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研讀

閱讀者 作者:李煥龍 著


研讀

重新認識老包,是因古體詩詞。

2016年11月12日至12月3日,安康人周末讀書會利用四周的星期六,連續(xù)閱讀《安康詩詞集成》,并請安康詩壇名人李波、田爾斯、崔興寬、孫傳志分別就詩詞曲賦的欣賞與寫作技巧做專題輔導(dǎo)講座。這一下,安康市圖書館引起詩壇、文壇高度重視,被人稱為“詩教基地”(真沒想到,半年之后,果然成為省級“詩教基地”)。

頭一講,是市詩詞學(xué)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波做的,他的課因引經(jīng)據(jù)典而知識性強,因通俗易懂而接受度高。但在課間休息時,我卻發(fā)現(xiàn)他被一位頭發(fā)花白的大個子先生給纏住了。李波剛說休息一下,大個子就站起身,微笑著走過去,彎腰挨在他的身邊,用筆尖指著一張白紙上寫的幾個問題請求解答。李波用指頭指著那張紙,點點畫畫,表情嚴肅,看來這些問題不太輕松。我出去回了兩個電話、上了個廁所,進來后見他兩人還在嘀咕,就上前去,笑著跟二人開了個玩笑:“身體這么好,連廁所都不用上呀?”李波起身就說:“馬上去!”大個子緊隨其后:“我陪你去,繼續(xù)討教!”二人因“廁所研學(xué)”忘了時間,以致課間休息超時6分鐘。我去打探,他倆還在廁所討論。

再上課時,我移位到大個子旁邊,特意觀察他,發(fā)現(xiàn)他有兩個特點:一是筆記做得多,八成時間都埋頭在寫,幾乎兩三分鐘就是一頁;二是問題記得多,手邊一張白紙,半小時記了六個問題。同時,我還看到,他放在桌上的帽子下,蓋著厚厚的兩本書。我示意借閱,他微笑點頭,伸手推了過來。一本是精裝的《唐詩宋詞選編》,厚厚一大本,過千頁,紙薄字小,他這年齡看得清嗎?我打開一看,吃了一驚,里邊不僅畫有符號、寫有批注,還夾有字條。另一本是《安康詩詞集成》,十幾處都被折疊著,有幾首被注了拼音,標了音節(jié),看來是要誦讀的。

下課時,他邁開大步,笑嘻嘻地走到李波身邊,遞上那張白紙。李波笑了:“老哥,讓我先喝幾口水,潤下喉嚨,行不?”大個子爽朗地笑了一聲,轉(zhuǎn)身提起暖水瓶,等著他喝,等著續(xù)水。我望著他倆,點點頭,笑了下,就出門送人。和幾位老者邊走邊聊,樓外道別,并將田老師送上出租車后,我從大門口返回一樓大廳,正準備取了自己的筆、本、水杯回辦公室,館員小陳從二樓下來,向我輕聲央求道:“都下班十幾分鐘了,他倆還在會議室……”我立馬上去,請他們到我辦公室去討論,李波卻說不了,邊走邊聊。大個子很不情愿地去收拾東西。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他的座位上還有一個書包,里邊也是書。李波指著《唐詩宋詞選編》問:“聽說你把這個大部頭都背完了?”大個子回答:“去年是背完了,現(xiàn)在又忘了三分之一。人老了,容易理解,不容易記憶!”他倆說得輕松,我卻聽得新奇。這么厚的一大本書,定有四五千首詩詞,我能讀完就不錯了,他能背完,得下多大工夫呀!

見我睜大雙眼望著他,他上前半步,拍著我的肩頭問:“煥龍老弟,不認識我了嗎?”

我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我是老包,包善懋呀!”

哦,我的天呀!他這頭發(fā)一白,人就變了相,似是而非了。何況,他過去說話是寧陜方言,如今是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他過去是個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急性子,如今卻溫文爾雅;他過去西裝革履,如今是一身休閑打扮;他過去是手不離煙,如今卻手不釋卷;他過去是籃球場上的奔跑者,如今卻是讀書會的閱讀者……他雖然一頭銀發(fā),但面色紅潤,目光有神,氣質(zhì)儒雅,其精神人格已由八面玲瓏的記者、四平八穩(wěn)的領(lǐng)導(dǎo),變成了動靜皆宜的文人。

老包是寧陜縣人,二十年前當廣播、電視記者時我們是同行,多次見面。他后來當了十幾年的副局長、局長,我們基本沒見過面。他前年調(diào)到市里來,當了廣電網(wǎng)絡(luò)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由省公司垂直領(lǐng)導(dǎo)。我們雖同處一城,但無緣相見。按說,他還在職,應(yīng)不到六十歲。那么,咋會白了頭發(fā)?聽說他這幾年致力于詩詞研究,經(jīng)常熬更守夜、廢寢忘食,可能與此有關(guān)。但這詩詞也營養(yǎng)了他,給他增長了精神,提升了氣質(zhì),內(nèi)化了力量,外化了形象,他也值了!

他倆邊走邊聊,討論熱烈。我插不上嘴,只能默默相伴。送到大門口,我對老友李波隨便說聲“慢走”,對老包鄭重說聲“歡迎有空來坐”,但他二人無心與我寒暄,揮揮手,轉(zhuǎn)過身,邊走邊聊。

走了幾步,老包返了回來,見我微笑著迎了上去,他匆匆從我手上接過書包,連聲致歉。我說他的書包太重了,他說把書裝進肚子里就不重了。

這話,又讓我吃了一驚。

連續(xù)幾次講座,老包均以白頭發(fā)最多、提問題最多而出名。他說他對古體詩詞癡迷,愛讀、愛背、愛誦,現(xiàn)在學(xué)了“賞析”,就能多些理解,就會在朗誦時領(lǐng)會更深、表達更好,就會在背誦時因易于理解而記憶深刻。

時隔兩個年頭,當?shù)孛襟w報道的一則消息,引起全城嘩然:老包參加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中國詩詞大會》!

一周后,時逢安康人周末讀書會閱讀紫陽縣詩人陳平軍的散文詩集《心語風(fēng)影》,我建議把老包請來,讓他在分享環(huán)節(jié)談?wù)劰朋w詩詞的學(xué)用體會。他如約而至,只談了一個關(guān)鍵詞:研讀。他說,不能瀏覽式閱讀,而要逐字逐句地研讀,特別是要弄懂古人用詞、用典的含義與意圖;要讀記結(jié)合,讀通記熟,融會貫通,不能死記硬背。他告訴大家:作為古體詩詞的愛好者,只有做到能背、能講、能寫、能用,才是有效閱讀,才算是讀懂了、讀好了、讀精了、讀出實效了,否則是白讀。

這話說的,讓人不得不承認他說得有道理,但又普遍認為他說得太玄、太高,一般人難以企及。

然而,他的理由,無人不服:“這就是我參加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深刻體會!”

是啊,那些走上《中國詩詞大會》的強手,絕對不是一般意義的朗讀者,而是熟能生巧的研讀者;不是一般場合的朗誦者,而是成竹在胸的背誦者。

轉(zhuǎn)眼間,到了我們與藏一角博物館合辦的中秋詩會彩排時間。老包一到現(xiàn)場就認真閱讀賽詩規(guī)則,反復(fù)琢磨“盼月”“誦月”等幾個專題的意境,不停地在心中打腹稿,聽說他寫了五六首詩,還現(xiàn)場向市詩詞學(xué)會會長劉繼鵬、副會長李波等人請教。但最終出手的,卻仍是最初申報的“古詩朗誦”。我問他為什么不拿出自己的詩作來參賽,他嘿嘿一笑:“古人的作品是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輩無法企及,只能好好弘揚!”

今年9月28日,我市在影劇院舉行“陜西閱讀文化節(jié)安康分會場啟動儀式”,他應(yīng)邀與人合誦《金州好》《安康八景》。那天的60多個朗誦者,他是年齡最大、到場最早的。他一來,就選了角落里的空位子,打開書包,靜心看書。我去送礦泉水時,順帶瞅了一眼,還是那本《唐詩宋詞選編》。我笑問:“這本書,你看了多少遍呀?”他舉著書本,一字一板地說:“這不是看幾遍的事情,是我一輩子的事業(yè)!”

看到搭檔來了,他就急急忙忙將其拉上舞臺去走場,一連走了三遍。他那飄飛的白發(fā),在燈光下銀光閃閃;他那揮舞的手勢,大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氣勢。此時,舞臺上的這個靜為儒士、動若將帥的老包,渾身都彰顯著詩情畫意。

當搭檔坐下休息時,他一人又走了兩遍。終于輪到別人走場,他退回后臺。然而,即使閑下來,他也不像他人似的聊天、玩手機,而是拿起書來,反復(fù)領(lǐng)會,反復(fù)吟誦。我逗他:“都爛熟于心了,還下那苦功干啥,又不評獎!”他嘿嘿一笑:“你看,詩這東西怪得很!每研讀一遍、默誦一遍,便有新的感悟,越盤越有味道。不好好玩味,還真不敢輕易獻丑!”說完,他又坐下看書。

看著角落里那個因為誦詩而搖頭晃腦的白發(fā)大個子,看著他手中那本時而被打開,時而又合上的精裝圖書,我想:老包的詩意人生,不是詩神賜予的,而是他因研讀詩詞而精心創(chuàng)造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