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戚繼光傳

白話明史 作者:清·張廷玉 等


  戚繼光,字元敬,世襲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父親戚景通,曾升遷為都指揮,署理大寧都司,后進京執(zhí)掌神機營,頗有操行。戚繼光幼時即風流瀟灑、氣宇不凡。家里較為貧寒,但戚繼光喜好讀書,并掌握了經(jīng)史要義。嘉靖中繼承武職,被人推薦為署理都指揮僉事,到山東防倭。后改任浙江都司,以參將職分掌寧波、紹興、臺州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1557),倭寇進犯東清、瑞安、臨海,戚繼光救援不及,因為道路險阻的緣故朝廷沒有降罪。不久會合俞大猷部,將汪直余部圍困于岑港。由于久圍不下,戚繼光受到免除官職的處分,戴罪討倭。不多時倭寇突圍逃走,另一支倭寇又焚燒劫掠臺州。給事中羅嘉賓等人彈劾戚繼光沒有戰(zhàn)功,而且有勾結敵寇的嫌疑。有關部門正準備拿他是問,很快又因平定汪直的功勞恢復官職,轉任臺州、金華、嚴州三郡太守。

  戚繼光初到浙江時,見衛(wèi)所官軍久不訓練,戰(zhàn)斗力低下,而金華、義烏民眾一向剽悍,請求招募三千人,教授搏擊陣法,長短兵器配合使用,因此,戚繼光的部隊尤其精悍。又鑒于南方多為水鄉(xiāng)湖區(qū),不利于長距離馳戰(zhàn),于是根據(jù)地形研制陣法,為了步戰(zhàn)的方便,一切戰(zhàn)船、火器、兵械進行精心的選擇和調換。由此,“戚家軍”名揚天下。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肆劫掠桃渚、圻頭。戚繼光迅速趕到寧海,扼守桃渚,在龍山擊敗倭寇,追到雁門嶺。倭寇逃走,并乘虛襲擊臺州,戚繼光親手斬殺倭寇頭目,將倭寇殘余人員逼進瓜陵江,全部溺死。在圻頭的倭寇又趕往臺州,戚繼光在仙居中途伏擊,倭寇無一脫逃。前后九戰(zhàn)九勝,俘虜斬敵計一千多人,燒死、淹死的倭寇無法統(tǒng)計。總兵官盧鏜、參將牛天錫又在寧波、漫州大破倭寇。浙東倭患平息,戚繼光加俸祿三級。福建、廣東倭寇流竄至江西??偠胶趹椪{戚繼光前往救援。戚繼光攻破倭寇上坊的營地,倭寇逃向建寧。戚繼光回到浙江。

  次年,倭寇大舉進犯福建。從溫州方向來的倭寇,會合福寧、連江的眾倭寇攻陷壽寧、政和、寧德。自廣東南澳來者,會合福清,長樂諸路倭寇攻陷玄鐘所,延及龍巖、松溪、大舊、古田、莆田等地。這時寧德屢次被倭寇攻破。距離寧德城十里處的橫嶼,四面皆為水路險隘,倭寇在此安下大營。官軍不敢貿然攻擊,相持一年有余。新近到來的倭寇屯聚在牛田,倭寇頭目駐在興化,東南相互呼應。福建因此連續(xù)告急,胡宗憲又調戚繼光征討。戚繼光首先進攻橫嶼倭寇。沖鋒的士卒每人持一捆草,填平壕溝前進。大破敵營,殺死倭寇二千六百多人。乘勝追至福清,擊敗牛田倭寇,并搗毀其營地,倭寇余部逃到興化。戚繼光急速追趕,半夜時分抵達倭寇屯聚之地,連續(xù)攻破六十營,殺倭一千多人。黎明入城,興化人才知道“戚家軍”到,酒肉慰勞不斷。戚繼光于是回師。抵達福清時,正遇倭寇從東營澳登陸,擊斃倭寇二百人。劉顯也屢次擊破倭寇,福建倭寇幾乎滅絕。于是戚繼光到福建舉行祭飲之禮,刻石紀事于平遠臺而還。

  等戚繼光回到浙江后,新來的倭寇日益增多,并圍困興化城達一月之久。正碰上劉顯派士卒八人攜帶文書入城,士卒衣服上刺有“天兵”二字。倭寇殺死這八名官兵,穿上他們的衣服,欺騙守將入城,夜晚破門迎接倭寇。副使翁時器、參將畢高逃走,通判奚世亭代理政事,被倭寇殺害,興化城被焚燒搶劫一空。倭寇在此滯留兩月,又攻破平海衛(wèi),并以此為據(jù)點。開始,興化告急時,皇帝已任命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官,戚繼光為副總兵。興化城失陷后,劉顯士卒較少,守在城下而不敢攻擊。俞大猷也不想進攻,想調兵合圍困住敵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戚繼光率浙江兵趕到。于是巡撫譚綸命令戚繼光為中鋒,劉顯居左,俞大猷居右,合力攻擊倭寇于平海。戚繼光率先突破,左右軍相繼跟上,殺死倭寇二千二百人,放還被掠奪的百姓三千人。譚綸向朝廷報功,戚繼光功居榜首,劉顯、俞大猷次之。嘉靖帝為此在郊廟行告謝之禮,大張旗鼓地給功臣頒獎。戚繼光先因平定橫嶼倭寇之功,升為署理都督僉事,至此又升為都督同知,世代蔭庇千戶之職,于是取代俞大猷為總兵官。

  次年二月,倭寇余黨又糾集新來倭寇一萬多人,圍困仙游三日,戚繼光在城下?lián)魯≠量?,又追擊倭寇于王倉坪,斬殺倭寇數(shù)百名,倭寇多墜落峽谷而死,剩下的數(shù)千人逃奔到漳浦蔡丕嶺。戚繼光分兵五路,身帶短兵刃爬崖而上,俘虜、殺死倭寇幾百人,倭寇殘余于是掠奪漁舟船逃往海外。很久之后,倭寇從浙江進犯福寧,戚繼光督率參將李超等擊敗倭寇,乘勝追殲永寧倭寇,殺倭三百多人。不久與大猷在南澳擊敗吳平,并征討不肯降服的吳平余部。

  戚繼光統(tǒng)兵號令嚴肅,賞罰分明,言之有信,士卒莫不為其沖鋒陷陣,他與俞大猷均為名將,操行雖不及俞大猷,但果敢剛毅超過俞大猷。大猷老成持重穩(wěn)健,戚繼光則如飆風閃電迅捷威猛,多次摧毀強倭,其名氣更在俞大猷之上。

  隆慶初年,因薊州鎮(zhèn)屢有邊患,給事中吳時來請召俞大猷、戚繼光專門訓練邊兵。兵部討論結果是僅用戚繼光,于是召戚繼光為神機營副將。正逢譚綸在遼、薊督兵,為此集步兵三萬,征浙兵三千,請求委托戚繼光訓練?;实弁狻Bc二年(1568)五月,任命戚繼光以都督同知職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zhèn)練兵事宜,總兵官以下均受其節(jié)制。戚繼光到薊州后上疏:

  “薊門之兵,名義上眾多而實際上不足,為何如此說呢?原因有七條:駐屯軍人不習兵事,而好微末之技,壯健的兵卒為將帥役使差遣,只有老弱的兵卒在部隊充數(shù),這是第一;邊寨曲折漫長,卻極少設立通郵機構,使臣賓客來往不斷,每天迎接不暇,參將、游擊成為驛使,營房關壘變成了驛站,此為第二;敵寇來犯,而調遣無方,長途奔赴,人馬兩傷,為第三;防守邊塞的士卒缺乏嚴明的約束,行伍不整,為第四;作戰(zhàn)中騎兵不用馬,反而徒步,這是第五;家兵氣盛而軍心離散,這是第六;樹立邊寨障礙而不選擇輕重緩急,防備地點眾多而使兵力分散,這是第七。這七條弊害不除,邊備怎能完好。

  “并且還有士卒不訓練的六條過失,雖然訓練但無益處的弊端又有四條。什么叫不訓練?邊寨所依賴的是兵卒,兵卒所依賴的是將帥;現(xiàn)今恩威號令不能讓人心服,營規(guī)條例不能使其齊心協(xié)力,無論舒緩還是急促都難以驅使,這是第一;擁有火器而不知道使用,這是第二;對當?shù)匕傩辗艞売柧?,這是第三;從各鎮(zhèn)調來充實邊防的兵卒,以自己非當?shù)匦l(wèi)所統(tǒng)轄,漫無紀律,這是第四;偏師民兵超過四萬人,且人各一心,這是第五;練兵的要務首先在于練將。眼下注意武舉考試,多種途徑的選擇薦舉與此類似,但這是選將,并非練將之道,這是第六。何謂雖練無益呢?現(xiàn)今一營兵卒,作為炮手的常有十人。不知兵法中各種兵器交互使用,應當以長衛(wèi)短,短以救長,這是第一;三軍的士卒各有擅長之技,戰(zhàn)鼓軍旗等,都應有所準備,現(xiàn)今都棄置不用,這是第二。拉弓射箭的功力不能比敵人更強,而想以此取勝,這是第三。教練之法,各有淵源系統(tǒng)。外表美觀則不實用,實用則不美觀,當今訓練全無實在內容,這是第四。

  “臣又聽說兵形如水,水隨地而流動,用兵要根據(jù)不同的地形環(huán)境而決定取勝的戰(zhàn)法。薊州的地形有三種,廣闊的平原田野,是內地百里以南的地形。險阻平易參半,是內地靠近邊塞的地形。山谷狹隘,樹大林深,是邊塞之外的地形。敵人進入平原,利于車戰(zhàn)。在靠近邊關的內地長于馬戰(zhàn)。在邊關之外,宜于步戰(zhàn)。三者交互使用,才可能獲得戰(zhàn)爭勝利的主動權。現(xiàn)今邊兵只練習騎馬,不熟悉山戰(zhàn)、林戰(zhàn)、狹谷之戰(zhàn)的陣法,這只有浙江兵能做得到。請還給我浙東殺手、炮手各三千名,再募西北壯士,配備充足的騎兵部隊五支,步兵十支,聽我專門訓練,軍中所需諸物,隨時供應,這是我最大的心愿?!庇终f“:我的官職為初設,諸位將官視作多余的職位,我如何從容行事呢?”

  戚繼光的奏章下到兵部,皇上說薊鎮(zhèn)既然有總兵,又設總理,事務之權分割,諸位將官多作觀望狀,應召還總兵郭琥,專門任用戚繼光。于是任命戚繼光為總兵官,鎮(zhèn)守薊州、永平、山海等處,而浙江兵停止北調??间浧蕉▍瞧降墓?,戚繼光升任右都督。敵寇侵入青山口,官軍擊退了敵人。

  自嘉靖以來,邊墻雖然修復,但沒有建立墩臺。戚繼光在塞上巡視,倡議建設敵臺。大概意思是說:“薊州邊墻,綿延二千里,一處出了毛病,其他各處雖然堅固也均遭禍及。近年來,年年修建卻年年崩塌,空費無益之錢。請跨墻建筑敵臺,以..望四方。臺高五丈,中間空虛,分上中下三層,每臺安置百人,兵器鎧甲干糧俱備。命令邊兵畫地計工,先建一千二百座。然而邊卒質樸,強制施以軍法恐怕他們受不了,請募集浙江人組成一軍,以提倡勇敢精神?!笨偠?、巡撫將戚繼光的建議報告給皇上,批復。浙江兵三千人開到,列陣于郊外,適逢大雨,自早晨至午后,筆直站立不動。邊軍大為驚異,從此知道軍令的嚴肅。隆慶五年(1571)秋,敵臺修成,堅固雄壯,在二千里的邊塞上聲勢聯(lián)接。詔令賜予世代蔭庇特權,并賞給銀幣。

  戚繼光建議設立車營,每一輛車用四人推拉,戰(zhàn)時則結為方陣,馬步軍居中。又制作拒馬器,這種兵器輕巧便利,可以阻遏敵人騎兵的沖擊。敵寇來到,先放火器,接近則由步兵持拒馬器排列向前,兼用長槍、..筅。敵寇逃跑,則以騎兵追殺。又將輜重營放在陣后,以南方兵為前鋒,調來的援兵以策應為主,本鎮(zhèn)兵卒專門戍守。節(jié)制精明,兵器鋒利,薊門軍容風紀遂成為諸邊之冠。

  當此時,蒙古俺答部已往來朝貢,宣府、大同以西戰(zhàn)火平熄。只有移居安插在漢地的小王子的后代土蠻,擁有部眾十多萬,常常侵擾薊門。而朵顏董狐貍及兄長的兒子長昂與土蠻勾結,時而叛亂,時而歸服。萬歷元年(1573)春天,朵顏董狐貍與長昂圖謀進犯。他們奔馳到喜峰口,勒索封賞不成,就肆意殺掠,并在邊塞附近圍獵,以誘使官軍出戰(zhàn)。戚繼光率兵出擊,幾乎生擒狐貍。這年夏天,朵顏董狐貍又進犯桃林,但未能遂其意愿而去。長昂亦來進犯界嶺。官軍俘虜殺傷了許多敵人,守邊的明朝官吏婉言勸說敵人歸降,朵顏董狐貍于是叩關請求通貢,朝廷討論給以歲賞。第二年春天,長昂又窺視各邊關塞口,但無計進入,就與狐貍共逼長禿使之入侵。戚繼光率官軍逐敵于塞外,并俘長禿而歸。長禿,是狐貍的弟弟,長昂的叔父。于是狐貍、長昂二人率部落頭目及親族三百人,叩關請赦死罪,狐貍身穿白色的衣服叩頭請求赦免長禿。戚繼光與總督劉應節(jié)等商議,派遣副將史宸、羅端去喜峰口受降。狐貍等羅列而拜,獻還所掠奪的邊民,并聚刀盟誓再不入侵。明朝釋放了長禿,允許通貢如前。由于戚繼光在任,這二部敵人不敢進犯薊門。

  不久以守邊之功,戚繼光被提升為左都督。已而,增筑敵臺,分所轄十二防區(qū)為三協(xié),每協(xié)置副將一人,分別訓練士卒兵馬。炒蠻進犯,湯克寬戰(zhàn)死,戚繼光被彈劾,但沒有治罪。很久以后,炒蠻又攜妻大嬖只襲擊剽掠明朝邊卒,官軍追逐擊破炒蠻部。土蠻進犯遼東,繼光與遼東官軍一道擊退敵人。戚繼光已加太子太保,錄功加少保。

  自順義王受封,朝廷以八項內容考核邊臣:即積聚錢糧、修建關隘、訓練兵馬、整理器械、開辟屯田、理清鹽法、收集塞馬、解散叛黨,每隔三年即遣大臣檢閱巡視,考定等級。繼光因此頻受封贈。南北名將馬芳、俞大猷先后離世,獨戚繼光與李成梁仍然健在。由于薊門防守十分強固,敵人無從得入,于是盡數(shù)轉攻遼東,因此李成梁頗得建功的機會。

  自嘉靖庚戌年(1550)俺答進犯京師后,邊防獨重薊門,增加兵卒,補充餉源,天下為之驚動。又設置昌平鎮(zhèn),委任大將,昌平與薊門互為唇齒。邊寇仍然不時蹂躪內地,總督王忄予、楊選因軍事失利而遭殺身之禍。十七年間,調換大將十人,這些人均因罪去職。戚繼光在邊鎮(zhèn)十六年,邊關防務完備,薊門安然。繼任者,隨其成法,數(shù)十年間太平無事。戚繼光的功績也有賴于當國大臣徐階、高拱、張居正的先后倚重信任。尤其是張居正,諸事均與繼光商量,有想與繼光為難者,張居正總是將其調走。諸位督撫大臣如譚綸、劉應節(jié)、梁夢龍等人均與繼光友善,從不牽制繼光,所以戚繼光能夠更加自由發(fā)揮其長。

  張居正死后半年,給事中張鼎思說戚繼光不宜于守北,當朝大臣即將其改任廣東。戚繼光郁郁不得志,勉強赴任,一年后即告病請歸。給事中張希皋等又彈劾他,戚繼光竟因此罷職歸鄉(xiāng)。家居三年,御史傅光宅上疏推薦戚繼光,反而遭到剝奪俸祿的處分。戚繼光也抑郁而逝。

  戚繼光歷任南北邊防重任,聲譽顯著。在南方戰(zhàn)功特盛,北方則專門致力于防守。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練兵紀實》,為兵家所看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