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兌,字良仲,寧海人。頗以經(jīng)時濟世之才自負(fù),精通天文、地理、卜筮方面的書籍。元朝末年,他預(yù)知國運將另有所歸,就以布衣身份獻書給太祖,列一綱三目,訴說天下大計。當(dāng)時,太祖已平定寧越,規(guī)劃攻打張士誠、方國珍,然而察罕的勢力還很強盛,派使者至金陵召降太祖,葉兌在書中把此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已處理策劃得十分詳盡。其意思如下:
我聽說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規(guī)模,韓信初見高祖,就籌劃著楚、漢的成敗,孔明臥草廬,就與先主討論三分天下的形勢?,F(xiàn)在的形勢,應(yīng)該北面斷絕李察罕,南面吞并張九四,撫慰溫、臺,占領(lǐng)閩、越,定都建康,在江、廣發(fā)展勢力,進則可以越過兩淮北征,退則可以劃長江而自守。金陵自古就有龍蟠虎踞之稱,是帝王之都,集中兵力資財,攻則能克,守則能固,一百個察罕又能把我怎么樣呢。長江的防備,不要急于上游?,F(xiàn)義師已攻克江州,足以遮蓋全吳,何況從滁州、和州至廣陵,都被我方占領(lǐng),,不但可以守衛(wèi)長江,而且可以兼守淮河。張氏的覆滅指日可待,淮東諸郡也將前來歸附。北略中原,可以吞并李氏?,F(xiàn)聽說察罕妄自尊大,寫信給您,就像曹操召見孫權(quán)一樣。我認(rèn)為元朝的天運將終止,人心不向,而察罕想效法曹操,形勢卻是一樣的了。宜用魯肅的計策,鼎足江東,待等機遇,這就是大綱。
目標(biāo)有三個。張九四的地盤,南面包括杭、紹,北跨通、泰,以平江為巢穴?,F(xiàn)想攻打他,不如佯稱攻取杭、紹、湖、秀,而派大兵直搗平江。城堅固難以一下子攻占,則以鎖城法困之。
張氏的重鎮(zhèn)在紹興,紹興遠(yuǎn)離江海,所以多次進攻而攻不下,它的運糧道路在三斗門。如派一支部隊攻打平江,斷絕它的糧道,一支部隊攻打杭州,斷絕它的援兵,這樣紹興就一定能攻下,進攻蘇杭的目的,是在于占領(lǐng)紹興,這就是所說的多方交戰(zhàn)必定失誤。紹興被攻下后,杭州就會孤立,湖、秀也會聞風(fēng)而敗,然后進攻平江,鏟除敵人的要害,江北的余部就會隨之瓦解,這是第二個計策。
方國珍狼子野心,不可馴狎。往年大兵攻占婺州,他即奉書納款。后派夏煜、陳顯道招諭,他又狐疑不歸從。派使者從海道報告元,說江東命他納款,誘使張日永帶著詔令而來,又派韓叔義為說客,說明自己是奉行詔令。他既已降歸了我,而又招我降元,他就是如此反復(fù)無常,十分狡詐,應(yīng)當(dāng)興師問罪。然而他以水為命,一聽說部隊到來,就帶領(lǐng)全家航行到海上去了,中原步騎奈何不了他。攻戰(zhàn)的上策是攻心,他說只要杭、越一平定,他即歸順,這不過是迷惑我軍罷了。攻打他的戰(zhàn)術(shù),限定他歸順的日期。他自從方國璋覆滅后,就知道自己的勢力不行了,就連叔義也稱說我軍勢力強盛,可見元氣大傷了。現(xiàn)因陳顯道以自通,正可威脅他而使其順從。此事宜快不宜慢。宣諭之后,更置官吏,拘集舟艦,剝奪他的兵權(quán),以防止不測,三郡可不勞而定。
福建原和浙江同屬一道,兵弱城市簡陋。兩浙平定后,他一定歸附,攻下它只要一個辯士的力量。如果收復(fù)拖延太久,則大兵自溫、處州進入,奇兵從海道攻打,福州必定難以支撐,福州被攻下,附近的郡就迎刃而解。聲望威震,然后進取兩廣,易如反掌。
太祖對他的話十分驚奇,準(zhǔn)備留用他,他力辭而去。賜給金銀幣襲衣。幾年以后,平定天下,規(guī)模次第基本上和葉兌說的一樣。
我聽說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規(guī)模,韓信初見高祖,就籌劃著楚、漢的成敗,孔明臥草廬,就與先主討論三分天下的形勢?,F(xiàn)在的形勢,應(yīng)該北面斷絕李察罕,南面吞并張九四,撫慰溫、臺,占領(lǐng)閩、越,定都建康,在江、廣發(fā)展勢力,進則可以越過兩淮北征,退則可以劃長江而自守。金陵自古就有龍蟠虎踞之稱,是帝王之都,集中兵力資財,攻則能克,守則能固,一百個察罕又能把我怎么樣呢。長江的防備,不要急于上游?,F(xiàn)義師已攻克江州,足以遮蓋全吳,何況從滁州、和州至廣陵,都被我方占領(lǐng),,不但可以守衛(wèi)長江,而且可以兼守淮河。張氏的覆滅指日可待,淮東諸郡也將前來歸附。北略中原,可以吞并李氏?,F(xiàn)聽說察罕妄自尊大,寫信給您,就像曹操召見孫權(quán)一樣。我認(rèn)為元朝的天運將終止,人心不向,而察罕想效法曹操,形勢卻是一樣的了。宜用魯肅的計策,鼎足江東,待等機遇,這就是大綱。
目標(biāo)有三個。張九四的地盤,南面包括杭、紹,北跨通、泰,以平江為巢穴?,F(xiàn)想攻打他,不如佯稱攻取杭、紹、湖、秀,而派大兵直搗平江。城堅固難以一下子攻占,則以鎖城法困之。
張氏的重鎮(zhèn)在紹興,紹興遠(yuǎn)離江海,所以多次進攻而攻不下,它的運糧道路在三斗門。如派一支部隊攻打平江,斷絕它的糧道,一支部隊攻打杭州,斷絕它的援兵,這樣紹興就一定能攻下,進攻蘇杭的目的,是在于占領(lǐng)紹興,這就是所說的多方交戰(zhàn)必定失誤。紹興被攻下后,杭州就會孤立,湖、秀也會聞風(fēng)而敗,然后進攻平江,鏟除敵人的要害,江北的余部就會隨之瓦解,這是第二個計策。
方國珍狼子野心,不可馴狎。往年大兵攻占婺州,他即奉書納款。后派夏煜、陳顯道招諭,他又狐疑不歸從。派使者從海道報告元,說江東命他納款,誘使張日永帶著詔令而來,又派韓叔義為說客,說明自己是奉行詔令。他既已降歸了我,而又招我降元,他就是如此反復(fù)無常,十分狡詐,應(yīng)當(dāng)興師問罪。然而他以水為命,一聽說部隊到來,就帶領(lǐng)全家航行到海上去了,中原步騎奈何不了他。攻戰(zhàn)的上策是攻心,他說只要杭、越一平定,他即歸順,這不過是迷惑我軍罷了。攻打他的戰(zhàn)術(shù),限定他歸順的日期。他自從方國璋覆滅后,就知道自己的勢力不行了,就連叔義也稱說我軍勢力強盛,可見元氣大傷了。現(xiàn)因陳顯道以自通,正可威脅他而使其順從。此事宜快不宜慢。宣諭之后,更置官吏,拘集舟艦,剝奪他的兵權(quán),以防止不測,三郡可不勞而定。
福建原和浙江同屬一道,兵弱城市簡陋。兩浙平定后,他一定歸附,攻下它只要一個辯士的力量。如果收復(fù)拖延太久,則大兵自溫、處州進入,奇兵從海道攻打,福州必定難以支撐,福州被攻下,附近的郡就迎刃而解。聲望威震,然后進取兩廣,易如反掌。
太祖對他的話十分驚奇,準(zhǔn)備留用他,他力辭而去。賜給金銀幣襲衣。幾年以后,平定天下,規(guī)模次第基本上和葉兌說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