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海
———《海天抒懷》序言
姚國軍
湛江是一座沿海城市,地處大陸最南端,與海南島隔海相望。湛江被稱為“海鮮美食之都”,湛江人最引以為豪的自然就是海鮮,人們常說“中國出口對蝦三條中就有一條出自湛江”。其實,湛江不僅有品類豐富的海鮮,海景更是美不勝收。
這一片海在歷史上留下了珍貴的記憶。翰林學士解縉于永樂五年(1407 年)乘舟北返,心情應該不會太好,因為“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政治漩渦讓這位明代大才子有了“人生暈船”的體驗?!昂翁幨菤w程”,海風拂動他的衣襟,望著看不到岸的遠方,他的心隨著海浪起伏。天色漸晚,天空突然飄來一陣雨打濕了他的衣衫,身上感覺有陣陣涼意,此時饑腸轆轆,肚子也在發(fā)出抗議。正在他的心情抑郁又冷又餓的時候,前方突然出現(xiàn)一座海島,島上樹影婆娑,煙氣繚繞,雞鳴狗吠,屋宇掩映。解縉頓覺精神一振,心中不由大贊“好一處海中桃花源”。至于解縉登上特呈島之后,我想他應該吃了海鮮并且大快朵頤。在離開特呈島之際,大才子產(chǎn)生了依依不舍之情,“這么好的海鮮以后到哪里去吃呢?”解縉不是單純的“吃貨”,他是明代人氣指數(shù)極高的國家級詩人,詩人自然要干詩人的活,所以他欣然留詩一首,即七言律詩《題特呈山溫通閣》,“峰濯滄溟應斗魁,波瀾繞翠浪頭排?;馃煿馄瘥}田熟,海月初升漁艇回。風送潮聲平樂去,雨飄山色特呈來。地靈福氣生天外,自有高人出世才。”解縉的塑像離海邊不遠,面對著大海,仿佛在凝望著大海,聆聽著海的聲音。特呈島因解縉而有了文化內(nèi)涵,特呈島也給解縉心中留下了難忘的一片海。歷史充滿了很多機緣巧合,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可以為一個地方“揚名立萬”。
胡適說:“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好?!背鲇趯5南蛲?,我從遙遠的北方山區(qū)來到港城湛江,任教于廣東海洋大學,在文學的小園中種花植蘭。與同城的另外兩所大學相比,廣東海洋大學充滿了海味。廣東海洋大學現(xiàn)已成為一所多學科綜合性大學,但“海洋特色”仍然是學校堅持的方向。作為一線的教師,近幾年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海洋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文學專業(yè)人才與其他類型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有何區(qū)別。帶著這種問題意識,我開始把文學與海洋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增加海洋文學教育內(nèi)容,引導學生分析海洋文學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海洋審美感覺,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海洋文學作品。在我院同道老師的推動下,學生們對海洋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情與日俱增,并且創(chuàng)作出一批藝術水平較高的作品。海涅說:“珍珠藏在大海寶箱里,可是也會被人們發(fā)現(xiàn),給它們鉆孔,把它們扣住,牢牢地扣在絲繩上面?!苯襁x編為一部海洋文學作品專集,“發(fā)現(xiàn)珍珠并合成珠鏈”,以饗各位讀者,以期促進海洋文學的發(fā)展。
關于本書為何命名“海天抒懷”?首先,取“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之意。一入學門深似海,青年學生應該奮發(fā)有為,志存高遠,在學海中暢游,最終達到如魚得水的境界。其次,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港就設在徐聞古港,湛江為出海門戶,得漁鹽之利,名動天下。“碧海藍天”是自然給予湛江的上佳饋贈,應該善待并保護。另外,文學創(chuàng)作就是寫作者想象力的自由揮灑,在茫茫海天之間展開海闊天空的想象?!般姹肆魉?,朝宗于海。”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本書的撰稿者為廣東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在校本科生,書中稚嫩之處在所難免,敬請作家學者指正,歡迎讀者朋友雅鑒。在《海天抒懷》付梓之際,我謹向關心支持本書出版的廣東海洋大學各位領導,文學院全體領導、老師表示誠摯的謝意!
碧海藍天,心馳神往;暢意抒懷,文思飛揚。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