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遇,字中行,祖先為曹人。高祖義甫,是宋朝翰林學士,遷移到建康,此后子孫一直居住在這里。陳遇天資過人,篤學博覽,精通象數(shù)之學。元末為溫州教授,不久辭官歸隱,學者們稱之為靜誠先生。太祖渡江,得到秦從龍的推薦,發(fā)聘書聘請陳遇,引用伊、呂、諸葛為比喻。陳遇到來,和太祖交談,太祖十分高興,于是留他參與密謀,逐漸成為親信。太祖擔任吳王,授予他供奉司丞,他推辭了。太祖即皇位,三次授予翰林學士,都予以辭退。于是賜給肩輿一乘,衛(wèi)士十人保護他出入,以顯示榮華恩寵。
洪武三年(1370),奉命到浙江廉察民情,回來后賜給金銀玉帛。任命為中書左丞,又辭職不就。第二年召對華蓋殿,賜坐,命令草擬《平西詔》。授予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大學士,又辭去。西域進貢良馬,陳遇引用西漢的典故進諫。任命為太常少卿,堅決推辭。強迫他,也不同意。最后任命為禮部尚書,又堅決推辭。太祖沉思很久,順從了他。從此不再強迫他做官。太祖曾從容地說要讓他兒子做官,陳遇說:“我三個兒子都還小,學業(yè)未成,等以后再說吧?!碧嬉矝]再強求。
陳遇自開國之始,就一直侍候在太祖身邊。太祖曾問他保國安民的良策,陳遇回答說“:不嗜殺人,減輕賦稅,任用賢良,把恢復先王禮樂作為首要任務?!庇械耐⒊家蜻^錯而遭到譴責,陳遇力爭解圍,使得多半人都得到諒解。他計謀多,但秘而不傳,極力崇禮,勛戚大臣無人可以和他相比。太祖多次親臨他的住處,言必稱先生,有時稱之為君子。任命官職就推辭,顯示出了他的高尚。十七年(1384)去世,賜葬鐘山。
洪武三年(1370),奉命到浙江廉察民情,回來后賜給金銀玉帛。任命為中書左丞,又辭職不就。第二年召對華蓋殿,賜坐,命令草擬《平西詔》。授予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大學士,又辭去。西域進貢良馬,陳遇引用西漢的典故進諫。任命為太常少卿,堅決推辭。強迫他,也不同意。最后任命為禮部尚書,又堅決推辭。太祖沉思很久,順從了他。從此不再強迫他做官。太祖曾從容地說要讓他兒子做官,陳遇說:“我三個兒子都還小,學業(yè)未成,等以后再說吧?!碧嬉矝]再強求。
陳遇自開國之始,就一直侍候在太祖身邊。太祖曾問他保國安民的良策,陳遇回答說“:不嗜殺人,減輕賦稅,任用賢良,把恢復先王禮樂作為首要任務?!庇械耐⒊家蜻^錯而遭到譴責,陳遇力爭解圍,使得多半人都得到諒解。他計謀多,但秘而不傳,極力崇禮,勛戚大臣無人可以和他相比。太祖多次親臨他的住處,言必稱先生,有時稱之為君子。任命官職就推辭,顯示出了他的高尚。十七年(1384)去世,賜葬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