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蘄水縣巴河鎮(zhèn),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遇難。原名聞家驊,又名亦多,字益善,號友山,亦號友三,后改名聞多、聞一多。祖上世代耕讀,是典型的書香門第,他從小就浸染于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中,
酷愛古典詩文,這深刻地影響了他的一生。
1912年冬,聞一多考入北京清華學校讀書。清華十年間,他既廣泛地學習西方文化知識,又大量地閱讀中國的歷史文化典籍,尤醉心于中國古代詩歌。同時積極參加學校各種社會活動,更是熱情地投身到“五四”運動中,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fā)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chuàng)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選為清華學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1920年4月,發(fā)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fā)表第一首新詩《西岸》。1920?年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早期詩作自編手抄為《真我集》,?其中15首詩歌是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早嘗試。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fā)起成立清華文學社,1922?年?7?月,赴美留學,學習美術,但更喜歡文學,尤積極創(chuàng)作新詩。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1923?年?9?月,他的詩集《紅燭》出版,?其中歌頌自然美、青春美,抒寫詩人理想,特別是抒發(fā)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1925年6月,聞一多留美回國,先后任教于北京藝術??茖W校、青島大學、清華大學等。他致力于新詩藝術美的探索,寫下了《詩的格律》等一系列理論文章,提出了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歌“三美”的新格律詩理論主張,并努力實踐,寫出許多精美詩篇。1926年參與創(chuàng)辦《晨報.詩鐫》,發(fā)表了著名論文《詩的格律》。1927年任武漢國民革命軍政治部藝術股長。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
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詩集《死水》,這部詩集是他新格律詩理論的完美體現,融中國古典詩歌格律美和西方詩歌音節(jié)體式為一爐,開了一代詩風,影響巨大。此外,他還創(chuàng)造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愛國詩,表現了他“文化上的愛國主義”的思想。1928年3月在《新月》雜志列名編輯,次年因觀點不合辭職。1928年秋任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從此致力于研究中國古典文學。1930年深秋去山東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隨校南遷,同學生一起從長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聯大任教8年,積極投身于抗日運動和反獨裁、爭民主的斗爭。在學術上,他廣泛研究祖國的文化遺產,著有《神話與詩》、《楚辭補?!返葘V?。1944年加人中國民主同盟??箲?zhàn)勝利后出任民盟中央執(zhí)委,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fā)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講演》,被反動當局派遣特務槍殺于昆明,終年46歲。
主要著作書目
冬夜草兒評論(詩歌評論)與梁實秋合著,1922?年?11?月,北京,清華文學社
紅燭(詩集)1923?年?9?月,上海,泰東圖書局
死水(詩集)1928?年?1?月,上海,新月書店
楚辭校補(學術著作)1942?年?3?月,國民圖書出版社
聞一多全集(四卷)1948?年?8?月,上海,開明書店
聞一多詩文選集 1955?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神話與詩(學術論文集)1956?年?6?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古典新義(學術著作)1956?年?6?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唐詩雜論(學術論文集)1956?年?6?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詩選與校箋(學術著作)1956?年?6?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聞一多全集(十二卷)1993?年?12?月,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