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 如歌的行板

影蹤和韻 作者:雒漓江 著


序一 如歌的行板

山東作家雒漓江老師熱情約我作序,我覺得這是再次與友促膝長談的機會,不是嗎?我可以又一次走進他的文字,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因為疫情,我們有兩年多沒見了,但彼此從未斷過聯(lián)系。我們有著最為恣意的隔空暢談,最直接的信息交流,這就是人們說的“掏心窩子”??!

回憶我與雒老師多年來的情誼,這里用得上“初心”二字。可以說,雒老師是我文學道路剛剛“觸網(wǎng)”之后的知遇者之一。那年我們在山東淄博采風,在陌生的人群中,我與雒老師相遇了,走近了。在他的倡議之下,我們幾位好友組建了第一個微信群,那時我才發(fā)現(xiàn)微信竟然還有這么個便捷的功能。我們在社交網(wǎng)絡中傳遞內(nèi)心的真實,傳遞充滿光明的思想。無論后來我們的圈子和周圍的環(huán)境有多么大的變化,無論所謂“文學陣營”里的分分合合多么頻繁、多么雞飛狗跳,我倆始終站在一起,堅守初心,任爾東西南北風,巋然不動。而在懵懂中建起來的“群”,由最初的8人,6年工夫已經(jīng)發(fā)展到現(xiàn)今的幾百人。

在我的印象里,除了散文,雒老師還出版過多部詩集。能寫詩的人,他筆下的散文一定是充滿詩意的??催^他的散文集《影蹤和韻》底稿,更印證了這一分析。文集中的不少篇目充滿詩情畫意,如《高青之旅》中仲夏的濕地,“綠色主宰著世界,碧綠的湖泊河塘潤澤流波,葳蕤的蘆葦菖蒲碧綠萬頃,縱橫交錯的水稻秧田,碧濤遮蔽的荷塘翠影,地勢較高處的婀娜垂柳迎風 飄逸…… ”;而夜幕下的蓑衣樊,則是“一片煙云迷蒙,美麗而朦朧”。

雒老師是一位勤奮而愛思考的作家,外出開會或采風時,十分留意當?shù)氐木拔锱c人文環(huán)境,總會留下優(yōu)美的文字,真?zhèn)€“一路走來一路歌”。文集中,他寫云南、威海、高青、黃河口、昆崳山,寫秋之思念、冬日暖陽……無不是真情抒發(fā),詩意刻畫。對景色的生動描寫,是他的拿手好戲,筆端流淌出的文字“柔情似水”,反映著作者平和、精致而深邃的內(nèi)涵。詩意的文字,不僅僅在于韻味,更顯示出一種思想和理念,這是散文的境界。例如“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也許是歷代文人士大夫褒嘉和頌揚菊花的原因吧,菊花枯萎了,還要將它的花貢獻給人類”, “霧霾最怕的是太陽”,而棲于草原或山谷的禿鷲“啖臭肉而頭盈奇毒,何才而恃,何傲之有”。無論“推斷”抑或“疑問”,都是對生命與自然的深沉拷問。

在雒老師的文集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作品蘊含的歷史文化意蘊。雒老師的散文文化意蘊,通過幾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一是歷史典故和故事。古人作文講究“有物有序”,又說“言以文遠”,雒漓江老師很會講故事,包括歷史故事。《李方膺畫鐘馗懲惡魔》講述了一位縣令體察民情的故事,寫到對“梁大戶”的懲罰,“他右手拿著一串錢,左手舉著佩劍,撲向梁大戶,銅鞭似的錢串抽打他,他滿床亂滾,驚叫不止……”文章的故事性很強,有趣,耐讀,又解氣。他的這類散文無論是寫法還是棄惡揚善的思想,皆蘊涵獨具風格的文化因子。二是地域民風的記載和敘述。雒老師也是研究東營地區(qū)包括廣饒地域文化的一位學者,他不少精力都放在了廣饒、東營民俗文化和史志的發(fā)掘整理上。他將這些探察成果以散文形式展現(xiàn)出來,脫開了簡單的敘述及一般的說教,注重人物和事跡的細節(jié)描寫,注重易于被人遺忘的歷史遺跡的再現(xiàn)和文化閃光點的呈現(xiàn)。他寫小清河的北岸、廣饒縣與博興縣交界處的“雒家村”,寫最早來到此地的雒尚裔先生善良厚道,“但見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嬤嬤,用磚塊支著個小耳鍋正做飯呢,旁邊還放著些野菜。老嬤嬤見來了一位老實巴交的莊戶人,便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訴起苦來”。這篇作品在講述古老故事時的情景再現(xiàn),一部分來自民間傳說,一部分也加進了作者的情景想象。這引出來另一個話題:散文的“邊界”。這類文章能不能歸為散文呢?散文能不能被塑造或虛構呢?實際上,無論是歷史文化散文還是民間傳說故事,都不可能完全離開場景的想象,甚至我們接觸到的一般性散文,也難免有某些藝術性的夸張、聯(lián)想、想象甚至情節(jié)的虛構。舊時文學的散文雖然與今日的散文概念不同,但也包含甚多;而當今的“大散文”,涵蓋面更廣。三是以賦的形式表現(xiàn)。《清明賦》《桃花賦》《廣饒春天賦》《天龍紅木賦》等,有的是白話賦文,有的則是古風之賦?!叭舴?,藍天白云下,風煙俱凈,春意盎然?!薄八烀欤酪?,畫舫載春,孫武湖邊。瑞靄蒸騰,情思無限。驕楊隱隱,松柏蒼蒼。鴻鵠展翼,扶搖雄飛,志凌霄漢。草叢萋芊,蒹葭遮天。炊煙溪橋,漁歌唱帆。”這些文字,展現(xiàn)了怎樣優(yōu)美的一幅畫卷?。∷氖鞘珍浟巳舾呻S筆雜談。這類雜文最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純樸性格和價值觀,也具有值得贊賞的思想文化意蘊。

雒漓江的散文有著濃郁的家鄉(xiāng)味道。他的很多篇章是寫故鄉(xiāng)、父老、童年和教書往事。家鄉(xiāng)的野菜、柳笛、鳥兒……對那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他充滿深情,無比眷戀,用心書寫可愛的鄉(xiāng)土。故鄉(xiāng)是他心中的珍藏,他忘不掉母親最愛吃魚頭、父親的瓜園、多情的袁靜、兒時偷采榆錢,還有那淡雅清純的水仙、那片魚塘、那付出全部心血的校園……林林總總,如在眼前。小清河的水始終滋養(yǎng)著他,家鄉(xiāng)的味道成為一生的美好記憶,他擁吻大地,聆聽鳥語,痛快淋漓地暢想——“歡騰的小河因你的鳴笛而浪花飛揚,滿面春風的人們因你的歌唱而吉祥,天空因你飛翔而更加明麗晴朗,大地因你吟詠而更加絢麗輝煌!”

文中還通過姓氏文化、校園文化等具體的題材表達情懷。雒老師對姓名學有很深的研究,他寫過多篇與姓名有關的文章,對雒姓、雒家村和廣饒民俗的考證探究,可以說非常細致、深入且用心。在我們的傳統(tǒng)里,十分注重認祖歸宗,十分看重姓氏、宗族及地域民風民俗?!傲髟瓶v落澎湖外,香篆高山拜祖魂”,這也是中國人所特有的故鄉(xiāng)情結。可以說,雒老師的姓名學研究也為鄉(xiāng)親們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雒漓江老師對友人作品的評價,也是適合他自己的作品的:“這哪里是散文,分明是一首贊美春天的絕唱,是陶醉紫色煙海的絢麗多姿的水彩畫?!彼纳⑽?,讀之恍如側耳聆聽“如歌的行板”,剛柔相濟,快慢相輔,余音繞梁。通過多年的接觸,我感覺到,雒老師是一位對工作認真負責、孜孜以求、好學深思的人,生活中也是一身正氣的,這是我們能夠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座前移”,人到中年之后,便會悟出更多的人生道理。雒老師寫道:“唯有這漫天素淡、火紅熱烈的薔薇,于空蒙的清晨,于寂寥的黃昏,給我?guī)自S莫名的欣悅和慰藉?!彼幸黄恼隆短颖苄鷩獭罚}目之所以取為“逃避”,是因為他寫的不只是空間上的逃離和避開,更是內(nèi)心深處追求遠離紛擾,貼近自然。這是他的另一種境界。

不與人爭,遠離喧囂,但年過花甲的他并無一點的消極情緒。“殊不知草木的一春,充滿了烈火般的無限生機,充滿了自然的愛和美?!睆乃娜似返阶髌?,自然、泰然而積極,這何嘗不是一種值得借鑒的人生態(tài)度呢?

李錫文

2022.4.2

(李錫文,天津散文研究會會長、山西財經(jīng)大學客座教授及校友總會理事。出版著作若干,著重于人文反思,以文化視野觀察社會人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