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岳陽樓遠眺

游蹤漫影 作者:謝冕 著


岳陽樓遠眺

□[中國]林非

幾十年來常常在夢幻中張望著岳陽樓華美而又雄壯的輪廓,這是因為范仲淹那兩句激昂慷慨和滿懷豪情的話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只能讓我浮起如此縹緲與朦朧的圖景。

終于來到了煙波浩淼的洞庭湖畔,瞧這茫無邊際的水波,在不住地晃蕩和起伏著,暗綠色的滾滾浪濤,輕輕拍擊著綿延到天空盡頭的朵朵白云,這濺起的絲絲浪花,也叩打著高聳的堤岸,叩打著我滾燙的胸膛,像是鄭重地提醒著我,人們應該怎樣走向寬廣和遼闊,怎樣通往遠方的世界?從蔚藍色的天空頂端,千萬道金碧輝煌的太陽光紛紛地拋擲下來,像燃燒的炭火,像閃爍的星辰,在微微蕩漾的湖面上粼粼地放光;隨著悄悄顛簸的水紋,這璀璨的金光不住地顫抖著,蹦跳著,快速地擴散開來,反射出一圈圈耀眼的線索來,像要把整個天空都鑲成一片鮮艷透明的玻璃墻壁。

突然有一艘銀色的汽艇,飛快地劃破閃閃爍爍的波紋,穿過星星點點的燦爛光芒,沖向一座青翠的島嶼。在這狹長和低矮的山崖上,該會挺立著多少棵郁郁蔥蔥的大樹,滿山遍野都布滿了色彩繽紛的花卉嗎?聽說遠古傳說中堯帝的兩個女兒,那美麗的娥皇和女英,竟越過濁浪滔滔的湖面,婀娜地飛往這名叫君山的小島。不管是男人抑或女人,如果真能插翅飛翔該有多么的美妙。幾百年之后更善于駕馭科學技術的人們,真的能獨自飛過這寬闊的洞庭湖嗎?

在隨意的遐想中緩緩地回過頭去,仔細地凝望著苦苦思念了半生的岳陽樓。這讓我一見傾心的洞庭湖,已經浩瀚和晶瑩得使自己感到無限的神往與溫馨,而這小巧玲瓏的岳陽樓又使自己生發(fā)出異常興奮的情懷。跟這座聞名遐邇的樓閣晤面之前,我就明白地意識到范仲淹撰寫題記的那一座,肯定是早已傾圮和崩塌了,殘酷無情的時間迅捷地消蝕著人們的生命,也消蝕著他們用雙手造出的一切。不過多少奮發(fā)有為的先驅者,以及他們用自己生命鑄出過的輝煌業(yè)跡,將永遠留存在炎黃子孫的心中,鼓舞、激勵和升華著他們的靈魂,召喚他們決心去繼承這些志士仁人的遺愿,努力消除這部歷史中悲慘的血痕和污垢的塵埃,讓它變得更絢麗與圣潔起來。

我的眼光緊緊盯住了岳陽樓,瞧著這上下三層金黃色的琉璃瓦,整整齊齊地翹起尖尖的檐角,像是都張開了熠熠放光的翅膀,想要飛往藍天和白云里去。覆蓋在頂層的這座屋檐構成了盔甲的模樣,在中央還豎著一株用玻璃球串起的立柱,使這金光璀璨的盔甲顯得威武而又俊秀。我輕輕撫摸著廳堂外面幾根油漆得鮮紅的木柱,猜測這清代末年重修的雕梁畫棟,為什么要在如此秀美和纖細的小樓頂部,戴上一頂戎裝的盔甲?是不是胸懷著憂慮的設計者,用它來象征提防和抵御列強侵凌的不屈意志?

聽說從東漢以來,就在這湖泊的附近建造了樓閣,將近兩千年的滄桑變遷,經歷過多少次水患、火災和兵燹的侵襲,已經先后傾圮和崩潰過三十余回。一種不屈不撓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催促著大家不斷地建造自己所設計的岳陽樓。范仲淹撰寫題記的那幢宋代建筑,會比眼前的這一座龐大和恢宏得多吧?“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種偉大和高曠的聲音,總是在我的耳旁震響,就使得那座早已消失的樓閣,似乎還影影綽綽地升騰在明朗的天際。范仲淹這種崇高的抱負,自然來自儒家學說中關心民生與邦國這一積極合理的部分。孟子所說的“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荀子所說的“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肯定會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間,熏陶和啟發(fā)著他得出了這樣的思索與結論。

那些無恥地攫取著國家和眾人財富的人們,那些貪婪地揮霍浪費和享受著奢靡淫蕩生涯的人們,會不會來到洞庭湖畔仰望這座岳陽樓,他們面對著范仲淹的題記,會感到有絲毫的慚愧和羞恥嗎?如果他們已經深深地墮落,如果他們已經徹底地喪失靈魂,變成了徒然披戴著華麗衣冠的禽獸,當然就不會有任何這樣痛楚的感覺了,但愿他們的心靈尚未被罪惡的邪念完全摧毀,范仲淹所提出的這種偉大精神還能促使他們驚醒過來,從恐怖的深淵中攀援而出,做到幡然悔悟和改弦易轍。一個古老民族所傳遞和沉淀下來的偉大文化精神,應該能夠產生這種凈化和升華靈魂的作用,這就要盡心盡力地去闡述和發(fā)揚它,讓它成為婦孺皆知的一種精神存在,讓人人都在自己的心里思索它,并且用這種崇高的理想來考察和衡量自己。

環(huán)繞著這朱紅的柱子,在岳陽樓周圍兜了個小小的圓圈,我又走向洞庭湖邊,默默地張望那碧澄澄的水波,正向著遙遠的天際流淌,忽然想起了孟浩然的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多么恢宏的氣魄,讓人喪氣的是這首詩竟以乞求宰相大人提攜他追隨左右,讓他走上仕途而告終,就多少顯得有些傖俗了;遠不如杜甫的那首《登岳陽樓》,在氣勢磅礴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之后,抒發(fā)了關懷戰(zhàn)亂中民生多艱的思緒,顯出一種十分高尚的情操。在專制君王主宰著一切人們生殺予奪大權,控制著層層疊疊的官僚統(tǒng)治底下,干謁求仕就不能不成為飽學之士發(fā)揮自己理想與抱負的一種途徑,杜甫也曾經撰寫過類似這樣干謁的詩篇,只是因為缺乏藝術的光彩而并不流傳;像孟浩然那兩句洶涌澎湃和吞吐太空的詩句,必然會震撼讀者的心弦,被大家所吟詠和背誦,于是又不能不引起人們注意這首詩里渴望著作官的強烈心情。任何真正的詩人都追求著純潔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卻又無法完全凈化內心中某些世俗甚或是卑瑣的沖動,只要他是生存于世俗與卑瑣的塵土中間。而當這些復雜的精神內涵注入整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時,極大多數(shù)善良向上的人們總是傾向于仰慕和吸收其中美好的因子,這就是范仲淹那兩句名言會讓多少人衷心向往的緣故。

瞧著這一陣陣飛濺的浪花,被金碧輝煌的陽光閃爍出星星點點耀眼的火花,我禁不住念起《岳陽樓記》里“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名句來。當范仲淹想象著洞庭湖滔滔汩汩地流淌時,想象著這兒晴空萬里或陰雨霏霏的景色時,在濃郁的詩情畫意中深深地感到“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竟十分瀟灑地無視著自己掌握在君王手中浮沉的命運,在大自然的洗禮中倏地超越了向專制王朝磕頭跪拜的禮節(jié)。我想如果他能夠生存于九百多年之后的當今時代,一定會歡天喜地去充當人人都平等相待的普通公民。像范仲淹這樣提出了此種激勵著整個民族的倫理規(guī)范,思索著率先為天下的蒼生而憂慮,這只有充滿抱負的志士仁人才能夠做到,無知無識抑或醉生夢死的人們當然無從想到要承擔這樣的重任;然而“后天下之樂而樂”也許是更難于做到,把自己生活的享受降低到整個國家里最貧困的水準,堅持著終生都這樣去刻苦地砥礪,如果不具備“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卓絕品性,哪里能夠這樣辦到呢?范仲淹標出的這種道德理想實在值得景仰,可是我想他作為當時朝廷蹬大臣,肯定未必會像顏回那樣“一簞食,一飄飲”地居于陋巷,也很難做到像孟子所說的“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去完成“天將降”下的“大任”,能夠度過比較節(jié)儉和樸素的日子就很值得頌揚了。反思我自己因為長期以來收入菲薄,半生都過著清貧的日子,然而當我偶或去窮鄉(xiāng)僻壤和沙漠絕域中旅行時,竟萬分驚愕于那里的多少同胞,還掙扎于非常窮苦和困厄的逆境中間,很難想象自己能夠充滿勇氣地在那兒堅持著生活下去,如果真是生存于當今的范仲淹,也跟我結伴同往的話,他會在送走我之后扎根常住嗎?要想實踐自己所提出或憧憬的某種崇高理念,確實也是異常困難的。人究竟為什么要活著,人應該怎樣生存于這茫茫的世界?當然得盡量替大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如果人人都力爭做到這一點的話,那么整個人寰肯定會變得非凡的美麗。然后再將此種純真的意志發(fā)揮到極致,才有可能沖向范仲淹所提出的偉大目標,這必然是無比艱巨和難于達到的,不過從切切實實地做出微小的貢獻開始邁出自己步伐,應該說是毫不困難的。

我始終張望著洞庭湖中央這一陣陣飛濺的浪花,張望著藍天白云里噴射出火光的一團紅日,深深地相信人類總會逐漸拋棄卑俗與丑陋,不斷地走向壯麗和崇高的境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