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文化

《云裳華儀》:京繡技藝,精工細作的工匠精神

7月13日,絲路云裳傳統(tǒng)衣韻文化論壇暨故宮出版社新書《云裳華儀:畢紅清代服裝藏珍暨原創(chuàng)作品集》發(fā)布會在北京中國政協文史館舉行。

2021-07-15

澎湃新聞

中國西部底層鄉(xiāng)校再生產研究:網絡游戲為何流行于鄉(xiāng)童世界?

2018年11月,筆者領銜的課題組對中國西部一個農業(yè)縣——四川芥縣(化名)展開了第三輪田野調查,本次調查工作中的一個子項目是“網絡與游戲”。

2021-07-15

在昔日“工人文化宮”,尋找當代的“學校和樂園”

20世紀50年代,大批工人文化宮在全國各地建立,劇場、活動室、學習班,“文化宮”作為消除“高雅藝術”與普羅大眾距離的工具,成為當時人們的“學校和樂園”。

2021-07-14

澎湃新聞

“徠卡女王”和相機背后120位新女性的故事

攝影史中被封神的大多是男性,女性則在很大程度上被遺忘。澎湃新聞獲悉,展覽“相機背后的新女性”正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重新發(fā)現了20世紀20至50年代,20多國、120多位女…

2021-07-13

澎湃新聞

從園林花藝的角度看《紅樓夢》

插花是修身養(yǎng)性的過程,在中國古典小說中也常借花草說人事。

2021-07-13

澎湃新聞

說鄧中夏致譚延闿函

寒齋藏札不拘一格,而最受重視的是古今烈士的遺墨。如楊漣、鄺露、梁鐵君、林時塽、宋教仁、陳其美、廖仲愷、李大釗、區(qū)勵周、鄧中夏、黃祖雄、梁彥明、郁達夫、楊杰、吳石、陳儀等…

2021-07-13

澎湃新聞

彈幕、奇遇、共享“想法”……二手書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二手書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有人認為,書中的手寫文字就是答案。翻開一本二手書,閱讀這些文字,我們可能會開啟一段邂逅。

2021-07-13

二十世紀初,西方和中國的文學與文化

2012年4月16-25日,知名文化研究學者李歐梵教授應北京大學中文系陳平原教授邀請,成為該校第三屆“胡適人文講座”的主講人,做了總題為“中西文化關系與中國現代文學”的五次演講?!?/p>

2021-07-13

見證“鄉(xiāng)愁之美”,黟縣新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背后

擁有西遞、宏村兩處世界文化遺產,44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的安徽黟縣,前不久正式成為中國第137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也是安徽省第六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21-07-12

澎湃新聞

略談康熙初刻八卷本《唐百家詩選》

唐詩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空前絕后的高峰。在不到三百年的時間里,出現了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等多位大家,同時還涌現出了千百位各具特色的中小詩人。

2021-07-12

澎湃新聞

超越文化獵奇:杜威的中國之旅

1919年,美國學者杜威來華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實用主義哲學及教育學傳入中國,并引領了“外國名哲來華講學”的先聲,在中國思想史上影響深遠。

2021-07-12

簡化漢字,歷史的積淀與選擇

前些時日,某博物館舉辦的書畫展中,清代書法家蘇廷玉的行書作品中見有數個“亂”字,在網上引發(fā)爭議:“簡體字是近現代才有的,清代書法作品中出現簡體,肯定是贗品?!?/p>

2021-07-11

Z世代講述中國故事為何獲得大流量高聲量

“一個都不能少——長卷尋寶”系列插畫始于精準扶貧首倡地湘西苗寨十八洞村,采用富有青春感染力的筆觸,描繪新時代56個民族擺脫貧困、走向全面小康幸福生活的場景。

2021-07-11

“可觸摸的”古建展,讓青少年感受江南古宅前世今生

馬頭墻因何而來?木雕、石雕、磚雕紋飾想告訴我們什么?一座江南古宅的木材使用有何講究?

2021-07-11

澎湃新聞

為什么灶臺邊的姑娘是“田螺”變成的?

兒時的盛夏,別有一樁趣事,就是吃田螺——大約十幾年前吧,北京的簋街最紅火最熱鬧的時候,坊間流傳著所謂“四大名吃”:麻?。槔毙↓埼r)、饞嘴蛙、香辣蟹和福壽螺

2021-07-10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