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本的貢獻

三國演義的前世今生 作者:張國風 著


毛本的貢獻

有清一代,風行于時的小說文本,都是名家的評點本。明末清初,帶有理論色彩的小說批評,進入群星璀璨的全盛時期。金圣嘆的《水滸傳》評點,毛宗崗的《三國演義》評點,張竹坡的《金瓶梅》評點,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文人的評點,多半出于自娛,一種在閱讀過程中的隨意揮灑。他們將自己的愛憎融貫其中,思想活潑大膽,文筆自由恣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讀來分外新鮮。閱讀是作者與讀者的對話,現(xiàn)在又加入一個評點家,變成三方的對話和交流,使閱讀的過程更加豐富多彩。評點提高了讀者的鑒賞能力,極大地增強了小說的娛樂功能,從而推動了小說的傳播進程。為了招徠顧客,擴大書籍的銷路,書坊主紛紛以評點本相號召。他們或親自操刀,或求諸名士,或干脆假托名士。金圣嘆是開風氣之先的人。而金圣嘆又是受了葉晝的啟迪。葉晝則喜歡打著李卓吾的旗號。我們不難看出,葉晝、金圣嘆與明朝中晚期那股思想解放思潮的聯(lián)系。沒有一點獨立思考的精神,沒有一股狂勁兒,就很難成為理論界領風氣之先的人物。那種自負自信,那股舍我其誰的狂勁兒,那種舉世皆醉、唯我獨醒的意識,正是來自以李贄為代表的解放思潮。金圣嘆、毛宗崗、張竹坡的小說評點,自然帶有時代的局限,在精彩的小說批評中,不免夾帶著迂腐的說教。譬如金圣嘆的深惡宋江。他的思想是那么充滿矛盾。一面敵視民眾的反抗,指責《水滸傳》“無惡不歸朝廷,無美不歸綠林”,堅決要去掉《水滸傳》的“忠義”冠名;一面又對《水滸傳》的藝術佩服得五體投地,欣賞得如癡似醉,不能自已。毛宗崗的思想沒有金圣嘆那么充滿悖論,但他的“正統(tǒng)說”,越說越糊涂,經(jīng)不起一點推敲。他的小說評點,拂去其正統(tǒng)說的灰塵,才顯露出真正的價值。毛宗崗之評點《三國演義》,其主要的貢獻,一言以蔽之,就是把《三國演義》真正當小說來欣賞。其次,毛宗崗完善了評點的體例,以序言、讀法、回評、夾批和眉批等編織成一個相當嚴整的評點體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