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喜歡和“話癆”交朋友嗎

給青少年講論語:識人交友 作者:樊登


你喜歡和“話癆”交朋友嗎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注釋:

①巧言:花言巧語。

②令色:裝出討人喜歡的臉色。

③鮮(xiǎn):少。

我們經(jīng)常用“巧言令色”來形容某些令人不齒的行為。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如果花言巧語、油嘴滑舌,講話時表情極其豐富甚至夸張,這種人是我們需要提防的??鬃硬幌矚g過分伶牙俐齒的人,或者說,孔子不喜歡那些矯揉(jiǎo róu)造作之人。

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那就是在哺乳動物界,尤其是靈長類動物中,只有人類的眼白外露。

比如大猩猩的眼睛周圍是黑的,而人的眼睛是黑白分明的,于是就有了很多美好的詞形容人的眼睛和眼神:顧盼生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從這些詞,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人類表情的豐富性。生活中我們需要用豐富的表情來傳遞信息、表達情緒,這是其他任何動物都無法做到的。

但正因為有了這種獨特性,也隨之出現(xiàn)了很多騙人的手段。人們可以用表情騙人,用語言騙人,用多樣的表達和各種肢體語言騙人。

孔子不喜歡巧言令色的人,他喜歡的是誠懇樸實、剛毅木訥(nè)的人??鬃诱f過“剛、毅、木、訥近仁”,這句話剛好與“巧言令色,鮮矣仁”相照應。

什么叫“剛、毅、木、訥”?就是說一個人剛毅、果敢、質(zhì)樸而沉默寡言。

《論語》中還有一句說:“孔子于鄉(xiāng)黨,恂恂(xún xún)如也,似不能言者?!?/p>

“似不能言”,就是這個人看起來好像不太會說話??鬃幽苎陨妻q,但卻“似不能言”,這是因為他慎言。

再拿我自己舉例。我是一個講書人,自以為算是能說會道,所以我更加注意以此為戒。實際上,我在很多場合,都會特別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和分寸。

你也許有這樣的經(jīng)歷,逢年過節(jié),家里來了很多親戚,肯定會做一大桌美食,大家聚在一起邊吃邊聊,也可能會喝酒。聊得興起了,有的人往往還會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吹吹牛,吐吐心事。飯桌或者酒桌上那種狀態(tài),就是孔子所說的巧言令色。

我在酒桌上特別不會說話,經(jīng)常只說:“對不起,我不喝酒?!薄安恍校艺娌缓?。”我沒有更多的理由,也不會騙人,不會想方設(shè)法找理由。這就是真誠的態(tài)度——既不欺騙,也不逢迎。

還有,你見沒見過婚禮上的司儀,用“粗暴”的方式,故意把大家都說哭的場景?或者是一些同學參加過的感恩教育,主持人經(jīng)常表演得很浮夸,來達到催淚的目的?這些表現(xiàn)其實沒有真情實感,只是一種毫無誠意的工作習慣,經(jīng)常會讓一些身處其中的人覺得異常尷尬、如坐針氈(zhān)。這種浮夸的表演,也是孔子講的“巧言”。

所謂“過猶不及”,凡事一旦超過尺度,就缺乏真誠,它背后一定有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目的。

那什么叫“令色”呢?西方有一個詞,叫baby kisser(親嬰兒的人)。Baby kisser形容的是政客,他們走到人群里,總要找小孩,趕緊沖過去抱著親一下,即使小孩不愿意也要親。

你可以回憶一下,當你特別想讓爸爸媽媽給你買某個心儀的東西時,是不是就會對他們特別“恭敬”?可能你會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爸媽,他們笑,你也笑,可能還非常主動地幫忙做家務(wù),表現(xiàn)得比平時更勤奮、更乖巧。你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費盡心思取悅他們。這時,你的表情會無比生動,出現(xiàn)豐富的變化。

戰(zhàn)國時期,最有名的人是蘇秦、張儀,他們縱橫捭闔(bǎi hé)靠的是舌頭,但這種眉飛色舞、巧舌如簧的行為是會被孔子和孟子所不齒的。

幾千年過去了,蘇秦、張儀雖然名聲還在,但并沒有太大的人格魅力。而我們的民族尊崇孔孟之道,因為孔子和孟子走的都是剛毅木訥的路線。

所以,我們在社交中未必需要左右逢源,也無須能說會道,更不必為自己說不出那么多“漂亮話”而感到汗顏。

對一個人而言,保持真誠的生活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朋友之間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有話說話,沒話靜坐。當兩個人安靜地坐著,也不會覺得尷尬,這才是相處的最佳境界。我們需要的是安安靜靜的、真誠的、踏實的、相互理解的關(guān)系。有問題可以說出來,還可以坦然地指出對方的缺點。

巧言令色,之所以“鮮矣仁”,就是因為過分了。真正的快樂、關(guān)心與認同,不需要使特別大的勁,而真正的尊敬,亦不必昭(zhāo)告天下。

我分享過很多關(guān)于演講的書,但從來不教套話,也不用“先說……再說……”的表達模式。我認為演講者首先要遵循的原則是真誠。要理解自己想傳遞給聽眾的東西是什么,要用送禮物的態(tài)度去跟對方溝通。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才是人與人溝通的最好方式。

沒有一條道路是通往真誠的,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本節(jié)打卡小知識

· 比起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反而更能讓人感覺到你的真誠,讓關(guān)系更近。

什么叫“傾聽”呢?有人說,傾聽不就是不說話嗎?等著對方把話說完就好了,這也太簡單了吧?

實際上傾聽不是被動地等待,傾聽更是一個接受并且快速處理對方信息的過程。傾聽不能止于聽,在聽的過程中,要把對方表達出來的信息盡可能吸收,解析對方想要表達的信息,并給出積極的回應。

溝通學中有一個原理:兩人談話時,在其中一個人表達的過程中,另一個人會在5秒內(nèi)開始思考對方下一句要說什么。換句話說,在5秒之后,傾聽者從“傾聽模式”快速切換到了“構(gòu)思模式”,一直在想自己要說的話,而根本沒有聽清楚對方想表達的全部信息。

而一個善于溝通的人,也只是將這個時間延遲到30秒而已——先心無雜念地接收對方的信息,再構(gòu)思自己想要講的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