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戴逸
政治
清王朝的興亡隆替 顧春
雍正帝如何反腐與整飭吏治 王志明
宣統(tǒng)政局與清王朝覆滅 李細珠
從明清衙署看官不修衙之說 張世明
清代皇帝上諭的督辦制度 劉文鵬
清代漕糧海運與社會變遷 倪玉平
西藏活佛轉世的金瓶掣簽制度 伍媛媛
文化
戴逸:一生只為修史來 姚曉丹
引領新中國清史研究的經典之作——再評鄭天挺教授《清史簡述》 朱誠如
明清檔案中的陸上絲綢之路 李國榮
明清檔案中的海上絲綢之路 李國榮
《湖北天門熊氏契約文書》的學術價值 謝貴安
無錫華氏與近代教科書 吳海濤
社會
雍正帝的防火意識 李國榮
從《點石齋畫報》看晚清社會對攝影技術的接受心態(tài) 崔建飛
從《艽野塵夢》看清末秘密會黨對軍隊的滲透 鄭永華 史文銳
清末民初體操教材:民族危機之際的救亡圖存 胡濱
近代上海市民與戲劇文化 曾瀾
清代移民戶籍管理措施與移民新趨勢 褚宏霞
人物
一個不應漠視的歷史人物——康熙朝之名儒重臣陳廷敬及其《午亭文編》評議 王俊義
曹雪芹家世與吉林烏拉的歷史淵源 高振環(huán)
從《越縵堂日記》看李慈銘讀正史 闞紅柳
蔡元培為何要刪改《越縵堂日記》 黃顯功
《清史稿》對孝欽(慈禧)太后傳記的處理 孫昉
生態(tài)環(huán)境
清代皇木采辦與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 藍勇
清代四川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其變化 藍勇
“新清史”評議
中國邊疆治理研究的當代價值 馬大正
堅守國人歷史文化認知的底線 馬大正 劉姍姍
清代滿人漢化淺議 楊益茂
超越“漢化論”與“滿洲特性論”: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條道路?楊念群
“新清史”“共時性君權”理論反思 王美玨
清帝闕里祭孔與清前期統(tǒng)治合法性的確立 孔勇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