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的追隨
香椿也許不知道,喜歡它的人對它趨之若鶩,不喜歡它的人,避之猶恐不及——就是那飄過來的點點味道也受不了。
我正是從不喜歡到嗜吃,甚至成了癖。
香椿有如曇花,雖非一現(xiàn),但從出芽到谷雨前后,也就是短短的十天左右吧。然后,你看著它長成枝,變成椏——口中的美味融進暮春的綠色之中。
在微風中,樹枝輕輕地搖著,枝葉“嘩嘩”地響著。香椿好不得意,給追捧它的吃主兒留下了明年的念想。
今年,最早吃的香椿是熊麗托朋友帶給我的,她是北京文藝電臺的主持人,讓在西安的母親采摘了自家院中的香椿。
而后,同事從安徽休年假回來,捎帶了家鄉(xiāng)特產(chǎn):安徽太和的香椿。啊呀!那個香味確實濃郁。吃完,看過包裝,才得知這香椿是大有來頭的:安徽太和的香椿、江蘇徐州的香椿、河北遷西的香椿并列為全國三大著名香椿品種,而河北遷西的香椿又是有名的貢椿。
我大喜過望,從地圖上看,遷西離北京也就是兩個小時的車程。次日,司機載我去了遷西。
上京沈高速,車過豐潤,向北再去一小時左右,開始一路打聽,沿途的人們都知道遷西的景忠山產(chǎn)香椿。
到遷西,進景忠山,卻沒有想象的那樣雄偉出奇,山不高且貌似平常,甚至略顯卑微。然而山門前的那棵老香椿樹,倒顯得蒼勁挺拔,說明牌上說它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它的樹皮斑駁支離,像上了年紀的鄉(xiāng)下老人的手,由于終年勞作而粗糙。它的虬枝彎曲著伸出老遠,好像要在每年的盛夏多給人們一些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