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前725-645年),即管敬仲,春秋初期穎上人。名夷吾,字仲,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哲學家。管仲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歷史上“禮崩樂壞”、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幾經人事變換的管仲終由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任命為卿,尊稱“仲父”。在管仲相齊的四十年間,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在軍事、政治、稅收、鹽鐵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齊國國力大盛。他幫助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大國。而管仲的思想才學就體現(xiàn)在《管子》一書中?!豆茏印饭灿邪耸渲惺鲐?,實存七十六篇,后人認為它絕非一人一時所作,兼有戰(zhàn)國、秦、漢的文字,集有一批“管仲學派”的思想和理論。其內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為主,兼有儒家、兵家、縱橫家、農家、陰陽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倫理、地理、教育等問題,在先秦諸子中,“襄為巨軼遠非他書所及”??梢哉f,《管子》是先秦時獨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雜家著作。由于《管子》在諸子百家中的重要地位,后人視他的思想為秘芨。限于篇幅,《管子》從一要覆蓋管子的思想觀點,二要有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的角度出發(fā),精選了其中十七篇,如《小匡》體現(xiàn)了管仲“相地而衰征”和“四民分生而居”的經濟理論;《牧民》篇體現(xiàn)了管仲“倉凜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的社會經濟思想;《牧民》、《形勢》、《權修》、《立政》等從不同方面講述了國家的為政之道與治國方略;《小匡》等多次談及軍事編制;《內業(yè)》提出了“天道之數(shù),人心之變”的哲學思想;此外,《任法》、《法禁》主要體現(xiàn)法家思想;《宙合》體現(xiàn)陰陽家思想等等。《管子》在譯注過程中,參考了前人研究成果,用準確生動。通俗易懂、流暢優(yōu)美的語言譯注,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包括中學生能藉此譯注本便捷地追尋中華古典文化的智慧和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