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頤浩字元直,其祖先是樂陵人,遷居齊州??贾羞M士。父喪后家貧,親自耕種以贍養(yǎng)老小。后來任密州司戶參軍,因為李清臣的推薦,任..州教授。授任宗事博士,歷官入朝任太府少卿、直龍圖閣、河北轉(zhuǎn)運副使,升任徽猷閣待制、都轉(zhuǎn)運使。
討伐燕地之役,頤浩以轉(zhuǎn)輸官身份隨種師道到白溝。攻取燕山之后,郭藥師的二萬部隊,契丹的一萬多部隊,都依靠政府供養(yǎng),詔令任命頤浩為燕山府路轉(zhuǎn)運使。頤浩上言說:“開拓極遠的邊疆,其勢難守,即使窮竭財力,無法善后?!庇稚献嚓愂鲅嗌?、河北危急之事五件,希望廣泛征求長久之策。徽宗大怒,下令奪去他的職務,而兼職如故;不久恢復官職,升任徽猷閣直學士。金人攻入燕地,郭藥師劫持頤浩與蔡靖等人降敵。敵人撤退后回歸,重新任命為河北都轉(zhuǎn)運使,因病辭職,任提舉崇福官。
高宗即帝位,授任他為知揚州?;实鄣侥戏剑U浩入宮晉見,授任戶部侍郎知揚州,升任戶部尚書。大盜張遇聚兵數(shù)萬駐扎在金山,縱兵燒掠。頤浩單身與韓世忠到他們的兵營,勸說他分清順逆,張遇的部隊放下兵器投降。升任吏部尚書。
建炎二年(1128),金人逼近揚州,皇帝南渡鎮(zhèn)江,召隨從大臣詢問去留之策。頤浩叩頭希望留在此地,作為江北的聲援;否則,敵人乘勢渡江,事情越是危急?;噬系藉X塘,授任頤浩為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回兵駐扎京口。金人離開揚州,頤浩改任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江寧府。
當時苗傅、劉正彥作亂,逼高宗避位。頤浩到江寧,接受改元為明受的詔令,正遇朝廷討論,都不敢開口。頤浩說“:這一定是有兵變?!逼渥訁慰拐f“:皇上人當中年,二帝蒙塵沙漠,日夜期望拯救,哪里肯倉促遜位給幼兒呢?可知兵變無疑。”頤浩立即派人送信給張浚說:“時事如此,我們只能不得已嗎?”張浚也認為頤浩有威望,能處理大事,寫信給頤浩報告起兵情況。頤浩于是與張浚及諸將相約,合兵討賊。當時江寧百姓驚懼,頤浩于是令楊惟忠留駐,安撫人心。而且提防苗傅等人計窮挾持皇帝由廣德渡江,戒令惟忠先作控制準備。不久有詔令,召頤浩到樞密院任職。上書說:“當今金兵乘戰(zhàn)勝之威,群盜有蜂起之勢,興衰撥亂,事體艱難,怎能讓皇帝退享安逸?請趕快讓皇帝復位,以圖謀恢復大計?!庇谑窃诮瓕幤鸨?,舉鞭誓師,士兵們都十分感奮。
快到平江時,張浚坐小船迎接他,兩人相持而泣,互商大計。頤浩說:“頤浩往年諫阻開邊,幾乎死于宦官之手;承辦漕運,幾乎陷沒在腥膻之地?,F(xiàn)在事情如果不成功,不過被族滅而已,為國家而死,豈不快哉?”張浚認為他很豪壯。就在船中草制檄命,進升韓世忠為前軍,張俊輔佐他,劉光世為游擊,頤浩、張浚統(tǒng)率中軍,劉光世分兵殿后。頤浩從平江出發(fā),苗傅同黨假托圣旨請頤浩單騎入朝。頤浩上奏說,所統(tǒng)將士,都是激于忠義,可合不可離。苗傅等人驚恐,于是請高宗復位。軍隊到達秀州,頤浩勉勵諸將說“:現(xiàn)在雖然已反正,但賊臣仍在宮內(nèi)握有兵權,事情如果不成功,一定加我以造反之名,翟義、徐敬業(yè)之事可為借鑒。”到達臨平,苗傅等人抵抗。頤浩披甲出入戰(zhàn)陣,督促世忠等人破賊,苗傅、劉正彥引兵逃走。頤浩帶領勤王護駕部隊入城,人民夾道圍觀,掩面而泣。
朱勝非被罷去相位,皇上任命頤浩為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改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噬系浇担犝f金兵又進犯,召問諸將移都之地,頤浩說“:金人想以陛下所到之地為邊界,現(xiàn)在應當邊戰(zhàn)邊避,奉陛下于萬全之地,我愿意留在常、潤死守。”皇上說:“我身邊不能沒有宰相?!庇谑敲铐n世忠守鎮(zhèn)江,劉光世守太平?;实鄣狡浇?,聽說杜充潰敗,皇帝說:“事情很急迫了,怎么辦?”頤浩于是獻航海之策。
當初,建炎御營使本來以行幸總令軍政,而由宰相兼任,于是專斷兵權,樞密府幾乎無法干預。頤浩任相時尤其專橫,趙鼎指責他的過失。四年,改任趙鼎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趙鼎謝絕,并且攻詆頤浩,上了十幾道奏章,頤浩請求離職。授任他為鎮(zhèn)南軍節(jié)度、開府儀同三司、醴泉觀使,詔令因為頤浩倡義救王,所以優(yōu)禮他。
奉化盜賊蔣璉趁亂為變,劫持頤浩到軍中,高宗因為頤浩的緣故,赦免而招安他們。不久授任頤浩為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頤浩請求撥給五萬士兵駐扎建康等處,又請求把王王燮、巨師古的軍隊隸屬于自己。快到鎮(zhèn)江時,而李成派部將馬進圍攻江州。于是把軍隊駐扎在鄱陽,會合楊惟忠的部隊,奏請與他們一起奔赴南康,派師古去救江州。與敵人激戰(zhàn),頤浩、惟忠失利,師古敗逃到洪州。頤浩請求增加軍隊討伐李成,高宗說“:頤浩奮不顧身,為國討賊,群臣不及他,但是輕率進兵,是他的失誤。”詔令王王燮帶領一萬多人迅速前去策應。頤浩又在左蠡駐扎下來,又得到..門舍人崔增的部隊一萬多人,軍勢復振。命王王燮、崔增攻擊敵人,大敗敵人,乘勝到江州,而馬進已攻陷江州城。朝廷任命張俊為招討使,張俊到后,打敗馬進。馬進逃走,李成率領殘兵投降劉豫。
詔令因為淮南百姓未恢復生產(chǎn),必須由威望大臣管理,任命頤浩兼任宣撫,并兼管壽春府、滁廬和州、無為軍。在分寧招降趙延壽,得到他的五千精銳部隊,分隸諸將。張琪從徽州進犯饒州,有軍隊五萬人。當時頤浩從左蠡撤軍,軍營中士兵不滿一萬人,郡中百姓驚恐。頤浩命令部將閻皋、姚端、崔邦弼列陣待敵。張琪進攻閻皋的部隊,姚端、崔邦弼兩軍夾擊敵人,大敗敵軍。皇上授任頤浩為少保、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
二年,皇上從越州回到臨安。當時桑仲在襄陽,打算進攻奪取京城,請求朝廷舉兵聲援。頤浩于是大議出師,而親自督率軍隊攻向北方。高宗對頤浩、秦檜說“:頤浩主管軍事,秦檜治理政事,就像種、蠡那樣分職?!倍斯餐瑘?zhí)政,秦檜知道頤浩不被輿論贊許,多引薦知名人士幫助自己,打算傾軋他而獨掌朝政。高宗于是下詔禁戒結(jié)黨,授任頤浩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在鎮(zhèn)江開府辦公。頤浩征召文武人士七十多人,帶領神武后軍及御前忠銳崔增、趙延壽兩支軍隊隨行,百官列班送行。頤浩到達常州,延壽軍叛亂,劉光世殲滅他的軍隊;又聽說桑仲已死,于是不再前進,稱病求罷。詔令他回朝,任命知紹興府朱勝非同都督諸軍事。
頤浩回朝后,打算傾軋秦檜,于是引薦勝非幫助自己。給事中胡安國指責勝非必誤大計,勝非又任紹興府,不久任醴泉觀使兼侍讀。安國壓著詔書不發(fā),頤浩命令檢正諸房文字黃龜年書寫任命行狀。安國因為失職請求離任,朝廷罷免他。秦檜上章請求留用安國,皇上不答復。侍御史江躋、左司諫吳表臣都因為論救安國被罷免,程蠫、胡世將、劉一止、張燾、林待聘、樓癤也因為是秦檜同黨遭貶斥,臺省一空,于是罷免秦檜的相位。
頤浩單獨執(zhí)政,多次請求興兵恢復中原,說:“太祖取天下,軍隊不過十萬,現(xiàn)在有軍隊十六七萬。但是自從金人南侵,不敢擋其兵鋒。連年韓世忠、張俊、陳思恭、張茶多次奏請,人有戰(zhàn)心,天將悔禍。再者金人把中原交給劉豫,連兒童都知道他不能立國。希望圣斷早定,決策北伐?,F(xiàn)在的精銳部隊都是中原人,恐怕時間長了志氣消磨,今后難以舉事?!碑敃r盜賊稍微平息,頤浩請求派遣使者巡行地方,處理訟獄,宣傳德意。李綱宣撫河南,頤浩上訴李綱縱暴無善的事,請求罷去諸路宣撫的名號,李綱只任安撫使。當時李光在江東,寫信給頤浩,說李綱有大節(jié),四夷畏服。頤浩指責李光結(jié)黨,諫官因此指責李光罷免了他。當時審計濫賞,頤浩常常濫施賞罰,右司郎官王岡認為不行,說:“你秉持國權,不公平怎么行?”
頤浩再度執(zhí)政共二年,高宗因為水旱、地震下詔責怪自己征求上言,頤浩連續(xù)上章請罪。高宗一天對大臣們說“:國家四方水旱,無不報告朝廷。近來蘇州、湖州地震,泉州大水,卻不上奏,為什么?”侍御史辛炳、殿中常同議論指責頤浩的過錯,于是罷去相位任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提舉洞霄宮,為特進、觀文殿大學士。五年,皇上下詔詢問大臣們戰(zhàn)守策略,頤浩條列十件事獻給皇上,授任湖南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潭州。當時郴、衡、桂陽暴亂,頤浩派人全部討平?;实墼诮担谌晤U浩為少保、浙西安撫制置大使、知臨安府、行宮留守。明堂禮舉行后,進封他為成國公。
八年,皇上打算回到臨安,任命頤浩為少傅、鎮(zhèn)南定江軍節(jié)度使、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頤浩稱病求罷。授任醴泉觀使。九年,金人歸還河南地,高宗打算讓頤浩前往陜西,命令中使召他到行宮。頤浩以老病辭謝,并且條奏陜西利害,認為金人無故歸還地方,一定有陰謀。召他趕赴朝廷,到了后,因病不能晉見,于是聽任他歸家。不久,去世,追贈太師,追封為秦國公,謚號為“忠穆”。
頤浩有膽略,善于騎馬射箭,在國家艱難之際,人們十分倚重他。自從江南再度任相,胡安國用書信勸他效法韓忠獻,以至公無我為先務,切戒報恩復仇,頤浩不能采用。當時軍中經(jīng)費不足,頤浩與朱勝非創(chuàng)立江、浙、湖南諸路大軍月樁錢,于是地方官吏常常橫征暴斂,成為東南的大患。
討伐燕地之役,頤浩以轉(zhuǎn)輸官身份隨種師道到白溝。攻取燕山之后,郭藥師的二萬部隊,契丹的一萬多部隊,都依靠政府供養(yǎng),詔令任命頤浩為燕山府路轉(zhuǎn)運使。頤浩上言說:“開拓極遠的邊疆,其勢難守,即使窮竭財力,無法善后?!庇稚献嚓愂鲅嗌?、河北危急之事五件,希望廣泛征求長久之策。徽宗大怒,下令奪去他的職務,而兼職如故;不久恢復官職,升任徽猷閣直學士。金人攻入燕地,郭藥師劫持頤浩與蔡靖等人降敵。敵人撤退后回歸,重新任命為河北都轉(zhuǎn)運使,因病辭職,任提舉崇福官。
高宗即帝位,授任他為知揚州?;实鄣侥戏剑U浩入宮晉見,授任戶部侍郎知揚州,升任戶部尚書。大盜張遇聚兵數(shù)萬駐扎在金山,縱兵燒掠。頤浩單身與韓世忠到他們的兵營,勸說他分清順逆,張遇的部隊放下兵器投降。升任吏部尚書。
建炎二年(1128),金人逼近揚州,皇帝南渡鎮(zhèn)江,召隨從大臣詢問去留之策。頤浩叩頭希望留在此地,作為江北的聲援;否則,敵人乘勢渡江,事情越是危急?;噬系藉X塘,授任頤浩為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回兵駐扎京口。金人離開揚州,頤浩改任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江寧府。
當時苗傅、劉正彥作亂,逼高宗避位。頤浩到江寧,接受改元為明受的詔令,正遇朝廷討論,都不敢開口。頤浩說“:這一定是有兵變?!逼渥訁慰拐f“:皇上人當中年,二帝蒙塵沙漠,日夜期望拯救,哪里肯倉促遜位給幼兒呢?可知兵變無疑。”頤浩立即派人送信給張浚說:“時事如此,我們只能不得已嗎?”張浚也認為頤浩有威望,能處理大事,寫信給頤浩報告起兵情況。頤浩于是與張浚及諸將相約,合兵討賊。當時江寧百姓驚懼,頤浩于是令楊惟忠留駐,安撫人心。而且提防苗傅等人計窮挾持皇帝由廣德渡江,戒令惟忠先作控制準備。不久有詔令,召頤浩到樞密院任職。上書說:“當今金兵乘戰(zhàn)勝之威,群盜有蜂起之勢,興衰撥亂,事體艱難,怎能讓皇帝退享安逸?請趕快讓皇帝復位,以圖謀恢復大計?!庇谑窃诮瓕幤鸨?,舉鞭誓師,士兵們都十分感奮。
快到平江時,張浚坐小船迎接他,兩人相持而泣,互商大計。頤浩說:“頤浩往年諫阻開邊,幾乎死于宦官之手;承辦漕運,幾乎陷沒在腥膻之地?,F(xiàn)在事情如果不成功,不過被族滅而已,為國家而死,豈不快哉?”張浚認為他很豪壯。就在船中草制檄命,進升韓世忠為前軍,張俊輔佐他,劉光世為游擊,頤浩、張浚統(tǒng)率中軍,劉光世分兵殿后。頤浩從平江出發(fā),苗傅同黨假托圣旨請頤浩單騎入朝。頤浩上奏說,所統(tǒng)將士,都是激于忠義,可合不可離。苗傅等人驚恐,于是請高宗復位。軍隊到達秀州,頤浩勉勵諸將說“:現(xiàn)在雖然已反正,但賊臣仍在宮內(nèi)握有兵權,事情如果不成功,一定加我以造反之名,翟義、徐敬業(yè)之事可為借鑒。”到達臨平,苗傅等人抵抗。頤浩披甲出入戰(zhàn)陣,督促世忠等人破賊,苗傅、劉正彥引兵逃走。頤浩帶領勤王護駕部隊入城,人民夾道圍觀,掩面而泣。
朱勝非被罷去相位,皇上任命頤浩為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改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噬系浇担犝f金兵又進犯,召問諸將移都之地,頤浩說“:金人想以陛下所到之地為邊界,現(xiàn)在應當邊戰(zhàn)邊避,奉陛下于萬全之地,我愿意留在常、潤死守。”皇上說:“我身邊不能沒有宰相?!庇谑敲铐n世忠守鎮(zhèn)江,劉光世守太平?;实鄣狡浇?,聽說杜充潰敗,皇帝說:“事情很急迫了,怎么辦?”頤浩于是獻航海之策。
當初,建炎御營使本來以行幸總令軍政,而由宰相兼任,于是專斷兵權,樞密府幾乎無法干預。頤浩任相時尤其專橫,趙鼎指責他的過失。四年,改任趙鼎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趙鼎謝絕,并且攻詆頤浩,上了十幾道奏章,頤浩請求離職。授任他為鎮(zhèn)南軍節(jié)度、開府儀同三司、醴泉觀使,詔令因為頤浩倡義救王,所以優(yōu)禮他。
奉化盜賊蔣璉趁亂為變,劫持頤浩到軍中,高宗因為頤浩的緣故,赦免而招安他們。不久授任頤浩為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頤浩請求撥給五萬士兵駐扎建康等處,又請求把王王燮、巨師古的軍隊隸屬于自己。快到鎮(zhèn)江時,而李成派部將馬進圍攻江州。于是把軍隊駐扎在鄱陽,會合楊惟忠的部隊,奏請與他們一起奔赴南康,派師古去救江州。與敵人激戰(zhàn),頤浩、惟忠失利,師古敗逃到洪州。頤浩請求增加軍隊討伐李成,高宗說“:頤浩奮不顧身,為國討賊,群臣不及他,但是輕率進兵,是他的失誤。”詔令王王燮帶領一萬多人迅速前去策應。頤浩又在左蠡駐扎下來,又得到..門舍人崔增的部隊一萬多人,軍勢復振。命王王燮、崔增攻擊敵人,大敗敵人,乘勝到江州,而馬進已攻陷江州城。朝廷任命張俊為招討使,張俊到后,打敗馬進。馬進逃走,李成率領殘兵投降劉豫。
詔令因為淮南百姓未恢復生產(chǎn),必須由威望大臣管理,任命頤浩兼任宣撫,并兼管壽春府、滁廬和州、無為軍。在分寧招降趙延壽,得到他的五千精銳部隊,分隸諸將。張琪從徽州進犯饒州,有軍隊五萬人。當時頤浩從左蠡撤軍,軍營中士兵不滿一萬人,郡中百姓驚恐。頤浩命令部將閻皋、姚端、崔邦弼列陣待敵。張琪進攻閻皋的部隊,姚端、崔邦弼兩軍夾擊敵人,大敗敵軍。皇上授任頤浩為少保、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
二年,皇上從越州回到臨安。當時桑仲在襄陽,打算進攻奪取京城,請求朝廷舉兵聲援。頤浩于是大議出師,而親自督率軍隊攻向北方。高宗對頤浩、秦檜說“:頤浩主管軍事,秦檜治理政事,就像種、蠡那樣分職?!倍斯餐瑘?zhí)政,秦檜知道頤浩不被輿論贊許,多引薦知名人士幫助自己,打算傾軋他而獨掌朝政。高宗于是下詔禁戒結(jié)黨,授任頤浩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在鎮(zhèn)江開府辦公。頤浩征召文武人士七十多人,帶領神武后軍及御前忠銳崔增、趙延壽兩支軍隊隨行,百官列班送行。頤浩到達常州,延壽軍叛亂,劉光世殲滅他的軍隊;又聽說桑仲已死,于是不再前進,稱病求罷。詔令他回朝,任命知紹興府朱勝非同都督諸軍事。
頤浩回朝后,打算傾軋秦檜,于是引薦勝非幫助自己。給事中胡安國指責勝非必誤大計,勝非又任紹興府,不久任醴泉觀使兼侍讀。安國壓著詔書不發(fā),頤浩命令檢正諸房文字黃龜年書寫任命行狀。安國因為失職請求離任,朝廷罷免他。秦檜上章請求留用安國,皇上不答復。侍御史江躋、左司諫吳表臣都因為論救安國被罷免,程蠫、胡世將、劉一止、張燾、林待聘、樓癤也因為是秦檜同黨遭貶斥,臺省一空,于是罷免秦檜的相位。
頤浩單獨執(zhí)政,多次請求興兵恢復中原,說:“太祖取天下,軍隊不過十萬,現(xiàn)在有軍隊十六七萬。但是自從金人南侵,不敢擋其兵鋒。連年韓世忠、張俊、陳思恭、張茶多次奏請,人有戰(zhàn)心,天將悔禍。再者金人把中原交給劉豫,連兒童都知道他不能立國。希望圣斷早定,決策北伐?,F(xiàn)在的精銳部隊都是中原人,恐怕時間長了志氣消磨,今后難以舉事?!碑敃r盜賊稍微平息,頤浩請求派遣使者巡行地方,處理訟獄,宣傳德意。李綱宣撫河南,頤浩上訴李綱縱暴無善的事,請求罷去諸路宣撫的名號,李綱只任安撫使。當時李光在江東,寫信給頤浩,說李綱有大節(jié),四夷畏服。頤浩指責李光結(jié)黨,諫官因此指責李光罷免了他。當時審計濫賞,頤浩常常濫施賞罰,右司郎官王岡認為不行,說:“你秉持國權,不公平怎么行?”
頤浩再度執(zhí)政共二年,高宗因為水旱、地震下詔責怪自己征求上言,頤浩連續(xù)上章請罪。高宗一天對大臣們說“:國家四方水旱,無不報告朝廷。近來蘇州、湖州地震,泉州大水,卻不上奏,為什么?”侍御史辛炳、殿中常同議論指責頤浩的過錯,于是罷去相位任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提舉洞霄宮,為特進、觀文殿大學士。五年,皇上下詔詢問大臣們戰(zhàn)守策略,頤浩條列十件事獻給皇上,授任湖南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潭州。當時郴、衡、桂陽暴亂,頤浩派人全部討平?;实墼诮担谌晤U浩為少保、浙西安撫制置大使、知臨安府、行宮留守。明堂禮舉行后,進封他為成國公。
八年,皇上打算回到臨安,任命頤浩為少傅、鎮(zhèn)南定江軍節(jié)度使、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頤浩稱病求罷。授任醴泉觀使。九年,金人歸還河南地,高宗打算讓頤浩前往陜西,命令中使召他到行宮。頤浩以老病辭謝,并且條奏陜西利害,認為金人無故歸還地方,一定有陰謀。召他趕赴朝廷,到了后,因病不能晉見,于是聽任他歸家。不久,去世,追贈太師,追封為秦國公,謚號為“忠穆”。
頤浩有膽略,善于騎馬射箭,在國家艱難之際,人們十分倚重他。自從江南再度任相,胡安國用書信勸他效法韓忠獻,以至公無我為先務,切戒報恩復仇,頤浩不能采用。當時軍中經(jīng)費不足,頤浩與朱勝非創(chuàng)立江、浙、湖南諸路大軍月樁錢,于是地方官吏常常橫征暴斂,成為東南的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