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田艮齋思想與韓國儒學》…
02哲學中國·第六輯
03近思錄釋疑 近思續(xù)錄 ?!?/a>
04老子學集刊 第十輯
05陽明學、心學與人類主體性…
06上古道術思想史:以陰陽為…
07近思錄(呂氏家塾讀本) …
08曾子學刊(第六輯)
09莊子箋證
10中國傳統(tǒng)家教家風的歷史嬗…
互子 著
全書主要圍繞易學廣義的范疇來探討和說明陰陽、五行和元氣之類的論述,并引出…
可購
蕭箑父,許蘇民 著
王夫之(1619~1692),湖南衡陽人,著有《船山全書》,約五百余萬言,與顧炎…
許蘇民 著
顧炎武(1613-1682),江蘇昆山人,著有《顧亭林詩文集》.以及《曰知錄》、…
王儒年 著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幼年失去多位親人的經(jīng)歷,讓他早早開始思考生死…
潘富恩 著
呂祖謙(1137~1181),南宋乾淳時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歷史學家,浙東金華學派(…
冉明明 著
道家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道家管理的最終的目的,是“無為而治”,是不管…
(春秋)老子 著,李翰文 注譯
《道德經(jīng)全集(套裝全4冊)(豎排版)》共四卷,分為上下兩篇,語言簡潔優(yōu)美…
大學中庸之道,是修身成功之道,亦是企業(yè)管理之道。本書旨在全方位提升中國社…
張三白 編
寫經(jīng),即用書法形式恭錄經(jīng)典,是中國書法家古以有之的必備功課,也是文人雅士…
孫通海 著
《莊子(漢法對照)》是道家經(jīng)典之一,由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家莊子及其后學所著?!?/p>
張誠篤 著
《老子大智慧》以道相通,掌握“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學,發(fā)揮博大精深的智慧之…
崔金生 著
你并不需要成為哲學家,但你必須在現(xiàn)實中運用哲學。人類文明史曾經(jīng)遺失了我們…
文清源 著
錯誤這個惡魔兼天使,與我糾纏的時間達四分之一世紀。錯誤問題研究,伴隨著我…
賈冬陽 編
《思想的臨界:張志楊教授榮開七秩志》中介紹的張志揚恐怕是我國學界學歷最低…
李勉映 著
《生命:意志與歷史》從生命兩重性的存在方式出發(fā),提出主體兩重性——價值兩…
張延生 著
本書是為了讓我們能進一步從“象數(shù)易學數(shù)學”這個角度,了解、認識中國古代“…
李石岑 著
《中國哲學十講》是李石岑先生據(jù)其1932年在福建省教育廳暑期講學會講演稿整理…
曾仕強,劉君政 編著
研讀《易經(jīng)真的很容易》,研修易學,真正的功能,是改變自己的命運。方法十分…
王政挺 著
《天書淺引》以小幽默解讀大智慧,為您真正解開“天書”之謎?!兑捉?jīng)》是中華…
易中天 著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這部書稿為六章,28萬字,28幅插圖。是央視10頻道百家講…
羅志田 著
本書“以人為主”,有意召回近幾十年史學中逐漸隱去的具體的“人”,使人與事…
(美)狄百瑞(Bary,W.T) 著;黃水嬰 譯
隨著東亞的復興,儒家思想重新成為全世界學術領域的重要話題,東亞的崛起與儒…
楊潤根
《發(fā)現(xiàn)大學》作者楊潤根先生認為,只要完全放棄先入為主的理論預設,只要回到…
霍斐然,徐韶杉 編著
《霍氏周易正解》自孔子釋易后第一次逐字逐句解釋《易經(jīng)》經(jīng)文;《霍氏周易正…
胡齊臨 著
《論語真義》主要由“直義”和“見解”兩部分組成,其中“直義”是表達原文涵…
高振國 著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
秦道寬 著
《中華道德哲學論衡》是一個大系統(tǒng)論,系統(tǒng)介紹國學傳統(tǒng)文化。中華大地自古以…
鄭先興 著
《漢文化研究叢書:漢代思想史專題論稿》是多年來南陽師范學院漢文化研究方面…
李生龍 著
“無為”的“為”是一個動詞,表示行為,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做”?!盁o為”的…
鞏本棟 編著
《中國現(xiàn)代學術演進:從章太炎到程千帆》是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必修課、江蘇…
張祥龍 著
《孔子的現(xiàn)象學闡釋九講:禮樂人生與哲理》是在21世紀中西文化會通碰撞之際,…
(宋)呂惠卿 撰;湯君 集校
呂惠卿,字吉甫,福建互晉江人。嘉佑二年(一○五七)進士。宋神宗年間,積極…
魏源 著
《老子本義(繁體豎排版)(套裝共2冊)》是一本解讀老子思想的著作。作者認…
周熾成 著
在中外歷史上,有很多對偉大的師生,他們給時人和后人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就中…
(戰(zhàn)國)荀子 著
《荀子》為戰(zhàn)國時人茍況所著,是一部闡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荀況,即為荀子…
陳才俊 主編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
(戰(zhàn)國)呂不韋 編撰,關賢柱 等譯注
《呂氏春秋全譯(上下)(修訂版)》包括《呂氏春秋(上)》和《呂氏春秋(下…
周才珠,齊瑞端 譯注
《墨子全譯:子(修訂版)》所譯注的今存的五十三篇是墨學的本體與精髓?!赌?/p>
龔明德 著
到目前為止,龔明德先生所出版的著作,從第一本《修改箋評》,到三四年前的一…
宋志明 著
《現(xiàn)代新儒學的走向》不再以“述”為主,而是以“論”為主。力求在弄清楚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