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感,濮州鄄城縣人。年輕時應明經科考試中選,后補官博城縣丞。兗州都督、紀王李慎很敬重他,讓自己的兒子東平王李續(xù)向元感從師求學。則天帝天授年間,轉任左衛(wèi)率府錄事,兼弘文館官職。此后武則天親自到南郊祭祀及在明堂舉行祭祀大典,到嵩岳封禪祭天,元感都受詔與眾儒生一道撰寫擬定禮儀制度,凡他所提出的意見,眾人都很推許佩服。轉任四門博士,仍在弘文館任職,元感當時雖已年老,還能在燈下看書,通宵不寐。長安三年(703),上表進奉他所撰寫的《尚書糾謬》十卷、《春秋振滯》二十卷、《禮記繩愆》三十卷等書,將他為《孝經》、《史記》作注的書稿,請求官府供給紙筆予以抄錄,一并奉上秘書閣。詔命弘文、崇賢兩館的學士以及成均博士詳審這些著述議其可否。學士祝欽明、郭山惲、李憲等人專門恪守前輩儒家的章句,對元感指摘陳舊的義理大為譏諷,元感隨木板所示問題對答如流,竟未被他們挫敗。鳳閣舍人魏知古、司封郎中徐堅、左史劉知幾、右史張思敬,極愛新奇的言論學說,常為元感申述闡發(fā)書中義理,接連上表舉薦他。不久頒下詔書道:“王元感稟性溫和聰慧,博聞強記,手不釋卷,年雖老而治學熱情彌篤。指正前輩賢達的失誤之處,深究古代圣人學說的主要意旨,可以稱作儒學的宗師,人才不可多得。可以擔任太子司議郎,兼崇賢館學士?!蔽褐旁浄Q贊元感所撰寫的書說:“的確可以稱作《五經》的指南?!敝凶诩次唬蛟性鵀闁|宮舊臣,提拔晉升他為朝散大夫,拜官崇賢館學士。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