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先秦氣論哲學體系試構(gòu)
02清代粵西諸子學研究
03儒學歷史與儒學思想家研究…
04自然和人:近代中國兩個觀…
05虛無與自然:道家哲學的精…
06陽明心學與禪宗美學思想
07盈科后進
08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
09周易全集
10珞珈中國哲學文存(第二輯…
國風 著
本書立足于(自由)和(和諧)兩大主題,通過對中國古圣先賢對于個人和社會地…
可購
祁志祥 主編
《國學人文讀本(全2冊)》分先秦、秦漢、六朝、隋唐等八個歷史時期,以每個…
(英)坦普爾(Temple,R.) 著,徐俊培 譯…
《神諭?東西方卜術揭秘》講述了古代西方的神諭和內(nèi)臟占卜,從神諭宣示所精心…
(清)胡煦 著;程林 點校
本書正編收入胡煦《周易函書約存》十八卷、《周易函書約注》十八卷、《周易函…
陳明,王青 譯注
《韓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國古代政治學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學…
陳平原
20世紀的中國文化一直是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艱難前進,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沖…
賈順先 著
《莊子思想新探》先編選莊子書中典型性文章加注加譯,作為學習中的主要讀書?!?/p>
馮力 著
從古至今,解讀《道德經(jīng)》的文字很多,但解讀的方式不外乎兩種,或者是我注六…
朱漢民
《中國思想學說史》的寫作提綱。這個提綱將中國思想學說史按照歷史順序和思想…
王國瑚 著
《老子發(fā)微》從老子的生命起源學說、老子的社會發(fā)展史觀和老子的軍事思想等三…
索寶祥 著
作為中國的“文化名片”,《論語》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管理智慧,對從政者不無…
鄧立光 著
《周易象數(shù)義理發(fā)微》內(nèi)容由寫于不同時間的論文組成,今匯聚成編,重組結(jié)構(gòu),…
劉春蕙
章太炎(一八六九-一九三六),名炳麟,浙江余杭人,我國近代著名民主主義革…
陳愛平 譯注
距今近兩千年的班固,借助于劉歆的《七略》,對先秦時期的中國學術做了一個大…
黃懷信 主撰
《論語》作為儒家的經(jīng)典,孔子思想的結(jié)晶,不僅對二千余年來中國的政治、道德…
陳書棟 編
《基礎論》一書中講的“基礎”是指生成矛盾的基礎。當兩個事物共同作用于第三…
高瑞泉 著
《智慧之境》收入作者十多年來撰寫的學術隨筆30余篇,主要涉及中國近代思想史…
張軍 主編
儒學在歷史上經(jīng)受過三次困境,但在現(xiàn)代的困境對它來說是致命的。儒學所依賴的…
陳來 著
《文化:中國與世界新論4:東亞儒學九論》以二十幾位理學思想家為主,敘述了…
江竹虛
《五經(jīng)源流變遷考》是學人江竹虛先生的遺作,由《五經(jīng)源流變遷考》和《孔子事…
王天星 編譯
《孔子學院適用教材·文化讀本系列》(共12本)的使用對象為國外漢語初學…
汪榕培,潘智丹,馮秋香 編譯
敖雪岡 編,汪榕培 譯
王正文 編譯
《孔子名言精選》為系列之《孔子名言精選》。 孔子,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
孫俊萍 編
文化是撐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統(tǒng)領民族精神的靈魂。它既是時代精神的客觀表…
楊明照 校注,陳應變 增訂
劉子是北朝子書之最優(yōu)秀者。前賢稱其詞采秀倩,豐腴壽整,腴秀逸俊,遒煉雋逸…
王林 著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浙江余杭人。被稱為“有學問的革命家”,魯迅…
劉東超 著
《中國當代儒家批判》作者針對儒學為旗幟運動的思潮,及學界對此的研究,給出…
羅海瀅
《李達唯物史觀思想研究》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切入點,對中國早期馬克思…
龍建春 著
陰陽家出現(xià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陰陽五行學說作為立派基礎,并將天象、地物和人…
顧紅亮
近十幾年來,出版界愈益為生計所累,純學術著作因印數(shù)較少,出版頗為困難。而…
程小銘 譯注
儒家歷來重視教育。家訓,便是儒家知識分子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教育訓誡…
郭世佑
《歷史不是小姑娘》遴選作者發(fā)表于《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刊物的中…
李景源 主編
《中國哲學30年(1978-2008)》旨在對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哲學學科的發(fā)展做一…
王岳川
《大學中庸講演錄》運用“文本細讀法”,力求通過對經(jīng)典逐字逐句的解讀,盡可…
周仰賢 撰
周子曰:“圣人之精,畫卦以示,圣人之蘊,因卦以發(fā)。卦不晝,圣人之精,不可…
楊潤根 著
《發(fā)現(xiàn)中庸》是楊潤根先生繼《發(fā)現(xiàn)老子》與《發(fā)現(xiàn)論語》二書之后推出的最新力…
潘維,廉思 主編
盤點改革開放30年的經(jīng)驗教訓。大體上有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大類視角。在精神…
熊十力
《境由心生:熊十力精選集》收錄了熊十力的學術專論、隨筆、短論、講詞、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