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是弁韓的后裔。位于漢時的樂浪,東西有千里,南北三千里,東望長人,東南是日本,西接百濟(jì),南濱海,北連高麗。王居于金城,周圍長八里,有衛(wèi)兵三千人。他們稱城為“侵牟羅”,內(nèi)縣為“喙評”,外縣為“邑勒”。全國有喙評六個,邑勒五十二個。朝服崇尚白色,喜好祭祀山神。每年八月十五,大設(shè)飲宴,賞賜眾官吏,比賽射箭。任用官吏,以親屬為上,其族名,用“第一骨”、“第二骨”來區(qū)別。姑、姨、表姐妹、侄女都可以聘為妻子。王族是第一骨,妻子也是同族人,生的子女也是第一骨,不娶第二骨的女子為妻,即使娶了,只能做妾。官有宰相、侍中、司農(nóng)卿、太府令等十七級,第二骨的人也可以擔(dān)任。有事定與大家商議,稱之為“和白”,如有一人不同意就作罷。宰相家不斷俸祿,奴僮三千人,甲兵、牛、馬、豬亦相當(dāng)數(shù)量。在海中山上放牧,需要食用就去射殺。貸谷米給人,到期償還不足,就以奴婢之役償還。王姓金,貴人姓樸,百姓有名無姓氏。餐具用柳杯,也用銅及瓦制作。元旦日互相慶賀,這一天要拜日月神。男子穿短衣及褲,婦女穿長袍,見人必跪,以手及地表示尊敬,不施粉黛,頭發(fā)繞在頭上,用珠彩做裝飾。男子剪發(fā),用黑巾包頭。
街市上售貨的都是婦女。冬天在堂屋中做灶坑,夏天則將食物放在冰上。牲畜沒有羊,少有驢、騾,多馬。馬雖高大,但不善馳騁。
所謂長人,人高三丈,牙齒銳利,手指如鉤,滿身黑毛,不吃熟食,啃禽獸為食,有時還抓人吃,抓到婦女,就要她們縫制衣服。其國境內(nèi)連山幾十里,有峽谷,用鐵做門,稱之為“關(guān)門”,新羅常派幾千弓箭手守衛(wèi)。
當(dāng)初,百濟(jì)攻打高麗,高麗來求援,新羅發(fā)全部兵力打敗百濟(jì),從此兩國相攻不止。后來擒獲百濟(jì)王,殺了,結(jié)怨更深。武德四年(621),王金真平派使者入朝,高祖詔令通直散騎侍郎庾文素持節(jié)前往答禮并送禮物。三年后,委任金真平為柱國,封爵樂浪郡王、新羅王。
貞觀五年(631),來朝獻(xiàn)女樂兩名,太宗說“:近日林邑獻(xiàn)鸚鵡,它說想家,懇請我讓它回國,何況是人呢?”于是交付使者,讓她們回家。這一年,金真平死,無子,立女兒善德為王,大臣乙祭掌國事。詔令追贈真平為左光祿大夫,奠儀綢二百段。貞觀九年(635),派使者冊封善德繼襲父親爵位,國人稱她為圣祖皇姑。貞觀十七年(643),遭到高麗、百濟(jì)的攻打,派使者來討救兵,正逢皇帝親征高麗,詔令新羅率兵以分散高麗的兵力。
善德派兵五萬人進(jìn)入高麗南郊,攻克水口城報告皇帝。貞觀二十一年(647),金善德死,追贈光祿大夫,妹妹金真德繼承王位。第二年,派兒子文王及弟弟伊贊的兒子春秋入朝,皇帝委任文王為左武衛(wèi)將軍,任春秋為特進(jìn)。就此請求更改制度、服飾,跟隨中國的體制。皇帝拿出珍服賜他,又到國學(xué)參觀祭奠先圣先師,聽老師講課?;实圪n給所印制《晉書》。
兩人辭歸時,皇帝令三品以上的官都來餞行于郊外。
高宗永徽元年(650),攻破百濟(jì),派春秋的兒子法敏入朝。真德織錦做頌辭奉獻(xiàn)。頌辭為:“大唐開創(chuàng)帝王業(yè),謀策英明興家邦。平息戰(zhàn)爭邊陲定,文明教化繼大綱。統(tǒng)一天下崇恩義,治理人民有良方。普施仁義同日月,循守氣運時泰康。帥旗赫赫威勢雄,征鼓皇皇武力強(qiáng)。外夷無識違帝命,頃刻剪覆遭天殃。
幽顯淳厚君子風(fēng),遠(yuǎn)近競相呈瑞祥。四時氣和慶升平,日月五星耀萬方。泰山賜降神宰輔,天子委任賢忠良。三老五更成一德,昭我唐家國運昌?!被实圪澷p她的心意,提拔法敏為太府卿。
永徽五年(654),真德死,皇帝為之舉哀,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賜給彩緞三百。命太常丞張文收持節(jié)前往吊祭,由春秋繼襲王位。第二年,百濟(jì)、高麗、....合兵奪取了新羅三十城。春秋派使者前來求援,皇帝命蘇定方討伐百濟(jì),任春秋為山禺夷道行軍總管,討平了百濟(jì)。龍朔元年(661),春秋死,法敏繼立?;实垡云鋰袨殡u林州大都督府,委任法敏為都督。
咸亨五年(674),新羅接納了高麗的叛逆者,又掠取百濟(jì)的地?fù)?jù)而有之?;实叟?,詔令削法敏官爵,任其弟右驍衛(wèi)員外大將軍、臨??す鹑蕟枮樾铝_王,自京都?xì)w國。詔令劉仁軌為雞林道大總管,衛(wèi)尉卿李弼、右領(lǐng)軍大將軍李謹(jǐn)行為副總管,發(fā)兵窮討新羅。上元二年(675)二月,劉仁軌在七重城大破新羅軍,又派....兵渡海攻打其南境,斬獲甚多。詔令任李謹(jǐn)行為安東鎮(zhèn)撫大使,屯扎買肖城,三戰(zhàn)新羅均敗。法敏派使者入朝謝罪,貢品一筐接一筐。金仁問反都,辭去王位,有詔令恢復(fù)法敏的官爵。不過,新羅奪取了不少百濟(jì)的土地,于是國境挨著高麗的南境了。設(shè)置尚、良、康、熊、全、武、漢、朔、溟九州,州有都督,統(tǒng)轄十或二十個郡,郡有大守,縣也有小守。開耀元年(681),法敏死,子政明繼立。派使者入朝,請求賜給唐禮及其他文章。
武后賜給《吉兇禮》及文詞五十篇。政明死后,子理洪即位。死后,弟興光承襲王位。
玄宗開元年間,多次入朝,獻(xiàn)果下馬。朝霞纟由、魚牙纟由、海豹皮等。又獻(xiàn)二女?;实壅f:“姑娘們都是王姑姐妹,來此要改變原來的習(xí)俗,離別親人。我不忍心留下她們?!庇谑琴p賜甚厚,讓她們回家。興光又派子弟入太學(xué)學(xué)習(xí)經(jīng)術(shù)。
皇帝間或賜給興光瑞文錦,五色羅,紫繡紋袍,金銀精器,興光也奉獻(xiàn)特異狗馬、黃金、假發(fā)等物。
當(dāng)初,渤海....攻掠登州,興光將他趕走。皇帝晉升興光寧海軍大使,派他攻....。開元二十五年(737),興光死,皇帝十分哀悼,追贈太子太保,命邢王壽以鴻臚少卿的身份前往吊祭。其子承慶即位。邢王壽行前,皇帝詔諭他:“新羅號稱君子國,懂得《詩》、《書》。因你是位宿儒,所以派你持節(jié)前去。去后應(yīng)多演講經(jīng)義,使他們知道大國之盛。”又因為新羅國人善于下棋,詔令率府兵曹參軍楊季鷹為邢王壽的副手。新羅的弈棋高手都不能勝過他,于是送使者很多金寶。不久冊封承慶妻樸氏為妃。承慶死,詔派使者前往吊唁,以承慶弟憲英即位,皇帝在四川時期,還派使者溯江而上到成都朝正月。
大歷初年,憲英死,子乾運立,尚在幼年,派金隱居入朝待命。詔令倉部郎中歸崇敬前往吊祭,監(jiān)察御史陸王廷、顧忄音為副使前往冊封乾運為新羅王、封其母金氏為太妃。正遇其國內(nèi)宰相爭權(quán)相攻,國內(nèi)大亂,三年后才安定。以后年年入朝貢獻(xiàn)。建中四年(783),乾運死,無子,國人共立宰相金良相嗣位。貞元元年(785),皇帝派戶部郎中蓋塤持節(jié)前往委任金良相為新羅王。這一年金良相死,立良相的表兄弟敬信承襲王位。建中十四年(793)敬信死,無子,國人立敬信的嫡孫俊邕為王。第二年,皇帝派司封郎中韋丹持冊去封王,還未到達(dá),俊邕死,韋丹回朝。俊邕子重興即位,永貞元年(805),詔令兵部郎中元季方前往冊封。三年后,新羅使者金力奇來謝封,且說“:以前天子冊封先主俊邕為王,封其母申為太妃,封其妻叔為妃。但俊邕不幸早逝,那封冊現(xiàn)仍留在省中,臣請求賜與帶回?!蓖瑫r又為宰相金彥升、金仲恭,王之弟蘇金添明請賜門戟,皇帝均同意。
以后兩次朝貢。元和七年(812),重興死,宰相彥升立,來朝告喪,詔令職方員外郎崔廷前往吊祭、冊命新王,以其妻貞為妃。長慶、寶歷年間,兩次派使者來朝,且留下宿衛(wèi)。彥升死,子景徽即位。
大和五年(831),派太子左諭德源寂持節(jié)吊唁冊命。開成初年,景徽派兒子義琮入朝致謝,愿留下宿衛(wèi)?;实弁?,第二年讓他回國。開成五年(840),在鴻臚寺學(xué)習(xí)的質(zhì)子及學(xué)生中學(xué)習(xí)期滿的一百零五人全部遣返。
張保皋、鄭年兩人都勇猛善戰(zhàn),長于用槍。鄭年還能潛海,潛五十里不噎氣。
其勇健方面,張保皋比不上。鄭年叫張保皋哥哥。兩人中保皋以年歲長,而年以武藝強(qiáng),不相上下。兩人都從新羅來朝任武寧軍小將。后來張保皋回新羅,去見王說:“整個中國,所有人都把新羅人當(dāng)奴婢。請求讓我鎮(zhèn)守清海,使賊人不能搶我們的人民去出賣。”清海,是海路上的要地。王撥給張保皋一萬人鎮(zhèn)守。自大和年以后,海上再沒有賣新羅人的了。張保皋受到國家的重視,而鄭年客居漣水饑寒交迫。一天他對戍主馮元規(guī)說:“我想回國,依靠張保皋?!瘪T元規(guī)說:“你和張保皋現(xiàn)在是在敵對雙方了,為什么要去死在他手中呢?”鄭年說:“饑寒而死,不如戰(zhàn)死快當(dāng)。何況是死在故鄉(xiāng)呢。”鄭年離開戍所,到清海,去見張保皋。兩人暢飲甚歡。宴飲未結(jié)束,傳來國內(nèi)大臣?xì)⑼?,國亂無主的消息。張保皋分五千兵給鄭年,握著鄭年的手流淚說:“除了你,沒有人能平定禍亂。”鄭年回到國內(nèi),殺死叛逆者,扶王繼立。王于是召張保皋為相,由鄭年代守清海。
會昌年后,沒再來朝貢。
評論:杜牧說:“安思順為朔方節(jié)度使時,郭汾陽、李臨淮同為牙門都將。兩人不相容,雖同盤飲食,常斜眼相對,不說一句話。及至郭汾陽代替安思順,李臨淮打算離開,計劃還沒決定。過了十天,詔令李臨淮分郭汾陽一半兵東出趙、魏。李臨淮入內(nèi)向郭汾陽告別說‘:我死心甘情愿,請求能免我妻兒一死。’郭汾陽下座,拉著李臨淮的手上堂,說‘:如今國家有難,皇上西遷。除開你,沒有人能東伐取勝。哪里是泄私怨的時候呢?’分別時,兩人握手涕泣,以忠義互勉。最后鏟平大盜,實在是這二人之力。因為汾陽知道臨淮不會叛變。能知道他的心,不易??;人有怨恨,必會見到對方的短處,而此時能知道對方的才干,那就更不易了。這個新羅張保皋與郭汾陽同樣賢能。鄭年投奔張保皋時一定會想‘:他貴我賤,我恭順對他,他不該因舊怨殺我。’張保皋果然不殺他,這是人之常情。臨淮行前讓汾陽殺自己,也是人之常情。
張保皋任鄭年以重任,出于自己的決定。
鄭年正在饑寒之中,易被感動。汾陽、臨淮,平時就對立。任命臨淮,出于天子。
與張保皋相比,郭汾陽更難得。這都是圣賢遲疑決斷成敗之際。世人稱周公、邵公為百代師表。周公代幼年成王攝政,邵公懷疑他有野心。以周公之圣、邵公之賢,年輕時共事文王,老年時又共助武王,平定天下。周公之心,邵公尚且不知。若心懷仁義,不能借事表明,即使賢如邵公,尚有疑心,何況不如邵公的人呢?”
啊,不因私怨而報復(fù),能先國家之憂,晉有祁奚,唐有郭汾陽、張保皋,誰能說夷人中沒有賢能之人呢?
街市上售貨的都是婦女。冬天在堂屋中做灶坑,夏天則將食物放在冰上。牲畜沒有羊,少有驢、騾,多馬。馬雖高大,但不善馳騁。
所謂長人,人高三丈,牙齒銳利,手指如鉤,滿身黑毛,不吃熟食,啃禽獸為食,有時還抓人吃,抓到婦女,就要她們縫制衣服。其國境內(nèi)連山幾十里,有峽谷,用鐵做門,稱之為“關(guān)門”,新羅常派幾千弓箭手守衛(wèi)。
當(dāng)初,百濟(jì)攻打高麗,高麗來求援,新羅發(fā)全部兵力打敗百濟(jì),從此兩國相攻不止。后來擒獲百濟(jì)王,殺了,結(jié)怨更深。武德四年(621),王金真平派使者入朝,高祖詔令通直散騎侍郎庾文素持節(jié)前往答禮并送禮物。三年后,委任金真平為柱國,封爵樂浪郡王、新羅王。
貞觀五年(631),來朝獻(xiàn)女樂兩名,太宗說“:近日林邑獻(xiàn)鸚鵡,它說想家,懇請我讓它回國,何況是人呢?”于是交付使者,讓她們回家。這一年,金真平死,無子,立女兒善德為王,大臣乙祭掌國事。詔令追贈真平為左光祿大夫,奠儀綢二百段。貞觀九年(635),派使者冊封善德繼襲父親爵位,國人稱她為圣祖皇姑。貞觀十七年(643),遭到高麗、百濟(jì)的攻打,派使者來討救兵,正逢皇帝親征高麗,詔令新羅率兵以分散高麗的兵力。
善德派兵五萬人進(jìn)入高麗南郊,攻克水口城報告皇帝。貞觀二十一年(647),金善德死,追贈光祿大夫,妹妹金真德繼承王位。第二年,派兒子文王及弟弟伊贊的兒子春秋入朝,皇帝委任文王為左武衛(wèi)將軍,任春秋為特進(jìn)。就此請求更改制度、服飾,跟隨中國的體制。皇帝拿出珍服賜他,又到國學(xué)參觀祭奠先圣先師,聽老師講課?;实圪n給所印制《晉書》。
兩人辭歸時,皇帝令三品以上的官都來餞行于郊外。
高宗永徽元年(650),攻破百濟(jì),派春秋的兒子法敏入朝。真德織錦做頌辭奉獻(xiàn)。頌辭為:“大唐開創(chuàng)帝王業(yè),謀策英明興家邦。平息戰(zhàn)爭邊陲定,文明教化繼大綱。統(tǒng)一天下崇恩義,治理人民有良方。普施仁義同日月,循守氣運時泰康。帥旗赫赫威勢雄,征鼓皇皇武力強(qiáng)。外夷無識違帝命,頃刻剪覆遭天殃。
幽顯淳厚君子風(fēng),遠(yuǎn)近競相呈瑞祥。四時氣和慶升平,日月五星耀萬方。泰山賜降神宰輔,天子委任賢忠良。三老五更成一德,昭我唐家國運昌?!被实圪澷p她的心意,提拔法敏為太府卿。
永徽五年(654),真德死,皇帝為之舉哀,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賜給彩緞三百。命太常丞張文收持節(jié)前往吊祭,由春秋繼襲王位。第二年,百濟(jì)、高麗、....合兵奪取了新羅三十城。春秋派使者前來求援,皇帝命蘇定方討伐百濟(jì),任春秋為山禺夷道行軍總管,討平了百濟(jì)。龍朔元年(661),春秋死,法敏繼立?;实垡云鋰袨殡u林州大都督府,委任法敏為都督。
咸亨五年(674),新羅接納了高麗的叛逆者,又掠取百濟(jì)的地?fù)?jù)而有之?;实叟?,詔令削法敏官爵,任其弟右驍衛(wèi)員外大將軍、臨??す鹑蕟枮樾铝_王,自京都?xì)w國。詔令劉仁軌為雞林道大總管,衛(wèi)尉卿李弼、右領(lǐng)軍大將軍李謹(jǐn)行為副總管,發(fā)兵窮討新羅。上元二年(675)二月,劉仁軌在七重城大破新羅軍,又派....兵渡海攻打其南境,斬獲甚多。詔令任李謹(jǐn)行為安東鎮(zhèn)撫大使,屯扎買肖城,三戰(zhàn)新羅均敗。法敏派使者入朝謝罪,貢品一筐接一筐。金仁問反都,辭去王位,有詔令恢復(fù)法敏的官爵。不過,新羅奪取了不少百濟(jì)的土地,于是國境挨著高麗的南境了。設(shè)置尚、良、康、熊、全、武、漢、朔、溟九州,州有都督,統(tǒng)轄十或二十個郡,郡有大守,縣也有小守。開耀元年(681),法敏死,子政明繼立。派使者入朝,請求賜給唐禮及其他文章。
武后賜給《吉兇禮》及文詞五十篇。政明死后,子理洪即位。死后,弟興光承襲王位。
玄宗開元年間,多次入朝,獻(xiàn)果下馬。朝霞纟由、魚牙纟由、海豹皮等。又獻(xiàn)二女?;实壅f:“姑娘們都是王姑姐妹,來此要改變原來的習(xí)俗,離別親人。我不忍心留下她們?!庇谑琴p賜甚厚,讓她們回家。興光又派子弟入太學(xué)學(xué)習(xí)經(jīng)術(shù)。
皇帝間或賜給興光瑞文錦,五色羅,紫繡紋袍,金銀精器,興光也奉獻(xiàn)特異狗馬、黃金、假發(fā)等物。
當(dāng)初,渤海....攻掠登州,興光將他趕走。皇帝晉升興光寧海軍大使,派他攻....。開元二十五年(737),興光死,皇帝十分哀悼,追贈太子太保,命邢王壽以鴻臚少卿的身份前往吊祭。其子承慶即位。邢王壽行前,皇帝詔諭他:“新羅號稱君子國,懂得《詩》、《書》。因你是位宿儒,所以派你持節(jié)前去。去后應(yīng)多演講經(jīng)義,使他們知道大國之盛。”又因為新羅國人善于下棋,詔令率府兵曹參軍楊季鷹為邢王壽的副手。新羅的弈棋高手都不能勝過他,于是送使者很多金寶。不久冊封承慶妻樸氏為妃。承慶死,詔派使者前往吊唁,以承慶弟憲英即位,皇帝在四川時期,還派使者溯江而上到成都朝正月。
大歷初年,憲英死,子乾運立,尚在幼年,派金隱居入朝待命。詔令倉部郎中歸崇敬前往吊祭,監(jiān)察御史陸王廷、顧忄音為副使前往冊封乾運為新羅王、封其母金氏為太妃。正遇其國內(nèi)宰相爭權(quán)相攻,國內(nèi)大亂,三年后才安定。以后年年入朝貢獻(xiàn)。建中四年(783),乾運死,無子,國人共立宰相金良相嗣位。貞元元年(785),皇帝派戶部郎中蓋塤持節(jié)前往委任金良相為新羅王。這一年金良相死,立良相的表兄弟敬信承襲王位。建中十四年(793)敬信死,無子,國人立敬信的嫡孫俊邕為王。第二年,皇帝派司封郎中韋丹持冊去封王,還未到達(dá),俊邕死,韋丹回朝。俊邕子重興即位,永貞元年(805),詔令兵部郎中元季方前往冊封。三年后,新羅使者金力奇來謝封,且說“:以前天子冊封先主俊邕為王,封其母申為太妃,封其妻叔為妃。但俊邕不幸早逝,那封冊現(xiàn)仍留在省中,臣請求賜與帶回?!蓖瑫r又為宰相金彥升、金仲恭,王之弟蘇金添明請賜門戟,皇帝均同意。
以后兩次朝貢。元和七年(812),重興死,宰相彥升立,來朝告喪,詔令職方員外郎崔廷前往吊祭、冊命新王,以其妻貞為妃。長慶、寶歷年間,兩次派使者來朝,且留下宿衛(wèi)。彥升死,子景徽即位。
大和五年(831),派太子左諭德源寂持節(jié)吊唁冊命。開成初年,景徽派兒子義琮入朝致謝,愿留下宿衛(wèi)?;实弁?,第二年讓他回國。開成五年(840),在鴻臚寺學(xué)習(xí)的質(zhì)子及學(xué)生中學(xué)習(xí)期滿的一百零五人全部遣返。
張保皋、鄭年兩人都勇猛善戰(zhàn),長于用槍。鄭年還能潛海,潛五十里不噎氣。
其勇健方面,張保皋比不上。鄭年叫張保皋哥哥。兩人中保皋以年歲長,而年以武藝強(qiáng),不相上下。兩人都從新羅來朝任武寧軍小將。后來張保皋回新羅,去見王說:“整個中國,所有人都把新羅人當(dāng)奴婢。請求讓我鎮(zhèn)守清海,使賊人不能搶我們的人民去出賣。”清海,是海路上的要地。王撥給張保皋一萬人鎮(zhèn)守。自大和年以后,海上再沒有賣新羅人的了。張保皋受到國家的重視,而鄭年客居漣水饑寒交迫。一天他對戍主馮元規(guī)說:“我想回國,依靠張保皋?!瘪T元規(guī)說:“你和張保皋現(xiàn)在是在敵對雙方了,為什么要去死在他手中呢?”鄭年說:“饑寒而死,不如戰(zhàn)死快當(dāng)。何況是死在故鄉(xiāng)呢。”鄭年離開戍所,到清海,去見張保皋。兩人暢飲甚歡。宴飲未結(jié)束,傳來國內(nèi)大臣?xì)⑼?,國亂無主的消息。張保皋分五千兵給鄭年,握著鄭年的手流淚說:“除了你,沒有人能平定禍亂。”鄭年回到國內(nèi),殺死叛逆者,扶王繼立。王于是召張保皋為相,由鄭年代守清海。
會昌年后,沒再來朝貢。
評論:杜牧說:“安思順為朔方節(jié)度使時,郭汾陽、李臨淮同為牙門都將。兩人不相容,雖同盤飲食,常斜眼相對,不說一句話。及至郭汾陽代替安思順,李臨淮打算離開,計劃還沒決定。過了十天,詔令李臨淮分郭汾陽一半兵東出趙、魏。李臨淮入內(nèi)向郭汾陽告別說‘:我死心甘情愿,請求能免我妻兒一死。’郭汾陽下座,拉著李臨淮的手上堂,說‘:如今國家有難,皇上西遷。除開你,沒有人能東伐取勝。哪里是泄私怨的時候呢?’分別時,兩人握手涕泣,以忠義互勉。最后鏟平大盜,實在是這二人之力。因為汾陽知道臨淮不會叛變。能知道他的心,不易??;人有怨恨,必會見到對方的短處,而此時能知道對方的才干,那就更不易了。這個新羅張保皋與郭汾陽同樣賢能。鄭年投奔張保皋時一定會想‘:他貴我賤,我恭順對他,他不該因舊怨殺我。’張保皋果然不殺他,這是人之常情。臨淮行前讓汾陽殺自己,也是人之常情。
張保皋任鄭年以重任,出于自己的決定。
鄭年正在饑寒之中,易被感動。汾陽、臨淮,平時就對立。任命臨淮,出于天子。
與張保皋相比,郭汾陽更難得。這都是圣賢遲疑決斷成敗之際。世人稱周公、邵公為百代師表。周公代幼年成王攝政,邵公懷疑他有野心。以周公之圣、邵公之賢,年輕時共事文王,老年時又共助武王,平定天下。周公之心,邵公尚且不知。若心懷仁義,不能借事表明,即使賢如邵公,尚有疑心,何況不如邵公的人呢?”
啊,不因私怨而報復(fù),能先國家之憂,晉有祁奚,唐有郭汾陽、張保皋,誰能說夷人中沒有賢能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