東北喪朋,安貞吉?!?br/>
要注意,這里也是“元、亨、利、貞”,但“利、貞”不緊接在“元、亨”之后,而是“利牝馬之貞”,母馬之貞,公馬則不貞。換言之,假使卜卦,這句話只利太太,當(dāng)丈夫的沒有份。何以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币圆坟远裕鲩T好不好?好!但是開始有艱難,弄得糊里糊涂,最后卻有很好的成就,主利,大吉大利的?!拔髂系门?,東北喪朋?!背鲩T如去西南,或在西南方作事業(yè),一定成功,會有很多朋友幫忙,可是不利于東北,但本身沒有關(guān)系,得力的助手會失去,可是本身大利,所以要“安,貞,大吉?!边@和簽詩一樣,不必解釋,都曉得了,可是認(rèn)真研究起其中的道理來就討厭了。坤為地,地為什么會有這些個說法?一般學(xué)者,專門讀書,不研究象數(shù)的人,不懂上古道家科學(xué)思想的,對于《易經(jīng)》就覺得討厭。尤其五四運動以后,有多少學(xué)者罵《易經(jīng)》,在那里痛恨自己的文化到如此地步。
《參同契》透露了坤卦的秘密
現(xiàn)在我們來作深入的研究。我們知道,乾卦代表太陽,坤卦代表月亮,也代表大地。這要注意到,自京房易的系統(tǒng)下來,漢朝有一部道家的書叫《參同契》,是丹經(jīng)鼻祖。所謂“丹經(jīng)”,是煉丹的,使一個人超凡入圣變成神仙,為東漢魏伯陽真人所著,又名火龍真人,佛家稱佛,道家稱真人。所謂“參同”,是就《易經(jīng)》、《老子》、《莊子》三本書的道理和方法,對于人修煉成神仙的科學(xué)性原則是相同相通的。在《參同契》里,從天地宇宙的法則,然后講到生命的法則,自己養(yǎng)生的方法。他的方法中,用了京房易這一系統(tǒng)的《易經(jīng)》思想,說明了乾坤兩卦,太陽月亮和地球及地球外面的金、木、水、火、土五星,與人類身體內(nèi)部生命法則相通的地方,其中提到坤卦是一個重大的問題。
說到這里,報告大家自己認(rèn)為很得意的一件事,這件事到現(xiàn)在為止,仍然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是一件尚未被人發(fā)現(xiàn)的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對《易經(jīng)》體認(rèn)的一個獨家所有的一傳之秘:記得當(dāng)年研究坤卦又研究《參同契》、《京房易》,幾條路不能相通,相當(dāng)痛苦,尤其是看丹道方面的書,煉性、命方面的方法,簡直玄不可測,不可知,不可思議,感到奇怪。再退回來看一般學(xué)說上的、歷史上,乃至近代大學(xué)者如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等等的說法,不但都是批駁,而且處處存懷疑。但是我有一個觀念,我還是非常崇拜自己的祖先,認(rèn)為古人自有他的道理,經(jīng)過很多年的研究,才把它弄通了?!秴⑼酢分姓劦骄┓康募{甲,為什么乾卦納甲,坤卦納乙?甲乙本來在東方,把納甲的圓圖拿來看,位置都變了??础秴⑼酢肪透婀至耍渲姓f:“三日出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兌受丁,上弦平如繩,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蟾蜍與兔魄,日月炁雙明,蟾蜍視卦節(jié),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訖,屈折低下降,十六轉(zhuǎn)受統(tǒng),巽辛見平明,艮值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東北喪其朋,節(jié)盡相禪與,繼體復(fù)生龍,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終?!边@在最初也不懂是怎么個說法。道家所謂煉身體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然后變成神仙。依照道家的辦法,大約一共需要十三年就可成功。我常說假如真有神仙,只需要十三年就可成功,真是合算。用求學(xué)來比,小學(xué)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xué)四年,一共費時十六年,大學(xué)畢業(yè)以后,找一個一萬元月薪的工作,還到處進(jìn)不去,如果費十三年時間可以變成神仙,長生不死,該多舒服!這在西方文化是想都不敢想的,只有中國人有這種理想。
看《參同契》的這段文字,以后再看《易經(jīng)》的坤卦中“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和《參同契》的“東北喪其朋”的話一對照,我把它貫通了。這里坤卦是指月亮。我們中國幾千年來,天文歷法,都是用太陰歷,以月亮的盈虧作標(biāo)準(zhǔn),與潮水的升降有關(guān)系,與土地的地質(zhì)變化也有關(guān)系,氣候的變化,就是用這一套方法推測出來的,這比現(xiàn)在的天文臺、氣象所還要準(zhǔn)確。太陰歷月亮每到十五滿月從東方出來,每五天一候,三候一氣,六候一節(jié),都是根據(jù)月亮現(xiàn)象看出來的。可知我們的老祖宗,經(jīng)過了幾千幾萬年的經(jīng)驗,最后把這個法則拿出來,成為全民的科學(xué),人人都懂,天文、人事,都能把握,所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月亮盈虧的階段分為六個,先說十五的月亮最圓的,十六最圓滿了,到了十七開始缺,二十三虧了一半,二十八沒有了。真正的黑夜是二十八以后到下月初二,這期間假使帶兵走夜路,要特別小心,到了初三的眉毛月就出來了,是早晨看西方,掛在天上面,所以月出于西,到了初七、初八,夜中看到半月在正南方,到了十五又看到滿月在東方的位置,也是乾卦的位置,因圓滿光明,所以是乾卦。這月亮是真陽,我們老祖宗就知道月亮本身不發(fā)光,是吸收太陽的光,到了十五月亮的光代表了陰中之陽,所以納甲納在這里,再到了二十七八,月亮在東北方下去就沒有了,后天為艮卦,先天為乾卦現(xiàn)象,把這《參同契》的那段話和月亮的現(xiàn)象了解后,就知道這里坤卦不是“西南得朋,東北喪朋”。而應(yīng)該是“西南得明,東北喪明”。那么從此知道這是中國古代的一套科學(xué)。
坤為什么獨利母馬
“元亨,利牝馬之貞。”對母馬就好,對公馬不好,為什么呢?讀《易經(jīng)》,對中國文化的物理常識要豐富。我們到西北,看到野馬群,馬是喜歡合群的,一群上千匹的馬中,有一個頭子出來,一定是一匹公馬,這匹公馬領(lǐng)頭往哪里,這一群馬,無論公的母的都跟著它,非常擁護(hù)領(lǐng)袖。牛群也是如此,牛群夜晚睡覺,母牛一定睡在靠里面的安全地帶,公牛則一定睡在外面的地帶,以保護(hù)母牛。所以男人照顧女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打仗的時候,公馬也一定沖在前面,所以牝馬(母馬)是追隨牡馬(公馬)的,這是第一個觀念。其次,世界上最偉大的是母愛,每一個宗教,到最后都是崇拜女性的,天主教的圣母,佛教的觀世音,都是女性,因為母愛最慈悲、最仁慈、最偉大,所以中國文化上認(rèn)為女性“為母者強(qiáng)”。不但人如此,各種動物也如此,當(dāng)母親的時候最堅強(qiáng)。試看母雞,平常非常軟弱,可是當(dāng)它翼護(hù)小雞的時候,遇到了老鷹等等侵略者時,則會拼命保護(hù)小雞,精誠抵抗,這就是母愛的精神,犧牲自我的精神,所以母馬不但有跟公馬,跟乾卦,順陽性的功能,同時本身還能發(fā)揮群愛、仁慈的精神,所以坤卦的象是牝馬,這是炒得很的。第三個觀念,我們知道在中國文學(xué)上“牧馬嘶風(fēng)”的話,馬是喜歡走逆風(fēng),牛喜歡走順?biāo)?,所以研究《易?jīng)》的象,要懂得中國古代這一套物理學(xué)。如中國的文化的物理,冬天在郊野,欲知風(fēng)向,看鳥棲息在樹上的位置就知道,如棲息東邊的枝上,即有東風(fēng)來,棲在西邊的枝上,即有西風(fēng)來,因為烏喜歡面對逆風(fēng),假如順風(fēng),它的羽毛被吹翻起來,可就要凍死了,這是當(dāng)然的道理。馬喜歡逆風(fēng),因奔走時有更大量的空氣吸入,毛也是順著吹,當(dāng)然更舒服。
坤卦又代表月亮,月亮的發(fā)光是從太陽來的,也代表大地,地球的運動,也是跟著太陽作相反的運動。這些了解以后,就知道坤卦的卦辭,是非常含有科學(xué)道理的。中國文化的好處在把科學(xué)、物理、天文歸納到人事法則上來,因為天地人,總是人的文化,缺點則在我們科學(xué)思想的進(jìn)步比任何民族更早,而不愿意向唯物方面發(fā)展,只拉到人文方面來。這是就目前而言,究竟將來的歷史,是我們吃虧或是人家吃虧,那就很難講了,我們應(yīng)該有自信,我想我們是不會吃虧的。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坤卦的卦辭,就容易懂了?!袄?,元亨?!痹砹撕筇斓拈_始,亨通的,同大地一樣,月亮一樣,是光明的?!袄蝰R之貞”,有利的像母馬那么順,順天而行,也可以說是順乾卦而行,也可以說順陽而行,這樣產(chǎn)生的中國的人生哲學(xué),同時也可以講男女夫婦的夫唱婦隨,和順家庭才興旺,事業(yè)才發(fā)展,社會才繁榮。并不是說夫唱婦隨即是打倒女權(quán),這個思想是最尊重女權(quán)的,如前面說的馬群、牛群,到了夜間在曠野中休息,自然會讓母馬母牛到中間安全地帶去睡,公馬公牛都在外圍擔(dān)任保衛(wèi)的責(zé)任,男性的偉大也在此自我犧牲的精神。所以夫唱婦隨的順道,并不是壓迫女性,因為女性的許多先天性條件是需要保護(hù)的,所以這里教我們要有效法坤卦的精神,順大眾的精神。古代坤卦為皇后之卦,如以卜卦而言,以這個現(xiàn)象問吉兇禍福,則“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像月亮一樣,先有一度是黑暗的,后面一直是光明??墒堑搅藞A滿的時候要注意了,接著是下坡路,主利是指中間有月圓之日,大好的前途,因是月亮的情形?!拔髂系门?,東北喪朋”,如照我前面的解釋,就像古人一樣把這兩句改為“西南得明,東北喪明”。不過我也認(rèn)為懂了這個道理,也不必要改。“安貞吉”是安詳?shù)?,講人生哲學(xué),要效法坤卦的精神,坤卦永遠(yuǎn)是平安的,等于地球,永遠(yuǎn)是安詳,盡管汽車去碾壓它,開山去爆炸它、挖它,它也不生氣,人要學(xué)到這樣包容、大度、安詳,就公正,結(jié)果大吉大利。
大地的文化
以上是我對坤卦的另一個專利的看法。下面是《彖辭》,看法又不同了,又把坤卦拿來完全作大地——地球的解釋,所謂乾為天,坤為地。
“象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br/>
乾卦有一句話“至哉乾元”,是孔子贊嘆的話,現(xiàn)在孔子又轉(zhuǎn)過來贊嘆坤元,孔孟的儒家思想走這個路子,道家也走這個路子,老子教我們效法天地”。我們做人為什么要效法地球?“萬物資生”,萬物的生命靠地球才能夠生出來,它可沒有向我們要報酬,所以人要效法這種道德的精神,只知付出不要收回去。大地為什么有這種功能和精神,因為大地永遠(yuǎn)像天一樣,給你光明,給你生命的能,它沒有想要破壞你,所以是承受了這種天道的法則,而構(gòu)成了這個大地的精神,這是孔子第一個在抽象方面,贊嘆坤卦——大地的功能。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br/>
第二個觀念,又贊嘆這個大地,教我們?nèi)艘Хù蟮啬敲磦ゴ?,月亮那么光明。古人對一個胸襟偉大、了不起的大人物形容為“光風(fēng)霽月”,同月亮那么光明磊落多好,地有多厚,厚到可以載萬物,所以它的德性之大是沒有邊界的。中國人以前都講天圓地方,而被指為不科學(xué),其實中國人科學(xué)得很,只是把“天圓地方”的意思解釋錯了。中國古人并沒有認(rèn)為地是一個方塊,而是說地是有方位的,分東、西、南、北方。試看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就說地是圓的,漢朝也說宇宙如雞蛋,地球如蛋黃,沒有錯,只怪后世的人自己讀書不夠,亂解釋中國文化?,F(xiàn)在這里也說“德合無疆”,地哪里有疆界?地是圓的,哪里有起點?經(jīng)緯度是人替它假設(shè)的,站在中國立場,中原是起點,站在英國立場,又另外假設(shè)一個起點,所以我們做人處世,要效法大地的精神,德要養(yǎng)得厚,而且要圓融廣大,含蓄偉大的光明,萬有的東西都靠大地生長。
“北馬地類,行地?zé)o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br/>
這里又把科學(xué)精神,拿到人文文化上來解釋。母馬和大地一樣,逆風(fēng)而行,就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關(guān)系,地球是反太陽的方向運轉(zhuǎn),行地?zé)o疆,地球永遠(yuǎn)是運轉(zhuǎn)的,馬也是不休息的,馬睡覺是站著的,懂得物理,這書中的味道就讀出來了。像廟里為什么敲木魚,因為魚的眼睛不會閉上的,魚是不睡覺的,所以敲木魚是教學(xué)道的人,要像魚一樣,要時刻警醒。行地?zé)o疆,也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同樣的道理。人不能有一分一秒的松懈,求學(xué)、做人、為道、為德,都應(yīng)如此,還要“柔順利貞,君子攸行”效法乾坤一樣,天地一樣的胸襟,包容萬象,自強(qiáng)不息。
“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及與類行,
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這里證明了這兩個“朋”字是“明”字,孔子這里也說,開始迷住了找不到路,后來順天體而行,自然反目正常,西南為什么得朋,東北為什么喪朋,那便是指它必須要與同類合群共行,結(jié)果終歸會有吉慶。
“安貞之吉,應(yīng)地?zé)o疆?!?br/>
這是解釋文王卦辭,何謂“安貞吉”?人先要安、要貞——正派,能夠安,能夠正,自然大吉大利,就像大地一樣,那么平靜。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br/>
這里明白地說明,坤卦的現(xiàn)象如大地一樣,大地是坤卦,要懂得坤卦這個符號是大地的代表,講人文文化,做人要效法大地一樣,修養(yǎng)自己的學(xué)問道德,要效法大地之厚,尤其當(dāng)領(lǐng)袖的人要包容,要能負(fù)擔(dān),別人的痛苦都能承擔(dān)起來,“厚德載物”是中國文化儒家道家的最高的學(xué)問。
研究《易經(jīng)》,應(yīng)該發(fā)揮每人自己的智慧,做學(xué)問是很難的,我今日認(rèn)為對的意見,到明天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說不定又把頭一天自己的意見推翻了,所以我所講的,只是提供大家做一個參考,告訴大家一個研究《易經(jīng)》的方法而已,千萬不要過分相信,有時候連對古人都要懷疑,可是懷疑歸懷疑,印證又是另一回事,不可因有一點懷疑,就作全盤的推翻,這就太狂妄了。
現(xiàn)在講坤卦的爻辭。
邵康節(jié)的寶瓶子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
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br/>
這里就和乾卦不同了,我們過去的天文科學(xué),是用十二辟卦來代表十二個月,十二辟卦是乾坤兩卦的變化,坤卦是十月,為純陰之卦,坤卦是在上古,也許更上古形成的。我始終懷疑《易經(jīng)》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chǎn)物,因為它的科學(xué)、哲學(xué)的道理太高明了。我們知道了坤卦是代表十月,在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中,有一個霜降節(jié)氣,這時候夜間會結(jié)霜,當(dāng)早上打開大門,踏到地上有霜的時候,就知道跟著天氣要冷,準(zhǔn)備衣服過冬了。跟著來是立冬、小雪、大雪,就要下雪了,黃河要冰凍了。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如果講哲學(xué),一個學(xué)過《易經(jīng)》的人,就會知道前因后果。一件事情一做的時候,一定曉得后果,對這件事結(jié)論如何,自己的智慧應(yīng)該知道,因為履霜堅冰至,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
那么《彖辭》的解釋,引用爻辭的履霜堅冰,是冬天陰氣開始凝結(jié)起來,開始是前因,至于后果,則“馴致其道,至堅冰也”。順著這個時間下去,就天寒地凍,地下要結(jié)冰的。如果卜卦,得到坤卦初爻,就知道以后還更艱難,但是假如作戰(zhàn),在北方碰到這情形,就知黃河要結(jié)冰了,不需幾天就可渡河而過。在抗戰(zhàn)期間,我們國運昌隆,連續(xù)八年黃河沒有結(jié)冰,假使結(jié)了冰,的確有問題,日本人的馬隊一下子就過來了,日本人一直在等這個機(jī)會,可是上天保佑,抗戰(zhàn)八年中黃河就沒有結(jié)過冰。舉這個例子,就是說明同一個卦,看情形如何?可有利也可不利,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不要迷信,這是智慧的事情,全靠心靈偶然的判斷,如果加上主觀就不行了。
以前有一位善卜的人,占卜到他自己的一只寶瓶在某月某日正午時會破碎得四分五裂,他就不信,在這一天把這只寶瓶,安安穩(wěn)穩(wěn)放在桌子中間,自己則坐在桌旁守著,看這只寶瓶如何破法。到了中午他的太太把飯做好了,叫他吃飯,叫了幾次他都不理,太太見他不聲不響不動,老盯著一個瓶子發(fā)呆,就故意開玩笑,欲驚醒他,拿了一條雞毛撣子向瓶上一敲:“你看這寶瓶干什么?”不小心把這寶瓶敲破了,于是他哦了一聲悟了,悟了什么?忘記把自己算進(jìn)去,就是沒有把主觀算進(jìn)去,這是關(guān)于算卦的有名故事。但這故事中含有很高深的哲理,人處理任何事情,往往不是忘記了自己,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這是做人的修養(yǎng)、事情的處理要千萬注意的道理。所以懂《易經(jīng)》的道理,就是懂做人的道理,因此可以知道儒家的孔孟思想,道家的老莊思想,都是從《易經(jīng)》出來的,諸子百家也都是淵源于《易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