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汝昌
我與《紅樓》的夙緣,始于家庭母教與手足之情,但更始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極深至厚的培育灌溉。
我家與姥姥家都是“海下”養(yǎng)船的人家,母親姓李,純粹舊時家庭婦女,沒有名字。母親為獨生女,當時她還沒有趕上有“女學?!钡臅r代,自幼深慕讀書的堂兄弟們,偷聽他們念書的聲音,能仿效當時學生朗誦唐詩圣杜甫的五言律詩的聲調(diào)——北方特色的抑揚頓挫的“美讀”法。她因此發(fā)奮自學,竟能閱讀一般的小說、唱本,也能學戲臺上的唱腔。一句話,她是個酷愛文學藝術(shù)的村女。
重要的是,她有一部《紅樓夢》。
奇怪的是,她的這部書(還叫《石頭記》的版本)竟是日本版!我第一次看《紅樓》,就是看母親的《石頭記》。這書是她的堂兄(我的大舅)在她出閣之后前來看她時,給她帶來的禮物。綠色布面精裝上下兩冊,帶批語,繡像。我那時太小,看不懂,就丟下了。母親卻津津樂道,常提《紅樓夢》的名字,講給我聽。我家曾有一個傍河依水的小花園,“那時家里的姑娘媳婦們,穿的戴的,打扮的,真是好看極了!我們一群,一齊來到園子里,那真像《紅樓夢》里的那么好,那么熱鬧……”
我聽得很神往——可又似懂非懂。但是,這種追述,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熏陶。從此種下了很深的“緣”源種子。我長大了,家境比母親追述盛時的那年代更敗落了,園子也被族中敗家子弟拆毀賣了“材料”。
我上大學了……淪陷了……重返學校了……我在校學西語,志向是精通外語為了向世界介紹中華文化、文學名著——我在南開高中時,英文成績就過得去了,英譯冰心女士的小說……暗自立下一個志愿:準備英譯《紅樓夢》。我和黃裳是同屋同窗,每晚墻子河邊散步,二人熱烈討論的主題不是別的——就是《紅樓夢》。
經(jīng)歷滄桑,重返燕京大學,我已年齡“老大”,心情十分抑郁,落落寡歡。這時,四哥祜昌在家鄉(xiāng)讀三哥澤昌的舊書,因三哥少年時是個小說迷,當然也就有《紅樓夢》等等有關(guān)的“閑書”。四哥因而重看起《紅樓》來了,對作者曹雪芹之為人發(fā)生了強烈的興趣與求知欲,就寫信給我,希望我對他(雪芹)作一番考察。
這一封信不打緊,卻一下子引發(fā)了我這個早先讀不懂芹書的人的極大興致,一頭扎進了“紅學”的無邊乾坤世界里去了!
從那以后,我與四哥兩個人在四十幾年中,無有一時一刻不在為考芹研《紅》而努力。什么困難險阻、挫折中傷,都沒能使我們二人改變初衷,失去信念。
我與《紅樓》的夙緣,始于家庭母教與手足之情,但更始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極深至厚的培育灌溉。
再說我的母校燕京大學,沒有那樣的學術(shù)環(huán)境我是無法做“紅學”功夫的,特別是那座了不起的圖書館,凡是我想用的書,那兒幾乎一索即得,那藏書太富了!可是,只沒有《紅樓夢》的好版本。后來,經(jīng)過我的提議與張伯駒先生的努力,使得珍貴的《庚辰本》成為了館中珍笈——彼時的情況,那種古鈔本無一人重視,任其流落湮埋,如不得入此名館寶庫,其命運真是不堪設(shè)想,難以揣量了。
《庚辰本》我得見的先是一部珍秘的照相本,已在我得見《甲戌本》之后?!都仔绫尽肥呛m先生的珍藏,世間首次復(fù)現(xiàn)的乾隆精鈔朱批、未經(jīng)高鶚等篡改的《石頭記》原本,中華無價之寶。我與胡先生素昧平生,斗膽借閱,他竟立即托小說專家孫楷第先生捎給了我,報紙包著,上以濃朱筆寫我的姓名和“燕京大學四樓”。那年暑假,我與四哥拿定主意,為保護紙已黃脆的原本,全力經(jīng)營,抄出了一部副本。
后來,北平和平解放之前,情勢不可預(yù)卜之際,我想把這珍本交還物主,因為人家胡先生自從借與我,從未催詢過一字。這種對一個陌生的學生的信任,世上少有,我不能做不道德的“攘為己有”的昧心之事,就專程送還。到了東城東廠胡同一號,出來的是他的長公子,將書收到手中,我不入門而告辭。事后很多年方知:那時胡先生正要坐南京派來的專機飛離北平,臨走只攜帶兩部書,而這部古鈔《甲戌本》竟是其中之一!以后,臺灣首先影印了它。
我與四哥為了大匯校,寫定一部真本,聚集了一些歷年搜得的比較難得的本子,也包括胡適惠借的大字《戚序本》。大約是“破四舊”時,四哥正在運用的那些本子全部“抄”走了,至今不知被誰“飽入私囊”。母親的那部“啟蒙”的《石頭記》,因為存在我處,卻得以幸存,但是總不忍翻閱了。
我與《紅樓》有夙緣,真是三生之幸。
作者簡介
周汝昌(1918-),我國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專家、詩人、書法家。天津人,本字禹言,號敏庵,后改字玉言,曾用筆名玉工、石武、玉青、師言、茶客等。有30多部學術(shù)著作問世,其中代表作《紅樓夢新證》是紅學研究歷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近代紅學研究的奠基之作。
“紅樓非夢”,是周汝昌先生的一句格言,也代表了他的人生觀。
他說:“紅樓很真實,夢幻乃假語也。人生亦真實,痕跡斑斑,捫之尚能觸手,怎說夢幻?”他皓首窮經(jīng)、孜孜不倦地對《紅樓夢》進行研究考證,正是為了告訴世人酸甜苦辣等萬味雜陳的真實的人生百態(tài)。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睂ψx書持一種認真、鉆研的態(tài)度,就是對人生持一種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