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千古難辨“親”與“新”1
至善只在心中尋6
心外絕無“事”與“理”10
學問思辨不能少15
知行豈能分兩邊19
“格物”帶您“止至善”23
“盡心知性”圣人事28
此“物”非彼“物”31
撥亂反正為“格物”33
不離天理是“主一”36
立志!立志!38
看病下藥,謙和處友41
痼疾還需猛藥除44
心如明鏡皆能照46
此心不于事上磨,更于何處磨此心49
千金難買是“中庸”51
君子不器55
只問耕耘,不問收獲58
除卻人情更無事61
陽明教你修心法63
集得義來鬼見愁67
七情中和為至情70
操舍皆在我心田73
大中至正一貫穿77
因時制宜81
守得云開見月明85
那“道”卻在燈火闌珊處89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92
移步景自現,何須問前程95
磨刀不誤砍柴工98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102
千古在此一日105
垂拱而治108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110
斬草除根114
人在學在,人亡學亡117
儒家VS墨家120
一場由除草引起的答辯124
不患妨功,惟患奪志132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莽長135
為學大病在好名139
悔過以改之為貴142
智者和愚者143
無中生有146
君子慎獨149
幾人真肯愛此身153
蕭惠觸的四鼻子灰158
行知合一161
閉上眼睛就是天黑164
知行并進166
致知正是為窮理169
致良知175
必有事焉182
顏回的樂和七情的樂186
情順萬事而無情189
為學終身只一事193
機詐孫猴兒,良知如來掌198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203
真專一和真持敬205
陸子之學有點粗208
只是致知210
實踐出真知213
“格物”常見問題答疑215
屬官很忙咋求學220
循序漸進致此知222
圣人只是知天理224
動止最難是得體228
去惡善自來230
著實用功自受益232
陽明談占卜234
思無邪237
圣人儀態(tài)自雍容239
大道至簡242
睡著如何致良知244
“厚”與“薄”248
治病良方莫作踐252
良知只是是非心255
陽明一語解糾紛256
蘇張之智圣人資259
性善性惡再交鋒261
四句教264
格物詳解269
知覺之處即是心273
變動不居274
快馬猶然需加鞭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